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魅力:虚拟的现实世界
2015-01-30
作为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好莱坞硬汉,维克多·迈彻以善用替身而闻名。他曾声称想要演一部无需真人现身的电影,如果他还活着,或许他就能看见自己梦想成真了。这都要归功于计算机成像(computergenerated imagery),简称CGI。这个工具和电脑动画中运用的电脑生成(CG)相似,皮克斯的《玩具总动员》系列就是采用了这项技术。除此以外,它在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恢弘巨制《阿凡达》(Avatar)中不仅营造出虚拟世界,而且将现实世界描绘的更加生动。
自从电脑成像技术诞生以来,虚拟世界似乎就不再是个难题。虚拟现实之父伊凡·苏泽兰(Ivan Sutherland)曾在1965年的论文《终极显示》(The Ultimate Display)中总结到:“终极显示最终会是一个由电脑控制的房间,房间里显示出来的椅子坐起来当然很舒适,手铐也很紧,子弹真的可以致命,只要运用恰当的程序,这个房间完全可以成为爱丽丝的仙境。”
这段撩人的描述刚好与当时电脑学家萌生的大胆想法不谋而合,这个想法就是后人所熟知的数字物理学,或者叫做数字哲学的雏形。科学家们在这个领域开天辟地,电脑学家康拉德·楚泽(Konrad Zuse)首次设计完成了使用继电器的程序控制计算机;理论家爱德华·弗雷德金(Edward Fredkin)提出了宇宙可以通过信息进行描述,因此对宇宙的描述完全可以通过电脑完成,实际上这台电脑是个庞然大物。
如果说楚泽和弗雷德金为宇宙绘制了一幅壮丽的蓝图,苏泽兰和他的同事们也同样陶醉于“数字万灵药”中。但相比而言,他们又往前迈进了一步,他们更加深入的研究了另一个世界的构成——基于信息化的世界。苏泽兰虽然提出了爱丽丝仙境的构想,可是他是从简单的房间、椅子、手铐和子弹开始研究,显得更加脚踏实地。对于虚拟现实模拟,苏泽兰正在追寻它根本的意义,这是一个我们熟悉的地方,一个充满故事的世界,叙事链接和摄像指导都不再重要。
事实证明,如苏泽兰等先锋们设想的一样,电脑制图拥有多重用途:从飞行模拟器到演示造影扫描数据。虽然历经三十年,我们才看到一部完整的电脑成像电影,但是相对于创作叙事性动画而言,这项技术从一开始就展露出潜力。对于数字动画会达到迪士尼经典动画《皮诺曹》(Pinocchio)和《鬼马狂想曲》(Fantasia)一样的技术、表达以及细节的说法,传统手绘动画的影迷们表现出极大的抵触,直到1995年,《玩具总动员》搬上大荧幕,才在一夜之间消除了人们对于电脑制图动画的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