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
2015-01-30基于BP神经网络的TA15钛合金本构关系建立
基于BP神经网络的TA15钛合金本构关系建立
沈昌武,杨合,孙志超,等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
基于BP神经网络的TA15钛合金本构关系建立
沈昌武,杨合,孙志超,等
本构关系体现了材料在热态塑性加工过程中对热力参数的动态响应,关系到有限元模拟的准确性与精度.文章以TA15钛合金等温压缩实验数据为基础,构造一个3*10*10*1四层BP神经网络结构形式的本构关系模型,采用BAYESIAN规则化调整法训练网络以提高网络的泛化能力.预测结果、外推结果和实验结果对比表明,利用BAYESIAN规则化调整法训练的BP神经网络结构形式的TA15钛合金本构关系能够描述其高温变形力学行为,适用于热变形过程的数值模拟.
TA15钛合金;本构关系;BP神经网络;BAYESIAN规则化调整法
来源出版物:塑性工程学报,2007,14(4): 101-104,13入选年份:2012
中国冷喷涂研究进展
李长久
摘要:冷喷涂是通过高速固态颗粒依次与固态基体碰撞后、经过适当的变形牢固结合在基体表面而依次沉积形成沉积层的方法.其关键技术是控制不同材料粒子的速度超过其相应的临界速度.文中总结了中国冷喷涂研究的进展.10年来,中国对冷喷涂的研究有了长足进展,发表的论文数量从2000年1篇增加到2007年的28篇.在冷喷涂设备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工作的基本方法包括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两个方面.当前中国冷喷涂涂层沉积研究基本处于国际前沿,实现了多种金属合金材料、金属间化合物、金属陶瓷与陶瓷涂层的沉积.涂层不仅可以用作保护涂层,还可以用作功能涂层,具有钎料功能的涂层可以通过冷喷涂预制钎料而为钎焊作准备,关于涂层的结合、涂层内颗粒之间的结合、涂层沉积过程规律与组织结构的控制等相关的基础研究还有待于深入开展.
关键词:冷喷涂;涂层研究;研究进展
来源出版物:中国表面工程,2009,22(4): 5-14入选年份:2012
大体积超细晶金属材料的剧烈塑性变形法制备技术
杨开怀,陈文哲
摘要:介绍了大体积超细晶金属材料的各种常见剧烈塑性变形法制备技术,系统阐述了各种制备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分析比较了这些制备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指出了剧烈塑性变形法制备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剧烈塑性变形;超细晶;制备
来源出版物:塑性工程学报,2010,17(2): 123-129,13入选年份:2012
装备再制造设计及其内容体系
朱胜,姚巨坤
摘要:装备再制造工程是实现装备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科学的装备再制造设计是提高装备再制造效益及提高装备再制造性的关键方法,也是再制造工程的重要研究领域.文中指出装备再制造设计面向装备再制造的全过程,包括面向生产的设计、面向回收物流的设计和面向装备服役的设计3部分内容,提出了再制造设计研究的范围、对象、目的、手段及时域,明确了其任务和目标,构建了包含再制造设计基础、再制造技术与工艺设计、再制造管理设计的装备再制造设计理论与技术体系,并确立了装备再制造设计要采取全系统、全寿命、全费用和绿色化的基本观点,给出了今后发展的装备再制造性设计与评价、再制造生产系统规划设计、再制造逆向物流优化设计、再制造信息管理与应用设计等4个关键领域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关键词:再制造设计;技术体系;绿色化;装备设计
来源出版物:中国表面工程,2011,24(4): 1-6入选年份:2012
钛基梯度功能涂层组织和腐蚀行为研究
崔爱永
摘要:目的:钛合金比强度高、热稳定性好、密度低,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化工、医学、海洋等领域,但钛合金结构件在服役过程中腐蚀损伤不可避免.为开发能将金属的强韧性与陶瓷优异的耐磨耐蚀和抗氧化性有机结合、具有缓和热应力特性的新型耐蚀涂层材料,减缓修复件在大温差下强化涂层和基体界面的热应力,使得热物性差得到充分补偿,本文采用Nd:YAG激光多层熔覆技术,以钛基Cr3C2合金粉末为原料,在Ti600基体表面制备了原位合成TiC强化相的梯度功能耐蚀涂层,及传统的金属/陶瓷非梯度涂层.
