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境电商:成就浙江外贸新增长点

2015-01-31浙江省商务厅

浙江经济 2015年9期
关键词:跨境杭州浙江

浙江省商务厅

跨境电商:成就浙江外贸新增长点

浙江省商务厅

浙江省是外贸大省和电子商务大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电子商务交易技术的不断完善,国际市场消费模式发生变化,浙江企业纷纷开始通过电子商务方式开展跨境贸易,拓展国际市场,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据商务部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浙江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约占全国的20%,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广东。

2014年,浙江跨境电商出口按照预定目标实现成倍增长。全省跨境电商服务试点出口统计数(以“9610”代码报关)约为2.25亿人民币,占全国的比重为32%;跨境电商服务试点进口统计数为5.8亿元人民币,占全国的比重为78%,位居全国首位。2014年“双11”当天,宁波保税区跨境电商进口交易额就达1.1亿元,杭州出口加工区跨境进口交易额达7157万元,杭州下城跨境产业园区进口额累计也达到1200万元。跨境电子商务正逐步成为浙江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

主要特点

跨境电商经营主体持续增多。浙江中小企业数量众多,百姓创业意识强烈。目前,全省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的经营主体约3万多个,在各大跨境电商平台上开设各类网店已超过30多万家。如ebay有2万家左右的中国大陆卖家,其中30%是浙江的企业,仅浙江金华市就有ebay卖家4000余家,占全国的比重达到20%;在阿里速卖通平台上的卖家主要集中在浙江和广东,其中活跃的义乌卖家就有1.7万家。义乌青岩刘村被称为中国网店第一村,聚集了来自中国各地15000余名从事网络销售及相关产业的工作人员,2800多家注册网店每天向世界各地卖出超过3000件各类商品。2014年4月,阿里研究院公布了全国外贸网商密集度排名,金华市居深圳之后列全国第二位。

跨境电商销售规模迅速扩大。涌现出了全国最大的跨境电商平台—阿里巴巴速卖通,和以杭州全麦、杭州子不语、浙江执御、浦江合趣、义乌潘朵、义乌吉茂、新河珠宝等为代表的跨境电商领军企业。杭州全麦、义乌潘朵全年出口销售额达1.1亿美元和4200万美元,全省跨境电商出口年销售额在2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已达20余家,并有一大批企业的销售额在迅速扩张中,浙江执御年出口增速在200%以上。单笔出口额也呈增大趋势,如浙江融易通公司通过跨境电商报关出口的一笔自主设计的饰品价值达5万美元。

跨境电商产业链发展不断完善。除了跨境电商经营企业、第三方交易平台以外,跨境电商服务商也随之兴起,国际物流快递公司、货代公司纷纷推出了支持跨境电子商务的专项业务,各银行纷纷推出针对跨境电商的新型产品,例如浦发银行推出了跨境电商专项业务,招商银行、贝付公司、深圳钱海等机构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结汇业务。一些发展较快的领军企业如杭州全麦已在美国、俄罗斯、日本、德国等8个重点出口国家建立海外仓。

跨境电商多元化经营趋势明显。销售平台多元化。80%电商实现了eBay、Amazon、速卖通、敦煌网等全网营销,部分规模较大的跨境电商出口企业自建销售平台。经营商品多元化。产品涉及服装、饰品、箱包、鞋类、汽摩配及家电等几十个品类,涵盖了浙江大部分的传统优势产业商品。销售区域也多元化。出口销售目的国覆盖了欧美、俄罗斯、南美、中东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拓展传统市场和新兴市场齐头并进。

跨境电商地区集聚日趋形成。依托当地良好的电商发展环境和丰富的市场商品资源,特别是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杭州、金华和义乌等地已逐渐成为浙江跨境电商出口的先发优势地区。杭州市是首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出现了浙江全麦、浙江执御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跨境电商企业。金华、义乌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政府工作的一号工程来抓,跨境电商发展迅猛,全年跨境电子商务出口销售额分别为18亿美元和25亿美元。

跨境电商国家试点工作逐步开展。浙江跨境电商服务出口试点在杭州、金华开展,杭州下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在全国率先开展跨境出口业务,累计出口额2400万美元;金华从2014年7月起在金义都市新区开始跨境出口通关试点业务,累计出口额1223万美元。跨境电商服务进口试点在宁波、杭州开展,宁波自2013年11月在宁波保税区正式启动进口保税备货模式业务,截至2014年底进口累计3.5亿元,位居全国试点城市第一位;杭州下城跨贸产业园于2014年3月开通“直购进口”业务,累计进口货值2400万元人民币,杭州出口加工区于2014年5月开展进口网购保税业务,目前阿里集团50%以上的保税进口业务在园区运作,截至目前已完成交易货值2亿元人民币。

