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2015-01-31包娜仁
包娜仁
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包娜仁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和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护理干预;下肢深静脉血栓
作者单位:028000内蒙古通辽市医院
Applica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Deep Venous Thrombosis After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BAO Naren, Inner Mongolia Tongliao Hospital, Tongliao 028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deep venous thrombosis after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metho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sed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compared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2.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7.5%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treat severe cerebral injury after deep venous thrombosis,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Key words]Nursing intervention, Deep venous thrombosis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术后卧床患者的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是发生在静脉内的血凝块阻塞性疾病。由于患者长期卧床、意识障碍、脱水治疗等原因,使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也在逐步上升[1]。下肢深静脉血栓不仅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而且致残率高,严重的DVT患者可能因血栓脱落阻塞较大肺动脉,造成肺栓塞或出血,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我院对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和综合护理干预,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于出现DVT患者也及时实施治疗,给予精心护理干预,临床疗效显著,护理满意度高,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平均(44.78±4.50)岁,受伤到就诊时间1~120 h,平均(22.13±1.04) h。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做法如下:
1.2.1 入院评估,加强病情观察,及早预防 对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入院评估,重点是评估有无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以便做到针对不同的患者采用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指导工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病情较重,多数患者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护理人员要加强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皮肤颜色、温度、下肢周径变化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当患者出现下肢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或凹陷性水肿等典型表现时,要注意鉴别是否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及早预防和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2]。
1.2.2 体位、饮食和生活护理干预 为避免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发生褥疮等并发症,护理人员要每2 h协助患者更换体位1次,可取仰卧位和健侧卧位,仰卧位时患肢保持高位20~30 cm,保持下肢外展15°~30°,防止影响静脉回流,使患肢发生肿胀。患者禁烟酒,避免高脂、高糖饮食,应食用容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培养患者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确保水分和能量的摄入,降低血液黏滞度,促进下肢静脉血液正常回流。叮嘱患者注意休息,患者宜穿宽松衣服,协助患者保持患肢皮肤清洁并加强保暖。
1.2.3 下肢功能锻炼 当患者重型颅脑损伤后生命体征稳定,可以协助患者进行下肢功能锻炼,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例如进行下肢各关节屈伸活动、肌肉等长收缩运动等康复训练。对于肢体偏瘫及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加强患肢被动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关节屈伸锻炼及相应的肌肉按摩。对于清醒的患者,鼓励其早日下床活动,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康复计划,鼓励患者进行双下肢主动运动,在家属或康复师的协助下,做站立练习,随着患者病情的改善,可以适当增加运动量及锻炼时间,以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早日恢复。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静脉炎、静脉壁损伤的发生情况[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均有好转,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实验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下肢静脉炎3例、静脉壁损伤1例;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下肢静脉炎7例、静脉壁损伤7例;实验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显效20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2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是指由于外力的强大作用,使得患者头部发生局部损伤或是弥漫性损伤,发生重型颅脑损伤后,会进一步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4],血液滞缓、血液高凝、静脉壁受损等因素都能造成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如果下肢深静脉血栓没有及时诊断治疗,不仅影响患者原发病的治疗,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者还可能引起肺栓塞或出血,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我院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对症治疗和综合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预防和减少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高,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姚天才,赵东升,徐恭达. 颅脑损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方法[J].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1,38(1):5-8.
[2]王妮,刘凌虹,赵佳丽,等.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与预防[J].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6):1070-1072.
[3]曹德茂,武永康.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治疗进展[J].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2,12(5):528-529.
[4]董艳. 颅脑损伤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J]. 中外医疗,2010,29(2):68.
[5]郑少颜. 开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其预防[J]. 海南医学,2010,21(16):149-150.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5.17.187
【文章编号】1674-9308(2015)17-0252-02
【文献标识码】B
【中图分类号】R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