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版专业硕士培养再思考——以四川大学出版专业硕士生培养为例

2015-01-31□文│白

中国出版 2015年13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硕士导师

□文│白 冰

出版专业硕士培养再思考——以四川大学出版专业硕士生培养为例

□文│白冰

专业学位硕士培养制度的建立,是我国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主动适应行业对专业技术人才需求的变化而进行的改革。三年来的实践证明,以双导师制为核心的出版专业学位的改革,打破了传统科学硕士培养体系中高校教育与行业发展各自隔离的状态,实现了理论教育同行业实践发展的深度互动。

出版专业硕士四川大学双导师制新型平台

2010年,教育部开始推行研究生招生培养制度的改革,在高校研究生培养体系中开始实施专业硕士招生和培养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教学体系的最大改革之一的大幕拉开了。在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支持下,四川大学有幸成为国家首批研究生培养体系改革试点的高校,并于2011年开始招生。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教育部出版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经过3年的教育教学实践,2014年6月,四川大学首批13名出版专业硕士生顺利毕业并走上了各自的工作岗位。回顾三年来的出版专业硕士教育实践工作,虽然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但也有不少的收获,愿以此文与同行分享。

一、对专业硕士学位设置的再认识

2010年改革时,社会、高校、教师及考生对于专业学位的设立都存在着种种质疑,诸如延缓就业论、收费论、培养方案换汤不换药论、招考模式雷同论、差生论[1]等。3年实践下来,笔者认为,专业硕士学位的建立,方向是正确的,在实践中也是可行的,尤其是专业学位培养中要求建立双导师制的制度性硬约束对专业硕士的培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双导师制强化了高校师生与社会和行业的紧密接触,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行业和社会的需求,而行业导师也加深了对高校专业教育教学的了解。其次,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行业导师们发现了高校在专业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学生将意见反馈给学校,这显然是以往的培养模式无法做到的。最后,随着在指导过程中对学生了解的不断加深,不少行业导师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同学们就业指导,甚至有的行业导师觉得我们的学生不错而直接将其安排或推荐就业,从而对学生的就业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二、四川大学出版专业硕士培养的具体实践

面对社会、考生及家长乃至高校教师自身的种种质疑,川大出版专业硕士教育从改革之初,就有针对性地对原有科学硕士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按照专业学位教育的严格要求,从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师转型、双导师制的建立、学生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以及学生实践成果的生产与制作、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模拟职场情境,实现课堂教学深度互动

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从柏拉图式的知识讲授向情景化、项目制、碎片化教学模式转变,实现研究生课堂教学的深度互动。所谓情景化教学,就是通过模拟不同职场情境,让同学们充分理解并扮演不同的职场角色;项目制教学就是将理论教学内容尽可能地与老师手中的科研项目紧密结合,通过对项目的实施带动同学们在课堂上就能深入了解行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碎片化就是将教学内容即一节课的整体内容进行分解,碎片化为2~3个片段,每个片段围绕1个主题或任务集中解决。情景化、项目制、碎片化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教师要最大化地运用现代传播技术,将教学内容做到可视化、多媒化、全端化,尤其是针对4G移动互联技术带给出版产业的革命性变革,实施教学改革;二是教师要改变传统科学硕士的教学理念,改变单纯地以学理探讨为主的个人讲授的教学模式,转型成为行业实践的思想引领者、行业技术发展的实验者,甚至是行业具体项目的实施人。

2.强化出版专业技能的培养

专业学位建立的初衷,就是要改变传统科学硕士突出强调和实施学术教育的单一模式,解决毕业生进入职场后专业动手能力不足的问题。如何解决出版专业学位学生的“动手”问题?除了日常教学,川大出版专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兴趣选择不同学科的经典著作进行阅读,并撰写读书笔记编辑成书。其中,从撰写、组稿、编排、校对、版式、封面及装帧设计的全部过程均由学生分组独立完成。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同学们的专业动手能力。与此同时,教研室还要求学生自己策划选题,自己组稿,自己动手制作,自己联系出版机构出版自己的作品。截至目前,学生制作的《爱上阅读》已由人民日报出版社正式出版。经过这样的强化训练,学生职场所需专业技能显著增强。根据国务院学位办的要求,川大出版专业学位硕士生的作品还送交2014年12月北京文化博览会参会展出。

3.改革课程设置,将传统出版课程向数字出版课程转化

在传统编辑出版技能培养的基础上,为适应数字出版的发展,川大出版专业新开设了出版软件编程技术与基础、影视动画游戏动漫的编辑与制作等操作性特别强的课程,并聘请在行业一线工作多年的业界精英授课,实施跨媒体出版技能培养。一方面,无论是现在的云出版、移动云、阅读物联网、阅读车联网等各种应用还是未来的大数据出版,都离不开对计算机编程技术的了解和使用;另一方面,如何利用影视、动画、游戏动漫等各种可视化、形象化的音视频方式讲好中国故事,是未来出版人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

