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数据库各学科高被引论文TOP5
2015-01-30数据来源中国知网文献出版时间2013201411检索时间201412
数据来源:中国知网 文献出版时间:2013.1—2014.11 检索时间:2014.12.1
数学
被引频次:29
关于圈C4h+3的(Gr1, Gr2, …, Gr4h+3)-冠的优美性
吴跃生
高影响力文章
国内数据库各学科高被引论文TOP5
数据来源:中国知网 文献出版时间:2013.1—2014.11 检索时间:2014.12.1
数学
被引频次:29
关于圈C4h+3的(Gr1, Gr2, …, Gr4h+3)-冠的优美性
吴跃生
给出了圈C4h+3的(Gr1, Gr2, …, Gr4h+3)-冠的定义,讨论了圈Cr4h+3的(Gr1, Gr2, …, Gr4h+3)-冠的优美性,用构造性的方法给出了一些特殊的圈Gr4h+3的(Gr1, Gr2, …, Gr4h+3)-冠的优美标号.
优美图;圈;冠
来源出版物: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4): 1-6
被引频次:17
关于Diophantine方程x3±1=3Dy2
杜先存,吴丛博,赵金娥
摘要:设D是奇素数,运用同余式、平方剩余、递归序列、Maple程序等初等方法得出了当D=27t2+1(t∈Z+)时,Diophantine方程x3±1=3 Dy2无正整数解的-个充分条件.
关键词:Diophantine方程;奇素数;同余;平方剩余;递归序列;正整数解
来源出版物: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1): 84-86
被引频次:16
关于不定方程x3+1=91 y2
杜先存,管训贵,杨慧章
摘要:利用同余式、平方剩余、递归序列、Maple小程序及Pell方程解的性质,证明了不定方程x3+1=91 y2仅有整数解(x, y)=(-1, 0),(4367, ±30252).
关键词:不定方程;整数解;同余式;平方剩余;递归序列
来源出版物: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2013, (4): 397-399
被引频次:16
关于丢番图方程x3±1=1267 y2的整数解
杜先存,万飞,杨慧章
摘要:关于丢番图方程x3±1=1267 y2的初等解法至今仍未解决.主要利用递归序列、同余式、平方剩余、Pell方程的解的性质、Maple小程序,证明了丢番图方程x3-1=1267y2有整数解(x, y)=(1, 0), (60817, ±421356),而丢番图方程x3+1=126 yz仅有整数解(x, y)_(-1, 0).关键词:丢番图方程;整数解;同余式;平方剩余;递归序列
来源出版物: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3, (15): 287-292
被引频次:15
关于不定方程x3±1=2py2
杜先存,赵东晋,赵金娥
摘要:设p是6k+1 型的奇素数,运用初等方法得出了当p≡1(mod 6) 为素数时不定方程x3±1=2 py2无正整数解的充分条件.
关键词: 不定方程;奇素数;同余;正整数解
来源出版物:曲阜师范大学学报, 2013, (1):85-86
力学
被引频次:9
完整系统Appell方程Mei对称性的共形不变性与守恒量
韩月林,孙现亭,张耀宇,等
摘要:研究完整系统Appell方程Mei对称性的共形不变性与守恒量.引入无限小单参数变换群及其生成元向量,定义完整系统动力学方程的Mei对称性和共形不变性,给出该系统Mei对称性共形不变性的确定方程.利用规范函数满足的结构方程导出系统相应的Mei守恒量.举例说明结果的应用.
关键词:Appell方程;Mei对称性;共形不变性;Mei守恒量
来源出版物:物理学报, 2013, (1): 160201 联系邮箱:贾利群, jlq0000@163.com
被引频次:8
孤立波作用下细长港响应的数值研究
马小舟,刘嫔,王岗,等
摘要:采用Boussinesq数值波浪模型,模拟了不同波高的孤立波分别对常水深和变水深细长港作用时港内的响应.对数值模型的结果进行小波分析和频谱分析并与现有的理论值比较.结果表明,孤立波传入一侧为开敞水域的细长港时,港内激发振荡的能量主要集中在细长港前三个自振模态上,港口的响应频率与理论固有频率非常接近,这为估算细长港池的固有频率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法.险阈值和潜在信用风险之间进行权衡,以确定最佳的联保贷款成员规模.
关键词:孤立波;Boussinesq波浪模型;细长港;港湾振荡;港池固有频率
来源出版物:计算力学学报, 2013, (1): 101-105
被引频次:7
非保守系统复模态的规范正交性及其应用
于澜,张淼,鞠伟,等
摘要:通过非保守系统的状态空间形式,研究其状态向量的规范正交性,提出了一种新的规范化技术,并转化为模态空间形式.在结构优化的灵敏度分析中应用这种正交规范化条件,推导出系统模态的灵敏度表达式,排除了奇异性对求解非保守系统模态灵敏度系数的影响,公式简洁紧凑,易于实施.并以数值算例说明了它的正确性、有效性.
