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航海类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训练的实施途径研究
2015-01-30袁铭
袁 铭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0)
高职航海类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训练的实施途径研究
袁 铭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0)
以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对海员适任标准的新要求为参照,分析了高职航海类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进而构建了职业素质训练的模式,并针对高职航海院校如何实施职业素质训练提出了具体措施。论述了以职业素质为导向构建航海类专业课程体系、以海上教学工厂为平台搭建真实的实习环境以及航海文化的营造对于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等内容,旨在为航海院校加强学生职业素质训练提供有益的参考。
航海类;职业素质;实施途径
高职学生职业素质训练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对于毕业生而言,能否尽快适应职场的变化与需求,不仅决定毕业生的就业能否成功,也对其今后的职业发展与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高职院校实施职业素质训练应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创新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训练效果,增强学生职业素质训练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1 航海类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优秀的海员不仅仅是维护海上交通安全的重要载体,也是体现一个国家国际形象的窗口。2010年国际海事组织修订了《海船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以下称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重新制定了船员教育与培训的质量标准,增加了领导和管理技巧、职业安全及船舶保安、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环保意识、健康标准、信息处理能力、掌握新技术和新知识的能力等方面的新内容[1]。根据新公约要求,海员的职业素质涵盖了从操作技能到职业道德、团队精神等多项内容。高职航海类专业学生应以海员的职业素质为标准,在校期间即以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要求为参照,努力培养新时代海员应具备的能力。结合新公约的内容,高职航海类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应包含以下内容。
1.1 娴熟的操作技能
海员是实践性很强的职业,因此要求海员必须具备熟练掌握航海驾驶、船舶管理和轮机修理的能力,大学生在校期间务必强化动手能力,将理论知识熟练地应用到实践中去,才能符合企业用人的需要。另外,航海类专业本身是一门不断发展更新的科学,新的国际公约和各种涉及环境保护、船舶安全等法律法规不断出台,因此,航海院校必须全面培养学生自学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备优良的职业拓展能力,勇于探索和实践新知识新技能,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
1.2 良好的职业道德
对于海员而言,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爱船如家是履行一名合格海员的内在动力。航海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把职业道德放在一定高度加以重视,国际上对于海员职业道德与责任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加以强制执行。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把海员个人安全和社会责任要求作为基本安全知识纳入强制培训,充分体现了海上安全管理与人为因素的紧密关系。
1.3 合作的团队精神
船舶在海洋上航行,随时会遇到各种突发事件,这就要求海员之间必须具有团队精神,视集体利益高于一切,具有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齐心协力,彼此配合,形成默契,共同对抗一切困难,惟有如此才能完成艰巨的航行任务。
1.4 健康的心理素质
船舶在航行时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海员的生活单调乏味,加上工作强度大,极易产生不良情绪,严重的会导致抑郁和心理疾病,甚至心理变态等极端行为。当心理状态失衡后,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甚至酿成悲剧。因此,航海院校必须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
1.5 规范的涉外礼仪
船舶在航行中要经历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船上有来自不同国籍的船员,在这个国际化大家庭里,必须尊重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了解各国家各地区的风土人情,并能够做到尊重他人,才能够尽显大国外交的风范,才能与他国人员更好的交流合作。一个船员的对外形象不光关乎自身,更是一个国家公民素质的综合体现。我国要想成为航海强国,必须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国际交往礼仪的常识。
1.6 卓越的管理能力
船舶在航行作业时,其本身相对比较独立,犹如一艘战船,随时准备迎接外界的各种挑战,船上的每一名海员都是随时准备作战的士兵,在突发情况下,船长就是发号施令的指挥官。只有具备卓越的管理能力,才能应对瞬息万变的海上形势,履行海上航行的任务,保障航行的安全。
2 航海类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训练模式的构建
由于航海类院校办学性质的特殊性,其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校园环境、生活环境和受教育的内容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学生的职业素质训练中,不仅要结合专业特点,还需在训练观念、训练内容、训练模式和体制机制上进行创新。
2.1 更新观念
改变原有的纯技术训练观点,实现技能素质和人文素质并重的训练模式。一些航海院校片面地实施“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训练”,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质训练。其实,大部分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并非不具有胜任职业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而是缺乏对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的适应,即人文素养的匮乏,由于不适应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而无法很好的发挥专业技能造成人才使用的浪费。
