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体质现代研究述评※

2015-01-31叶双林董昌武水从容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14期
关键词:舌象证候体质

叶双林 董昌武 水从容

(1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合肥230038;2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合肥230038;3安徽易科技术有限公司,合肥230038)

中医体质现代研究述评※

叶双林1董昌武2*水从容3

(1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合肥230038;2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合肥230038;3安徽易科技术有限公司,合肥230038)

体质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人类的健康及疾病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就目前对于体质的研究来看,体质的定义还未完全统一,与证候的关系较易混淆,判定工具还有待进一步改进。文章将对以上三点作一简要阐述,同时还将对体质研究而引发的诊断与治疗模式的启发作简单的论述,以期在研究的过程中可以理清思路,避免混淆概念,并不断寻找到新的突破口,进一步完善中医的体质学说理论体系。

体质;证候;诊疗模式;判定工具;述评

中医学认为,体质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并对人类的健康及疾病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医体质的定义、判定的方法、体质与症候的关系,以及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的指导作用等是很多学者关注与研究的重点。本文则主要就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作一简要的阐述。

1 关于体质的定义

定义是对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作的简要说明。就体质而言,目前其定义不尽相同,争论的焦点则在于,是否将心理因素纳入体质的定义。

一种观点认为体质的定义不应将心理因素混入。体质是在遗传的基础上,人群或其个体在环境的影响下,在生命的过程中形成的功能、结构和代谢上的相对稳定的特殊状态,此状态决定了其生理反应的特殊性,以及对某些致病刺激的易感性及所发生病变类型的倾向性[1]。该定义分别从功能态、结构态、代谢态等三个方面来定义体质,主要反映的是体质为动态发展、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邢氏[2]等认为体质的定义,都应当从人之结构,功能以及代谢等生理、病理方面来概括,而不能将心理学的内容纳入,否则会造成研究上的混淆。中医诊断学亦认为体质是个体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形体结构与机能方面的特殊性,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体阴阳气血盛衰的禀赋特点和对疾病的易感受性特点。此类观点撇开了心理因素这一较为复杂的影响因素,但是体质是一个由多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结果,理应当包括心理因素,倘若在研究时撇开该因素,便会降低体质研究的准确性与可信性,使研究的结果缺少说服力。

有学者[3]认为虽不应该将心理性格与体质混为一谈,但是应重视心理因素的影响,因为前者是后者的生理基础,后者则是前者的差异在心理上的一种表现,反过来可影响前者,可见心理因素对于体质的形成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因此将体质的定义概括为个体在先天遗传与后天生长发育的基础上所表现出的有相对稳定的生理特性。此类特性在生理状态下则表现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以及适应上的某些差异性,而在发病过程中则表现为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病理过程中则为病理发展的倾向性。

另一种观点认为体质的定义应该包含心理因素,即体质由先天遗传与后天获得所形成,是个体在功能活动及形态结构方面所固有的和相对稳定的特性,并与心理性格相关[4]。也有研究者[5]认为体质是不同个体在适应自然与社会的过程中形成的生理上的身心特性,该特性或隐或显地体现于健康或疾病过程中,其影响着个体对疾病的抵御能力,同时对疾病的防治也起着关键作用。还有学者[6]提出:体质是常态下的机体的自我调控能力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这些观点均认为体质即秉承先天遗传,又为后天环境所影响,并且与人体的自我调节状态即心理有关,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其包含了生理功能、形态结构、心理状态三个方面,较为准确的把握了体质的概念,内涵及外延,是一个较为精确的概念[7]。

到目前为止,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体质的概念予以定义,并赋予内涵及外延,虽未完全形成统一的认识,但有一点是统一的,即体质是人体在先天遗传与后天生长的基础上,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所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特殊状态,其反应的是对疾病的易感性及发病类型的倾向性。

2 关于体质与证候

体质是在先后天基础上,各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后,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的一种健康或相对健康的状态,而证候则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其本质是人体机能的即时状况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8],是一种易变的疾病状态。两者的联系正如王氏[9]所云:证候的形成由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以及个体对致病因素反应的程度决定,而反应上的差异性却是由体质来决定的。可见证候与体质是相互影响的,且体质是症候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因部分证与体质的命名方式相同[10],若在研究的过程中未能很好的把握体质与证候的概念,就会把两者的关系混淆,出现用体质的判定标准来判定病人的症候分布情况。如有的研究者[11]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的分类方法,对52例T2DM患者和90例IGR者进行体质分类,发现其体质分布均以阴虚质、阳虚质和痰湿质为最常见的类型。另有研究者[12]采用年龄分层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用中医体质量表进行体质调查,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后发现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痰湿质四种体质可能对消化性溃疡的形成及发展具有相关性。还有研究者[13]将105例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ASC)进行中医体质的分型及分组:阴虚质组47例和非阴虚质组58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测定HLADRB1、HLA-DQA1等位基因型,通过测定的结果分析发现HLA-DRB1*11和HLA-DQA1*0501可能为ASC阴虚体质患者的分子基础;HLA-DQA1*0301和HLA-DRB1*09可能是ASC非阴虚体质患者的分子基础等。

