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道家美学的眼光看山水审美

2015-01-30林曼丽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4年7期
关键词:自然山水

林曼丽

摘 要: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以其丰富的内涵深深地影响着山水审美。本文以道家美学的审美角度,探讨宋代山水画的审美问题。在道家美学的影响之下,宋代山水画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自然而然地表现出与“道”契合的意趣,以李成、郭熙、范宽、马远等宋代著名山水画家为例,结合山水审美的三个层次:“悦形”、“怡情”和“畅神”,阐释道家美学对山水审美在宋代画家的思维方式、画家的终极精神追求两大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道家美学; 山水审美; 宋代山水画; 自然; 山水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图分类号:J23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4)07-0143-03

With Taoists Aesthetic Theories to Landscape Aesthetic, Take Landscape Painting of Song Dynasty for Example

LIN Man-li

(College of Fine Arts,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1, China)

Abstract :The rich and resourceful traditional Chinese aesthetics exercises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appreciation of landscape painting.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aesthetic appreciateon of landscape painting in Song Dynas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aoist aesthetic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aoist philosophy,the aesthetic of landscape painting in Song Dynasty expresse the preference and value is up to standard of Taoist aesthetics. Take the Song Dynasty famous landscape painter, such as Lee cheng, Kuo Hsi, Fan Kuan , Ma Yuan as examples, combining the three levels of Landscape Aesthetic which is “Yuexing”,”Yiqing”,”Chang-sheng”,in order to discusses Taoists aesthetic theories how to influence landscape aesthetic in the way of thinking and the ultimate spiritual pursuit of landscape painter of Song Dynasty.

Key words :Taoists Aesthetic; Landscape Aesthetic; Landscape Painting of Song Dynasty; Nature; Landscape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深受传统文化思想如儒、释、道等影响,形成了在审美观照偏儒、偏道、偏释的现象,在山水画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从山水画高度概括总结出的山水审美,用儒、道、佛三家审美思想来解读,可以这样形容:“儒家以山水比德,道家以山水体道,佛家以山水参禅”①3。而对山水审美产生深远影响的是中国传统宗教道家美学思想。

中国古代山水画经过魏晋南北朝的自觉与独立,隋唐时期的变化与发展,于宋代取代了人物画占据中国绘画的主导地位,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随着山水画的发展,山水审美也相继走向成熟。故本文从道家美学的审美眼光,以宋代山水画为例,分析其对山水审美的具体影响。

一、道家美学的阐释

在中国古代哲学观念中,历来重视艺术精神的身心贯通,认为心寓于身,身体、感官与内心、心灵合二为一,所以能达到“应目会心”(宗炳《山水画序》)。同时把自然作为生命的不息运行和表现来加以观察,强调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这与道家美学息息相关。道家认为“道”是宇宙天地的本源,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第四十章)。但老子认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第一章),它“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老子》第四十章),极其神秘,难以捉摸。这里体现了老子对宇宙万物的思维方式:—种整体、混沌、模糊的思维,这点对山水审美影响极大。

随后,庄子将老子的学说进一步引入到审美领域,在审美范畴中构建人与自然的关系,他提出的“游心于物”(《庄子·田子方》),“乘物以游心”(《庄子·人世间》),“与天和者,谓之天乐”(《庄子·天道》)等等,无不强调世间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审美境界,对日后山水审美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本质上的意义。

二、山水审美的释义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这里“自然”最适合翻译成自然天成,自然而然。即道的本性是自然的,离开了自然,便不能成其道。可见道家美学主张朴素无为,亲近自然,形成了“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审美理想。

古人自古与山水结下不解之缘,在山水中认识自然,享受乐趣,体悟人生。随着社会时代和山水画的发展,渐渐形成一种审美方式——山水审美。通过接触、了解、感悟大自然,获得精神压力的缓解或精神解脱,达到精神自由的境界,这与道家美学的审美理想十分契合,难道不是深受道家美学的影响么?endprint

根据道家美学的审美方式,我们可将山水审美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悦形”“怡情”和“畅神”①14。第一层次是“悦形”,山水是天地自然的载体,主体接触山水,亲近山水,通过耳、目、口、鼻等五官感知山水的形、音、色等外在形式,产生愉悦感,获得美的感受;“怡情”在悦形基础上即第二层次,主体通过联想、想象等多种心理活动,加深对山水之美的认识,使山水景色与内心进行精神上的沟通交流,达到情感的统一;“畅神”则在怡情基础上,“乘物以游心”(《庄子·人间世》),主体的思想精神得到寄托,情感得以升华,达到一种“我即是物,物即是我,物我一体,物我两忘”①14畅游天地自然的“逍遥游”境界。即道家美学中提到的“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

三、从宋代山水画看道家美学对山水审美的影响

道家美学思想博大精深,其审美理想,使画家在描绘一花一草、一木一石时,顺应大自然的本性,达到山水审美所要求的美学境界——在物我统一中,体悟“独与天地往来”的自由和“天人合一”的精神。

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画家思维方式

宋朝时期程朱理学虽然兴盛,但道家美学依然深深地影响山水审美。加上宋朝重文轻武的现象,使画家们更容易摆脱世俗观念的束缚,转向自然山水,从山水中寻找精神寄托,体悟山水审美。从而达到“悦形”这一山水审美层次。

道家审美中的混沌模糊且整体的思维方式怎么影响山水审美呢?

