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潜能教育”的思索
2015-01-30李林
李林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的,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知识会过时,能力总有限,然人格、信念却影响终身。一间好的学校,一名好的教师总会努力形成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行为和思想信念。
一、培养“启发潜能”的教育态度
(一) 尊重。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更重视人的本位价值,在学校中,尊重是双向互动的,教师尊重学生和学生尊重教师均基于人的社会性。对教师而言,首先是尊重学生受教育的权利,从法、理、情角度出发,学校和教师均无权剥夺学生的权利;其次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师生人格地位的平等是现代教育的特征之一,“尊师”是从学生的道德底线提出的要求,尊重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再次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学校不是工业化的流水生产线,尊重个体差异才能实现因材施教。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避免某些出发点本是善意的但缺乏尊重学生的行为,否则,教育方法与内在意愿产生矛盾,在客观上使学生受到伤害,压抑学生潜能的启发。
(二)信任。信任是一种心理的依存关系,《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作者雷夫·艾斯奎斯说:“第56号教室的特别之处不在于它有什么,而在于它所缺少的,那就是:恐惧。”在他看来,如果说第56号教室有何与众不同之处,那就是师生之间建立的深厚的信任感。师生间的信任感让彼此双方产生安全感,安全需求的实现促进师生实现更高层次的社交需求,教育的交流、合作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三)乐观。教育的乐观并非盲目和自我催眠,教师的乐观源于每个人都天赋各异,潜能深埋,是等待发掘的宝藏,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研究已对此作出明证。正面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潜能无限能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态度和敢于面对困难、挫折的勇气以及克服困难的信心。
(四)关怀。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生命成长的关怀过程,缺少爱的教育注定是失败的教育,爱是关怀的核心内容。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关怀学生不仅指学业,更指学生的思想品行、个性品质、身心健康等,师者之爱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五)刻意安排。课程是教育安排的核心,课堂、活动等是教育的载体。启发潜能教育强调透过人物(People )、地方( Place )、政策( Policy )、计划 ( Program )及过程( Process )营造适合启发学生潜能的环境、课程与活动,并相互配合形成整体。
二、营造“启发潜能”的教育阵地
教师有了“启发潜能”的态度,还要在教育教学中从有意识的渗透变为无意识的自觉行为,营造校园处处均是“启发潜能”的教育阵地态势,其中,课堂应当成为实现启发潜能的主阵地。
过去我们在课堂上也强调“启发式”的教学,但比较多的是从知识层面上要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而往往忽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学习能力和自我认知的启发。我们自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强烈的或者比较强烈的学习愿望并有能学好的能力,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无论你如何降低起点,减小坡度;无论你如何旁征博引,循序善诱,但总会有一部分同学启而不发,无动于衷。因此不断会有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难教,类似“这个讲过多少遍了,还是不会”的抱怨不绝于耳,埋怨学生不用心、不上进、不思考。我们比较多的认为课堂的时间是用来传授知识的,而缺少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交流,也不太注重对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过程中表现的观察和评价,总是试图用课本知识来建立和学生沟通,比如“听明白了吗?”“弄懂了吗?“作业会做吗?”“这次考得怎么样”等等,这种沟通太肤浅,看起来是关心学生,其实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不能弄清不懂的真正原因,即使你不厌其烦,把相关的知识再讲几遍,学生也不一定真正弄懂了。
开展“启发潜能”的教育后,我们转变了观念,努力尝试用“尊重、信任、乐观、关怀和刻意安排”来建立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教学环节的安排。比如在分组讨论中不是简单地把成绩好的学生分在一组,把成绩差的学生分在一组,而是按照学生的一般特点进行分组,使各个组基本均衡,每个学生都有代表小组发言的机会,有为小组争取荣誉的机会,有被同学和老师了解和赞许并展示自己的机会,不要让学生感觉到我们就是差的,他们会是应该的,要给学生以信任和尊重。同时,教师在评价时要有个性化的评价方案,不要使用统一的标准,不以知识本身的对错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值得赞许的地方。如对有些同学能开口发言就是进步;回答问题整体不完整但部分正确就要加以肯定;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即使不正确也值得鼓励;作业书写整洁、能独立思考问题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有集体的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就是一种很好的品质等等。在不断的表扬和肯定中,学生会强化自己的优点,并努力学习别人的长处,久而久之,你表扬和肯定的好的方面就在更多的学生身上表现出来,这就是信任和尊重启发的人人都有的希望得到认可并对自己和他人负有责任的潜能。在不同的班级和不同的阶段,对不同的学生,你要去鼓励和肯定的内容是不相同的,有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要适时地作出调整。你调整的内容和步调就反映了你的教育思想和对课堂的驾驭能力。
班主任每个学期都要对学生的学期表现作出评价,与家长见面也不可避免地谈及学生的在校表现,平时的班会课都会涉及对班级事务中部分同学的评价。在这些过程中,大多数的班主任老师都会从表扬和肯定的角度对学生和班级作出评价的同时,提出希望和努力的方向,以指出某些同学身上存在的不足,希望他们改进,变得更加符合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的标准。这种评价方式并没有什么不妥,只是老师在发掘学生身上的优点时视野不够宽,学生身上某些特质并不一定都被认为是优点,得不到肯定,被淡化了,而一些偶尔出现过的错误却被老师记住了,被强化了,甚至可以寻找足够的事例来证明自己评价的准确性。如果老师把对学生的评价权当成了一种管理的资本而不是一种教育的手段,容易让学生产生对立情绪,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我们在开展“启发潜能”的教育的课题研究时,发现多关注学生的进步,不断地给予表扬和鼓励的班级比起那些总是在批评、严格要求甚至纪律处分的班级管理的效果好得多,班上师生关系融洽,同学友善,积极向上,成绩也明显优于其他班级。
责任编辑 邱 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