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惠山彩塑晕色技巧的来源与功能

2015-01-30王璐潘春宇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4年7期
关键词:用途

王璐+潘春宇

摘 要:在惠山泥人的创作中,彩绘,是构成泥塑之所以能有绚丽的艺术效果的重要体现。其中“晕色”以其独特的色彩表现形式,增添了彩塑色彩虚实相间、清透饱满的艺术表现风格。通过对中国传统绘画晕色产生的浅析,和对中国泥人博物馆馆藏作品中具有明显晕色表现的20件泥人作品的统计、分析,归纳出晕色效果在惠山彩塑中的几种主要表达用途。

关键词:惠山泥人; 晕色; 用途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4)07-0150-03

Analysis on the Origin and Function of the Demitint Technique of Huishan Painted Sculpture

WANG Lu, PAN Chun-yu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214122,China)

Abstract :during the creation of Huishan earthen figures, painted sculpture is an important procedure for the brilliant artistic effects of the earthen figures. Wherein, with the unique color representation, “demitint” provides painted sculptures with the clear and plump artistic style of empty and full colors.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the origin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demitint and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for the 20 earthen figures in the Museum of Chinese Clay Figurine with obverse demitint technique, several main functions of the demitint in Huishan painted sculptures are summarized.

Key words :Huishan earthen figures; demitint; functions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前言

地处江南太湖流域中心,素有鱼米之乡美誉的无锡,有着鲜明的水乡文化、吴地传统、由刚及柔的民风习性、博采众长的开放功能等鲜明的地域特色,其民间工艺文化结晶就以惠山彩塑文明,究其原因为无锡惠山土质细而韧,搓而不纹,弯而不断,干而不裂非常适合做泥塑,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更滋养了一方风土文化与艺术特色即是如此。

惠山彩塑有“三分塑,七分彩”、“塑其容,绘其质”、“低坯高画”的说法。细究其意,可见色彩是用来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而上色技巧,则决定了如何用几种简单的色彩,表达出精致而准确的色彩语言。“晕色”则为彩塑上色技巧中所表达的特殊的效果之一。

一、惠山彩塑中晕色技巧的来源

究其“晕色”,是绘画中一种以色彩的渐变为基础,在对比中求调和的、充满秩序之美的、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技巧和表现手法。在艺术表现中,是指相近的颜色组合在一起时,由于没有明显的边界或过渡自然,用色彩渐次浓淡来表现物体的透视而形成的一种视觉效果。而在惠山彩塑的创作中,因非常讲究和控制色彩的种类,惠山前辈艺人则多选择“晕色”来丰富效果以避免因色彩繁复杂乱而造成的“乱眼”。 惠山彩塑中晕色技巧的来源既有原生态技艺的自发成熟,也有来自其他文化的影响。

(一)乡土技艺

无锡惠山泥人可分别为粗货和细货两大类,在早期主要作为民间吉祥祈福的用品、礼品、和玩具存在,供人们闲暇时玩耍和观赏。其中粗货又成为耍货,最初是由看守祠堂的“祠丁”们所做卖给孩子们“耍耍”的粗泥活。阳春三月,江苏不少地区要举行迎神赛会或盛大的祭祖活动,这时还需要“赶节场”,泥人大量上市进行交易活动。民间艺人们为了求快、求量,在制作时出现了自由潦草的笔法,为求即写实又概括的描述不同质感的表达,这种原生态乡土技艺的日益成熟,成为日后更丰富更系统的“晕色”表现技巧之一。

(二)装饰借鉴

由古代彩陶纹到青铜器图案可见,中国很早开始就发展出偏重线条的艺术,也反映出中国早期对形体的掌握是概念化和平面化的。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绘画用粗细线条表达阴影与律动的状态受到西域天竺凹凸画法的冲击影响,在线描的基础上进行色调晕染,使得平面的对象产生有光影的立体效果。这种绘画技法给中国传统的工笔线描带来了新的绘画观念的创新,同时也影响着中国的水墨画与雕塑造像艺术。而工笔渲染“尽其精微”,强调用线条“写实”与注重“细节”的艺术表现效果即被惠山彩塑所汲取。