关键词:非保守系统;模态灵敏度;正交性;规范性;状态方程
来源出版物: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4): 21-24 联系邮箱:于澜, ylan71@sohu.com
被引频次:7
基于光滑粒子动力学方法的液滴冲击固壁面问题数值模拟
苏铁熊,马理强,刘谋斌,等
摘要:采用改进的光滑粒子动力学(SPH)方法对液滴冲击固壁面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为了提高传统SPH方法的计算精度和数值稳定性,在传统的SPH方法的基础上对粒子方法中的密度和核梯度进行了修正,采用了考虑黎曼解法的SPH流体控制方程,构造了一种新型的粒子间相互作用力(IIF) 模型来模拟表面张力的影响.应用改进的SPH方法对液滴冲击固壁面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新型的IIF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表面张力的影响,改进的SPH方法能够精细地描述液滴与固壁面相互作用过程中液滴的内部压力场演变和自由面形态变化,液滴的铺展因子随初始韦伯数的增大而增大,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
关键词:液滴, 固壁面, 光滑粒子动力学, 表面张力
来源出版物:物理学报, 2013, (6): 064702 联系邮箱:马理强, maliqiang007@163.com
被引频次:6
车辆随机振动功率谱分析的虚拟激励法概述
赵岩,张亚辉,林家浩
摘要:车辆受到路面或轨道不平度激励会产生随机振动, 对这类随机振动进行快速有效的分析对于提高车辆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这类随机振动的分析,历来都只能将车辆模拟为自由度很低的弹簧质量体系,其计算精度难于保证.特别在需要计算疲劳应力集中的情况,需要使用网格很密的有限元模型,计算困难就更为突出.此外,在考虑多个车轮受到路面随机激励时,就更难应用效率相对较高的频域分析来计算车辆的随机振动;而只能借助于一条或几条路面不平度样本,让车轮在上面移动,借助数值积分工具而粗略地得到随机响应的统计特性.效率很低而且精度不高.虚拟激励法对于克服上述困难具有很好的效果;目前已在我国的汽车、火车、磁浮列车等领域获得日益广泛的应用.该文对此作一概略的叙述.
关键词:车辆;随机振动;虚拟激励法;功率谱
来源出版物:应用数学和力学, 2013, (6): 107-117 联系邮箱:赵岩, yzhao@dlut.edu.cn
物理学
被引频次:16
稳定超疏水性表面的理论进展
王奔;念敬妍;铁璐,等
摘要:自然界中很多动植物都具有稳定的超疏水性,它们既拥有高接触角,又拥有低滚动角,且能长期稳定存在.通过对它们的研究,发现表面的润湿性与表面的化学成分、表面的几何形貌有关,并且表面几何结构的影响更为显著,甚至可以实现由亲水性表面向超疏水转变.虽然目前在这个领域已经有大量的实验验证了表面粗糙结构的重要作用,但是对于表面微纳米结构对表面疏水性机理的理论研究还并不完善.本文详细介绍了超疏水表面的基本理论及其适用性、接触角滞后现象,分别从经典理论和能量的观点探讨了润湿状态转化发生的条件,重点介绍了通过仿生理念对表面几何形貌的优化设计,包括单尺度和多尺度表面结构对于设计稳定超疏水表面的作用.最后,对超疏水理论的不足和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超疏水;仿生;接触角;滞后
来源出版物:物理学报, 2013, (14): 146801 联系邮箱:郭志光, zguo@licp.cas.cn
被引频次:15
结构周期数对光量子阱透射品质的影响研究
苏安,蒙成举,高英俊
摘要:用传输矩阵法理论研究结构周期数对单势垒和双重势垒一维光量子阱透射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阱层周期数的增加,单势垒和双重势垒光量子阱的透射峰均变窄,即品质因子提高,且双重势垒光量子阱透射品质因子提高的速度更快;随着垒层周期数的增加,单势垒、双重势垒光量子阱的透射峰迅速变精细,即透射品质因子迅速提高,且双重势垒光量子阱透射品质因子提高速度快;垒层周期数影响强度明显高于阱层周期数,当垒层周期数增大到一定数值后,双重势垒光量子阱的透射峰品质因子趋于无穷大,亦即光量子阱的各透射峰趋于某个频率点.这些特性可为光子晶体设计新型高品质的光学滤波器等量子光学器件提供指导.
