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办精办强办活一版提升党报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

2015-01-30彭宗云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12期
关键词:小人物头条党报

□彭宗云

(攀枝花日报社,四川 攀枝花 617000)

党报一版是整张报纸的龙头、窗口和门面,在一定程度上集中地体现着一张报纸的质量和水平。办精办强办活一版,是党报发挥正确舆论导向作用,提升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在新媒体时代留住读者的“先手棋”。通过探索和实践,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党报办精办强办活一版,最根本的途径是改进创新。

攀枝花日报社在研究部署新闻宣传工作时,每年都强调要以改进创新为抓手,持续实施改版,强力深化“走转改”活动,进一步提升办报质量和办报水平。近几年来,《攀枝花日报》一版内容和形式年年都在发生变化,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在2014年度四川省新闻奖评选中,我们选送的10件作品有9件获奖,2件获一等奖,其中一版刊登的获奖作品达6件。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有以下六点。

改进创新版面编排,从“阅读党

办精办强办活一版,要注重版面语言的表达,精心编排,吸引读者眼球。我们修订完善了《攀枝花日报版式设计规范》,对沿用多年的一版报头进行了重新设计包装。版式风格一改过去“粗黑呆板、密不透风”的面貌,尽量以留白替代线条,精心制作题花、图表强化报道内容,美化导读形式,使版面显得大气庄重,疏朗清秀,以吸引读者“悦读”。

改进创新言论评论,转文风,强气场,高举“思想引领”旗帜

我们认为,党报必须始终坚持鲜明的政治立场,高举“思想引领”的旗帜,建立并形成吸引读者的言论评论气场。改进创新言论评论,必须转变文风,核心是坚决克服“党八股”。

围绕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和重大主题宣传报道,我们坚持推出社论或系列评论员文章,在传播事实信息的基础上传播观点信息,强化舆论引导的效果。

我们提出,撰写言论评论也要“走转改”、“接地气”,以调查的深度提升言论评论的高度。要求言论评论撰写要谈具体问题,说实在道理,写自然文章,改变生硬灌输、居高临下、空洞说理的文风。围绕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编发的《“翻”出一个幸福攀枝花》等系列言论,视角独特、见解独到、思维方式新颖、文风清新,见报后读者好评如潮。在全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前夕,我们编发了言论《脚板多沾泥土 心中常念百姓》。这篇言论平易近人,娓娓道来,以谈心的方式传递了密切联系群众、多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的正能量。

我们还为具有典型意义的“小人物”配发言论。在刊登通讯反映民企一位普通驾驶员用生命挽救乘客安全的同时,配发了评论《好心人走过的地方开满鲜花》。

改进创新时政报道,跳出“会议”“活动”抓“活鱼”

办精办强办活一版,首先要改进创新时政新闻报道方式。按照市委的要求,我们起草了《攀枝花日报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八项规定〉、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和市委市政府〈十项规定〉及实施细则具体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经上级领导机关修改后送市委领导审定同意,并在市委常委会上通达,最终以文件形式出台。

《办法》正式出台,为一版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改进创新“自选动作”提供了更大的舞台。我们严格执行文件规定,不断改进创新时政报道:及时传达中央的权威声音,突出处理市内重要时政新闻,适度报道国际国内重大政经新闻;大幅压缩一般性会议报道和领导日常工作报道,摒弃简单化、程式化,跳出会议和领导活动抓“活鱼”,从民生角度切入,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报道,彰显时政新闻报道的民生情怀。

改进创新典型报道,抢“鲜货”捞“干货”,增强可读性和感染力

我们认为,典型报道要突出时新性——抢“鲜货”,狠刹长风——捞“干货”,让读者愿看、爱看、看有所获。

通讯《一个骨与肉不分离的故事脱毒土豆是如何脱“毒”的》,反映了边远贫困山区在扶贫开发中发展特色产业致富并摆脱毒品危害的典型事例,发人深思。“攀枝花钛白产业创新发展观察”系列典型报道——《“菜帮子”也能变“开胃菜”》《用好“酵母”发好“面”》等,平均每篇字数1200字,事例鲜活、文风清新、标题抢眼,将枯燥乏味的工业生产表现得通俗易懂。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宣传报道中,我们讲述了《一个馒头的“身段”》《一方豆腐的点化》《一把面条的延伸》等五个故事,反映了攀钢生活公司改革转型的典型经验。这组系列报道提供了深化改革的经典案例,反响强烈,受到当地企业的高度评价。

我们还新开设具有开拓性、时代性和独特性的精品栏目“小人物 大情怀”、“决战全面小康全力精准扶贫——‘第一书记’在行动”,反映基层一线党员、干部和驻扎在贫困村的“第一书记”的先进事迹。探索典型群像的报道方式,以“先进典型群雕”为栏目,以典型人物的共同点谋篇分类,推出了七个系列的典型人物群像报道,如《钢城“螺丝钉”:拧在哪里都闪闪发光》反映了五位不同行业敬业奉献模范的感人事迹。这些典型报道内容实、形式新,可读性、感染力增强了。

改进创新头条视野,让“小人物”和民生“小事”上头条

办精办强办活一版,要以新闻价值为标尺,改进创新头条视野,不拘一格选头条。

过去,“小人物”要上一版都不易,更别说上一版头条。如今,我们将新闻放在时代的天平上称量,按新闻价值来选择头条。村支书、村民委员会主任、社区的“小事”等上了头条。攀枝花日报社总编辑带领记者采写的通讯《乡土中国梦从荒山破土》讲述了村支书带领村民埋头苦干,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书写中国梦农民篇章的故事,获得四川省新闻奖一等奖并受到省委宣传部和省记协的通报表扬。《坪山社区居民评选身边的十大新闻》,则用乡土语言生动地表现了农村居民因惠农政策带来增产增收、生活质量提高的喜悦心情。农村基层通讯员采写的通讯《楠木河畔弄潮人》,文章主人公也是“小人物”,同样上了头条。

改进创新“走转改”驻点制度,路上找精彩,点上接地气,实现“人的转变”

办精办强办活一版,“接地气”要落实到行动上,用来自基层一线大量鲜活的报道丰富一版内容。

我们以锤炼队伍、实现“人的转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完善记者驻点联系制度,坚持在全市所有县区派驻记者。驻县区记者将笔头和镜头对准基层,在第一时间发回了大量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新闻报道,受到县区的高度赞扬。记者驻县区少则半年,多则一年到两年,有的还挂了职。他们反映说:基层是熔炉,多磨练才能快成才;精彩总是在路上,接地气才能聚人气。■

猜你喜欢

小人物头条党报
微头条
《头条》(四首之三)
从《述善集》看元代小人物的创作
一项持续九年的公益活动,让我们见证了党报的力量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头条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把自己看做小人物
小人物的施予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