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5-01-30黄宏飞

珠江教育论坛 2015年2期
关键词:俗语谚语教具

黄宏飞

(城东中学,广东 怀集 526400)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形成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导入方法,展示形象直观的标本或教具,巧妙运用俗语、谚语或动听的乐曲,善用教师的亲和力,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的设疑解答等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下面是笔者在生物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

上课伊始,学生还未进入学习的状态,得当的导言,有助于稳定学生的情绪,渲染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方法有多种,如名人故事、实验导入、设疑导入、联想导入和复习导入,等等。根据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导入法,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授“骨的成分”时,可采用“实验导入法”进行教学,演示如下:取两条鱼骨,一条用火燃烧,另一条浸于稀盐酸中。结果发现,浸过盐酸的骨可打结,而烧过的骨则易折断。为什么会是这样?学生心中产生了疑问,就会迫切想了解个究竟,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从而成功地导入了教学的内容。又如在讲述“自然选择”时,采用“故事导入法”,先介绍达尔文的奋斗史,让学生对达尔文有了大概的认识,为学习“自然选择学说”营造气氛。恰当的导言,能起到转变学生松散的学习情绪,而集中精力,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灵活运用标本等教具

由于学科的特点,生物学直观教学更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注重直观教具的运用,经常采集相关的标本作为教具。讲课时展现给学生,学生学习起来觉得直接,有兴趣,易接受。如在讲述“伸(屈)肘运动”时,利用自制的教具“伸(屈)肘运动示意模型”演示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活动情况,学生很快地理解肌肉的运动特点。在讲述“人体血液循环”时,并不急于用挂图讲解,而是先用自制的“人体血液循环示意模型”进行演示,然后再结合挂图讲解,就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学生对“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线以及两路线中的血液变化理解较好,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肘运动示意模型”和“人体血液循环示意模型”得到县教研室的赞赏和推广)。教师除了自己能制作教具,还应和学生一起采制标本。如在讲授“环节动物”时,在课前要求学生观察蚯蚓,解剖蚯蚓,制作蚯蚓标本。在讲述蚯蚓的皮肤特点及其功能时,由于学生对蚯蚓已有感性认识,对蚯蚓呼吸、运动的理解困难不大。学生通过采集和制作标本,在活动中既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动手能力,又能学到知识,增强兴趣。

三、巧妙利用俗语谚语或悦耳动听的乐曲

俗语和谚语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生动活泼的语言。生物学与人类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很多俗语和谚语都能体现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在教学中可以用一些朴素而喜闻乐见的俗语和谚语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和欲望,顺利开展课堂教学,并能提高课堂效率。如在讲述“遗传和变异”时,笔者引用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子孙打地洞”和“一树之果有苦有甜,一母之子有愚有贤”等。这些民间俗语能说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使枯燥的内容通俗化,易于理解。又如在讲述“虫媒花”的传粉时,列举了虫媒花为何“招蜂引蝶”的奥秘,富有情趣地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在学习“鸟类的多样性”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听一段古典乐曲《百鸟朝凤》,其婉转啼鸣的乐曲,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大自然当中,学生可以很快地进入状态,有兴趣了解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鸟类。值得一提的是,教师的俗语、谚语不要过多过滥,不然会喧宾夺主,课堂教学的任务无法完成。另外,俗语谚语要符合教学内容,与内容相关。

四、利用教师的亲和力,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就会主动学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教师热爱学生的基础上,“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正说明了这个道理。教师与优秀的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比较容易,但对于一些学困生就显得困难了。若教师对这些学困生的态度不合适,也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影响课堂教学。因此,教师一方面在平时多关心他们,提高教师的亲和力,减少师生间的隔膜。另外,在课堂上多鼓励和引导,消除他们的自卑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讲述“皮肤”的教学中,有一位比较调皮,平时又不爱回答问题的同学举手提出:“老师,我们是否可以用汗液来制盐呢?”这一问,引起全班同学哄然大笑。笔者也觉得很愕然,但冷静下来,等同学们笑完之后,抓住时机进行鼓励,并告诉他:“根据我们这一节课所学的知识,汗液应该可以制出食盐的。这位同学能提出这样与众不同的问题,说明他的思维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于是又进一步发问:“我们所用的食盐是用海水制得的。大家思考一下,用汗液制盐和用海水制盐哪一个比较方便呢?”同学们经过讨论之后,得出“用海水制盐比较简便”的结论。从此之后,这位学生逐渐找回了自信,学习主动了,回答问题也积极了,并勇于提出问题,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很多。对此,也感觉到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使用一些富于激励性的语言,如“你回答这个问题的角度很新颖”“你的回答很独特”“你所说的这个问题,连老师都没有想到”“你所回答的可能是正确的,老师现在不能肯定,我们课后再进行探究”,等等。

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生物知识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学生喜欢学,但是那些概念、理论、结构功能,也是抽象难懂的,教师应该强化引导。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对于“绪论”“生物进化的证据”“生物进化”等一些理论性比较强的内容,可采取“定向质疑——引导探索——反馈运用”的探索式教学法;对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分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一些结构性、过程性的教学内容,可采取“观察探究——分析思考——归纳总结”的引导发现教学法;对于“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生殖的种类”“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环境保护”等一些浅显易懂、内容生动的内容,可采取“提问激趣——自学阅读——引导归结——补充评讲”的读书指导法。另外,在上《皮肤的保健》课时,可以运用“讨论+归纳”式教学,先提出:“①皮肤如何护理才健康?②划破皮肤会出血,何处出血?为什么?”等问题,学生往往表现得非常活跃,你一言我一语积极参与,学得轻松又愉快。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设问解疑,激发学习兴趣

质疑是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索知识的开始,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标志,是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起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好问的天性,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质疑,引导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并勇于提出问题。其次,问题的设计要合理,要有合适的梯度,不宜太易或太难,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及思维能力的特点,量力而设,太易太难,对提高学习兴趣都不利。相反,问题设计得合理,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例如:在讲授完“尿的形成”后,可提出如下问题:①尿的形成包括哪两个连续过程?②血浆、原尿、血液在成分上有何区别?③原尿、尿液最初在哪里形成?④肾在结构上有哪些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问题由浅入深,学生每解决一个问题,都增加一分成功感,从而提高了学习兴趣。当然,对一些本课未能完成的知识,如能在课后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增加一些悬念,可使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对新知识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总之,优化生物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愿学、乐学、好学,教学效果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俗语谚语教具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与人名有关的英语俗语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客家俗语巧诵读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应用探讨
数字俗语
谚语趣画
谚语趣画(一)
24节气
英语口语常见谚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