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农村小学德育的有效发展
2015-01-30陈金泉
陈金泉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德育处在统帅的地位,起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但在一些农村小学,出现了淡化德育工作的现象。德育难有常规,德育教师配备严重不足,分数教育根深蒂固,留守儿童多,健康发展难,面对纷纭的信息,学生无所适从。因此,加强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发展是当务之急。
一、领导重视,明确重要性
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反对重智轻德,尤其反对把德育与智育对立起来的观点,理清办学思路,扎扎实实抓好德育工作。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重视了,全体教师才重视。学校领导要通过多种形式,如开会、印发材料、举办讲座等,把学习规定为制度,努力提高全体教职工对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共同做好学校德育工作。学校对班主任工作要定期进行检查、培训、指导,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另外,还要与教务处、德育处协调配合,指导并促进各学科在教学中积极开展德育管理工作,充分发少先队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二、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
譬如,语文教学中要抓住语言文字、作家作品等渗透德育思想,而不是单纯地停留在语文知识的传授,既要使学生遨游在文学艺术的海洋中,又要让学生受到积极的思想教育。理科老师要将学科知识与德育因素的联接点放在实验上,激发学生为国争光的欲望、热情,让他们在实验中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思想品德课更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教育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立志报效祖国。体育课要把个人需要与未来社会对学生体质的要求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通过体育学习,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三、以活动为载体,挖掘农村可行的资源
1. 利用有意义的传统节日凝聚民族精神。在农村,传统节日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农村传统节日有着浓厚的民间气息。例如:春节前,一进腊月,年味就越来越浓,一直到正月十五,几乎天天有故事。但是,学生的认识毕竟比较肤浅一些,节日往往在吃喝玩乐中度过。所以,要让传统节日发挥其作用,还需要引导学生从文化角度、人文精神角度去挖掘、认识。比如认识传统节日和节日食品,了解不同民族节日的有关习俗、传说、故事,古诗词的诵读等。高雅的传统文化只是认识民族文化的冰山一角,但就是这冰山一角,已令他们看到了民族文化的蔚为壮观,感受到中华传统的“礼”“孝”“廉”“和”等民族精神的本质。
2. 铭记历史,立志强国。“五四”运动、建军节、建党节、“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一二·九”运动、国庆节等这些节日,是不可多得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题材。通过各种形式的节日纪念,了解历史,铭记历史,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以无数烈士的事迹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感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树立远大的志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3. 利用有限资源加强德育工作。农村学校教学相对比较枯燥乏味,但农村小学生的精神面貌很好,同样拥有一颗积极上进的心,他们的淳朴和勤奋,使我们开展各种课程教学以外的教育活动更有意义。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我们可以推行动态的“班级之星”“校园之星”管理活动,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生活中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体验成功的快乐。每个班可以根据学生在各方面的具体表现定奖项,如“安全星”“诚信星”“勤学星”“礼貌星”“孝顺星”“合作星”“节约星”等等。
4. 社区、学校、家长和学生四位一体,唱响爱的主旋律。农村的留守儿童较多,思想波动较大,学校应与家长多进行电话沟通,对学生更加关心,共同唱响爱的旋律。开展“师生心灵对话”“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关爱留守孩子”等系列教育活动,通过建立导师制、征集名言警句、撰写心灵日记、组织感恩体验活动、开展个别心理辅导、挫折教育等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针对留守学生普遍存在的家庭教育薄弱、亲情缺失、缺少精神关怀等问题,学校应该健全留守学生“代管家长”制度,建立留守学生亲情档案,开通留守学生亲情电话,构建起留守学生动态管理体系。
责任编辑 魏文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