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 20”妇女活动家口述历史论坛综述

2015-01-31陈政宏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赋权妇女

“北京+ 20”妇女活动家口述历史论坛综述

陈政宏

为了纪念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20周年,中华女子学院中国女性图书馆于2014 年11月15日—16日在北京西藏大厦举办了“重温’95历程,传承’95精神”论坛。通过妇女活动家与青年访谈员的代际对话,论坛总结了中国妇女事业20年来的成长、经验、收获与困境,指出’95精神对中国妇女的影响:一是用女性眼光看世界所带来的改变,二用赋权妇女指向行动,三是将社会性别主流化作为促进性别平等的重要方式。同时梳理了中国妇女事业20年来的行动经验与方法策略及其挑战,并就未来青年行动计划进行了探讨与倡导。

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95精神;行动经验

1995年北京召开的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对中国妇女和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纪念’95世妇会召开20周年,进一步推动性别平等向前发展,中华女子学院中国女性图书馆于2014年11月15—16日在北京举办“北京+20”妇女活动家口述历史访谈项目中期交流会——“重温’95历程,传承’95精神”论坛。中华女子学院院长刘利群教授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联合国妇女署、项目资助机构代表、妇女活动家及青年访谈员70余人参会。论坛聚焦’95精神,梳理了20年行动经验,并就未来行动的推进做了深入广泛的讨论。

一、’95精神及对中国妇女的影响

’95世妇会是中国妇女第一次大规模参与妇女主题的国际事件和国际妇女运动,其对改革开放的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是巨大深远的,对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妇女解放道路的中国妇女的启迪也是积极深刻的。[1]’95世妇会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越来越为世界妇女事业发展的实践所证明。’95世妇会是世界妇女事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维护各国社会公正、推进性别平等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经过20年的漫漫征程,’95作为一个时间点,已经从妇女运动的一种符号,沉淀为一种精神的代言。

在’95精神的旗帜下,各国妇女积极行动,中国妇女为宣传和贯彻世妇会精神也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然而当人们在谈论’95精神时,究竟在谈什么?论坛上老、中、青三代女性就此展开了深入讨论。

1.新视角:用女性眼光看世界所带来的改变

’95世妇会后,中国妇女对诸多新型词汇和口号,如“性别意识”、“女权主义”、“NGO”、“用妇女的眼光看世界”有了空前的接触和了解。“用妇女的眼光看世界”是’95论坛最富鼓动性的口号。该口号的提出,给在男女平等法律制度和意识形态下成长起来的中国妇女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和观察妇女问题的新视角。[2]

所谓新视角,杜芳琴认为,是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强调认识一切事物中女性的主体性。运用“用女性的眼光看世界”的新视角,拓宽和加深了对妇女问题认识的变化。在讨论变化的具体表现时,陈明侠认为,用妇女的眼光看世界,加深了对家庭暴力行为本质的认识,使得家庭暴力开始摆脱父权文化的窠臼,家庭暴力作为对妇女最深刻的歧视由既往的家务事转变为社会问题。用妇女的眼光看问题还发现了过去一些熟视无睹或从未察觉的问题。张幼云指出,既往认为解决妇女问题仅仅涉及保障妇女的福利、权益,并未考虑过对妇女的全方位提高,’95世妇会后,用妇女的眼光看世界,要求把妇女问题与整个人类命运、社会发展相联系,寻求全球解决对策。用女性的眼光看世界使得以往对妇女问题的解释从简单的“妇女素质”、“个人责任”扩展为“性别关系”、“文化系统分析”以及“人权意识”等国际妇运视野。用女性的眼光看世界让中国妇女认识了世界,也让世界开始了解中国妇女。

2.新行动:赋权妇女指向行动的过程

“赋权妇女”,这一术语自1975年以来开始较多地被采用,90年代已经取代了诸如“福利”、“社区参与”、“消除贫困”等术语。’95世妇会后,赋权妇女走入中国妇女视野并直接革新了中国妇女的行动理念。妇女到底是国家的主人,还是工具和手段,始终是妇女运动特别强调的一点。因此与会者认为,’95精神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赋权妇女。

