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争先班”到“志远班”
2015-01-30孙定为
孙定为
他——蒋某某,父母离异,五年级开始沉迷网络游戏,随意迟到、旷课,课堂上几乎都是在趴着睡觉,学习态度极差,学业成绩极不理想,初一年级时曾是我校“争先班”的一位学员。
“争先班”是我校贯彻落实因材施教、分类要求、分层提高、均衡发展理念的一个育人尝试。也就是将年级学生中学习态度极不端正而导致学业成绩暂时很不理想的后5%的学生集中起来,利用课余时间定期对他们进行价值观、道德法制和学科基础知识的教育,以端正其学习态度,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法制意识,争当一名先进学生,故起名“争先班”。
2011学年第二学期,因学校工作调整,我被安排到初二(7)班担任思想品德科任教师。第一节课,我就发现他总是趴着睡觉,我曾几次把他叫醒。当时,有学生说:“老师,你放弃他吧!他都已经睡了一年半了,我们都习惯了,我们已经有几个老师都已经放弃他了。”我听完心里一凌,但是嘴里依然说:“我不想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也没有任何一个老师会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放弃的是你自己。”讲完那个学生精神稍微一震,稍微听了一段时间的内容。下课后,我找他谈心,表扬他在这一节课的进步同时寄予希望,要他下一节课能坚持听更长时间。第二节我在上课前故意从后面走到他身边轻轻地摸着他的头把他叫醒,对他说,上一节课你进步很大,你也答应了我,这一节课会表现更棒。所以现在你要把书和笔拿出来做好课前准备了。他无可奈何不大情愿的从课桌里拿出书和笔。在上课过程中,我特别关注他,当发现他坚持不下准备趴着时找一些刚刚讲过的比较简单的知识提问,他几乎都能准确作答。下课后我再找他聊天,不但表扬他的进步同时又赞赏他的聪明。希望他能继续坚持并征求他的意见,“愿意当我的科代表吗?”这时他两眼发光,惊讶的盯着我,迟疑的问:“我可以吗?”我毫不犹豫地说:“你的聪明,你的能力完全可以胜任。只要你能保持这一节课的听课学习状态,你的成绩会很快提高。这一点老师绝对相信你。”(我相信,这应该是他读书以来得到过的最高的荣誉和最强有力的肯定。)
从此,他变了。成为课堂上回答问题、参与讨论最积极最活跃的学生,初二下学期离开了“争先班”,初三又自荐当了化学科代表。初三下学期光荣地成为我校“志远班”的学员。(“志远班”又是我校贯彻落实因材施教、分类要求、分层提高、均衡发展理念的又一个育人尝试,也就是将年级前35%的学生集中起来,不定期召开班会、专题讲座、参观名校,以不断强化其积极的自我暗示“我是最棒的”,告诫他们“志当存高远”。故起名“志远班”。2013年中考以623分考上中大附属雅宝学校。2013年教师节他回来看我,说:“老师,您很忙,我不想打搅您。但是我想对您说,‘谢谢您,老师!是您唤醒了我,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你!虽然这个高中并不太好,但是我一定更加努力考取重点大学来回报您!”
这个学生的转化是成功的。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成绩提高,更是因为他懂得了感恩、坚持和奋斗。下面就这个案例来谈谈转化“问题学生”的一些做法和思考。
所谓“问题学生”,是指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对一个学校或一个班级造成一些不良影响,对教学秩序的维护、教学管理的正常化、教学质量的提高,都带来不利因素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学业表现不好或品行表现也差,也有学业和品行都差的,主要表现在行为上有偏离、情绪上不稳定、同学交往上关系紧张,易出现自卑、抑郁、孤僻等性格现象。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从某种意义上说“问题学生”是学校管理的一种“隐患”,教师只有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应对,才能教育好这些学生,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我校作为一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学校,生源质量暂不理想,问题学生相对较多,因此在推进学校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的目标实现过程中,“问题学生”转化一直就是我们工作的重点。而要做好这项工作,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要充分尊重、理解学生;二是要真诚宽容、原谅学生;三是要积极赏识、信任学生。
要想转化“问题学生”,教师必须真诚去关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不是抽象的两个字,而是一种具体的教育过程,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宽容、原谅、赏识、信任的基础之上的。我们一定要学会用自己高尚的品格去塑造学生,用自己善良的情感去熏陶学生,用自己宽容的胸怀去感化学生,让我们的学生时刻感受到老师的温暖。
责任编辑 黄日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