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治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探析
2015-01-31旋静
旋 静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血液科,长春130021)
外治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探析
旋 静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血液科,长春130021)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指慢性肾脏病引起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及与此相关的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组成的综合征,日久可发展成尿毒症,危及生命。中医药浴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将中药煎汁洗浴患者的全身或局部皮肤,通过与人体皮肤的广泛接触、浸洗、吸收及水温的刺激,以达到治疗疾病为目的的一种中医传统外治法。
中医外治法;慢性肾功能衰竭;水肿;关格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由多种原发性和继发性肾病长期不愈,日久发展而成的,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之一,在临床上可并见多种并发症,如皮肤瘙痒。由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日久会累及身体多个器官组织,病情复杂,治疗方法也需多种疗法共同运用,如中药洗浴,中药保留灌肠,熏蒸法,穴位贴敷治疗等,以下是近几年来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研究近况。
1 中医外治疗法的优势
吴尚先在《理瀹骈文》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这是对外治法与内治法之间联系的论述,指出了外治法的优势,因此,外治法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中的治疗作用非常大。
1.1 从中医角度来讲慢性肾功能衰竭属于中医学的“水肿”“癃闭”“关格”等范畴,大多数医家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理性质为正虚邪实,正虚是以脾肾亏虚为主,邪实以水湿痰浊、气滞血瘀、水饮内停多见。其治疗法则为:扶正祛邪,具体法则为补脾益肾,祛湿利水,疏通气血,化痰祛瘀,加快毒素排出。尹安东[1]运用“开鬼门”法则,通过皮肤透出病理产物来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提出了“皮肤透析”的概念。中医学认为“皮肤透析”是指治疗时药力归于肺脏,一能促使肺气宣通,二能加强肺的肃降功能,使人体内毒素等废弃物从皮肤排除。减轻了肾脏的负担,减慢或阻止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一步发展。
1.2 从西医角度来讲皮肤是天然的透析膜,正常成人皮肤总面积约1.7 m2,肾小球的滤过总面积相当,皮肤上的毛细血管极为丰富,约有200~250万个汗腺。1)外治疗法可以使药物通过皮肤进入人体血液循环而发挥其药理作用,避免了消化道的首关消除效应,维持血药浓度在一定的浓度水平,改善机体各系统、组织、器官功能[3]。2)马俊杰[2]通过观察中药药浴疗法治疗8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和对免疫性炎症的作用,结论:中药药浴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免疫性炎症有良性调节作用。还有近些年来中药药物透皮吸收系统的研究表明“透皮给药”较其它剂型的药物更安全、有效、作用稳定和病人适应性良好等。查有关文献得出,附片、冰片、肉桂、牡丹皮等透皮吸收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且这一疗法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3]。
综上,中医外治疗法的优势有:1)药物直接通过皮肤进入人体,避免消化道的首过效应。2)促使患者发汗,使患者体内毒素随汗液排出。
2 临床应用
2.1 中药浴法陈少卿[4]将中药药浴组煎煮制剂放入浴桶,叫患者浸泡在药水中,再配合中医辨内服中药和西药的结合治疗,对照组只用中药内服配合西药的结合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85%,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治疗组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可以得出中药药浴时有皮肤直接吸收药物,避免了消化道的首过效应,使药物浓度保持稳定水平进入人体,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还有皮肤在温水浸泡的作用下可使汗液排出增多,大量废物和毒素随汗液排出,减轻了肾脏的负担;大量排出汗液的同时可以促进组织内水分进入血管,加快渗出液的吸收,消除水肿。中药药浴的水压刺激,使肾血流量增加,增多尿液,达到消肿、利尿、排毒的功效[5-9]。
2.1.1 在中药药浴治疗中的注意事项①药浴的水温因人因病而异,一般以38~45℃左右为宜,对于年老体弱者,药浴温度不宜过高;对于渗出性皮肤病以偏凉甚至冰水局部湿敷;小儿皮肤娇嫩,药浴温度不宜过高,慎勿烫伤。②艾叶、仙鹤草、侧柏叶、丹参、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药物,孕妇应禁用。③值得提出的是,同一个患者不可在短时间内连续多次进行药浴治疗,可能会导致毛孔闭合不全或完全不闭合而致大汗不止而发生危险。④有高血压病、心功能不全、冠心病、严重心血管疾病及失血及有出血倾向患者(包括产妇)等不宜使用药浴;身体虚弱者中药洗浴不超过30 min为宜。
2.1.2 在护理中的注意事项①浴前。患者不可空腹进行药浴,浴前嘱咐患者排空大小便。妊娠期、新产后或处于月经期的女性患者禁止进行药浴,防止发生感染。浴前必须确定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②浴中。水位:进行全身浴时,患者仰卧位是水位应不超过胸前。水温:根据患者自身对热的耐受力不同而稍有差别,一般水温需调至38~45℃之间[10-13]。
③浴后。防寒保暖,患者药浴后体力消耗较大,多食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增强抵抗力。
2.2 熏蒸法熏蒸法可以通过对全身或局部进行治疗,以蒸汽的形式使皮肤将药物吸收,从而达到条畅气机、宣肺发汗、活血化瘀的功效,使人体内毒素大量排出,提高人体免疫力与抵抗力。
