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力理论视阈下的医学信息学本硕博连读培养模式
2015-01-30
本硕博连读培养模式是多元化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中一种新的尝试。该模式主要面向学科专业需求,培养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研究、具有原创精神和能力的研究型人才,重在学术创新,属于学术学位类型。
1 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研究生培养模式教育改革的启示
1.1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 Gardner,1983)针对传统的智商理论和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的认知发展理论(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在解释个体智力时的局限性后,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1]。1983年加德纳出版了《心智的结构》(Frame of Mind)一书,把“智力”明确定义为: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的指导下,个体用来解决自己所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的产品所需要的各种能力。
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Intelligences)是由同样重要的多种能力构成的,而不是由一两种核心能力构成的;各种智力可以多维度地、相对独立地表现出来,而不是以整合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存在着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七种智力构成了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结构;智力的核心和衡量标准是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个体的智力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每个个体都存在“多元智力框架”,而且是一个开放的结构,某种能力只要符合“智力选择依据系统”,就可以将其以一种相对独立的智力纳入其中,形成人的多元智力结构。
1.2 多元智力理论对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启示
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对高层次人才培养有以下几点重要启示。
1.2.1 促进了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
每个个体的智力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因此我们的研究生教育,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更应该是多元化的,通过多种方式去发现人和培养人。
1.2.2 倡导人才培养要以提升创造力为核心
“智力”是指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重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造有效产品能力并倡导全面发展和个性展示,创造能力是推动人类进步最重要的力量。
1.2.3 提示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化的统一
个体智力的发展方向和程度受到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和制约,前者要求我们以人的多种能力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充分展示为智力发展的共同特征,后者则要求我们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教育改革去实现。
1.2.4 要求对学生个体智力评价具有动态性
各种智力是多维度地、相对独立地表现出来而不是以整合的方式表现出来,而人的“智力选择依据系统”中的智力要素也是可以改变的,要用多维、动态和发展的观点去分析带有个性化的智力问题。
1.2.5 加快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建设是建设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大学的迫切要求
我国从1987年开始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学位类型从单一的学术学位向学术学位与专业(或职业)学位并重转变,培养模式从常规的硕、博分阶段培养向本博连读(直博)、硕博连读和本博连读等多种培养模式拓展[2],招生规模从大规模扩招、“批量化”生产向适度控制招生规模;“个性化”培养方向开始追求卓越创新的教育理念转变[3]。多元智力理论提出的上述核心教育理提示,研究生需要的是个性化培养,尤其是博士的培养更是如此。而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为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提供了理论依据[4]。
2 医学信息学本硕博连读培养模式改革
2.1 医学信息学本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本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模式为高层次医学信息专业人才的培养发现优秀生源,通过本硕博连读贯通式培养过程,使具有扎实基础的优秀学生具备更明确的持续发展空间和目标,有利于学校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办学质量的提高。
医学信息学又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涉及的知识体系复杂多样;卫生信息化建设对新技术的引进延续性强,学科理论研究对科研的连续性、深入性要求高。本硕博连读培养模式可保障学生专业学习及研究工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可适当缩短学生获取博士学位的周期,符合医学信息学学科发展和国家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对高层次医学信息人才的需求。
2.2 医学信息学本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可行性
从1985年5月原白求恩医科大学(现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等四所医学院校设置医学图书情报专业时起,我国高等医学信息教育已经历了30年发展历程[5],至2014年已有60余所院校设置医学信息相关本科专业、40余所中等职业学校或高职高专类院校设置卫生信息管理专业(0806/102700)[6]。
在研究生人才培养方面, 1984-2000年,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湖南医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等陆续设置情报学硕士学位点[7-8]。21世纪以来,医学信息领域的研究生教育逐渐活跃[9-10]。在2011年国务院学位办公室的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名单中,吉林大学、南通大学、滨州医学院、河北北方学院、温州医学院、河北联合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计量学院、广东药学院、安徽中医学院等申报的医学信息学、医学生物信息学、医疗信息技术、卫生信息管理、生物医学信息工程、公共卫生信息学、中医药信息学等硕士点获国务院学位办备案。在博士研究生培养层面,除了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等在基础医学或临床医学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医学信息学博士点外,在2011年国务院学位办公室的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名单中,吉林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信息所、广州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等申报的医学信息学、中医药信息学获学位办备案。2012年6月,由中南大学医药信息系、湘雅三医院联合申报的医药信息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通过专家论证。