方法:基体为Ti600合金,尺寸:30 mm× 20 mm× 5 mm.熔覆材料为Ti、Al、Sn、Mo、Si、Zr、Y、Cr3C2.同轴送粉法制备FGM总10层,每层厚度0.2 mm,N-FGM总1层.JHM-1GX-200B型Nd:YAG脉冲激光器工艺参数为:单脉冲能量15-30J,扫描速度1~3 mm/s,脉宽5~15 ms,频率5~10 Hz,光斑直径2 mm,高纯氩气保护,搭接率30%.用S-3500N型扫描电镜观察微观组织.用D/max-2500/PC型X射线衍射仪分析生成相.用HXS-1000A型显微硬度仪测量硬度.用Model 273A型电化学综合测试仪分析耐蚀性,辅助电极为铂电极,参比电极为饱和甘汞电极,工作电极用环氧树脂+7%乙二胺封样并固化24 h以上,试样面积为0.64 cm2.结果:对第10梯度层表面进行背散射和能谱分析.黑色球状颗粒原子比值(%)为C:Ti=40.18:57.36,可见,原位自反应合成了TiC增强相,球状形态弥散分布均匀,且结晶度较高,晶体完整性和界面结合较好.观察第4、第8梯度层SEM微观形貌.宏观区域上增强体TiC均匀分布在FGM上,均主要呈3种不同的形态:粗大的树枝晶或不完整的树枝晶形状,相对较为细小的等轴或近似等轴状的增强体和细小短纤维状增强体.较小的增强体一部分沿晶界析出,一部分弥散分布在一些不规则的区域内.沿 FGM和N-FGM深度方向分别测量显微硬度值,测量点间隔0.05 mm,载荷为500 N,作用时间为20 s.由于快速凝固的微观结构和大量弥散均匀分布的TiC增强相,FGM和N-FGM显微硬度值均较高,平均约为1450 HV,是Ti600基材(310HV)的4.5~5倍.随梯度层中TiC增强相含量的减少,FGM显微硬度值连续梯度的降低,当原始Cr3C2含量(w/%)在1~4之间时,降低趋势逐渐变得平缓,而到达基体界面处时,硬度值急剧降低.测试Ti600基体和FGM在海水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Ti600基体和FGM耐蚀性均较好,钝化电位低,维钝电流密度小,钝化范围宽,这是因为钛合金在海水中表面易生成氧化膜,且钝化膜稳定,将金属和介质分离,阻碍钝化膜的进一步溶解.FGM电极的阻抗模值|Z|整体较Ti600基材高,腐蚀电阻值为Ti600的1.31倍,说明耐蚀性能好于Ti600基材,这和极化曲线中腐蚀电流为Ti600基材的0.72倍的结果吻合.这是因为FGM中原位合成的TiC耐蚀性较高,且Mo、Cr含量增加,使得钝化能力增强,有利于钝化膜的自修复,从而提高FGM耐蚀性能.
结论:原位合成的TiC球状增强体弥散均匀分布在FGM中,主要呈三种不同的形态:粗大的或不完整的树枝晶,相对较为细小的等轴或近似等轴晶和细小短纤维状.且随梯度层中原始Cr3C2陶瓷含量增加,树枝晶的数量和大小均呈上升趋势.FGM和N-FGM显微硬度均较高,平均约为1450 HV,是Ti600(310 HV)的4.5~5倍.FGM耐蚀性能较Ti600基材得到提高,阻抗模值|Z|整体较Ti600基材高,腐蚀电流和电阻值分别为Ti600的0.72和1.31倍.
来源出版物:中国表面工程,2011,24(5): 18-21入选年份:2012
LED芯片取光结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万珍平,赵小林,汤勇
摘要:LED芯片取光结构是指在LED芯片上窗表面、台面四周、衬底、侧面等表面上加工出能改变光线传播方向,提高LED芯片出光效率的微结构.取光结构是提高LED芯片发光效率的关键技术之一.分析了各类取光结构的取光原理,详细论述了取光结构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取光结构的未来发展趋势.目前,主要是通过图形衬底、表面粗化、倾斜侧面、光子晶体及其复合取光结构来提高LED芯片的出光效率,出光效率一般可提高25%以上,有的甚至可提高195%.未来取光结构研究重点应集中在复合取光结构、多芯片集成封装模块的取光结构、高效率和低成本的制造方法以及由功能驱动取光结构设计并按要求控制其成形.