2.2 夯实内容
职业素质训练要重点的针对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在训练内容上,切忌泛泛而谈,搞一把抓,这种训练效果没有重点和针对性,很难突出实效性。对于以上内容,应各有侧重点,即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意识作为职业素质训练的基础,以职业道德为重点。
2.3 创新方式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突出实践要素,如果单靠课堂教学、简单的灌输和抽象的教育是不能获得职业素质的全面培养,必须要不断地实践与练习,即职业素质训练。组织学生参加一个社团(自管会)、参加一项技能比赛(如全国航海技能大比武、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知识竞赛等),让他们亲身经历和体验,亲自感悟,真正将“第一课堂”延伸至“第二课堂”,突破传统上的灌输式教育,强调实践性,从而提高学生适应岗位的职业能力,缩短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适应时间。
2.4 健全机制
职业素质训练机制的健全主要体现在全程、全员、全方位性,重在训练育人。全程,就是从新生入校起就开始进行职业素质训练的启蒙,尽力营造出“我知晓、我参与、我发展、我快乐”的校园氛围,让学生明确大学期间基于职业发展的学习和训练内容;全员,就是组织完善一支以学校分管领导负责,系部党总支组织实施、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业教师具体指导训练的队伍;全方位,就是根据岗位需求,确定训练目标和方式,把指导教师的责任、奖励和考核机制以及结果评估等机制方面的健全,对于指导学生获奖的教师应给予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于参与学生职业训练的指导教师应纳入年终工作量考核,对于学生的训练结果,应纳入学生的日常考核及学分认定体系内。
3 航海类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训练的实施途径
3.1 以职业素质为导向构建航海类专业课程体系
航海院校应以我国履行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为契机,深入研究公约对航海类人员适任标准的新要求。同时,利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校企合作平台,深入开展企业对该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和基本要求的调查,了解海员应具备的能力,从航海职业教育理念入手,构建航海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须以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等相关国际海事公约为依据,以航运企事业单位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为目标,根据职业基本素质、职业基本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拓展能力四个模块所对应的岗位能力设置课程。课程体系设置既要考虑工作过程又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基本素质能力对应的基础课程到职业拓展能力对应的课程,充分实现从基础到专业的认知过程[2]。
3.2 创建“海上教学工厂”真实工作环境
职业素质训练的一项重要举措是通过在真实职场环境中的亲身实践,让学生提前认知未来就业的职业场所,了解船舶的工作流程,熟悉特定的岗位要求。目前,航海院校中大连海事大学和上海海事大学分别拥有海上实习教学船,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南通航院)也于2015年正式拥有了一艘自己的教学实习船。依据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评估和发证规则》的相关规定与要求,南通航院创新并实施了基于校企合作的生产性教学实习船的“双向四段”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室、实训室、车间”一体化和“理论教学、实践操作、生产实习”一体化,构建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使航海类人才的培养既符合国际海事公约的要求,又符合职业岗位技能的要求,还符合航海类人才培养的规律,实现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国际化[3]。
3.3 以半军事化管理培养学生的航海精神
航海院校普遍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新生入学后第一件事—军训,其时间和强度也比普通学校要长。军训结束后,其军训的内容和要求却不会改变,在未来几年的学习过程中,半军事化管理将始终伴随,包括内务整理,把被子叠成棱角分明的“豆腐块”,床铺收拾的没有一丝褶皱,洗漱用品排成一列摆放规整。每天早上必出的早操和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身着整齐统一的海军军服,都是半军事化管理的内容。大学生在半军事化管理的环境下磨练意志,锻炼体魄,养成一种雷厉风行的作风,坚忍不拔的毅力,这些都将成为人生未来宝贵的财富。半军事化管理带给航海学子的不是劳累和磨难,而是受益终身的航海精神。
3.4 充分发挥社团的载体作用
社团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重要载体,社团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和支撑,能将各项活动深入班级、学生中去,使学习和活动变成学生自发的行为,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另外,社团也是学校与社会相互联系与影响的有效纽带,通过社团活动,学生可以获得与社会接触的机会,或参观、或走访、或开展相关社会和商务活动等,这一方面有利于将学校文化延伸至社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将社会文化引入校园,实现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升。航海院校在社团建设中,以大连海事大学为例,该校共建立了100多个学生社团,这些社团涵盖面极广,内容丰富,堪称百花园,无论有什么兴趣和爱好的学生,几乎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喜爱的一角。其中半军事管理学生委员会、鼓乐队、大学生自我教育管理委员会、心海航模俱乐部、游泳协会、长跑俱乐部、航海气象小组、轮机英语协会、蝶恋花海大风筝协会等都是航海类专业建立的社团。从中可以看出,这些社团的活动必将极大的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寓教于乐,锻炼身心,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3.5 依托航海文化拓展德育教学新阵地