“赋权妇女”(Women Empowerment)这一概念的出现,是作为全球妇女运动,尤其是第三波世界女权运动中的女权主义者所引发的若干重要批判与辩论的结果。女权主义者认为,赋予权力是旨在改变一定背景下使妇女和其他弱势人群边缘化的制度性力量的性质和方向的一个过程。赋予权力,既是一个过程,又是该过程的结果。[3]联合国出版的《妇女和赋权:参与和决策》(Women and Empowerment: Participation and Decision Making)一书认为,赋权妇女,实际上是一个建立意识和能力,通向更加平等、更大的决策力量和决定性影响、更多的改变性行动的过程。[4]赋权的过程既是个人的,也是集体的。通过参与一个团体,可以使她们组织起来,采取行动和促进变化的意识和能力得到充分和不断地发展。赋权妇女,可以看作是几个内在相关并互相增援因素的持续过程。就这些因素,与会者认为,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关于妇女状况、歧视以及权力和机会的意识,作为迈向两性平等的一步;二是增强能力和发展技能,尤其是计划、决策、组织、管理、进行活动以及与周围人们和机构打交道的能力;三是参与,并扩大在家庭、社区和社会支配和决策的力量;四是行动,以得到两性间更多的平等。

3.新方法:社会性别主流化作为促进性别平等的重要方式

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提出了“赋予妇女权利和男女平等是各国人民实现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保护的先决条件”,把性别平等提到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5]关于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概念,《行动纲领》中表述为:“在处理提高妇女地位的机制时,各国政府和其他行动者应提倡一项积极鲜明的政策,以便在做出决定之前分析对妇女和男子各有什么影响。”[6]1997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对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定义是:“把性别问题纳入主流是一个过程,它对任何领域各个层面的任何一个计划行动,包括立法、政策或项目计划对妇女和男人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它是一个战略,把妇女和男人关注、经历作为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中设计、执行、跟踪、评估政策和项目计划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来考虑,以使妇女和男人能平等受益,不平等不再延续下去。它的最终目的是达到社会性别平等。”[7]实现妇女充分参与社会发展和社会平等,首先要求制度和政策的保障。只有将实现性别平等的策略和措施纳入所有法律、政策和制度的主流,才能确保妇女平等、充分、全面参与的权利与机会。正是’95世妇会推动和加速了这一过程。

’95世妇会后,中国妇女开始意识到社会性别主流化是使两性在社会发展中平等获益的重要方式。由于以往政策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性别的利益和需求,在实施过程中往往难以充分满足边缘人群,特别是处于不利地位的妇女的利益和需求,甚至对她们的发展造成不利。社会性别主流化要求在制定任何一项政策措施时,充分考虑对男女两性的不同影响,满足不同性别的利益和需求,使两性从社会发展中受益。社会性别主流化,将结束妇女问题与时代主流分离的问题。

二、’95世妇会后20年来行动经验

“平等、发展与和平”主题的普遍关注,“社会性别主流化”成为业界流行话语,“妇女的赋权”、“人权”得到政府重视。20年来,在这些精神的感召下,中国妇女运动蓬勃发展,妇女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发展道路并不平坦,还面临一些阶段性的障碍。回望既符合反思经验教训的需求,又可促成妇女发展新的生长点。

1.复合策略与多领域推进下的成果

一是20年来中国妇女事业推进的领域与方法。’95世妇会通过的《行动纲领》提出了12个重点关切领域,从此为妇女运动和妇女研究提供了宽泛的框架。与会者根据20年来的中国实践,细化和拓宽了相关内容,并对落实《行动纲领》的方法和手段进行了梳理。