关键词:LED芯片;取光结构;发光效率
来源出版物:中国表面工程,2012,25(3): 6-12入选年份:2012
等离子增强磁控溅射沉积Ti(Al)基纳米复合涂层在铸铝模具上的应用
李灿民,魏荣华
摘要:采用等离子增强磁控溅射技术在H13钢表面制备了TiSiCN、TiSiCON、TiAlSiCN、TiAlSiCON纳米复合涂层,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研究了涂层的组织和性能,主要讨论了Al、O元素对涂层的显微组织、表面能和高温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O元素的加入使涂层致密度降低、表面变得粗糙且产生了少量的柱状组织,但它的加入可以降低涂层的表面能;Al元素的加入能显著降低涂层的表面能,并能提高涂层的耐高温性能.这是因为涂层在高温下没有发生分解,且Al元素在高温下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涂层进一步氧化.低表面能、好的耐高温性能是便于铸铝模具脱模,延长其工作寿命最有效的性能指标.
关键词:等离子增强磁控溅射;纳米复合涂层;显微组织;表面能;高温稳定性;铸铝模具
来源出版物:中国表面工程,2012,25(2): 1-7入选年份:2012
大型直缝焊管四点弯曲JCOC成形新工艺
赵军,孙红磊,宋晓抗,等
摘要:在分析大型直缝焊管四点弯曲JCO成形力学原理的基础上,对缩径矫圆的理论和实验进行研究,提出了四点弯曲JCOC成形新工艺.该工艺具有成形道次少、生产效率高、无需预弯边、残余应力小、柔性程度高、成形质量好和防止缺陷扩大等成形特点和优势.按照相似性原理,采用JCOC成形新工艺,以X80钢级Φ1219 mm×22 mm钢管为原型,同比例缩小模具和管件尺寸,制成缩径矫圆后Φ260.4 mm×4.7 mm管坯.该批管坯的椭圆度最大值≤0.5%,满足生产技术要求.JCOC成形新工艺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和工程应用价值.
关键词:JCO成形;四点弯曲;缩径矫圆;JCOC新工艺
来源出版物:塑性工程学报,2012,19(6): 59-62入选年份:2012
生物质压缩成型工艺参数
陈正宇,陆辛,徐德民
摘要:以玉米秸秆、锯末、棉杆为原料,进行改进后热压缩成型工艺试验,通过松弛密度这一指标得到最佳工艺参数范围;并利用OLYMPUS BX51-金相显微镜观察玉米秸秆成型后颗粒的微观形貌,从微观角度研究成型工艺参数与成型块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参数范围是,粒度0~2 mm、含水率15%~23%、温度130℃~150℃、长径比5.28;以玉米秸秆为例,微观形貌分析得出的最佳工艺参数范围与试验得出的基本一致.
关键词:生物质;热压成型;微观形貌;松弛密度
来源出版物:塑性工程学报,2012,19(3): 98-104入选年份:2012
钛合金管材研制及其在航空领域应用的现状与前景
江志强,杨合,詹梅,等
摘要:分析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在钛合金管材的研制技术、钛合金管弯曲成形技术、钛合金管端头加工与连接技术及应用方面所开展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进展及其发展趋势,并对钛合金管材在我国飞机管路系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钛合金管材;航空;数控弯曲;管端头加工;管连接
来源出版物:塑性工程学报,2009,16(4): 44-50,84入选年份:2013
楔横轧非对称轴类件有限元模型分析
彭文飞,张康生,贾震,等
摘要:楔横轧单件轧制非对称轴类件存在轴向力和切向力不平衡问题.在楔横轧非对称轧制中,不平衡轴向力和切向力的测量是解决轧件轴向窜动和轧件扭曲等问题的关键.文章采用DEFORM-3D有限元软件,利用模具分割方法建立的模型得到了不平衡轴向力和切向力.该方法建立的有限元模型,为研究楔横轧各个变形区的成形特征奠定了基础,对进一步研究楔横轧理论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楔横轧;非对称轧制;模具分割;有限元模型
来源出版物:塑性工程学报,2010,17(2): 79-83入选年份:2013
整体壁板时效成形模具回弹补偿的工艺研究
甘忠,张磊,许旭东,等
摘要:时效成形是解决整体高筋壁板成形、提高零件制造精度和使用寿命的有效工艺方法,但由于具有回弹量大,且模具型面难以确定和修正的特点,限制了其在国内工程化的应用.该文针对小曲率、小变形整体壁板的时效成形,通过时效成形基础试验,研究其回弹规律,并应用几何补偿算法,进行模具型面的回弹补偿计算.实验验证表明,零件外形曲面误差小于1 mm,筋条处的误差小于0.5 mm,证明该回弹规律及补偿算法具有有效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整体壁板;时效成形;回弹;几何补偿
来源出版物:塑性工程学报,2010,17(5): 15-18入选年份:2013
基于粘弹塑性模型的时效成形仿真
熊威,甘忠,许旭东,等
摘要:为描述时效成形过程中的弹性、塑性和粘性变形,采用粘弹塑性本构模型进行时效成形有限元仿真.通过推导增量形式的本构方程,将粘弹塑性模型应用于有限元软件ABAQUS.通过反分析的方法确定铝合金2124T851的粘性系数,并且将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检验了本构方程和材料参数的有效性.运用有限元仿真,研究了预热对时效成形回弹的影响和在特定工艺条件下时效成形中粘性变形和塑性变形所占的比例.