匡氏[14]认为“证”是病因作用于人体体质之后所产生的一种反应形式,为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李氏[15]云:生命是整体状态在时序变化的基础上的连续过程,状态的概念包涵了健康与疾病,可分为未病、欲病、已病3种状态。所以,证虽为一种状态,但却是人体发病后的一种状态,并不能涵盖未病态及欲病态。

体质与症候虽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在内涵及外延上有着本质的区别,把证等同于体质来研究,容易引起理解的混乱,着实不可取。

3 对诊疗模式的启发

基于体质与证候、体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密切联系,辨体质可以促进辨证的准确性,同时可使辨证的进程加快,因此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应当将辨体质与辨证、辨病相结合,故他们在此基础上,结合传统的中医辨病辨证理论,提出了“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此模式将更有利于提高临床诊疗的准确度以及对疾病本质的认识[16-17]。

同为“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李氏[18]则认为王琦所创建的该诊疗模式以辨体质论治为根本,同时以“体病相关”与“体质可调”的理论为依据,故而可以更好的拓展临床思维的空间,从而更适应错综复杂的临床要求。

另有人以“药人体质学说”为指导,在临证时,时而从人测方,再从方测病;时而从病测方,再从方测人,并认为把握了方—人、方—病两条线的支撑,即可把握方证相应的经方医学理论核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方—病—人”诊疗模式,并对其临床诊治典型的“药人”(柴胡、半夏、黄芪、桂枝)体质646例患者的信息进行采集,建立数据库,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后总结发现,用“药人体质学说”指导处方用于临床治疗,具有实用可靠性[19-20],此则是对“方—病—人”诊疗模式的具体佐证。

由此可见,体质学说的研究虽不完善,但是由此而引发的诊疗模式的改变,却不失为思维上的一种革新,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可为揭示疾病的本质、诊断及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4 关于体质判定的工具

目前中医体质判定的工具多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但是在实际操作时却存在一些问题,如柳氏[21]的调查结果显示:①问题的数量太多,所花费的时间较长;②问卷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受调查者的经验及被调查的理解程度影响;③得分计算公式较为复杂,很多人不能准确计算出体质类型等。

在实际操作中,还会遇到如一个问题里要同时回答两种感受,若只具备一种感受,则评价分数难以确定。还有关于特禀质的判定,若被调查者曾出现过过敏现象,但现在一直避免接触过敏原,于一年内未发,在测试时可能因为问卷规定的最近一年内的感受这一条件限制而被或略,但根据特禀质定义,其却是特禀体质等。所以该量表目前虽应用广泛,但仍还有较多地方有待改进。

对413例湖北中医药大学在校大学生的舌象研究,发现正常舌象为健康人群的主要舌象,但正常舌象并非是平和质人群的特定表现[22]。根据生物全息规律[23],舌被认为是一种全息元,与全身其他全息元具有对应的相似性;同时认为生命现象是生命物质代谢的结果,体质类型也是基于代谢特征,并以能量代谢为最重要,而舌的一切物质的新陈代谢体现为舌象的变化,故而构成舌象与构成该个体体质的生命物质是一致的[24]。所以可以考虑用舌象来判定体质。但是由于舌象的变化较快,机体稍有异常,舌像上便会有改变,且目前缺乏较为统一的舌象辨识标准,因此单纯依靠舌象来测定体质,其准确性及可行性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为了平衡体质测定量表与舌象测定体质的优缺点,是否可考虑在王氏九分法[25]的前提下,采取舌象加问卷量表的形式来判定体质。但在采取此种测量工具前,要细化舌象的辨识标准,制定出舌象判断体质的判定标准细则,以期可以简化问卷,增强被调查者的耐心,简化计算方法,提高数据采集的准确性,这也许是将来研究体质判定的一个方向。

5 体质研究的展望

目前对于体质的研究很多,取得了可喜的进步,诸如体质的定义日趋完善,新的诊断与治疗模式的提出,体质学说的应用日趋广泛等,但仍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如体质的定义未完全统一、体质与证候的关系容易混淆、判定的方法不够简化与实用等。这些都需要在将来的研究中一一得到解决。未来还可深度探讨体质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建立体质分型常模,从更基础层次探讨体质的分型[26-27],在体质学说指导下深化中医传统治疗学、康复学、治未病学的研究,以及进一步修改体质判定工具,如将舌诊与量表相结合等。

体质的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研究的过程中需思路清晰,与此同时还应不断地寻找新的研究方向,进一步完善中医的体质学说理论体系,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新的贡献。

[1]匡调元.新版《人体体质学》内容及编排特色简析[J].中医药学刊,2003,21(4):487-488.