关键词:光子晶体;透射品质;光量子阱;周期数
来源出版物: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3, (1): 1-5
被引频次:13
实现高品质滤波功能的一维光子晶体量子阱滤波器
苏安,蒙成举,高英俊
摘要:利用传输矩阵法,研究单势垒、双重势垒一维光子晶体量子阱滤波器的滤波品质,结果表明,光子晶体量子阱滤波器的滤波品质对垒层介质折射率的响应灵敏:垒层介质折射率越大或垒、阱层介质折射率和的比值越大,单势垒光子晶体量子阱滤波器的滤波品质越高;内垒层介质折射率和,或外垒层介质折射率和与阱层介质折射率和的比值越大,特别是内、外垒层介质折射率和与阱层介质折射率和的比值越大,双重势垒光子晶体量子阱滤波器的滤波品质越高;随着垒、阱层介质折射率和的比值增大,双重势垒光子晶体量子阱滤波器的滤波品质提高的速度比单势垒光子晶体量子阱快.这些特性,对光子晶体量子阱的理论研究和新型高品质量子光学滤波器件的实际设计等,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材料;光子晶体量子阱;折射率和;滤波器;品质因子
来源出版物:中国激光, 2013, (10): 1-6
被引频次:11
非晶态物质的本质和特性
汪卫华
摘要:非晶态物质是复杂的多体相互作用体系,其基本特征是原子和电子结构复杂,微观结构长程无序,体系在能量上处在亚稳态,具有复杂的多重弛豫行为,其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质、特征及结构随时间演化.不稳定,随机性,不可逆是非晶物质的基本要素,自组织,复杂性,时间在非晶物质中起重要作用.复杂的非晶态物质有很多基本而独特的性质.非晶态物质的复杂性没有能阻挡住人们对它的兴趣和研究.现在人们把越来越多的目光从相对简单的有序物质体系关注到复杂相互作用的无序非晶体系.近几十年来,非晶的研究在无序中发现有序,在纷繁和复杂中寻求简单和美,引领了新的研究方向,导致很多新概念、新思想、新方法、新工艺、新模型和理论,以及新物质观的产生.非晶态合金(又称金属玻璃)是50多年前偶然发现的一类新型非晶材料.非晶合金的发现极大地丰富了金属物理的研究内容,带动了非晶态物理和材料的蓬勃发展,把非晶物理研究推向凝聚态物理的前沿.今天,非晶物理已成为凝聚态物理的一个重要和有挑战性的分支.非晶态材料不仅成为性能独特、在日常生活和高新技术领域都广泛使用的新材料,同时也成为研究材料科学和凝聚态物理中一些重要科学问题的模型体系.本文试图用科普的语言,以非晶合金为典型非晶物质综述非晶物理和材料的发展历史和精彩故事、介绍非晶科学中的主要概念、研究方法、重要科学问题和难题、非晶材料的形成机理、结构特征、非晶的本质、非晶中的重要转变{玻璃转变、非晶中的重要理论模型、物理和力学性能及非晶材料的各种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和最新的重要进展.还介绍了非晶领域今后的研究动态及趋势,以及这门学科面临的重要问题、发展前景和方向.
关键词:非晶物质;非晶合金;非晶结构;液态-玻璃态转变;非晶本质;非晶流变的弹性模型
来源出版物:物理学进展, 2013, (5): 177-351 联系邮箱:汪卫华, whw@iphy.ac.cn
被引频次:9
飞秒脉冲激光对纳米金属薄膜传导模型的解
韩祥临,赵振江,程荣军,等
摘要:研究了一类飞秒脉冲激光对纳米金属薄膜传导模型.首先求出模型的退化解,然后利用摄动理论和方法,得到了相应模型的任意次渐近解.最后论述了解的渐近性态.
关键词:飞秒脉冲, 激光, 渐近性态
来源出版物:物理学报, 2013, (1): 10202 联系邮箱:程荣军, chengrongjun76@126.com
化学
被引频次:18
晶体相场方法研究二维六角相向正方相结构转变
高英俊,罗志荣,黄创高,等
摘要:应用双模PFC模型,计算二维PFC相图,模拟二维六角晶格向正方晶格的结构转变过程,观察新相(二维正方相) 的形核、长大特点,以及相结构转变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 六角结构相向正方结构相的转变,正方相最易在六角相晶界处,尤其是在三晶粒的交汇处首先生成正方相的晶核,之后是正方相逐渐通过吞噬六角相的边缘,向六角相内部推进,并不断长大.对于结构转变生成的正方相晶粒,其晶粒取向几乎是随机的,与原先六角相晶粒取向角没有明显的关系.正方相转变的面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动力学曲线呈现典型的“S”形.由Avrami曲线可将相变曲线看成由两阶段组成.计算模拟得到的Avrami曲线的第二阶段直线斜率K 的范围在2.0 和3.0 之间,与JMAK理论的指数n 相符合.