2.3 中药保留灌肠法赵宇[14]灌肠方组(黄芪、蒲公英、紫花地丁、生牡蛎、金银花、大黄等药物)结肠滴注保留灌肠,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能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
2.4 穴位贴敷法曾晓智[15]耳穴贴压穴位选取尿道、肾、三焦、膀胱等部位的穴位,每次选5个穴位,轮替使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两组比较差异明显。
2.5 艾灸李红娟[16]取穴双侧关元、涌泉、足三里、肾俞等穴位,治疗脾肾阳虚、肾脏疾病免疫力低下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92%。
3 体会
肾功能衰竭病患者因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体内水液代谢障碍,代谢产物大量堆积体内,以致可出现水肿、少尿或无尿及胃肠道、皮肤瘙痒、高血压、高血钾、心衰等并发症,使患者病情恶化,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的关键环节是消除水肿、清除毒素。目前,全球有近百万人因终末期肾衰而做血透,但也有很多不能做血液透析或者肾移植的患者。中医内、外治疗可以辅助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且中医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确切,操作方便,毒副作用小,医疗费用低,患者更容易接受等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1]尹安东,张锐敏,李宁.“开鬼门与皮肤避析”[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89,(3):14-16.
[2]马俊杰,周春祥.基于对8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炎症干预的研究探讨药浴疗法“洁净府”机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3):591-593.
[3]潘晓明,段晓慧.中药透皮吸收研究概况[J].中草药,1994(4):215-217.
[4]陈少卿.中药药浴治疗尿毒症20例[J].四川中医,2003,21(2):47.
[5]王春芳,夏艳.中药药浴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J].医学专业,2012(21):218-219.
[6]李成银,巴元明.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研究进展[J].湖北中医杂志,2011,(1):80-81.
[7]兰芳林.中药药浴治疗慢性肾衰30例[J].四川中医,2001,19(8):50.
[8]兰祝飚,陈以平,徐叶惠,等.中药药浴治疗慢性肾衰竭45例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2,3(7):423-424.
[9]于敏,赫岩,李萌,等.中药足浴法治疗慢性肾衰竭5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08(14):1301-1302.
[10]胡家才,任开明,吴凡.肾浴汤药浴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2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3,12(1):10-11.
[11]王建军.药浴辅助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60例[J].中医研究,2006,19(9):48-49.
[12]任秀喜,景金霞,石玉兰,等.慢性肾衰竭肾性骨病中医整体护理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1):1235-1236.
[13]付利梅,段丽娟.麻黄汤加减汽浴治疗慢性肾衰竭132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3,35(4):538-539.
[14]赵宇,张佳方.中药保留灌肠结合足浴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0例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2(8):24-25.
[15]曾晓智,陈均兴.热敏灸等外治法为主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4):21-23.
[16]杨卫彬,胡燕祝.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研究的思考[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8):626.
Analysis on External Therapy in Treating Chronic Renal Failure
XUANJing
(Department of OncologyandHematology,AffiliatedHospitalof ChangchunUniversityof ChineseMedicine,Changchun130021,China)
Chronic renal failure is a syndrome caused by chronic kidney disease,which leads to the decrease of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and the related metabolic disorders and clinical symptoms.It can be developed into uremia at last,and is life-threatening.Medicinal bath therapy is a traditional external therapy of TCM which based on the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s a guideline,and systemic or topical skin of patient was washed,through extensive contact with human skin,rinse,absorption and temperature stimulation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reating disease.
external therapy of TCM;chronic renal failure;edema;obstruction and rejection
10.3969/j.issn.1672-2779.2015.15.076
1672-2779(2015)-15-0152-02
:苏玲本文校对:牛春风
2015-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