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015-01-30谢森玲
谢森玲
(鼎湖中学,广东 肇庆 526070)
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是实践性和开放性。笔者所在学校的初中语文科组开展“自主、探究、合作”教学模式之研究与实验,课题组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氛围中,提高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的能力。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呢?
一、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绩奖励为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1]。首先是合理分组。将班级学生按其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及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性组成若干小组,每小组4人左右。在合作小组内,每个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实现个人目标,更要通过互助实现小组整体目标。其次,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多为学生提供活动机会,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如将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表演。因为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学生希望老师给予他们表演的机会,使他们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施展才华。又如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对对子”竞赛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对对子”知识能力竞赛,每组4道题,题型相同,小组成员一人一题,在小组的共同努力下,哪个组做得又对又快即为获胜组。这样一来,各组的每位同学不仅关心自己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同时还要关注同组其他组员的状况。此方法不仅能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且能够使之互相帮助,共同努力,共同提高。
二、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造合作的机会
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合作学习机制,创设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成为交流的主体和互动学习的主人,以此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机动地采取各种形式组织教学。例如,在组织综合实践课“成长的快乐”教学时,笔者采用的方法就是分小组收集资料,让学生把自己小时候不同年龄段的照片收集起来,分小组讨论,小组总结,小组发言,最后各小组将本组认为最有趣的照片选出来以口头或书面形式与全班同学交流。此活动合作性强,学生体会深刻,有助于提高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又如,在讲解“中国石拱桥”一课时,笔者首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供不同形状的石拱桥图片;然后让学生试着将图片分类,并说出图片的特点,使学生在不同分类的基础上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最后让学生从图片中任选自己喜欢的图形进行比较,共同探讨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共同讨论交流后汇报,这样就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掌握了新的知识。
教师创设的合作机会既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它使组内的每个学生都有亲自动手的机会,都有所收获。
三、课堂教学中注重合作的有效性
初中生自主能力较差,因而在采取合作学习形式时,教师要精心组织,重视引导,努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要取得合作探究的实效,建议采取以下方法。
一是精心选取值得合作探究的问题。如《羚羊木雕》中“是金钱重要,还是友谊重要”,《愚公移山》中“愚公和智叟到底谁智慧谁愚蠢”这类问题就没有合作探究的必要。还有一类情况,所提问题其实是“伪问题”,如“假如‘我’不主动喊母亲一同去散步,母亲会怎么想呢”(《散步》),又如“如果你是柳宗元的朋友,此时应该怎样劝慰他呢”(《小石谭记》)等。要选取那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有助于学生发展智力、训练思维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
二是及时捕捉课程生成资源,为我所用。笔者讲授《敬畏自然》一课时,其中“研讨与练习”有一问:“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有学生回答:“这和尊重别人等于尊重自己意思一样。因为大家彼此都是平等的,你伤害别人,别人就会伤害你;你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尊重你。我们以前对自然伤害得太深了,所以遭到报复,今后敬畏它,它就会敬畏我们。”这个回答别有新意,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联系起来,属于课程生成资源。教师及时捕捉这一资源,并进一步将之拓展联系到师生关系、学生关系、家庭关系层面上,然后要求以该同学的回答为“样本”作为这一问题的“答案”,各自组织文字作业。毫无疑问,这对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影响深远,作用巨大。
三是认识到学习团队的组成不要拘泥于形式,应灵活操作,可以是同桌,可以是前后位;可以是小组,也可以是整个班级。面向所有学生进行的合作探究其效果也同样好。同理,几个人聚在一起是一种方式;大家倾听一个人发言,然后予以附和、补充、辩驳、纠正,也是一种方式。
四是对于四人小组这样的方式,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也要有所规划。这次针对这两三个小组,下次针对那两三个小组,深入进去,参与其中,询问一下,关注一下,谁主讲,谁补充,谁概括,谁记录,人人都要有事做。教师的深入和参与对合作探究的有效性意义重大。一个学期下来,班级的每个学生都受到了教师多次的询问和关注,这无疑对学生的成长、方法的习得、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总之,教师一定要将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树立为自己的一个教学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反思中不断总结,至于教学中具体采取何种形式,要根据课型和学生学习状态灵活运作,而不必拘泥于形式,束缚住自己的手脚。
参考文献:
[1]左昌伦.促进学生有效地合作学习[J].中国教育学刊,2003(6):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