此外,中国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东北大学等则在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生物信息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下通过设置相关研究方向培养医学信息领域高层次人才。
2.3 吉林大学医学信息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专业代码:110102)的前身是由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卫生部于1985年4月正式批准,在原白求恩医科大学设置的医学图书情报本科专业。该校是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最早开展医学信息本科教育的四所院校之一[11],在我国医药卫生信息管理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是我国医学信息人才培养的摇篮。经过30年的专业建设和发展,特别是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及其对医药卫生信息人才的迫切需求,为医学信息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外部环境。
2000年以来,依托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图书馆学和情报学专业、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通过设置医学信息(卫生信息管理)研究方向实现跨学科培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2011年9月,医学信息学博士点获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备案,正式列入2013年吉林大学研究生招生计划(专业代码:1004J5)。医学信息学博士点的设置,标志着吉林大学医学信息学人才培养体系初步形成。目前,本学科博士生导师4人,设有医学信息学理论与方法、医学信息资源组织与利用、医学信息技术与应用、医学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等研究方向。2000年以来,本学科教师已先后招收硕士研究生123人,博士研究生24人,进站博士后3人。2013年9月至今,医学信息学二级学科已招收三届研究生,其中硕士研究生16人,博士研究生11人,2013级首届医学信息学研究生将于2016年7月毕业。
3 医学信息学本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环节
根据《国家教育部、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文件精神,吉林大学在对部分学科试点的基础上,于2014年12月对全校各二级学科开展本硕博连读研究生推荐选拔工作,医学信息学二级学科也在此次改革名单之中。此次本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以往的普博和硕博连读研究生的要求在选拔标准、培养模式、过程管理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体现了高起点、高要求、高标准和高质量。
3.1 选拔标准
发现人才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实行本硕博连读的基本目的是为了选拔科研拔尖人才,提高博士研究生的生源质量,提升博士生的研究水平。医学信息学本硕博连读研究生实行本科择优遴选,主要从学生的身心素质、学业成绩、外语水平、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等方面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潜质,特别注重科研能力和学术发展潜力。
3.2 培养模式
本硕博连读研究生分为本科阶段和硕博连读两段。学生本科高年级阶段即确定导师,并在导师指导下开展基础科研和实践活动;完成本科培养阶段后,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按本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培养,完成博士毕业论文写作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取得博士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
3.3 过程管理
学院成立本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领导小组和专家考核小组,负责培养计划的组织、考核、审定以及选拔考核、博士资格考试、中期检查等工作。本硕博连读研究生进入硕士学习阶段当年,即可享受学业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直推资格及其他优惠政策。本学科本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提出明确规定和基本要求,保证本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工作质量。
3.4 质量监控
硕博连读培养阶段的研究生在专业理论课程学习结束后,须参加博士研究生资格认定考核,通过博士资格认定考核的优秀学生可转入博士阶段学习;加强必修环节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包括学位课程学习、文献阅读、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学位论文预答辩、论文查重和双盲评审等,并制定高于本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成果要求的学术成果要求。
3.5 分流淘汰
本科进入硕士阶段和硕士进入博士阶段考核通过者可以完成本硕博连读培养全过程,即博士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在不同阶段未通过的学生则分别按照应届本科毕业生、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予以毕业;已经转入博士学习阶段的学生,由于特殊原因不能完成培养的,如已完成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通过硕士论文答辩,按照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
3.6 论文答辩
按照培养方案要求,入选本硕博连读计划的学生在完成规定的学分及培养环节,达到本学科本硕博连读研究生学术成果要求可申请论文预答辩、答辩。预答辩通过者可申请论文答辩,预答辩不合格者可申请转入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在规定的年限内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可经学位委员会审核通过,按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得博士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3.7 成果要求
本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旨在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本硕博连读研究生申请答辩前,其学术成果要体现出较高的学术创新,另外在学术成果数量原则上也应高于对本专业普通博士研究生毕业成果的要求,并在培养方案中予以明确。
在2011年8月于武汉召开的“第六届全国医学信息教育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上,我们曾就医学信息学专业贯通式本硕连读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12]。如今,本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模式已经在我系医学信息学专业实施,相信通过实践探索,能够使其更加完善,能够成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医学信息学研究型人才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