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则
2015-01-30陈德彰
陈德彰
APEC蓝
2014年10月一11月北京多次连续几天出现雾霾,甚至达到”严重污染”的程度。连北京国际马拉松也没有得到蓝天的待遇,成了“霾拉松”(smogthon)。国外一些媒体甚至把北京的霾称为airpocalypse(这是根据apocalypse——大灾难——造出来的词)。
为了确保APEC盛会的成功,北京市,乃至毗邻的河北、天津、内蒙古、山东都采取了一些超常规的(unusual)严厉的限排、减排措施。APEC会议期间共有1,700余家企業停产800余家企业限产4,400处工地停工,车辆单双号限行,公车停驶70%,甚至八宝山殡仪馆都暂停焚烧死者生前衣物。北京的学校、机关和事业单位还放了6天APEC假。APEC开会期间,北京的空气质量大有改善,人们称之为“APEC蓝”。有人调侃说“‘APEC蓝’是世界上最奢侈的天气”,也有人说“APEC会结束后一切都会回归常态(back to normal),雾霾还会卷土重来”。人们问:APEC之后,我们还能看到“APEC蓝”吗?
事实上,党和政府对此也十分关心,并不像有的人所说的“只管临时来的二十几个外国领导人,而不管北京常住的两千多万人”。习近平主席APEC宴会致辞中就说到:“这几天北京空气质量好,是我们有关地方和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来之不易(hard-earned)。我要感谢各位,也感谢这次会议,让我们下了更大的决心,来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我们今后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做得更好。”习近平特别提到:“也有人说,现在北京的蓝天是‘APEC蓝’,过了这一阵就没了。我希望并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APEC蓝’能够保持下去。”他还进一步说:“我希望北京乃至全中国都能够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让孩子们都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这也是‘中国梦’的内容。”
为减少APEC会议期间的雾霾,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包括6省市联防联控(joi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会议期间虽然经历了两次污染过程,却只有一天轻度污染。由于采取了综合措施,多项污染指标比去年同期下降约40%。为实现空气清新,经济增长对环境作出了巨大妥协,广大群众付出了不方便的代价(at the price ofmuch inconvenience)。我们显然无法指望使APEC期间采取的所有临时措施成为常态,但我们从中得到的整治雾霾的经验、机制和成果不会“归零”,而是为“拨霾见日”(dispel the smog to see the sun)指明了方向。有关专家预言,“APEC蓝”很可能成为2014年年度热门词。要留住“APEC蓝”,不能靠运气(rely on good luck),不能被动地“只靠等风来”,要靠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才能逐步做到长久维持蓝天。
小苹果
《小苹果》(“Little Apple”)本是喜剧动作电影《老男孩之猛龙过江》(Old Boy:the Way of theDragon)发行的宣传曲。
2014年5月29日,《小苹果》MV在优酷(Youku)首发,立即以燎原之势霸占各大音乐、话题、视频排行榜榜首,并成为央视《全球中文音乐榜》(Global Chinese Music Chart)的冠军歌曲,从而风靡全国(sweepthe country)。各路网友也将其推向娱乐巅峰。
《小苹果》不但旋律优美欢快简单,舞步易于模仿,歌词也很深情:“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儿(You’re my little,little apple.),怎么爱你都不嫌多(I can hardly love enough whatever Ido.),红红的小脸儿温暖我的心窝,点亮我生命的火(Yourlittle red face warms my heart.and kindles the fire of mylife.)……”很多人听了这支歌曲一遍会哼,两遍会唱,无论吃饭睡觉,它都成了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旋律。《小苹果》很快成了大妈们的所爱,成了她们广场舞的最时髦节目。北京电视台七夕晚会,张凯丽表演的《小苹果》获得满场喝彩。在天津水魔方嬉水乐园(Water Magic square PaddleParadise),数千名游客在乐园舞群的带领下齐跳《小苹果》。网络版的《小苹果》更是百花齐放,也有不少搞笑的版本。有意思的是,解放军战士们也迷上了《小苹果》。各种视频中穿插有军人举哑铃(dumbbell)、发射导弹、水兵操控潜艇、空军表演战斗机特技表演(stunt show)等镜头。西安市政府征兵办公室(conscription office)发布的征兵宣传片中有一则名为《祖国,我来了》,其中有120名战士参加了拍摄的军营版《小苹果》,受到了征兵对象的喜爱。
为什么《小苹果》会这么火呢?有人进行了研究。有心理学家指出,这是“耳朵虫”(earworm,从德语单词Ohrwurm直译过来)的效应。“耳朵虫”不是虫,而是一种纯粹的来源于大脑的神经活动,一旦被激活,便会引发“认知搔痒(cognitive itch)”。歌曲或音乐作品的某个片断不由自主地在某人脑子里反复出现就是耳朵虫在作怪,激发了脑部的不正常反应,就像皮肤上的瘙痒,让脑子不断地注意这些音乐,结果只能是越痒越挠、越挠越痒,让人忍不住回想这萦绕在心头的旋律。这种说法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姑且一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