关键词:粘弹塑性;时效成形;工艺设计;有限元分析
来源出版物:塑性工程学报,2012,19(2): 33-37入选年份:2013
基于热加工图的inconel 690合金挤压工艺参数研究
吕亚臣,任运来,聂绍珉
摘要: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上,利用热压缩变形研究了镍基耐蚀合金inconel 690的热变形特性,温度为1100℃~1250℃、应变速率为1.0 s-1~60 s-1,建立inconel 690的热变形本构方程,在计算功率耗散效率的基础上,使用动态模型理论,绘制了inconel 690的热加工图,其热激活能约465 kJ/mol,在应变0.34~0.8内,inconel 690的热加工图是相似的,热加工图表明,计算耗散功率系数有两个峰值区,为1130℃,60 s-1及1250℃,1.0 s-1;功率耗散效率值为36%~50%,两区域变形试件的金相观察表明,镍基耐蚀合金inconel 690发生动态再结晶,晶粒细小均匀.
关键词:挤压;镍基耐蚀合金;耗散效率;热加工图
来源出版物:塑性工程学报,2009,16(6): 39-44入选年份:2013
铈盐在电场作用下对LY12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封闭作用
赵景茂,陈胜利,赵旭辉,等
摘要:研究了铈盐溶液在脉冲电场作用下对LY12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封闭作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封闭后阳极氧化膜的表面微观形貌,利用动电位极化技术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研究了经铈盐封闭后的 LY12铝合金阳极氧化膜在不同 PH值的1 mol/L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并与重铬酸钾封闭、沸水封闭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该封闭工艺得到的铝合金阳极氧化膜表面平整均匀,在耐蚀性方面优于传统封闭方法,并且降低了成本和减少了能量消耗,对环境无污染,是一种新型的绿色封闭方法,有望替代重铬酸钾封闭法.
关键词: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绿色封闭;铈盐封闭;稀土盐封闭
来源出版物:中国表面工程,2008,21(1): 28-32入选年份:2013
2124铝合金时效成形回弹预测
甘忠,熊威,张志国
摘要:为预测 2124铝合金时效成形的回弹量,对时效成形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通过应力松弛量计算时效成形回弹的方法.进行了单向应力松弛试验,得到2124铝合金应力松弛行为的数学表达式,推导出回弹后零件半径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验证明其有效.运用得到的公式研究了弯曲半径、零件厚度和时效时间对回弹量的影响,得到了相应的变化规律和回弹量的下限值,并且给出时效成形回弹成因的解释,并提出材料的应力松弛极限是时效成形回弹的成因之一.
关键词:时效成形;应力松弛;回弹预测;2124铝合金
来源出版物:塑性工程学报,2009,16(3): 140-144入选年份:2013
快速热循环注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赵国群,王桂龙,李辉平,等
摘要:研究了一种新颖的快速热循环(高光无熔痕)注塑过程的工艺原理,建立了高光无熔痕注塑工艺流程;提出了一种利用蒸汽加热、冷凝水冷却的模具温度动态控制方法,自主研制了以PLC为控制核心的温度控制系统,并开发了相应的控制软件,实现了注塑模具温度的快速准确实时控制;利用人机界面技术,实现了注塑工艺全过程的实时监控,可保障生产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易操作性;建立了高光无熔痕绿色注塑生产线,实现了大型液晶平板电视机面板的绿色注塑生产,塑件表面无熔痕、流痕、凹陷等缺陷,达到镜面效果,无需环境污染严重的喷涂工艺等二次加工过程.