关键词:结构转变;晶体相场;相图;晶粒取向
来源出版物:物理学报, 2013, (5): 050507 联系邮箱:高英俊, gaoyj@gxu.edu.cn
被引频次:16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茶叶中290种农药残留组分
贾玮,黄峻榕,凌云,等
摘要:建立了茶叶中290 种农药的多残留分析方法.前处理采用改进的QuEChERS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氯化钠和无水硫酸镁盐析后,经N-丙基乙二胺(PSA)、石墨化炭黑和无水硫酸镁混合型固相分散净化,提取液过滤膜后经Thermo Accucore aQ色谱柱(100 mm × 2.1 mm, 2.6 μm) 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以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 290 种农药在1.0~200 μg · L-1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3个添加水平(MRL、2MRL、4MRL)下,290种农药的加标回收率为67%~119%;定量下限(LOQ, S/N≥10) 均小于10.0 μg · kg-1,低于各国规定的限量要求.该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分析时间短、灵敏、可靠,适用于茶叶中多种农药残留的检测.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QuEChERS;农药残留;茶叶
来源出版物:分析测试学报, 2013, (1): 9-22 联系邮箱:储晓刚, xgangchu@163.com;黄峻榕, huangjunrong2000@163.com
被引频次:16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食品接触材料塑料制品中荧光增白剂
焦艳娜,丁利,朱绍华,等
摘要:建立了同时测定食品接触材料塑料制品(食品包装袋)中荧光增白剂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样品用20 mL三氯甲烷作提取剂,超声提取30 min,提取温度为40℃,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采用Eclipse XDB-C18(250 mm×4.6 mm, 5 μm)为分析柱,以5 mmol/L乙酸铵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荧光激发波长为350 nm,发射波长为430 nm.结果显示,4种荧光增白剂4,4'-双[2-(邻氰苯基)乙烯基]苯(1,4-bis(4-cyanostyryl)benzene, C.I.199)、1,4-双(2-苯并恶唑)萘(1,4-bis(2-benzoxazolyl) naphthalene, C.I.367)、4,4'-双(2-甲氧苯乙烯基)联苯(4,4'-bis(2-methoxystyryl)biphenyl, C.I.378)和2,5-双(5-叔丁基-2-苯并恶唑基)噻吩(2,5- thiophenediylbis(5-tert-butyl-1,3-benzoxazole), C.I.184)可以较好地分离;检出限(S/N=3)分别为0.3、0.1、0.05、0.14 mg/L,定量限(S/N =10)分别为1.0、0.4、0.2、0.5 mg/L,回收率范围为78.9%~101.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线性关系良好.该法简便、结果准确、灵敏度高,能够满足进出口食品包装材料塑料制品中荧光增白剂的日常检测.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荧光增白剂;食品接触材料;塑料制品
来源出版物:技术与应用, 2013, (1): 83-87 联系邮箱:王利兵, wanglb1@163.com.
被引频次:15
超声辅助分散液液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水样中的4 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
马燕玲,陈令新,丁养军,等
摘要:建立了采用超声辅助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UA-DLLME-HPLC)对4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进行富集、检测的方法,并成功应用于实际水样分析.实验中采用富集因子来评价萃取效率,考察并优化了影响萃取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萃取剂类型和用量、分散剂类型和用量、超声时间、离子强度、萃取时间和pH值等.结果表明:在最佳萃取条件下,该法对4种PAEs(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具有较高的富集能力,富集因子分别为71、144、169 和159;检出限分别为3.78、1.77、3.07和3.30 μg/L.对实验室自来水、某品牌矿泉水以及湖水分别加标50、200及500 μg /L的回收率为82.99%~114.47%,相对标准偏差为1.93%~8.31%.该法简便、快速、环保,可以用于测定实际水样中的PAEs类增塑剂.
关键词:分散液液微萃取;超声辅助;高效液相色谱;邻苯二甲酸酯;水样
来源出版物:色谱, 2013, (2): 155-161 联系邮箱:陈令新, lxchen@ yic.ac.cn
被引频次:14
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的水体重金属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定量分析研究
王春龙,刘建国,赵南京,等
摘要:建立了基于自适应核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支持向量机回归定量分析模型.通过石墨富集、洛伦兹拟合和碳内标归一化,增强等离子体信号强度,减小环境噪声和能量抖动对水体重金属浓度测量的影响.实现了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智能算法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定量分析.铅铜的平均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6.4361%和6.9291%,最大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9.1009%和8.9280%,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6765%和1.2478%,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5.5759%和4.2604%,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9和0.9997.该研究为进一步实现水中痕量金属元素的快速定量分析提供了方法和数据参考.
关键词:光谱学;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支持向量机回归;重金属;石墨
来源出版物:光学学报, 2013, (3): 1-6 联系邮箱:赵南京, njzhao@aiofm.ac.cn
心理学
被引频次:23
认知与身体: 理论心理学的视角
叶浩生
摘要:文章站在理论心理学的立场,从具身的维度,探讨了认知与身体的可能关系.文章指出,自古希腊以来的西方文化中,二元论思想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柏拉图是二元论思想的最早代表,笛卡尔从认识论上确证了心、物二元世界的存在.传统认知心理学承袭了身心分离的二元论传统,视心智为独立于身体感觉运动系统的抽象符号信息加工.但是具身认知的兴起对二元论提出了挑战.从具身的维度来看,认知是身体的认知,身体是认知的主体.认知在以下三个方面表现出对身体的依赖性:a.身体限制着认知的特征与范围.有机体的身体结构、身体的活动能力限制了认知表征的性质和内容;b.身体不仅限制着认知加工,而且可以作为认知加工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大脑和身体之间分配认知任务,发挥着一种类似于分销商的作用;c.身体调节着认知,影响着思维、判断、情绪和动机等心智过程.上述事实说明,身心并非对立的二元,而是一体,身体与环境的互动造就了心智和认知.心智、身体、环境是一体化过程.