(三)文人意趣

明清以来,无锡丰富的民俗活动和繁荣的城市经济促进了昆曲的流行与兴盛,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喜爱,为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促使了惠山彩塑开辟出一种崭新的艺术样式——更加精巧玲珑的手捏戏文,也称细货。在戏曲泥人的表现方法上更是吸收了戏曲艺术的“以虚拟实、以简代繁、以神传情”等艺术特点。随着惠山泥人捏制造型、彩绘的越发传神精美,便成为人文墨客的欣赏把玩之物,甚至开始作为贡品进入宫廷。由于受到文人艺术影响,惠山彩塑逐渐出现了“雅化”的特点,色彩上减弱了强烈、鲜艳的成分,更适应明窗净几、悠闲清逸的欣赏环境。体现出文人画渲染意趣的晕色效果,作为即是概括的、写意的,又是生动、具体的艺术表达和细节描写,必然被后期彩塑创作所吸收和完善。endprint

(四)外来影响

从清代中叶开始,惠山泥人已进入了兴盛时期,其艺术形式发展也渐趋成熟。这一时期惠山泥人的生产方式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由季节性作坊生产方式逐渐过渡到专业性较强的作坊生产方式,技术也不断提高,分工越来越细,上彩和捏塑开始分家,不少艺人开始专攻一门,技艺水平提高较快。同时受清末名重一时的天津“泥人张”艺术特点和上海西学东渐之风的影响,惠山手捏戏文在创作手法上获得了丰富扩展,在彩绘方面更加追求精致和工整。同时消费性的物质文化开始渗入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催使艺人们不断接受和学习随之变化的新的艺术形态与表现形式。

二、惠山彩塑中晕色部位与功能

中国泥人博物馆馆藏中国十三大泥人产地泥人藏品近五千件,其中展出产地无锡惠山彩塑作品72套,时间跨度从清中晚期到现代,可谓涵盖了无锡惠山彩塑发展的全过程。作者其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且有明显晕色表现细节作品20套,共计46个人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直接观察法对这些作品中所出现的晕色部位表现进行统计,数据显示:裙摆、衣褶处出现晕色频率占30%,面部、额头处占20%,手部、衣饰、花朵实物各占10%,鬓发胡须占7.5%,座椅、海浪、铠甲实物各占2.5%。可见塑其人物造型神情生动,气韵饱满,经久耐看,离不开技师长期对色彩和绘画的研究,和他们所创造出对彩塑的“晕色”表现。无论是写实还是丰富画面,都是工艺大师们对气韵生动的追求,以满足欣赏者的需求而达到鉴赏把玩的目的。通过分析与总结可将晕色的表现功能可归纳为以下三类。

(一)表肤色与气质

由于惠山泥人手捏戏文的脸型一般很小,有的仅如蚕豆大小,要想“戏活”就要注重人物传神,因此“开相”即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常可看到惠山泥人人物皮肤白皙、头发乌黑、衣着鲜艳,其中人物面部的处理尤为细腻精湛,而且还略施胭脂,使其白里透红有气色。如果没有这胭脂红,惠山泥人的艺术价值要大打折扣。作品《航海观音》中,观音表情淡定从容,为避免给人呆板单调的感觉离不开面颊的一抹红晕对神情的凸显(图1)。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中,惠山彩塑在面部的晕色频率非常之高。可见,晕色技法常用来给惠山泥人面部绘“气色”,也称“掸面”。通过对人物涂过气色,才能形成自然而丰富的效果,让人物更能够光彩照人。“涂气色”不仅出现在面部,在仕女或孩子的手心、脚趾,罗汉的胸、胸大肌、下腋、肚脐、乳头等处都可见微微的搽红,这样的皮色更有生气,不死板。例如作品《刘海》双乳和肚子上的晕色就更显人物健康喜气(图2)。对人物面部的晕色要求工艺师有非常娴熟的技巧与技法,做到心中有数、一气呵成,决不能有笔触的停顿,否则会形成色彩的沉淀而难以修改。