[2]邢玉瑞,苗彦霞.中医体质概念的争鸣及其原因探析[J].中国医药学报,2004,19(9):519-521.

[3]何裕民.体质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8,12(4):2-5.

[4]王琦.中医体质学说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2): 6-15.

[5]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38-139.

[6]郑元让.《伤寒论》的体质学说[J].中医杂志,1981,12:4-8.

[7]李灿东,杨朝明,林雪娟,等.体质、病理特点、证与健康状态的关系[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8):1770-1773.

[8]董昌武,廖圣宝,高尔鑫.从人体机能的整体调节探讨中医证的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2000,15(3):9-11.

[9]王琦,高京宏.体质与证候的关系及临床创新思维[J].中医药学刊,2005,23(3):389-392.

[10]龚海洋,张惠敏,高京宏.中医体质与证之异同[J].吉林中医药,2003,23(6):5-6.

[11]韩萍,白雪琴,娄彦梅,等.中医偏颇体质与糖尿病、糖调节受损相关性分析[J].北京中医药,2011,30(9):656-658.

[12]邓金凤,何洁茹,李小燕.120例消化性溃疡中医体质调查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30(10):120.

[13]过建春,肖丽娜,荀运浩,等.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阴虚体质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DQA1基因多态性的联系[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8):1038-1041.

[14]匡调元.论辨证与辨体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2):1-5.

[15]李灿东,纪立金,杨朝阳,等.以状态为中心的健康认知理论的构建[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2):313-316.

[16]覃骊兰.中医辨证与辨体质的关系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5):836-837.

[17]赵进喜,丁英钧,王颖辉,等.辨体质、辨病、辨证“三位一体”诊疗模式与糖尿病临床实践[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8):994-998.

[18]李东.王琦教授基于“辨体论治”的三辨诊疗模式临床应用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9):2332-2334.

[19]黄煌,张薛光,苗志国.关于经方临床运用的问答[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9,43(6):3-5.

[20]魏玉凤,林煜,连新福.黄煌体质学说之“药人”646例临床资料相关性分析[J].中医杂志,2012,53(13):1112-1115.

[21]柳璇,王琦.《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修改建议及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6(5):300-304.

[22]赵厚睿,戴红.大学生体质类型与舌象关系的调查分析[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3):65-66.

[23]张颖清.生物全息律[J].自然杂志,1981,4(4):244-248.

[24]匡调元.舌象与体质[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4,2(4):264,287.

[25]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8.

[26]王睿林.中医体质类型常模[J].辽宁中医杂志,2004,31(8):648-649.

[27]田栓磊,王琦.“体质”是系统生物学与中医学的最佳结合点[J].中医研究,2009,22(2):1-3.

A Review of Modern Research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nstitution

YE Shuanglin1,DONGChangwu2,SHUI Congrong3
(1.Graduate School,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efei230038,China;2.Clinical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efei230038,China;3.AnhuiE-ComTechnlolgyCo.,Ltd,Hefei230038,China)

Constitution is a mnifestation of human life forms,and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human health and disease throughout a person's life.But now there are some questions about the study of the physique:the definition of physical is not fully unified,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yndrome and physical prone to confuse and the measurement tools to be further improved.This article will make a brief description for the above three points.At the same time,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atterns inspired by physical research will be discussed to clarify ideas and avoid of confusing concepts.And continue to look for a new breakthrough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hysique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system.

constitution;symptoms;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atterns;measuring tool;review

10.3969/j.issn.1672-2779.2015.14.071

1672-2779(2015)-14-0139-03

:杨杰本文校对:杨杰

2015-06-09)

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No:2013BAH14F01)

*通讯作者:dcw1018@aliyun.com

猜你喜欢

舌象证候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57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舌象特征分析
中医“体质”回答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肿瘤舌象研究可视化分析(2001-2020年)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基于Citespace糖尿病舌象研究的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舌象仪临床应用研究的方法学及报告质量评价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