反对性别暴力的行动,从家庭暴力拓宽到包括亲密关系暴力和性骚扰议题。健康领域主要涉及艾滋病防治、生殖健康、家庭健康,教育方面突出平等的受教育权与人才教育培养中的社会性别意识,经济方面强调就业以及农业生产中的女性参与与资源掌控,法律领域的妇女维权尤其是妇女的土地权益的保障,再就是妇女参政、妇女运动史,以及社会政策、社会媒体及计生(计划生育、出生率、死亡率)领域的社会性别平等促进。与会者还展示了按各领域取得进展成就进行排序的结果。较优领域有:科技(如女航天员)、社会性别研究、IT行业(尤其是新信息媒体,如微信、微博)、就业劳动。次级领域有:扶贫、教育、立法、传播、社保、医疗、健康、参政。此外,还有民族、社会组织和公益慈善等。

回顾总结推进各领域进程所使用的方法,可谓纷繁复杂、纵横交错,点线面结合。从法律援助、专题讲座、递交两会提案,到政策倡导、组织建设、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再到参与式培训、社区培育、行为艺术、媒体宣传等等。与会者群策群力,最终将其浓缩为14个字:项目、倡导、培训、传播、研讨、访谈、学科。

二是20年来中国妇女事业取得的成果和策略。’95作为政府级的会议,每隔5年中国政府都有开展大会纪念活动的惯例,以回顾和评价每5年来对《行动纲领》和《北京宣言》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全国妇联主席彭珮云在’95世妇会5周年纪念活动的致辞中提及妇女参政、妇女就业、妇女受教育与妇女健康方面取得的成就。[8]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纪念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十周年开幕式的讲话,肯定了妇女事业十年来的成绩:“’95世妇会后10年来,《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宣示的重要精神,在中国政府的规划和行动中日益得到体现,社会性别平等意识正逐步纳入国家政府决策之中,促进妇女事业发展的各种机制应运而生,妇女的生存条件、发展权利和社会地位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9]

“北京+ 15”在此基础上各方面都得到深化。[10]与会者认为,新近五年来(“北京+ 20”)的主要显著成果有:消歧公约得到普遍的认可甚至运用,国家级反家暴立法进入最终阶段;全国妇女地位调查数据公布显示,女生入学率的提升,参政议政代表人数有所提高,健康水平有所改善等等,不一而足。

论及以上成果取得的策略,与会者认为,首先,从宏观层面是国家制度与政策方面的安排。在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前夕,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妇女发展纲要》。之后在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欢迎仪式上又宣布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继而,学科建设与社会性别理念的培训,促使青年群体能够领会平等、发展、和平的内涵,增强妇女对自我生活的认知能力和构建能力;再者,是NGO创建与发展对实践行动的训练。妇女NGO已经成为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重要的推进力,也是妇女成长成才的重要渠道。

2.旧困难与新问题交错作用下的挑战

一是“缺”与“少”的互陷。20年来妇女取得了许多进步,如就业和参与决策机会的增多,教育程度的提高,寿命的延长等。但是,旧的困难尚未解决,如歧视和暴力,新的问题又来侵袭,如性教育。概括来说,这20年来面临的困难挑战,无非“缺”与“少”,即缺资金、缺机会、少理解、少认同,而“缺”与“少”往往又是互陷的。比如,传统性别观念和刻板印象使得女性独立人格、社会发展方面遭遇到来自家庭、社会甚至体制和政策的限制,始终难以突破妻母角色的定型,而当该认识需要先进性别理念革新的同时,学科建设缺少发展平台与机会,学科被边缘化使得先进性别观念的普及步履维艰。

二是陈旧观念的回潮。与会者特别强调,近年来陈旧观念回潮现象屡见不鲜,封建沉渣泛起。例如,女德班各地火爆报名,将新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抛弃的陈词滥调重新弹起,一大批年轻女性成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观念的拥趸者,妇女回归家庭已经不仅仅是口头的谈论。此外,新媒介下对女性的语言暴力,诸如“绿茶婊”、“剩女”等网络用语的肆意传播,女大学生选美选秀、拼颜值等风气对女性的物化,等等。回望传统观念中的性别期待与当下的倒退回潮,两者有着不谋而合的节拍,并借“妇女与家庭幸福”的旗号得以畅行,而暗中捆绑着金钱和利益的兜售,实为父权糟粕和资本市场结合的怪胎。这种思想意识形态的困窘造成的不良影响远比实际行动中的障碍更为严峻。

