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未病思想与体质偏颇、亚健康状态关系探讨※

2015-01-31孙大中修宗昌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偏颇亚健康体质

孙大中修宗昌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州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诊断教研室,广州510405)

治未病思想与体质偏颇、亚健康状态关系探讨※

孙大中1修宗昌2△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州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诊断教研室,广州510405)

从健康到疾病的发生必然经历:健康→体质偏颇→亚健康→疾病的过程,体质偏颇是亚健康状态和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现将中医体质学说与“治未病”思想有机结合,其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从健康到体质偏颇的预防,预防的关键是调理体质,以降低偏颇体质对疾病的易感性;二是从体质偏颇向亚健康和疾病转化的预防,预防关键是改善病理体质、辨识易感人群,对亚健康状态进行分型调理,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治未病;体质学说;亚健康

《黄帝内经》最早提出了“治未病”的医学思想,通过历代医家临床实践,“治未病”的内容得到丰富和发展,且贯穿于中医养生及辨证施治的全过程。现代社会生活工作节奏加快,竞争激烈,由于压力过大、作息不规律、饮食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情志内伤等因素影响,人们身体素质普遍下降,出现体质偏颇和亚健康状态的人越来越多。全社会开始普遍关注健康问题,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加强,对疾病的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代医学理念已由治愈疾病向预防疾病做出调整,“治未病”是医学发展的趋势,这一理论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出来[1]。因此,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探讨调理体质偏颇,防治亚健康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中医“治未病”理论内涵

“治未病”就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预先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治未病”一词最早见于《内经》,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此处所谓“未病”、“未乱”是指身体还没有出现某种疾病的征兆,只是体质出现某一偏颇[2]。《素问·刺热》曰:“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此处的“未病”相当于“微病”、“欲病”、“萌芽”,是治未病中的“先兆”,属于亚健康状态[3]。“治未病”理论强调无论是体质出现偏颇,还是处于亚健康状态,应该把重点放在平时的养护和调摄上,体现了中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思想。这种未雨绸缪,防重于治的思想还体现在一旦患病之后,应运用各种方法防止疾病发展、传变和复发。因此,“治未病”包括两个阶段:一是未病先防,强调养生保健,调理体质偏颇;二是既病防变,强调早期治疗,防止疾病的转化。在“治未病”过程中,体质辨识和辩证施治都起着关键作用,故而“治未病”需要辨证施治和体质辨识的有机结合,从而更好地发挥其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作用。

2 未病先防与体质偏颇

未病先防,是指在人未发生疾病之前,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增强人体正气,提高抗病能力,避免病邪侵害,以防止疾病的发生[4]。从健康到疾病,其经历大致为:健康(正常体质)→体质偏颇→亚健康→疾病[2]。在中医体质学中,体质是指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5]。每一个个体在生命过程中,因受后天饮食、环境、精神、锻炼、疾病等诸多因素影响使体质发生变化,使体质具有可变性,这是调整体质的理论基础,体质的可调性使调整体质、防病治病成为可能。虽然体质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但大多数人并不是一种体质类型所能概况,多表现为混合型,故而形成千姿百态的个体差异。体质实质上是体内阴阳、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的生理性偏向,其偏在正常消长范围。未病先防的本质是调理体质,在未病情况下,及早通过“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等措施,有针对性的纠正或改正由阴阳气血偏盛偏衰所致的体质偏颇,以降低偏颇体质对疾病的易感性,达到预防疾病或延缓发病之目的[6]。

3 既病防变与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状态是指人的身心处于一种健康低质状态,表现为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但在生理、心理上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感觉和症状,从而呈现一定时间内的精神活力、适应能力和反映能力的下降,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非常容易引起心身疾病。亚健康状态常以疲劳、乏力、头痛、头晕、失眠、胸闷、腹痛、腹泻、便秘等为主诉,对于西医来说亚健康不算病。中医学对亚健康并未提出明确概念,中医学认为健康是人与自然及社会环境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即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亚健康状态是人体阴阳、气血津液、脏腑经络偏向较重的表现,其变也多,其偏超出正常消长范围,实属“已乱”状态,中医认为有证就有病,调治亚健康属“治未病”中的既病防变阶段[2]。既病防变是指在人体患病之后,要及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力求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从而防止疾病的发展、传变或复发。体质的差异性决定着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和愈后的差异,因此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应时时注意到体质差异对疾病的制约和影响,确定疾病的变化趋向,掌握疾病的演变规律,在治疗中积极改善患者的偏颇体质,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改善证候,防止疾病加重与并发症的发生,治愈疾病。