校园文化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德育功能,航海院校应充分利用以航海文化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建设,精心打造浓厚的航海氛围,不但要设计出具有航海文化的校园硬件设施,更要加强软文化环境的营造。校园文化环境的营造要本着“宣传媒介中有,师生意识中有,人文景观中有,实际行动中有”的原则,帮助激发学生时刻感受航海精神和航海文化的影响。首先,需要在校园标志性的地方设置与航海文化息息相关的各种标志性设施,如航海先驱郑和、麦哲伦、哥伦布等人物雕像,以及船模等各类设施,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航海文化的熏陶。另外,可以建立航海史参观馆,内设航海史的图片、纪念品等,并专门以学生为讲解员,让学生亲自参与到了解航海历史的乐趣中来,并将此作为学生热爱的业余活动之一。在软文化的营造上,可以重大历史事件为契机,举办“航海日”、“航海文化节”等诸多有益的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不断体验到航海文化的魅力。与此同时,还要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比如,划船比赛,扬帆远航等活动一向受到航海院校师生的喜爱。通过以上措施,航海专业的学生不断受到航海文化的良性影响,会逐渐形成热爱海洋、热爱航海、爱祖国爱家园的潜在意识,对于他们工作后爱岗敬业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3.6 加强校企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建设
根据航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校企协同育人为依托,完善体制机制建设。第一,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建立一支“内外结合、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内教师资源,运用各种方式积极开展校内教师培训,努力培养专职的职业核心能力导师;另一方面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积极寻求企业的参与,聘请企业人力资源顾问作为兼职导师。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学校企业兼职教师聘任办法》,为兼职教师的工作提供保障机制。第二,完善学生管理人才队伍,建立一支“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班主任辅导员队伍,使其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做学生之所需,营造和谐共融的师生关系。首先要强化顶层设计,推进制度规范;其次要严格选聘标准,足额配备辅导员;再次要加强学习培训,拓宽辅导员发展成长空间;最后要建立严格有效的考评机制,科学管理辅导员队伍。第三,建立专业的大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首先构建以“体验”为中心的职业发展教育体系,实现职业发展指导全程化;其次创新多元指导方式,实现职业发展指导专题化;再次加强职业发展指导的服务性建设,力促职业发展服务专业化;最后要注重理论探索,实现职业发展教育研究经常化。
通过对航海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训练工作的思考,以及在校企协同育人背景下学生职业素质训练的实施,可以看出:学生职业素质训练应坚持三个结合。首先,实现专业能力的培养与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其次,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即职业素质训练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最后,加强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训练,实现“他教”与“自教”相结合[4]。只有处理好这三种结合,才能更好地实施并创新职业素质训练,使职业素质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1]冯仰平,秦毅.院校培养高级海员职业素质的问题与对策[J].航海教育研究,2011,(1):84-85.
[2]卢镜.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层次—模块”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09,(4):74-75.
[3]邹俊杰.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双向四段”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82-84.
[4]黄坚.内引外延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索[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The Implemen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Training Ways of the Navigation Major Students
YUAN Ming
(Nantong Shipping College the Research Laboratory of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Nantong, Nantong 226010,China)
With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STCW Manila amendments of competency for seafarers as references, this article starts the analysis of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students should have, then builds up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training mode, and put forward the specific measures on how to implement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training ways in navigation colleges. This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specialized curriculum system based on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the practice environment with sea-site teaching factory as a platform and the subtle influence of students from Marine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order provide the beneficial reference to maritim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vocational quality training.
navigation major; Professional quality training; implementing ways
2015-05-12
2014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4SJD629)
袁 铭(1977-),女,黑龙江伊春人,助理研究员,E-mail:gongsj@ntsc.edu.cn。
G718.5 ?
A ?
10.3969/j.issn.1671-234X.2015.03.018
1671-234X(2015)03-008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