4.从单纯学术研究向行业智库、行业实践技能培养转型

传统科学硕士的培养主要集中在学术领域,即以学术探讨和论文写作发表为主。专业学位的建立则对高校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能胜任学术指导,还要具备参与行业发展规划、行业实践发展指导、行业具体项目的实施乃至运营的能力,换言之就是要能指导学生成为行业发展的“干将”。川大出版专业学位授权点主动求变,一方面,要求专业学位教师必须与出版企业合作开发项目;另一方面,派出教师到出版企业挂职锻炼,通过在企业的工作经验,推动其由学术指导型向行业实践技能培养型转变。

5.建立双导师制,强化行业导师的指导职能

双导师制的建立是专业学位制度建立的核心,是专业学位不同于学术学位的突出亮点。通过双导师制的硬约束,解决了传统科学硕士培养中的高校封闭式教学模式。为此,川大出版专业聘请了25位国内行业导师担任专业硕士的行业指导老师。这些行业导师都是国内业界知名的出版人,具有多年丰富的从业经验,有的导师还在本单位担任一定的职务,这就为学生实习实践提供了条件。学生们在行业导师的指导下,提升了就业所需的行业技能以及从事该行业所必须具备的高素质。同时,行业导师通过与学生的接触,可以发现高校教育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并反馈给高校。

6.建立行业实习基地

缺乏实习实践平台,是高校专业硕士培养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此,川大出版专业主动与四川党建期刊传媒集团、新华文轩出版传媒集团联系并进行实习基地的建设。出版专业学生均有机会到这些集团的各种平台上实习实践,从而完成行业导师指派的各种学习任务。同时,行业导师也通过这些平台带领自己指导的学生在不同岗位上实习实践。这些都给专业硕士生教育带来了生机。

7.引入社会和行业精英对学生作业作品进行评价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就是要打破高校封闭式教育教学的自我管理自我评价模式。为此,川大出版专业学位授权点主动把学生作业、作品送交行业专家评阅。这不仅督促了学生以更积极、主动、认真的态度完成自己的作业,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办法,促使学生在完成自己作业、生产自己作品的过程中,多了一份责任意识,意识到自己的作业或作品不仅代表自己的学业水准,还代表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同时还代表川大学子即将留给行业精英们的印象。而行业导师通过对学生作业、作品的评阅,也强化了自己的责任。这种把学校教育与行业评价完全对接的方法,极大地强化了高校与行业的互动,推动了教学的进一步深入。比如,新华文轩集团的副总经理安庆国在阅读完学生的作业后,指出学生的评价能力还有待提高。

8.专业教育与出版企业深度互动

打破惯常思维,将学校教育、学术成果深度嵌入企业需求,将学校教育活动融入企业的经营发展,打破高校与企业合作的简单化模式,深度为出版企业服务。川大出版专业硕士教育,不单是要求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也不单是出版专业为企业提供所谓的咨询、智库服务,而是要深度介入企业的有些经营活动。比如主动为企业寻找国家有关资金支持、为企业寻找新技术、为企业发展寻找新的读者市场。总之,专业学位教育要加强与企业的深度互动,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而不仅仅是输送学生、提供咨询报告、思路方法这样简单。3年来,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川大出版专业学位授权点成功为出版企业寻找了资金、开辟了市场,因此也奠定了高校专业学位教育与行业合作的坚实基础。

三、出版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川大在出版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中采取了一些变革的措施和办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通过3年的教育实践,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不少问题,有的问题也是我国高校出版专业学位教育培养中存在的共同问题。

1.招生考试及命题环节薄弱

在学位改革之初,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教育部全国出版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起草了一份考试大纲和一份考题模板供各校参考。3年来,川大严格按照这个大纲和模板要求进行命题招生。然而,经过3年的招生实践,我们明显地感到试题题目偏浅、题型偏少,无法考察考生必须具备的出版行业广博的知识面;试题内容侧重于文字、语言方面的考试,而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考察明显偏少,尤其是对于数字出版方面的技能等方面考察明显不足;试题范围过窄,仅局限在传统编辑出版人所需的专业知识上。笔者认为,在教指委的考题模板和大纲指南的基础上,各学位授权单位可在原大纲和考试命题环节加大对数字出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行业认知等方面的考察,从而把具有培养潜能的学生挑选出来。

