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初中语文的价值
2015-01-30侯荣金
侯荣金
(大玉口学校,广东 封开 526546)
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语文教学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切实把握教学原则,紧扣“以生为本”的主线,改变以往教师为主,以教材为中心的课堂模式,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课程价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课堂基本的教学模式都是简单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接着开始按照语文教材的内容灌输式的进行教学,整个课堂基本上呈现的都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教师“按图索骥”,学生“囫囵吞枣”,被动的学习让学生看不到学习语文的价值和意义。这样的教学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阻碍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一些教学思想已经发生了改变,但随之产生的问题是教师对新教学理念的盲目实施,强行的落实让学生找不到学习的乐趣,课堂效率依旧得不到提高。因此,教师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认真体会新课程要求的内涵,贯彻新课程基本理念,以促使每个学生在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整体性的发展。
二、在语文教学中认真贯彻新课程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课程明确,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就要求教师要挖掘语文教材的价值,语文课程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性和人文性两大方面。语文教师要从审美性和人文性入手,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获得大幅度提高。
1.借助语文教学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语文是美的承载体,语文教材中包含了语言美、形象美、生命美、自然美、建筑美等等。这些都蕴含在不同的文本当中,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去启发、去引导,使学生去感受语文教材中的美,让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感受美、体验美,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例如,在教学朱自清先生的《春》时,由于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全文以作者热爱春、赞美春的感情作为线索,描绘出了一幅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景图。所以,在授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感受文本中的美,笔者引导学生鉴赏了文本中的一些优美句子,如:“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引导学生鉴赏文本中的优美句子,感受文本中的自然美。进而,使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不仅感受文本中的美,而且,对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的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通过语文教学促使学生懂得人文关怀,学会感恩
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的“爱”让部分学生认为这一切都是“应该”的,家长满足子女的所有的要求,不论过分不过分都是理所当然的。而且,网络上也经常会报道一些学生会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对父母做出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这不禁让我们思考我们的教育出什么问题了?我们孩子的亲情意识和感恩意识哪里去了?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出这样的人才吗?不是的,这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不是我们语文课的价值体现。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立足于语文教材,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悟亲情,学会感恩。在教学中凸显人文关怀。
例如,在教学《背影》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文本字里行间中所包含的那份深沉的父子之情,在导入课时,为了让学生的精力更快的进入到课堂当中,教师首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跪羊图》,一首佛教歌曲,一首教化世人知感恩行孝道的乐曲,曲调清新,童音澄澈,奠定了本节课的感情基调。进而,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到课堂活动当中,而且,在音乐的渲染中学生会更好的体会文本中的那份情感。接着,引导学生去回想父母对自己的付出,去感受父母的无私与伟大。最终,使学生在掌握本节课的中心思想的过程中润物无声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除上述两点之外,我们还可以借助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实施先学后教模式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近年来倡导的,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种模式常用而有效果的是“先学后教”和“创设情境”两种。所谓“先学后教”模式,即由学生先带着问题或任务去自主学习,后由教师进行点拨和归纳。这种模式切实体现了学生为中心,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仅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习惯,而且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切身感受到获得知识和进步的喜悦。
例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这课时,教师选择了先学后教模式,先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即认识生活中的美和丑、真和假、善和恶;了解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理解这篇童话的讽喻意义。接着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按照“爱新装——做新装——穿新装——展新装”主线进行自学,要求学生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反馈。最后,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问题归纳和点拨。教学既围绕目标和重点,又发挥了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确保了教学质量。
2.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问题是探究的前提,是学生创新的基础。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例如,在教学《最后一课》时,教师采用的是问题情境创设法,首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①小弗郎士上课途中见到、听到、想到了什么?文中为什么不直接从上课写起?②最后一课的情形与平时有什么不同?③是什么让本来贪玩的小弗郎士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让学生结合文本内容解决问题,同时,理解本节课的中心思想,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教学质量,而且,对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三)建设开放的语文课堂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单纯的依靠教材中的知识是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的。也就是说,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开放的,应该是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因此,教师要注意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价值,要扩大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意识到语文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例如,我们可以鼓励学生练习一些开放性试题,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我们也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一些有价值的演讲,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重拾知识宝库,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学习态度。总之,让学生在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课堂中健康地成长。
总之,语文课程的价值在于审美性和人文性,语文教师应充分展现语文的价值,切实体会新课程实施的意义,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确立教学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语文教学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人文素养获得提高的主阵地。
参考文献:
[1]李占国.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J].快乐阅读,2011(16).
[2]段克丽.新课改背景下如何确定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J].教育科学论坛,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