三是如何培养新人。高潮过后的低谷时期,如何培养新人,以促其传承、接力’95精神,从而投身于性别平等事业呢?身处市场化和社会变革大潮中的年轻群体,在消费主义、功利主义及物欲诱惑社会环境下成长,她们识别、质疑甚至突破传统性别角色定型及消费女性的文化桎梏,既需要引领,又需要鼓励。因此,妇女活动家们一致认为,当下最不容忽视的挑战是传承与接续问题,以及如何发展出切合年轻人特点,带动民众反思,适应未来发展趋势的行动方法与策略。

三、未来青年行动计划倡导

’95世妇会已走过20年的征程,社会性别平等事业的推进需要吸纳新成员、注入新血液。身处市场化和社会变革大潮中的年轻人对’95理念的知晓,对20年来妇女事业推进的领域、途径和方法的了解,对接力内容、意义和使命的理解,均事关’95精神的传承,是未来行动计划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1.’95精神与妇女运动实践的关系

“平等、和平、发展”被认为是’95精神最广泛意义上的关键词,经过20载岁月的锤炼,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都已经日渐丰盈,并有了新的关切点。

平等,当下主要追求的是实质性平等;发展,在妇女运动的推动下多指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发展;和平,不仅涉及武装的概念,还包括反对一切形式的歧视和暴力。与会妇女活动家认为,’95世妇会后,妇女运动和NGO组织的空前发展一方面使得“合作”、“包容”、“行动”成为需要,另一方面催生出对妇女事业的“使命感”、“坚守”、“奉献”精神。经过实践的锤炼,这些词也被公认为是’95精神。此外,妇女活动家结合自身经验,还补充了“扎根”、“多元”、“自由”等术语和概念。

纵观’95精神在关键词上的演进,反映出’95精神与妇女运动实践相互促进的关系:’95精神推进了妇女运动实践的发展,反过来妇女运动实践又拓宽了’95精神的内涵,即从最初权利的宣誓,仅停留在法律文本,到机会上的均等,直至事实上的平等。

2.代际交流与多元对话

会议特设了代际对话环节。早在2013年10月,中华女子学院中国女性图书馆就启动了“北京+ 20讲述她的故事”口述访谈项目。项目通过青年访谈员聆听记录持续推进性别平等运动的妇女活动家们讲述’95至今的历程,了解、总结和提炼’95精神及行动经验,促进青年群体思考和确立投身于性别平等事业的信念及行动策略。此次会议将代际对话搬到了现场。

青年访谈员分享了在访谈中的心得、困惑与反思,以及代际如何持续地合作,如何结合利益和价值使社会性别平等理念得以延续?学者杨国才、王国红指出,两代人是先行者与接力者的关系,今日之访谈员,正是他日之性别平等的推动者,是性别主流化的骨干。中华女子学院校长刘利群寄语青年访谈员为后人扛大旗,传承永恒的影响力。她希望青年访谈员懂得历史,历史也不仅仅意味着过去,还要营造未来,收获不只是视野的拓宽。多元的包容,更重要的是从历史、从受访者身上获得力量、引发思考,并探索未来。

对话不只是讲诉者与历史的对话、讲诉者与听者的对话,更是听者与未来的对话。对于先行者而言是重温,就接力者来说则是传承。而对话将重温与传承对接,使讲诉者与听者互动,促进历史与未来的联通。

3.青年计划倡导

“用行动改变世界”是’95世妇会最富鼓动性和影响力的口号之一。以行动谋求平等、发展与和平,是全球妇女的心声,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国际社会的共同追求。妇女活动家亦是反复强调行动的重要性。陈瑜、汝小美认为,’95世妇会的影响不仅仅在于引进社会性别理念,还有行动的理念,年轻人要学习研究和实干,20年性别主流化理念的倡导,唯有落地,浮在中间则

[1]刘伯红.95世界妇女大会与中国妇女[J].浙江学刊,1997(,1).

[2]徐璧如.用女性的眼光看世界用世界的眼光看女性[J].新闻知识,2001(,5).