关键词:具身认知;心智;身心关系;身体;理论心理学
来源出版物:心理学报, 2013, (4): 481-488 联系邮箱:叶浩生, yehaosheng@yahoo.cn
被引频次:17
工作团队领导心理资本对成员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 多层次模型
任皓,温忠麟,陈启山,等
摘要: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某国有企业在10个地市的66个工作团队369名企业员工为调查对象,在控制被试的教育程度、工作经验及人口统计学变量之后,运用多层线性模型技术分析团队领导心理资本与团队成员心理资本及其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1)工作团队领导心理资本对团队成员组织公民行为存在积极影响,团队成员心理资本是领导心理资本与团队成员组织公民行为之间跨层次的中介变量;(2)工作团队领导心理资本对团队成员心理资本与组织公民行为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
关键词:心理资本;组织公民行为;多层次中介效应;工作团队
来源出版物:心理学报, 2013, (1): 82-93 联系邮箱:温忠麟, wenzl@scnu.edu.cn
被引频次:16
阅读研究中的主要眼动指标评述
闫国利,熊建萍,臧传丽,等
摘要:眼跳和注视是阅读过程中的两种基本眼动现象.目前在对阅读的眼动研究中分析指标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与眼睛何时移动有关的时间维度的眼动指标,具体包括以字或词为兴趣区的眼动指标,如单一注视时间、首次注视时间、第二次注视时间、凝视时间、离开目标后的首次注视时间、回视时间和总注视时间等,以及以短语或句子为兴趣区的眼动指标,如第一遍阅读时间、向前阅读时间、第二遍阅读时间、回视路径阅读时间、重读时间等.另一类是与眼睛移动位置有关的空间维度的眼动指标,具体包括眼跳距离、注视位置、注视次数、跳读率、再注视比率和回视次数等.在使用眼动指标时,需要注意眼动指标的分类、原始数据的删除标准以及眼动指标的选择等问题.
关键词:阅读;眼动;眼动指标
来源出版物:心理科学进展, 2013, (4): 569-605 联系邮箱:闫国利, psyygl@163.com;熊建萍, xjpwh2001@163.com
被引频次:13
绩效薪酬对雇员创造力的影响:人-工作匹配和创造力自我效能的作用
张勇,龙立荣
摘要:采用296 对上下级匹配数据考察了绩效薪酬对创造力的影响以及人-工作匹配的调节效应和创造力自我效能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绩效薪酬对创造力有倒U形影响;创造力自我效能部分中介了绩效薪酬对创造力的倒U形影响;人-工作匹配调节绩效薪酬与创造力的关系,人-工作匹配度越高,中等强度绩效薪酬的正面效应越强,高强度绩效薪酬的负面效应越弱;绩效薪酬与人-工作匹配的交互效应通过创造力自我效能的完全中介效应影响创造力.
关键词:创造力;绩效薪酬;人-工作匹配;创造力自我效能
来源出版物:心理学报, 2013, (2): 363-376 联系邮箱:龙立荣, lrlong@mail.hust.edu.cn
被引频次:13
有中介的调节模型检验方法:甄别和整合
叶宝娟,温忠麟
摘要:在心理和教育研究中,经常遇到调节和中介效应.模型包含不止3 个变量时,可能同时包含调节和中介变量,一种常见的模型是有中介的调节模型.本文评介了文献上可以找到的五种检验有中介的调节模型的方法,逐一甄别,指出其中一些不合理之处,并推荐较好的方法.整合其中主要方法,总结出检验有中介的调节模型的流程,用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法或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法检验其中的中介效应,并用一个实际例子演示如何用此流程检验有中介的调节模型.
