抗战时期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2015-01-31王莹
王莹
抗战时期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王莹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创立于抗战时期,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的广播事业,创造了无线电广播史上的奇迹。在这一过程中,女性在建立广播电台的技术工作及其建成后的播音工作中,在极其困难和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这对于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政策,揭露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面目,坚持统一战线,以及初步奠定人民广播事业的基础、活跃人民的文化生活等方面,具有重大的贡献和意义。
抗日战争;广播事业;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女性贡献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广播电台。它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的广播事业,创造了无线电广播史上的奇迹。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后来的广播事业留下了宝贵的经验。这其中,唐旦等几位女同志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75年过去了,那段历史仍闪耀着光辉,唐旦等几位女同志的贡献需要我们铭记。
一、中共中央的决定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直非常重视新闻传播工作,但是由于条件限制,它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首先建立了播发文字新闻稿的无线电台,但没有条件建立口语广播电台,直到1940年12月的抗日战争时期。
1931年11月7日,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当日,红色中华通讯社也随之成立,它以CSR为呼号,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的新闻电讯事业(CSR是Chinese Soviet Radio,即“中华苏维埃无线电台”的英文缩写)。红色中华通讯社的主要业务是抄收电讯、编译、播发等,内容涉及中共中央和苏维埃中央政府的文告、宣言以及红军战报、革命根据地建设消息等。抗日战争开始后,红色中华通讯社更名为新华通讯社,其业务依旧是每天播发2000字左右的中文电讯稿,不断宣传抗战。
随着抗日战争不断发展,进入到相持阶段后,时局发生逆转,抗战处于最为关键的时期。此时,日本一改前期重点军事打击国民党的策略,而对国民党政府采取了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随之,国民党的对内对外政策也发生了变化,确立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一方面,国民党逐渐停止与日寇作战,而向我党和军队不断发动军事进攻。另一方面,他们利用宣传机器,污蔑八路军和新四军,制造事端。为了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的行径,让全国人民知晓共产党的抗战立场,中共中央认为,必须建立自己的口语广播电台,打破国民党顽固派的造谣和新闻封锁,从而推动抗日战争的顺利发展。因此,加速建立自己的广播电台成为“各抗日根据地目前对外宣传的最有力的武器。”[1]它有力地把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解放区的声音传播到国内外,鼓舞和激励全国人民为民族解放斗争做出贡献。中共中央于1940年3月做出建立人民广播电台的决定,成立广播委员会,周恩来任广播委员会主任,军委三局(通讯局)局长王铮、新华社社长向仲华等为委员会成员,共同领导广播电台的筹建工作。广播委员会虽然成立了,但在一个物质条件极为匮乏的地方建起电台,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为了早日建好电台,朱德同志曾勉励王铮:“电台是我们党的喉舌,……这个工作很重要,赶紧抓紧时间行动吧,时间不等人。”[2]20在技术人员和技术设备都严重缺乏的情况下,所有参加建台的人员团结一致,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开始了在延安建立电台的工作。
二、艰苦奋斗,建成电台
从当时的情况出发,电台必须建在安全、隐蔽的地方。经过实地考察,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地址选在了延安城以西19公里的王皮湾村对面的半山坡。为了顺利完工,经过长征的红军指挥员阙明被调来主持电台基建工程,以傅英豪为队长的中央军委三局九分队的十几名男女队员们参与了建台工作。这些队员和二十几名当地老乡组成的农民工分成三班,日夜轮流在工地上奋战。几个月下来,他们在山坡上开凿了多孔石窑洞和土窑洞,又盖了十几间土坯石板房作为播音室、机房、办公室和宿舍之用。房子有了,还要有能够播音的电台设备。这些电台设备的获得是极其不易的。当时仅有的一部广播发射机,是苏共领导人季米特洛夫以共产国际的名义援助的。为运到延安,周恩来等人在莫斯科把发射机拆开,分解成零部件经乌鲁木齐、兰州、西安,一路经过多个关卡,甚至遭到国民党的几次扣押才带回延安的。电台所需的一些无线电器材,一些是军委三局派人到国统区和香港购买的,一些是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事变”前帮助购买的,还有一些是八路军战士在前线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从敌人手中缴获的。[2]4而电台的动力是用旧汽车的引擎改造而成,电台的发射天线架是用三根大树杆捆成“丫”形栽在山上做的。最终,在如此简陋的设备条件下,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建成了。
在这个艰苦的过程中,当时建台的几位女性和男性一起没黑没夜地工作。如军委三局九分队队长傅英豪的妻子唐旦、队员徐路、黄德媛等。她们主要负责建立电台的关键——技术工作。唐旦和丈夫傅英豪曾在清华大学机电系学习,是建台人员中仅有的大学生。当时傅英豪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做无线电台机务工作,而唐旦曾在《新华日报》当过报务员。他俩是由周恩来点将一起到延安参加筹建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工作的。当时,延安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唐旦到延安时,已经怀孕几个月,但为了早日建成电台,她没有休息过一天,孩子生下八天就送到老乡家抚养,又继续参加工作,直到12月下旬电台装配完毕。1940 年12月30日,窑洞里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傅英豪担任了第一任台长。