2.专业硕士毕业要求及答辩论文标准不清晰

笔者认为,专业学位硕士的毕业要求和毕业答辩的论文标准应该与科学硕士的毕业要求以及论文标准有所区别,否则无法体现国家设立这两种硕士的初衷。但是在实践中,我们看到,不少高校专业学位授权点在对专业学位毕业生的毕业标准进行考核时,依然沿用传统科学硕士的评价标准。比如,毕业要求中仍然要求专业学位的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诸如以实践成果代替论文写作等多样化的考核形式难觅踪影。同时,对论文的写作要求依然是沿用科学硕士的论文评阅标准,甚至连评阅表都是采用沿用了10多年的学术论文的评阅表格。显然,这样的毕业要求使得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与科学硕士的培养目标相重合。川大出版专业学位点2014年毕业生中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某一学生的毕业论文在送审评阅时,行业专家认为合格,但校内专家则认为不合格。于是提交到由学术专家组成的教授委员会投票,其结果是不言而喻,不予通过。为此,笔者认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教育部出版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指导。

3.行业导师指导过程不易监管

传统的科学硕士培养大都在高校校园内进行,而专业学位教育则要求双导师制,在学校导师指导的同时,还要求实施行业导师的教育指导。双导师制的实施,是否就意味着学生因前往行业单位接受指导,不在学校校园里,学校对学生就可以撒手不管了呢?当然不是。但学生走出校门后,学校应如何监管?川大出版专业转换思路,通过对学生的实践性作品进行考核来达到监管的目的。一方面,学位授权点制定了“行业导师指导手册”,明确规定行业导师指导的内容以及指导的要求,并要求指导老师与学生一同制订指导方案;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撰写不低于3万字的实习日志,并把实习日志编撰成书,交由行业导师审读。

4.个别行业导师的指导流于形式

专业学位建立的目的,就是要避免传统科学硕士培养过程中相对封闭的高校自我培养的弊端,力图开门办学,力图让行业精英参与学生的培养。出版专业硕士的双导师制培养的目的就是要推动高校的理论教学同行业实践相结合,克服过去单纯依靠高校教师进行的单一的理论教学模式。但在实际运行中,由于行业导师的工作多、单位任务重,尤其是行业导师中还有不少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在指导过程中难免有疏漏和不能及时给予学生辅导的情况,甚至个别成为挂名导师,出现没有给予学生实实在在指导的情况。为此,按照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教育部出版专业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孙寿山副局长的话说,我们聘请的行业导师,一定是能为学生的培养实实在在进行专业辅导的,我们的行业导师应把高校的聘请看成是一份荣誉、一份责任,要以为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培养立场坚定、观点鲜明、手段先进、勇于创新的优秀人才为出发点,绝不能沽名钓誉。 因此,高校在聘请行业导师时要与行业导师们充分沟通和交流,把实施双导师制的目的、意义讲清楚,要让行业导师们感受到肩上的责任和荣誉。

5.理论素养的培育与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孰轻孰重

科学硕士与专业硕士分设的目的,就是为了规避原有的科学硕士偏重理论教学和学术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行业所需的业务技能的训练。因此建立专业硕士的培养体系是为了规避这个偏向而采取的改革举措,是对原有体系的纠偏。可部分高校又犯了矫枉过正的错误,在专业学位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轻视理论教学的情况。笔者认为,学术能力培养和业务技能培养二者不可偏废。未来的出版人,除了要懂媒体、懂技术、懂内容编辑,还要具备对海量信息的筛选和评价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养成,没有足够丰富和广博的专业知识是很难做到的。因此,川大的做法是,在强化专业技能的同时,要求专业硕士每学期阅读至少10部经典著作,这些著作必须涵盖文史哲经、管理乃至理工农医等学科,并要求学生阅读完每部著作后撰写不少于1000字的读书笔记,然后由学生自己编撰成册,做成样书。经过3年全方位的训练,学生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评价和筛选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6.学位教育中高校教师的积极性无法得到全面发挥

当前,大多数高校在对教师进行评价和考核时,依然是把科研考核作为第一标准,这就导致了教师依然围绕科研课题、项目来进行日常课堂教学安排。尽管许多高校都采取了各种措施以强化课堂教学的效果评价,但事实上,由于教师居于课堂教学的最前沿,有很多措施和办法规避学校的考核,使得考核指标失真,使教师转型流于形式。

面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以下3点建议。首先,把实践性的教学活动纳入教师的考核指标体系,激发教师在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教师主动寻求转型。其次,对教师放权,让教师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来,减少诸如教学计划的层层审批、授课教师聘请的种种限制等。最后,规范专业教学的经费使用,将国家划拨的经费用到与其对应的地方,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四、结语

我国高校出版专业硕士教育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仍然有各种难题需要解决。各高校应以专业学位教育改革为突破口,以现代出版行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目标,努力提高出版专业硕士的培养水平,为新闻出版行业发展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1]白冰,吴琳娜. 论当前我国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M]. 出版科学,2012(5)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硕士导师
“六有五化”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V eraW an g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爱情导师
36位导师的创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