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实的课堂 真实的情感
2015-01-30万敏
万敏
备课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忙着找有趣的动画、优美的音乐,制作精美的课件,准备丰富的教具、学具。我们期待以此吸引孩子们,期待他们接收我们精心打造的大餐。可是有时效果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甚至事与愿违。原因何在,怎样解决呢?这一直是困扰着我们的问题。
我们总在担心自己的课不够美,不够有趣,不够丰富,我们总想找一些外在的东西来弥补自认为不够完美的课堂,可是却没有更多地考虑我们的学生的感受:我这样做,学生感觉轻松愉快吗?我们的设计、为学生准备的一切,是否有利于他们消化吸收这些知识?是否有利于学生快捷地清晰地建构起新的知识体系?这就像我们为了表达诚意,为客人准备了非常丰盛的饭菜,可是并没有了解客人的饮食习惯,并不知道这些食物是否对客人的健康有益。
曾观赏过张齐华老师上的一节课《圆的认识》,他的课里没有优美的音乐,也没有漂亮的图画,只有数与线条,可是我们观赏起来仍然是那么美。潘小明老师手里拿着两根铁丝就开始了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的对比的教学,教具虽然简单,可是课堂却丰富多彩,无时无刻不闪烁着智慧的光彩。我明白了,原来精彩就在知识本身,就在课堂本色。扎实、朴实的课堂才是我们追求的极致。
如果把语文比作裙带飘舞的女士,那么数学就是西装革履的先生。女士,可以淡妆也可以浓抹;而先生,无需粉饰,朴实就是美。
因此,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时候,我们应该再来做一件事——精简,看一看这样的动画可不可以删去,看一看这样的讨论有没有必要,看一看这样的小组合作是不是有效……为我们的课制作一个精简版,使它变得朴实、明朗起来。
数学课不仅要上得简约朴实,还要有真情实感。韩国电视剧《大长今》中的韩尚宫强调用“心”做食物,“要让吃食物的人感到快乐,身心愉悦”。其实,这种朴素的想法放在教学中也非常合适,我们要用“心”去教学,要让我们的学生感到快乐,身心愉悦。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用我们的真心、我们的真情去与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让孩子们在愉悦中获取知识呢?当学生有精彩的想法或做法时,我们高兴地说:“你真棒!”“你说得真精彩!”学生被肯定、被欣赏后的幸福感便油然而生,学习也就平添了几分动力。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们说:“没关系,再试试吧!”“不要怕错!”在鼓励中,学生的紧张就会悄悄溜走,多了克服困难的信心。我们不要忘记把我们的爱注入每一个眼神里,载入每一个动作中,蕴藏在每一句话语里,让学生沐浴在我们暖融融的师爱之中,在宽松愉悦的课堂中探求知识。魏巍在《我的老师》一文中这样写道:“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给学生朴实、充满爱意的课堂,自己也应该是一个朴实、有爱心的人。每年评选出的“最美乡村教师”,个个为人朴实,对教育事业怀抱一腔热情,他们用青春乃至生命编织着对学生浓浓的爱。朱敏才、孙丽娜老师是2014年“最美乡村教师”中的两位,朱老师72岁,孙老师61岁,这个年纪的老人本应该徜徉在各大公园休闲娱乐安享晚年,而这一对北京夫妇却已在条件艰苦的贵州苗乡山区支教9年。“身居陋室,他们毫不言悔。劳累成疾,他们从不言退。”他们是教师队伍鲜艳的旗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然而,质朴的情怀,浓浓的爱意,不是所有人都拥有的。有的教师在工作、生活中判若两人,表里不一,有的甚至将罪恶的黑手伸向纯洁的学生。班主任猥亵小学生,校长带女学生开房。前几天,又有新闻报道,北大副教授多次与女留学生发生性关系。他们虚伪,他们邪恶,他们是教师队伍里的败类。“德高为师”,德之不存,何以为师!
如今,经济快速发展,物欲横流,低俗无时无刻不在挑战文明,真善美怎样才能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呢?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肩负重任,面对天真无邪的学生,我们首先应该成为一个朴实无华、德才兼备之人。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将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把爱的接力棒传递给学生,因为我们的社会需要朴实、有爱心的人,需要正能量。
责任编辑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