1941年元旦前,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播后,红色电波传到了较远的根据地,而较近的地方却反映听不见。唐旦和傅英豪等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改进、调试,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从1940 年12月30日电台开始播音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唐旦等负责技术工作的女同志们为了使红色电波顺利传输,付出了很多心血。1941年4月1日,朱德总司令前来参观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时称赞了她们的工作。
三、克服困难,传播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的正义之声
从1940年12月30日开始播音,到1943年3月8日因故停播,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初创时期。由于延安电台设备简陋、频率较弱,所以播音工作全都由声音清晰的女同志担负。她们是当时从延安大学调来的徐瑞璋(麦风)以及姚雯,从延安女子大学调来的萧岩(常丽华)、孙茜,以及中央军委三局通讯学校校长程明升的夫人,即已加入中国籍的日本人原清子。虽然她们没有经过正规的专业训练,却都怀着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工作中。为了使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的正义之声传播到各根据地、国统区甚至国外,她们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努力做好工作。直到1946年,电台才有了第一个男播音员。
1940年12月30日晚上7点,在延安城以西19公里的王皮湾村,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了第一次播音:“延安新华广播电台,XNCR,现在开始播音……”播音员徐瑞璋清晰、洪亮、正义的声音响彻在中国大地,她宣布中国共产党从此有了自己的广播电台,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顺利发展。
可是怎么才能完成党交给的重任、做好播音工作呢?由于播音员们没有受过正规的训练,再加上有的来自南方,普通话说得不太标准。为了播音字正腔圆、发音正确,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仅有的一本字典就成了她们的老师。时间一长,字典都被播音员们翻烂了。她们还经常相互学习,相互纠正发音,以达到最佳播音效果,为此经常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2]7为了很好地掌握稿件精神,她们拿到稿件后首先通读一遍,然后再分段重读几遍,仔细体会中心思想,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以便将稿件精神准确地传达给听众;遇到读不准的字词先划出来,然后在字典中找出正确的读音。由于当时电台没有录音设备,播音员只能对着话筒直接播音,因此很容易出差错,一旦有了差错就无法挽回。但是,播音员们在播音前认真准备,经常数次通读稿件,直到读得非常流畅,因此极少出现差错。在电台工作时间最长的播音员萧岩,“严肃认真地对待每一次播音,在两年多的播音工作中,竟从来没有读错过字”。[3]这些女播音员就是靠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严格细致的工作作风,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她们的任务。
在播音内容方面,电台初创时期,主要播送国内国际新闻及抗战消息,电台的汉语播音稿由新华社编辑部供稿。1941年初,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设了日语节目。每个星期三,播音员原清子用日语播送对日军节目,向日军官兵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反动性,号召日军官兵积极投身反战活动。她标准流利的语言以及正义的声音,对于瓦解日军起了很大的作用。日语广播的开设,创建了中国人民的对外广播事业。
除了播送新闻稿件外,电台还播放一些文艺节目。那个时候,一个播音员不但要播新闻稿件,还要学着唱歌、演戏,根据需要配合直播一些文艺节目,有时还要操作播放设备。萧岩就曾经参与播送过郭沫若写的话剧《屈原》《棠棣之花》的片段,并在广播电台演唱过《延安颂》等不少反映抗日斗争的进步歌曲,还用电唱机播放过梅兰芳、马连良的京剧唱片。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初创时期,由于条件极为简陋,播音员们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比如,由于缺乏隔音设备,广播时杂音很大,有时村里的鸡啼狗吠经常从广播中传出去,工作人员就用粗羊毛毯子挂在门口和墙上以减少杂音;冬天,延安的气温会降到零下近30度,广播室的温度也都在零下十几度左右,播音员的脸、脚、手都生了冻疮,手冻得拿不住稿子;为了报时,没有报时器,工作人员就用筷子敲碗的办法,发出“当当”的声音作为报时音。[2]233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播音员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按时按质地将党中央和边区政府的声音传播到了全国各地。
四、意义与作用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初创时期的工作意义和作用很大,尤其是女播音员们以其特有的清晰、高亢、穿透力强的声音,以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播报,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事业做出了贡献。
1.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初创阶段的播音内容主要是阐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正义性和日本侵华战争的非正义性,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的政策和主张。还有针对侵华日军的日语广播,揭露和瓦解了敌军,并号召日军起来反战。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声音,冲破敌人的重重封锁,将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区的声音传播到国内外,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鼓舞和激励亿万人民为国家、民族的解放而斗争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促进抗战的胜利有着重大意义。