关键词:调节;中介;有中介的调节;Bootstrap 法;MCMC法
来源出版物:心理学报, 2013, (9): 1050-1060 联系邮箱:温忠麟, wenzl@scnu.edu.cn
地理
被引频次:9
基于GPS数据的北京市郊区巨型社区居民日常活动空间
申悦,柴彦威
摘要:在城市快速郊区化的过程中,北京市兴建了大规模的郊区经济适用房居住区和郊区新城,形成了特有的郊区居住和日常生活空间.由于这些郊区巨型社区周边配套设施和就业岗位的不足,造成了社区居民的长距离通勤,激化了北京市交通拥堵、职住空间错位等城市问题,也降低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伴随着人文地理学中的行为转向,时空间行为已成为透视城市空间的重要视角,行为论方法中的活动空间作为城市社会空间研究的重要测度,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而国内已有的活动空间研究往往基于传统问卷调查数据利用密度插值法从汇总的角度进行分析,忽略了居民的个体差异性.本研究利用2010 年基于GPS的北京市活动与出行调查数据,以天通苑和亦庄两个郊区巨型社区为例,采用GIS空间分析和标准置信椭圆法,从非汇总角度对郊区居民的整日活动空间进行测度,并在居民活动空间叠加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北京市郊区巨型社区居民工作日和休息日的日常活动空间及其对城区空间和案例社区附近空间的利用情况,挖掘工作日居民对城区空间利用的影响因素,从而透视中国大城市郊区化存在的问题.关键词:郊区化;居民;活动空间;GPS;GIS;北京市
来源出版物:地理学报, 2013, (4): 206-516 联系邮箱:柴彦威, chyw@pku.edu.cn
被引频次:8
地理学发展的战略方向探讨
孙俊,潘玉君,汤茂林,等
摘要:《了解正在变化的星球:地理科学的战略方向》是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最新的一部颇富创建性和前瞻性的研究报告,反映了地理学发展的集成研究战略方向.尽管受其任务和受众的影响,报告话语表现出过度重视技术和工具,但其提出的建设地理科学这一议题切中了当前地理学发展的战略方向,也在技术和工具这个“任务”方面尝试相应的建构工作,相伴的重要工作是给出了地理科学未来10 年的11 个优先研究领域.报告后来的评论则重新发掘并弥补了该报告的某些不足,说明了该报告“深度”的一面,尤其是地理科学的方法论问题.与该报告及其评论相比,中国建设地理科学的主张具有如下特点: ① 学科体系庞大、层次分明、范畴严密; ② “学科”与“任务”明显平衡; ③ 有系统论和整体论的方法论; ④ 初步显现深远的、连锁的影响.《了解正在变化的星球》及其评论,以及中国地理科学建设表明——跨学科的地理科学是地理学发展的战略方向: ① 地理学正走向或走入集成研究的“大科学”阶段; ② “学科”与“任务”平衡是地理学自身发展及应对了解正在变化的星球的必然要求; ③ 未来地理科学建设应当是具有科学人文主义的学科体系、方法论、技术和工具的“三元”结构.
关键词:《了解正在变化的星球:地理科学的战略方向》;评论;地理学;地理科学;优先领域;战略方向;“学科”与“任务”来源出版物:地理学报, 2013, (2): 268-283 联系邮箱:潘玉君, 13888346995@139.com;汤茂林, E-mail: tangmaolin@njnu.edu.cn
被引频次:6
东北农业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赵映慧,袁兆华,王杜春,等
摘要:根据2012 年教育部颁布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地理科学类下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撤销,相应调整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070502)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070503)两个专业.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迅速进行相应调整,决定建设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070503)专业,重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重点对专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增加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和城乡规划基本技能方面的课程.
关键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专业建设
来源出版物:高等理科教育, 2013, (4): 94-98 联系邮箱:郭志光, zguo@licp.cas.cn
被引频次:6
发达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王岱,刘旭,蔺雪芹
摘要: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妥善解决老龄化及其带来的相关社会问题,对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生育政策、退休年龄制度、社会服务、社会保障、老年产业、法律体系等多方面,对瑞典、日本、美国和法国等国外发达国家应对老龄化问题的对策措施和特点进行了系统总结,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解决我国老龄化问题必须要从建立合适的退休年龄制度、优化养老保障体系,引导发展多种养老模式,大力发展养老产业等多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经验对策;借鉴;发达国家;中国
来源出版物:世界地理研究, 2013, (3): 139-147 联系邮箱:蔺雪芹,lin-xueqin@139.com
被引频次:6
县域尺度下交通对乡村聚落景观格局的影响研究——以宿州市埇桥区为例
吴江国,张小林,冀亚哲,等
摘要:聚落景观格局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历来是乡村地理学研究的热点,而交通对聚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影响日益加深.以皖北的埇桥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地利用现状图,运用GIS技术和景观分析软件,在县域尺度定量分析不同类型、不同等级交通对乡村聚落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交通运输用地是乡村聚落景观斑块之间和乡村聚落景观与其它类型景观进行物质和信息传递的景观廊道;乡村聚落景观面积和交通运输用地面积在数量上存在正相关关系;交通是影响乡村聚落景观格局的重要因子,且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交通与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分布的相关性不同;国道、省道和县道与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分布有正相关性,铁路、高速公路和农村道路与乡村聚落景观分布则呈负相关.