4 调理偏颇体质预防亚健康

亚健康的预防包括从体质偏颇到亚健康的预防和从亚健康到疾病的预防两个方面。从体质偏颇到亚健康的过渡,根本原因在于体质的改变,中医体质学参考文献认为人的体质偏颇或缺陷是很多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若能及时调理体质偏颇,可防止体质相关性亚健康状态的发生。影响人类体质改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的体质禀承于先天,得养于后天。先天禀赋决定着个体体质的差异,也决定着个体正气的盛衰;后天各种生存环境的变化、饮食结构的改变、针药治疗、疾病损害、精神因素对人体质的影响等,使得机体体质具有可变性。这就迫切需要采取一些预防和控制措施。自古以来历代医家重视养生,用“养生之道”来调整体质偏颇达到益寿延年之目的。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忘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以中医养生理论为指导,应用适应自然、顺应四时;节制饮食、固护脾胃;调摄精神、保养正气;劳逸适度、不妄作劳;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方法和措施,对人们的社会、心理、行为进行干预,是改善体质偏颇,防治亚健康的有效措施。

从亚健康状态发展到疾病的关键还是体质,体质决定发病与否[7]。“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疾病发生与否,主要取决于正气的盛衰,而体质是正气盛衰偏颇的表现特征。《内经》谓:“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说明体质强壮之人,正气充足,抗邪能力强,不易感邪发病;体质羸弱者,正气不足,抗邪无力,外邪易乘虚而入。亚健康状态是病理体质的表现特征和外显形式,病理体质对疾病具有内在易罹性、倾向性,“要知易风为病者,表气素虚;易寒为病者,阳气素弱;易热为病者,阴气素衰;易伤食者,脾胃必亏;易劳伤者,中气必损。”明确指出了病理体质往往能导致个体对某些病邪的易感性,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因此,从亚健康状态到疾病的预防,关键在于改善病理体质。通过体质的调整、优化,可调节人体内在的阴阳偏颇,使之趋于中正调和,这是治疗亚健康的必要方法。“治病之要,首当察人体质之阴阳强弱,而后方能调之使安”。“因体质制宜”,其优势就在于从体质类型对亚健康状态进行分型调整[8],如气虚体质,宜调补脾胃,补益元气;阳虚体质,应注意顾护阳气,温补阳气;阴虚体质,应滋补肾阴,壮水制火;痰湿体质,宜健脾祛湿,化痰泄浊;瘀血体质,应活血化瘀,疏利通络等。通过调养能够有效地改善体质,防止亚健康状态向疾病的发展。此外,修身养性,形神共养,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重视七情对人体的影响,也能够预防亚健康向疾病转变和发展。运用中医药等多项措施调整干预体质的偏颇是防止亚健康状态向疾病转化的重要手段。

总之,从体质偏颇发展为亚健康,以及从亚健康状态转化为疾病都与人的体质因素密切相关,所以正确判断患者的体质,从病理体质类型确定相关疾病的发病倾向及高危人群,进行重点预防和早期诊治至关重要。在辨识体质的同时,我们更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采取相应措施和方法调整改善体质状态,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这是中医体质学说要达到的“治未病”的最高境界[9]。

[1]牛亚南,陈玉龙,吕翠田.中医“治未病”思想探讨[J].中医学报,2013,28(9): 1313-1315.

[2]潘毅.寻回中医失落的元神2象之偏[M].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2013:291.

[3]郭文娟,王旭,杨育同,等.亚健康状态与中医偏颇体质及治未病思想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1):186-187.

[4]刘焕兰.《内经》“治未病”解读及其应用探讨[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6(6):583-585.

[5]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99.

[6]王琦.论中医体质研究的3个关键问题(下)[J].中医杂志,2006,47(5):329-332.

[7]孙理军,张登本.论体质与亚健康状态的预防[J].中医药学刊,2004,22(11):2006-2007.

[8]王琦.中医体质辨识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应用[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1(2):1-4.

[9]周少林,戴小丽.中医体质学说在“治未病”中的应用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3).

Discussion on Relations of Ideology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Biased Constitution and Sub-Health State

SUN Dazhong1,XIU Zongcang2
(1 The First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510405,China;2 Diagnosis of TCM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Basic Medical College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dong Guangzhou 510405)

From health to disease occurrence must experience the process:health,biased constitution,sub-health,disease,the biased constitution is the fundamental reason of sub-health status and disease occurrence.Combing theory of constitution of TCM with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which includes two meanings:firstly is to prevent from health to biased constitution,the key of the prevention is to reduce the susceptibility of physical conditioning,and decrease susceptibility of biased constitution;secondly is to prevent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biased constitution to sub-health and disease,the key of the prevention is improve the pathologic constitution,identification of susceptible population of sub healthy state,genotyping of conditioning,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disease.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theory of constitution;sub-health

10.3969/j.issn.1672-2779.2015.09.001

1672-2779(2015)-09-0001-02

:杨杰本文校对:杨杰

2015-02-09)

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基金(No:1057213030)△指导老师

猜你喜欢

偏颇亚健康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效力”盲区VS尺度偏颇——浅析多元情绪下舆情处置的能力困境
甩掉亚健康 我们在行动
跟踪导练(一)
浅析主持人的主持方式与“接地气”类节目的融合
亚健康科技工作者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苏联对华政策的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