重要意义

跨境电子商务是浙江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新法宝”。长期以来,受到地域、文化等条件限制,外贸出口企业首先需要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产生了代理商等中间环节。一方面,中间环节有助于企业更多掌握和了解市场供求信息,解决部分“信息不对称”问题;但另一方面,中间环节多被国外公司掌控,蚕食了浙江外贸企业的生产利润。通过跨境电商直接“接触”国外消费者,企业能够深挖和细分国际市场的最新消费需求,掌握消费者的个性化、定制化需求,进行定向生产,提高生产附加值;通过跨境电商直接“接触”国外消费者,企业能够改善销售服务水平,改善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提高服务附加值。跨境电商打破了浙江企业与国外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屏障,提高了浙江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和成效。

跨境电子商务是浙江实施品牌出口战略的“新捷径”。品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传统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传统出口模式下,企业开拓品牌受到渠道不畅、困难较多、力度不足等诸多问题影响,企业往往在保订单和打品牌之间面临两难处境,“稳出口”和“打品牌”无法有效协调发展。通过跨境电商企业能够直接“接触”国外消费者,产品质量好、服务水平高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获得国外消费者的关注,为企业提供了宝贵的自主品牌推介机会,能够让国外消费者“接触”到企业的自主品牌,逐步树立良好口碑,提高市场认可度,扩大品牌影响力。

跨境电子商务能够打破传统外贸出口的“天花板”。在传统条件下,受到国际市场需求波动和浙江产业基础、要素成本等综合因素影响,浙江传统优势产业出口规模扩张可能面临着“天花板”。而这一“天花板”本质上是“渠道垄断”、“价格垄断”、“品牌垄断”影响的结果。在新常态下,必须破除隐形“天花板”,才能够释放外贸增长的新动力,为浙江经济发展多作贡献。跨境电子商务拓展了企业和国外消费者之间的直接交流渠道,帮助企业打破“渠道垄断”;显著减少了出口中间环节,帮助企业打破“价格垄断”,提高定价话语权;大大增加了自主品牌的推广机会,帮助企业打破“品牌垄断”,推动自主品牌出口。跨境电商帮助浙江企业打破“垄断”格局,从而打破传统外贸出口的“天花板”,为重塑浙江外贸出口的新格局提供了内生动力,是浙江外贸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

总体思路

加快推进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2014年19日-21日,李克强总理在浙江考察期间,要求浙江探索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点工作。按照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指示,浙江上报了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总体方案,2015年3月7日,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成功获批。围绕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做大做强进行设计和创新,从业务流程和监管流程等方面进行先行先试,着力破解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难题。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协同发展,努力打造全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样板,早日为国家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举办中国浙江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博览会暨高峰论坛。通过举办全省关于跨境电子商务的业务对接会、主题论坛和研讨活动等,扩大跨境电子商务影响力,加强对浙江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宣传推广,积极营造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氛围。

积极培育省级跨境电子商务园区。三年内累计培育100家省级跨境电子商务园区,集聚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和配套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园区差异化、特色化经营。

积极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海外仓建设。开展建设省级公共海外仓工作,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在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南美等跨境电子商务主要出口市场设立海外仓,搭建以海外仓为支点的目的国配送辐射网点,为浙江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提供一站式的仓储配送服务。

试行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备案登记制度。按照省政府办公厅59号文件精神,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对跨境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实行备案登记管理。

组织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大力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工程,在全省范围内认定若干家跨境电子商务培训机构,支持其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工作。

建立全省跨境电子商务监测统计体系。会同统计、外汇等部门对跨境电子商务进行全口径统计,真实反映浙江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状况。开发建立全省跨境电子商务数据监测统计系统。

制定全省跨境电子商务扶持政策。联合省财政、国税、地税等部门,制定跨境电子商务扶持政策。重点支持优秀电商服务商培育、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训、跨境电子商务园区建设,并对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为出口货物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支付的保费给予一定补助。

猜你喜欢

跨境杭州浙江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杭州院子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杭州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杭州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