关键词:乡村聚落;景观格局;交通;分布;宿州市埇桥区
来源出版物:人文地理, 2013, (1): 110-115
天文学
被引频次:5
行星会合指数变化与太阳绕太阳系质心运转的周期
刘复刚,王建
摘要:本文创建了行星会合指数(K)运动学方程,通过定义的行星会合指数可以指代行星会合与相背离的程度,进而发现太阳(S)绕太阳系质心(C)运动的轨迹、形态变化特征.对该运动学方程构建的图像分析发现,太阳绕太阳系质心转动有近半程时间,太阳系质心是处于太阳本体之内.以质量为权重求出了行星系质心运日运动的恒星周期,从而获得了太阳绕太阳系质心运转的真正周期为21.8192年(约22年),并得到了太阳绕太阳系质心运动的轨迹.
关键词:行星系质心;运动学方程;行星会合指数(K);改正系数(m);22年周期
来源出版物:地球物理学报, 2013, (5): 1457-1466
被引频次:4
基于数学形态学的月海圆形撞击坑自动识别方法
袁悦锋,朱培民,赵娜,等
摘要:撞击坑是月球表面最为常见的地质单元,是研究月球地质演化历史的重要对象,也是月球地质定年的基本依据,因此撞击坑识别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嫦娥一号采集的月球CCD图像,基于数学形态学方法对撞击坑进行自动识别提取研究.在CCD图像中,撞击坑边缘的灰度变化明显,梯度较大,由此可以计算获取撞击坑的边缘形态;一般情况下,依据图像灰度梯度突变,通过边缘检测得到的撞击坑边缘比较粗糙、不连续,而且有断口和小洞.根据数学形态学的基本思想——用具有一定形态的结构元素去量度和提取图像中的对应形状,对识别出来的边缘作进一步处理,可得到较光滑、连续的撞击坑边缘弧,从而能方便地拟合出撞击坑边缘,并获得撞击坑的直径与位置.用数学形态学进行撞击坑识别与提取的主要步骤是:首先对CCD影像计算灰度的梯度,得到梯度图像,然后进行二值化,再使用数学形态学分离出边缘,最后用圆形对撞击坑进行拟合并计算出撞击坑的位置和直径.本文分别对月海和月陆地区进行撞击坑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我们设计的算法能够识别的最小撞击坑直径为10 个像素.其中月海区域撞击坑识别准确可靠;而月陆区域岩性差异大、地形起伏,造成CCD图像背景变化较大,其识别效果相对差一些,有待进一步改善.
关键词:撞击坑;自动识别;边缘提取;月球
来源出版物: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2013, (1): 88-157 联系邮箱:袁悦锋, yuanyuefeng@yeah.net.
被引频次:4
太阳轨道运动长周期性韵律的成因
刘复刚,王建,商志远,等
摘要:太阳轨道运动具有双世纪(约200年)和哈尔斯塔(约2500年)长周期规律.这两个周期可以通过行星会合指数方程获得.根据图像获知,这两个太阳轨道运动周期都是由太阳最基本的22年轨道运动周期集合而成.太阳轨道运动的22年周期和太阳活动的22年磁周期是一一对应的.本文通过行星会合指数图像与太阳轨道运动角动量变率(Jose, 1965)图像和树木年轮-珊瑚综合指标所指代的太阳活动图像(Charvátová, 2000)的比对,以及对太阳轨道运动角动量与太阳自转角动量呈负相关关系的分析,认为太阳的自转运动规律决定着太阳自身的活动规律.从而得出,行星会合指数不但可以指代太阳的轨道运动规律,同时也可指代太阳的活动规律.关键词:太阳轨道运动;运动周期;行星会合指数;成因机制
来源出版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 (2): 570-578 联系邮箱:王建, jwang169@vip.sina.com
被引频次:4
基于S变换的脉冲星辐射脉冲信号检测
王璐,许录平,张华,等
摘要:为了提高脉冲星辐射脉冲信号的检测速度和在低信噪比下的检测效果,提出了一种基于S变换的脉冲星辐射脉冲信号检测算法.文中证明了高斯白噪声S 变换域功率谱服从自由度为2的卡方分布,基于此对累积信号S变换域功率谱进行阈值处理,累加阈值处理后的时频功率谱作为统计量进行检测.此外阈值处理后的功率谱也可用来测量脉冲星信号的时间延迟.仿真实验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其检测性能优于同类的基于高斯分布模型的检测算法,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精度下给出脉冲星信号的时间延迟值.关键词:脉冲星;卡方分布;S 变换域检测;时延测量
来源出版物:物理学报, 2013, (13): 139702 联系邮箱:王璐, wanglu xidian@163.com
被引频次:4
撞击坑统计定年法及对月球虹湾地区的定年结果
赵健楠,黄俊,肖龙,等
摘要:撞击作用是行星形成和表面重塑的重要地质过程,记录和揭示了行星的演化历史.撞击作用形成的撞击坑可用于研究天体表面地质单元形成的时间.依据内太阳系天体表面的撞击历史,总结了通过对撞击坑的直径和频率分布进行统计,计算天体表面模式年龄的原理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美国“月球勘测轨道器(LRO)”广角相机获得的图像,对月球虹湾地区的撞击坑进行了直径-频率分布统计研究,获得其3个主要地质单元的绝对模式年龄分别为3.33 Ga、3.21 Ga和2.60 Ga,有效限定了本区主要地质事件发生的时间.