2.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所播出的关于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内容,揭露了他们在抗战中的真面目,对于教育全国人民、坚持统一战线都有着重要意义。1942年,中共中央收到在云南昆明西南联大师生和学生联合会写来的信,信中表达了他们远在边远地区,收听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新闻和社论的喜悦与激动心情,他们把延安的广播比作“黑夜里的一盏明灯”。通过收听延安的广播,很多人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对革命的了解,增强了抗战必胜的信心。这一时期,国统区很多青年从四面八方奔赴延安参加革命,是与他们收听了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广播分不开的。
3.对于提高干部的文化水平和政治觉悟有着重要作用。中共中央极为重视延安广播电台的宣传作用,多次在有关文件中要求各地党组织按时收听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广播。1941年5月15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在关于出版《解放日报》和改进新华社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各地应注意接收延安新华社的广播”。同年5月25日,在关于统一各根据地对外宣传的指示中又强调:“各地应经常接收延安新华社的广播,没有收音机的应不惜代价设立之。”[2]30当时电台不仅播放毛泽东的文章、中共中央重要的指示、边区政府的文件,还设有《名人讲演》《革命故事》《科学常识》《音乐》等节目。通过收听广播,各根据地干部文化水平有所提高,并及时准确地了解到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的政策方针,对于顺利推动抗日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4.初步奠定了人民广播事业的基础。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两年多的播音,从实践中培养了人民广播事业的第一批编辑人员、播音员和电台技术人员,为人民广播事业奠定了初步基础,为1945年秋天恢复播音准备了重要条件,也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和北平新华广播电台乃至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5.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播音,活跃了收听广播的部队、机关、老乡以及国统区人民的文化生活。电台播音的开始曲第一首使用的是进步电影《渔光曲》的主题曲,第二首采用的是秧歌剧《兄妹开荒》的主要唱段《雄鸡高声唱》。其中,作为根据地的艺术作品,《雄鸡高声唱》的特殊曲调对国统区产生了很大影响。播音员在直播时还唱歌,如她们演唱抗日歌曲《五月的鲜花》《游击队歌》和《大刀进行曲》等,都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八路军中,战士们在空闲时间到处都在传唱《游击队歌》和《大刀进行曲》等歌曲。这些文艺作品不仅传播到解放区,也传播到国统区,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的文化。
6.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播音采用的是标准普通话,这对普通话的传播发挥了积极的影响,也为后来普通话的普及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陕西省志·广播电视志[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
[2]苏力.延安之声[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1990.
[3]她从人民广播的原点走来[J].中国广播,2010,(12).
责任编辑:张艳玲
Xinhua Broadcasting Station in Yan’an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WANGYing
Yan’an Xinhua broadcasting station was built during the Chinese People’s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starting both the broadcasting caus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miracle of radio transmission. During this time, women contributed much to building the station and subsequent operation. This had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spreading the CPC’s anti- Japanese policies, showing Kuomintang’s passive actions in resistance against the Japanese aggression, establishing an united front in the war, as well as setting up a basis for broadcastingand enrichingpeople’s cultural lives.
Anti- Japanese War; broadcastingcause; Yan’an Xinhua broadcastingradio; women’s contribution
10.13277/j.cnki.jcwu.2015.05.014
2015-09-03
D442.9
A
1007-3698(2015)05-0091-04
王 莹,女,西安邮电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近现代史。71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