关键词:快速热循环;蒸汽加热;模温动态控制;高光无熔痕
来源出版物:塑性工程学报,2009,16(1): 190-195入选年份:2013
超细晶材料制备新工艺——挤扭
薛克敏
摘要:目的:大塑性变形法(severe plastic deformation,SPD)自身固有的特点(坯料尺寸小和生产效率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工业应用.因此,研究出一种新型的大塑性加工技术及其生产设备,成为当今工业生产所面临的重要技术难题,挤扭工艺(twist extution,TE)便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它在改变材料应力应变状态和积累塑性应变等方面,与其他方法有着显著不同,已逐渐成为制备块体超细晶材料的一种新工艺,引起了国内外材料科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近些年国内外挤扭工艺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其工艺原理和变形特点,综述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展,指出该工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方法:挤扭变形时,具有非圆形横截面的试样,经两端为非圆形通道、中间为螺旋通道的模具后,被最终挤出.随着变形过程的进行,试样将产生剧烈的塑性应变,其横截面先沿某一方向扭转一定的角度,然后再沿反方向扭转相同的角度.挤扭模具的螺旋通道分为两种,即沿顺时针方向(clockwise,CD)和沿逆时针方向(counter-clockwise,CCD).对于多道次挤扭变形,当相邻道次间试样的变形从顺时针螺旋通道转变为逆时针螺旋通道时,变形区的剪切变形也将呈现不同变化.因此,实际应用中可得到两种不同的变形工艺路径:CD+CD(或者CCD+CCD)以及CD+CCD(或者CCD+CD).
结果:挤扭变形时,由于试样在模具通道内各部分变形行为的差异,将会产生四个不同的变形区和两个不同的剪切平面.位于模具螺旋通道的入口和出口处的变形区的变形方式与高压扭转相似,为横截面上的简单剪切,但两变形区剪切方向相反.挤扭过程中,试样在螺旋通道入口处扭曲变形后,至螺旋通道出口处恢复原状,横截面初始形状和尺寸不发生改变,所获等效积累应变为P≈0.0(中心)至P≈0.5~0.7(边缘).占据了除试样横截面边缘薄层1~2 mm厚度以外的大部分区域的变形方式为旋转纵截面上的简单剪切,等效积累应变值为0.2~0.4.还有一个变形区处在螺旋通道内试样横截面边缘处薄层部分(1 mm~2 mm).该区的变形方式为剧烈简单剪切,沿横截面等值线方向,等效应变值约为2.
结论:挤扭工艺在某些方面可视为三维方向上的高压扭转(high-pressure torsion,HPT),而从其工艺基本原理上看,每一道次的挤扭变形又都与等径角挤压(equal channel angular pressing,ECAP)类似.从材料所处的应力-应变状态来看,挤扭工艺具有如下特点:1)挤扭变形时,试样有两个简单剪切平面,分别垂直和平行于其轴线方向,不同于ECAP变形(只含有一个剪切平面,且与轴向约呈45°~60°);2)挤扭变形时,试样横截面应变梯度很大,这点与高压扭转(HPT)极为相似;3)与ECAP不同的是,挤扭变形时,位于试样横截面上的变形金属将发生剧烈的塑性流动;4)挤扭变形中,试样表面呈明显的非单调变化,即当试样被挤入螺旋通道时,表面尺寸约增大70%~80%,当其从螺旋通道被挤出时,表面又将恢复原状.
来源出版物:塑性工程学报,2009,16(5): 130-136入选年份:2013
局部加载控制不均匀变形与精确塑性成形研究进展
杨合,孙志超,詹梅,等
摘要:局部加载控制不均匀变形与精确塑性成形关键理论与技术研究,既是先进塑性成形学科前沿领域中的关键和挑战性课题,又是航空航天高技术发展的迫切需求.文章以局部不均匀加载实现通常极难的板面内弯曲成形为切入点,发展了控制不均匀变形以实现精确塑性成形的理论与技术,为我国先进飞机发展面临的大型复杂整体钛框成形制造难题的解决,提供了启示.建立了薄壁管数控弯曲失稳起皱、回弹、截面畸变预测和成形极限分析的模型、过程仿真和优化设计的方法;揭示了其关键影响因素和影响规律;实现了难度很大的薄壁管小弯曲半径数控弯曲精确成形.建立了多道次普旋、曲母线和带内筋件强旋等复杂过程三维仿真模型,提出了解决不均匀变形导致的复杂成形缺陷和旋轮轨迹优化设计难题的方法.解决了大型铝型材先进等温挤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多场耦合作用下温度与速度效应和控制的重大难题.发展了复杂环件辗扩过程和控制仿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以及临界摩擦系数确定的解析-数值方法;总结了冷辗扩3种塑性变形行为及多因素耦合对辗扩过程的影响;提出了率相关晶体塑性模型在有限元中实现的稳健算法,实现了冷辗扩宏观变形行为的细观响应描述.
