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书香能致远
2015-01-30赵燕飞
赵燕飞
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都增加了大量的阅读材料,学生要读懂这些材料,没有阅读理解能力做保证,又如何能读懂这些阅读材料呢?因此在我们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深入阅读过程,掌握阅读方法
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是学生形成良好认识结构的纽带。读书方法决定了阅读效果。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因此,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数学文本的方法是数学教学的关键。实践证明,采用个体阅读和合作阅读相结合的办法,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学生预习数学课文或独立练习、测试,都必须经过个体的独立阅读和合作阅读,才能让文本的意义脱离语言的外衣,而焕发出内在的生命光彩。因此我教给学生初读、细读、精读的方法。初读时先初步了解要学什么知识;细读时讨论问题,理解知识;精读时让学生质疑问难。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主动质疑问难是主动学习的体现,因此在“阅读”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主动探索,学生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独立解决不了的问题分组讨论,共同解决。有的问题让学生课后查找资料解决,学生就形成主动学习的氛围。
二、开放阅读途径,拓展阅读空间
现实中,家长对于数学阅读应该广泛化和多样化认识不足,因为他们认为习题类就是数学课外读物,学生只要把数学课本读好就行了。显然,数学课外读物存在偏、窄、少的现象。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有了浓厚的数学阅读兴趣,并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后,完全全方位地开放数学阅读的空间,多元多向,催开阅读之花。
1. 设立专栏——“数学课外书屋”。
在数学墙报下设立一个“数学课外书屋”。图书来源于三方面。一方面是征求家长的配合,征订适合小学生看的数学课外读物和报刊。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做好推荐工作,介绍和搜索有利于小学生阅读的网站。此外,建议学校图书室订购一些数学类的少儿图书,然后利用图书室开放时机,向图书室借一些数学书,方便学生阅读。在提倡“少做题,精练习”的前提下,鼓励学生抽出时间,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读书,从而丰富自己的数学课外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2. 储备资料——“作业+数学笔记”。
现实生活蕴涵着许多的数学问题,但是学生却常常熟视无睹,以至于不能理解相关的数学材料。在作业中加入“数学笔记”,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储备相关的生活材料,可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涵。“数学笔记”的内容有反思、预习记录和储备相关学习资料。如学习“统计初步知识”时,让学生调查记录生活中的统计现象。这些生活资料都是非常好的数学学习资料。以上活动的开展,增加了数学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体验阅读成功,收获阅读之果
不同的水土能让相同的橘树结出不同的果实。这说明了环境的重要性。因此,要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当环境”,使学生开出“阅读之花”,结出“阅读之果”。
1. 经历过程评价,享受快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重视过程评价,以定性描述为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要用过程评价的形式来评价学生的阅读情况。每项评价内容都有一定的标准,评价以学生的自评为主,小组评、老师评为辅(课堂学习情况先让学生自评,自评后把自己的“得分”写在数学作业本里,老师再根据课堂表现确定,然后两个星期让小组互评一次)。课外阅读情况按活动记录的得分情况评价。最后把学生的数学阅读成果放在“成绩袋”里。
2. 展示阅读成果,体验成功。
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也为了让老师和家长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和进步,我采用“加分积分激励法”评价学生数学阅读情况。并用“装满希望的成绩袋”来管理阅读成果,特别优秀或进步较快的成果展示在数学墙报上。除了精神奖励外,还给学生一定的物质奖励。比如,学生做好一件事便会得到相应的分数牌,这些分数牌就如同他们的货币,到学期结束时可以用它来换分值不等的奖品,奖品有本子、书,等等。学生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课堂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阅读氛围。
责任编辑 罗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