[3]斯里莱瑟·巴特里沃拉,胡玉坤.赋予妇女权利——来自行动的新概念[J].妇女研究论丛,1998(,2).

[4]冯媛“.赋权”、“权能”或“引爆”——求解Women Empowerment[J].妇女研究论丛,1996(,2).

[5]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95非政府组织论坛丛书编委会.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重要文献汇编[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8.

[6]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行动纲领[EB/OL].中国妇女研究网, http://www.wsic.ac.cn/internationalwomenmovementliterature/66149.htm.

[7]“在国际劳工组织成员中提高社会性别主流化能力”中国项目组.提高社会性别主流化能力指导手册[Z].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

[8]彭珮云.在’95世界妇女大会5周年研讨会上的致辞[J].妇女研究论丛, 2000(,3).

[9]胡锦涛.在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10周年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J].中国妇运, 2005(,10).

[10]张永英,李亚妮,李海燕.2010年中国妇女研究会暨“北京+15”论坛综述[J].妇女研究论丛, 2011(,1).形不成运动。会上两代人一起设计和展示了在青年群体中传递’95精神的行动计划。

国际机构代表苏茜、郭瑞香等就未来青年计划积极建言,指出只要坚信女性主义的宗旨符合社会文明的发展方向,及时调整,自我反省,就能在重新定位中成长。洪雪莲强调,NGO需要有公益心的管理人才,以克服外部制约因素和内部管理机制问题。李洪涛、方刚则指出,推进中国性别平等需要智慧,男性参与非常重要,尽管会有不同的角度和声音,但是唯有接纳,多元化才会使女性的力量更强大。

四、结束语

会议在“先行者”和“青年种子”两代人全情致力于社会性别平等事业的信心中圆满落幕。大家的掌声蕴含着对20年艰辛奋斗之路的崇敬,对接手当下事业责任的信心,以及对未来妇女发展光明前景的希冀。

20年来,作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妇女生存、发展与保护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关注。世界各国为实施北京世妇会后续行动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重要成果和宝贵经验。’95世妇会以来,一些曾经被称为妇女问题的问题已经成为具有国家和世界意义的议题。在此国际背景下,《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的精神已逐渐体现于中国政府的规划和行动之中,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的力度普遍加大。

’95世妇会使我们懂得,任何单一政策都难以实现性别平等。促进全社会关注、推动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的进程,推动具有社会性别敏感的综合性政策出台,构建促进性别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是不能放弃的使命与责任。

责任编辑:张艳玲

Forum Summary on Oral History of Women Activists Since 1995

CHENZhenghong

In order to celebrate the 2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rth World Conference on Women in 1995, China Women & Gender Library held“Reviewing’95 history, Heritage spirit of’95”forum on November 15- 16, 2014.Through the way of inter- generational dialogue, women activists and youth interviewers review and summarize 20 years’experience achievements and difficulties of Chinese women’s career.At the forum, scholars refine the’95 spirit and its impact on Chinese women.They are (1) seeing the world’s changes by using women’s eyes.(2) guiding the action by Women Empowerment.(3)using gender’s mainstreaming as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gender equality.It also makes summarize on the methods and strategies of action experience and the challenge, as well as makinga discussion and advocatingon the future plan ofyouth.

Fourth World Conference on Women in 1995; spirit of’95; experience

10.13277/j.cnki.jcwu.2015.04.006

2015-03-19

D442.9

A

1007-3698(2015)04-0039-05

陈政宏,女,中华女子学院中国女性图书馆职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性别研究、女性与传媒。100101

猜你喜欢

赋权妇女
论乡村治理的有效赋权——以A县扶贫项目为例
基于赋权增能的德育评价生态系统的构建
家庭赋权护理干预方案在肺癌放疗患者中的应用
企业数据赋权保护的反思与求解
漳浦县妇联走访慰问“两癌”贫困妇女
试论新媒体赋权
如何提升妇女获得感——陕西妇联持续深化改革
当代妇女的工作
混合缺失信息集结下的属性赋权方法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