关键词:局部加载;控制不均匀变形;精确塑性成形;计算机仿真;薄壁件;大型复杂件
来源出版物:塑性工程学报,2008,15(2): 6-14入选年份:2013
表面工程领域科学技术发展
徐滨士,谭俊,陈建敏
摘要:近年来,表面工程已由传统表面工程向复合表面工程、纳米表面工程及表面工程的自动化发展;表面工程应用从对应磨损与腐蚀向抵抗疲劳与蠕变拓展;表面工程新的增长点正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科技等前沿领域中萌生;表面工程产业化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环保与资源循环中得到迅速发展.文中对近5年来我国表面工程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研究,以我国机械制造的工程需求为背景,突出表面工程技术的创新及应用,重点对面向绿色制造和节能减耗的表面工程、装备维修与再制造中的表面工程、极端环境下的表面工程、新能源中的表面工程、生物医学中的表面工程、轻合金构件的表面工程等方面的新进展、新成果、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技术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表面工程;进展;趋势
来源出版物:中国表面工程,2011,24(2): 1-12入选年份:2013
非金属材料表面化学镀中活化工艺的改进及发展方向
秦铁男,马立群,刘敏基,等
摘要:介绍了国内外对非金属材料表面化学镀前的传统活化工艺诸多改进,并着重叙述了非贵金属催化在非金属表面化学镀前处理中的研究和应用.气相沉积活化、光化学活化和超声活化作为先进的活化技术,在改善活化效果、提高活化效率等方面的优势必将使其成为今后非金属表面化学镀活化工艺的重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非金属材料;化学镀;活化;非贵金属;超声
来源出版物:中国表面工程,2010,23(1): 69-74入选年份:2013
再制造工程的发展及推进产业化中的前沿问题
徐滨士,刘世参,史佩京
摘要:再制造是把达到使用寿命的产品通过修复和技术改造使其达到甚至超过原型产品性能的加工过程,再制造是废旧机电产品资源化的首选途径.我国已进入到以推动再制造产业发展为中心内容的新阶段,建立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充分发挥产品制造企业的主体作用;制定再制造企业认证法规,完善再制造产品质量体系;推广以表面工程为核心的先进技术提高旧件利用率是当前急待研究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再制造工程;表面工程;产业发展;标准;关键技术
来源出版物:中国表面工程,2008,21(1): 1-5,15入选年份:2013
中国再制造工程及其进展
徐滨士
摘要:再制造工程是废旧机电产品高技术修复改造的产业化,是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要技术支撑.中国的再制造工程经历了产业萌生、科学论证和政府推进三个阶段.中国特色的再制造主要基于尺寸恢复和性能提升,并以先进的寿命评估技术、纳米表面工程和自动化表面工程技术为支撑,其重要特征是再制造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不低于原型新品,成本为新品的50%,节能60%,节材70%,显著改善环保.具有中国特色的再制造模式已逐渐形成,并取得了重要成果.
关键词:再制造工程;中国特色;产业化;关键技术
来源出版物:中国表面工程,2010,23(2): 1-6入选年份:2013
我国摩擦学工业应用的节约潜力巨大——谈我国摩擦学工业应用现状的调查
张嗣伟
摘要: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摩擦学科学及工程应用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的调研结果揭示:2006年我国因摩擦、磨损而导致的损失约高达9500亿元,而应用摩擦学的知识和研究成果至少可节约3270亿元.这组数据表明,深入开展摩擦学研究,大力推动摩擦学知识的普及和应用,对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作用很大.
关键词:摩擦学;工业应用;调研报告;节能减排
来源出版物:中国表面工程,2008,21(2): 50-52入选年份:2013
责任编辑:王帅帅
数据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