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语文课堂的诗意氛围

2015-01-30蓝玉莲

师道·教研 2014年11期
关键词:美文本课激情

蓝玉莲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艺术》说:“我一千次的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美的河流,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智力的发展。”语文教学如果没有了诗意,将是十分可悲的;没有诗意的语文课堂将是苍白枯燥的,是令人厌恶的语文课,是没有语文的语文课。

一、教师要富于激情

教师的激情应该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的执著,对学生的关怀。只有对事业充满激情,在教学中才能领悟诗情画意。在传统的教学中,即便是充满诗情画意的文本,教师往往是从寻找线索,分析写作特点,平铺直叙的讲解,条分缕析的论证,把一篇篇美文讲解的支离破碎,体无完肤。这样的课,是难以将学生带入语文殿堂的,被肢解的毫无诗意的美文也将无法带给学生诗意的享受,更无法陶冶他们诗意的人生。除了给学生留下枯燥的概念术语,还能有什么?语文教学不同于理论学科,它具有生动性、形象性的特点。它的内容丰富多彩,是一门情感极强的学科。“文章不是无情物”,入选于语文课本中的古今中外优秀文萃,篇篇关注着人文、人性、人情。作为教师,只有情动于衷,才能传情于外,以情激情,感染学生。在入选的语文课本中的许多典范的文本已经给教师的再创造留下了无限的空间。足以让教师激情奔放,纵横驰骋。《长征》中的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红军战士忠于党、关心同志胜过自己的高尚情操催人泪下;《桥》中老支部书记在生死关头,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壮举使人心潮难平;《背影》中对父亲的深情绵长的回忆与感激。作为语文教师,面对这些美文,如果不以激情去挖掘,去表现,那么,再好的文本也会黯然失色。所谓“感人心者,其先乎情”,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让学生沉浸在美的熏陶中,在诗意中升华,做到“好似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语文教师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进行诗意化教学的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可以说,有了激情,课堂就有了生机,有了活力,师生的交流就有了稳固的平台,课堂教学也将充满着诗意。

二、用丰富的生活知识储备去挖掘文本诗意

作为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回归“以人为本”的主题,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在品读经典中,激活学生与作品,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激发他们的感情,启迪他们的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涵养。为此,在解读文本时,要充分挖掘文本的诗意。诗意存在于生活中,蕴藏在文本中,语文教师应该做一个采矿工,将散落于文中的诗意“因子”串成精美的项链,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如《秋思》中透视的怀乡情愫;《梅花魂》中的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对祖国,对家乡的矢志不渝的眷恋;《桂花雨》中的作者对童年的摇花乐的美好回忆和深深怀念;《小桥流水人家》深情地写了留在记忆中的美好的故乡生活。款款的思乡情,浓浓的恋乡意,如一杯茗茶,飘着悠悠的茶香,越品味越醇香,越品情越浓烈。……这些优美的诗文,都是丰盛的文化大餐,值得用心灵去解读,去体悟。教师领悟了,才能引导,启发学生,引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品味人类文化经典,打好文化素养的根基。这样的课才能让语文学习走出单纯的知识传授,进入一个充满诗意的,散发着文化馨香的意境。

三、营造诗意的课堂氛围

上课伊始,教师可利用文字,图画,音乐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心中流淌着诗意, 进而阅读文本。一堂课如一篇优美的散文,更似一支优美动人的乐曲。导入是整堂课的有机组成部分,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成功的导入,能创设情景,营造气氛,调动情感,激发兴趣。譬如音乐导入法。俄国著名文学家托尔斯泰说:“音乐的魅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受的事有所感受,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了解,使不可能的事一变为可能。”如《驿路梨花》是一篇情文并茂的散文,用《采茶舞曲》或《彝族舞曲》这样节奏明快、情绪欢快的曲子导入,再截取课文中描写驿路梨花的语段,引入本课的学习,给本课的学习定下一个欢快的基调,这将为学习本课设下良好的氛围。当然,导入的方法要灵活多变,不拘一格。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因势利导。不能让某一导入成了模式,显得单调乏味。语文的导入,完全可以丰富多彩,充满生机活力,如诗歌导入法,想象导入法,情景设置导入法,表演导入法等等。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美文本课激情
中国政治制度探索演变
美文欣赏
美文阅读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我们的激情瞬间
户外激情
激情从未止步
A double inequality for the modulus of the Grötzsch ring in Rn
消磨不了他胸中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