(二)表质感与肌理

用少量色彩但灵活的表现与区分一件彩塑作品中出现的不同物质的不同质感即可见到晕色的运用。作品《达摩》中,人物脚踩海浪气宇轩昂、气质饱满,给人神情兼备的视觉感受(图3)。除了人物本身的生动传神,其脚踩的海水波涛,用晕色的手法十分细腻的塑造并渲染了水波的翻转起伏,实为静中寓动的范例。表达质感的晕色效果手法多样,或类似于工笔工整细致的画法,常常用渲染来表现物象的生动,常用在描绘绒毛或花卉上等。例如作品《荷花仙子》作品中,描绘花瓣要晕染得均匀,深淡衔接处尽量不留痕迹,再丝须点白色或黄色花蕊,花蕊点的饱满、有突起感,这样画出的花朵整体厚实饱满有光泽、同时色彩通透不失娇嫩的质感。或表现动物绒毛可用破笔丝毛法或撇丝法,由上到下要“落笔如飞,厚薄均匀",且层层衔接,不能脱节,同时注意颜色上的微妙变化,渲染多次,扫出毛绒根根分明的质感,例如阿福怀中的麒麟兽容毛等。同样方法也用于多瓣植物上。作品《关公》中较有特色的表现质感的晕色效果出现在人物右臂的铠甲边缘,用以撇丝晕色手法表现金属的明暗与反光,使得作品远看人体结构舒展生动,衣饰恢弘大气,金属铠甲光亮有质感,若细赏把玩,可见细节局部的精雕细琢,晕色处如针尖般整齐排列的笔触(图4)。

(三)表体积与图案

若想表现出一个物体的体积感,就要把一色的不同色度,由浅入深,或由深渐浅,层次分明形成明显的色阶,用色阶的浓淡形成明暗,继而明暗便可以区分出立体感的光影层次,这一效果是用晕色法非常简单就能达到的,惠山彩塑晕色效果常出现在人物的衣纹褶皱处,用色彩的渐次浓淡凸显出“前中后”的空间视感,“三分塑,七分彩”等俗语也体现了色彩与纹饰在彩塑中的微妙关系和重要地位。又例如为了突出人体受光部位,如面部、眼、胸、腹、手背、足背等处,都涂有渐变胭脂气色,有的还在鼻梁、眼睑和下颊等受光部位,搽以白粉以加强凸出感。这也是民间艺人们在继承传统造像的基础上,又吸取了印度雕塑艺术的精华,使中外造像艺术得到有机的结合。

结语

由于中国“塑形绘质”的艺术传统导致了造像艺术与绘画审美有着相当的一致性,又由于在中国古代文人字画已然主宰画坛,绘画强势于雕塑艺术,使得雕塑染上了明显的绘画性,特别是晕色语言的表达,这在惠山彩塑的艺术表现中是十分明显的。惠山彩塑经过百年历史,代代民间艺人的创作与传承形成了素雅柔静的乡土气息与江南风韵,更是接受并融入了其他艺术门类与艺术创作特征,运用特有的艺术语言,反映出来自当时社会人文、风俗的最深层美感的写照。对它的美的研究与鉴赏值得我们的保留和传承。

参考文献:

[1] 柳家奎.惠山泥人[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5-7.

[2] 王文章.手捏戏文:惠山泥人世家喻湘涟王南仙口述史[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3] 袁少华.谈惠山泥人中的吴文化审美特征[J].安徽文学,2008(10).

[4] 韩军.中国民间彩塑中写意语言探析[J].雕塑, 2010(01).

[5] 吴迪.论敦煌壁画工笔重彩画与西域凹凸晕染法的关系[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06).endprint

猜你喜欢

用途
红霉素眼膏 用途知多少
古诗的奇葩用途
放射的用途
递推数列用途多
小尺子大用途
用途
用途广泛的微波炉
水的用途等
书的新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