具体是通过影响主体,即画家的思维方式来体现。宋代山水画突出特点是丰富饱满的“全景式”构图,给人以高山仰止,磅礴震撼的感受。如关仝的《关山行旅图》、《秋山晚翠图》、李成的《晴峦萧寺图》等。主体,即画家们隐居山野,纵情山水,“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庄子·知北游》),在“悦形”中感受自然带来的静穆飘渺和雄浑大气。以李成为例,李成作画惜墨如金,常用淡墨作少许的点染,“画见其大意,而不为刻画之迹”②38,轻淡如烟,朦胧飘渺,给人一种混沌模糊的感受。在《晴峦萧寺图》采用全景式造境和构图方式,平远萧疏,云烟晦明,表现出整体,展现出含蓄混沌的状态。

在画家观察自然的方式中也体现着道家美学对山水审美的影响,例如北宋中期最具有代表性的画家,著名的绘画理论家郭熙对山水画的切身体会之作——《林泉高致》就是很好的证明。书中山形水势、怪顾杂树及四时显晦、朝暮变化,无不细细辨析,深切周至,在“悦形”的基础上达到“怡情”层次。“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②42,“真山水之云气,四时不同:春融冶,夏蓊郁,秋疏薄,冬黯淡。画见其大象,而不为斩刻之行,则云气之态度活矣”②42,只有崇尚自然,细致入微感受山水,才能在“悦形”的量变中达到“怡情”的质变。

(二)精神追求

道家美学的最高审美理想是通过“崇尚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也是画家们的终极精神追求。画家寄情于山水,沉溺于自然,在“悦形”的基础上,用绘画,加深对山水之美的认识,继而达到“怡情”和“畅神”的层次,达到精神上的超越,实现与自然、天地之道的合一。

范宽是宋朝山水画中一位集大成者和卓有成就者,《宣和画谱》卷十一中说他:“卜居于终南、太华隈林麓之间,而览其云烟惨淡、风月阴霁难状之景,默与神遇……故天下皆称宽善与山传神。”③

范宽隐逸于山水之中,绘画重视师法自然,强调“得于心”、“深凝智解”。结合《溪山行旅图》来分析,整幅作品沉雄高古,气象浑厚。突兀壮伟的主峰拔地而起,高耸摩天,有着压人的气势。簇簇密林郁郁苍苍,生气勃勃,山间飞泉如线直落千尺,山路人车行旅匆匆,使得整体画面沉雄中给人一种空灵和谐的感觉。人与自然的圆融合一,体现了道家美学的意义。

我们不难看出,范宽在联想、想象的“怡情”基础上,“莫与神遇”,达到自由的“畅神”的精神境界。

再如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画面中一位老者乘坐小船,垂钓江中,除了小船周围寥寥几笔微波,其余几乎皆是空白。“无画处皆成妙境”(笪重光《画筌》),这些留白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通过联系和想象:寒气逼人,辽阔浩渺的江面上一人垂钓,更加凸显孤独寂寥的气氛,营造出萧索而深邃、淡泊而幽远的意境,蕴含了天地自然的意趣,是主体与自然交融的互动。在这“怡情”的层次上,升华到“畅神”层次,更是体现“精神四达而并流,独立与天地精神往来,从而入无穷之门,游无极之野,与日月参光,以天地为常”(庄子《逍遥游》),人与自然和谐的最高境界。

四、总论

在诸子百家文化中,道家美学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深地影响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审美。山水画作为画家一个重要的精神寄托之所,孕育和隐含了一种圆融丰满而多元的精神。总而言之,道家美学精神对传统山水审美作用极大,体悟“独与天地往来”的自由,达到“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和谐的最高精神境界,是中国艺术哲学关系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特点,也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了解宋代山水画。

注释:

①梁真真.道家美学思想影响下的传统山水审美研究 [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

②郭熙著.林泉高致[M].周远斌点校,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

③王璜生,胡光华著.中国画艺术专史——山水卷[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160.

参考文献:

[1]俞建华注译.中国画论选读[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2]王璜生,胡光华著.中国画艺术专史——山水卷[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

[3]郭熙著.林泉高致[M]. 周远斌点校.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

[4]郑笠著.庄子美学与中国古代画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5]张起亚著.中国画的灵魂——哲理性[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

[6]梁真真.道家美学思想影响下的传统山水审美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

[7]李涛.俯仰天地与中国艺术精神[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6.

[8]朱志荣,中国艺术哲学[M].武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然山水
空蒙山水间
不负山水,脱贫风景独好
《山水间》
山水朋友
《自然》:中国的生物伦理并不狂野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
周鹏生的山水雕塑
山水聚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