关键词:月球;虹湾;撞击坑直径-频率分布;绝对模式年龄;行星地质学;地质年代学
来源出版物: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3, (2): 351-361 联系邮箱:肖龙, longxiao@cug.edu.cn
测绘学
被引频次:15
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的技术发展机遇与挑战
梁军,黄骞
摘要:当前,城市信息化正在历经从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的重要转变,这也带来了理念与技术发展的诸多机遇与挑战,本文首先讨论数字城市在城市系统中的地位与意义,进一步明确了数字城市与物联网的集成,使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发展,通过构筑全面的城市数字神经网络系统,促使城市系统的行为智能化的趋势.最后讨论了网络通信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与NoSQL、SOA与ESB、云计算、地理信息技术与BIM、社会计算及其他它相关技术的发展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推动作用,以及这些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的集成应用中将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城市信息化;智慧城市;数字城市;物联网;智能化;BIM;GIS
来源出版物:地理信息世界, 2013, (1): 81-86
被引频次:13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发展综述
宁津生,姚宜斌,张小红
摘要: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及其应用领域在不断地扩大和深化.本文着重介绍了当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及其应用技术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同时,对这几种导航系统进行综合对比,分析了全球背景下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对未来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GNSS;GNSS定位技术;GNSS-R技术;GNSS掩星技术;组合导航技术;多频多系统联合定位技术
来源出版物:导航定位学报, 2013, (1): 3-8
被引频次:10
基于DEM的数字流域特征提取研究进展
宋晓猛,张建云,占车生,等
摘要:数字高程模型(DEM)是地表形态高程属性的数字化表达,利用流域DEM数据构建数字水系模型并提取流域水文特征,是分布式水文过程模拟的重要基础.DEM中闭合洼地和平坦区域的处理、流向的确定以及DEM分辨率的大小都直接影响着流域水系特征提取的质量与效率.针对当前基于DEM提取河网与流域特征的诸多问题,阐述了DEM数据提取流域水系特征的原理,回顾了数字水系模型与流域特征提取方法,评述了洼地和平地的处理方法及水流方向的确定方法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当前基于不同DEM数据类型的提取方法研究,探讨了DEM尺度和分辨率对提取流域特征的影响,总结了平缓区域数字水系和河网提取的研究进展.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流域;河网提取;评述
来源出版物:地理科学进展, 2013, (1): 31-40 联系邮箱:占车生, zhancs2006@gmail.com
被引频次:10
中国黑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研究
王昕,齐欣,韦杰
摘要:中国的自然和人文历史环境复杂多样,值得保护的黑色旅游资源多,分析其空间结构,揭示其空间分布规律、特征及动因,并进行区划,能够为中国黑色旅游资源保护、利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基于GIS技术,以全国152 项A级黑色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点指数、基尼系数、核密度分析等研究方法,从腾冲—黑河线变化、旅游资源区划等角度分析了中国黑色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黑色旅游资源在空间上表现为强凝聚分布,在7大地理分区中呈高度集中分布,且分布的均匀度低,其分布的高密度区域为京冀交界地带、西安咸阳一带和苏南浙北地区;在腾冲—黑河线东南侧人口密集之处分布着全国92.11%的黑色旅游资源;根据旅游资源属性,将中国主要黑色旅游资源涉及的地域划分出8 大区,并确定了相应的主题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黑色旅游;旅游资源;空间分布;GIS;中国
来源出版物: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1): 101-105
被引频次:9
北京居民活动与出行行为时空数据采集与管理
柴彦威,申悦,马修军,等
摘要:本研究对传统活动日志调查与基于GPS、LBS的移动数据采集在居民活动—移动数据的获取和应用方面进行对比,并以2010 年7 月在北京进行的居民活动与移动调查为例,探讨了个体行为时空数据采集的方法、存在问题和处理方式.北京市的实验调查采取活动日志调查与基于GPS、GSM两种不同定位方式的移动数据采集相结合的方法,以定位设备为基础、以互动式调查网站为平台、以面对面和电话访谈为补充,对天通苑和亦庄两个郊区居住区的样本居民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行为时空数据采集.针对时空轨迹和活动日志存在的问题分别进行处理,并对数据质量进行管理,旨在为城市活动—移动系统研究中的精细化的数据采集与管理提供理论、方法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时空数据;活动—移动行为;GPS;LBS;北京市
来源出版物:地理研究, 2013, (3): 441-451
地球物理学
被引频次:84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反演初步结果
王卫民,郝金来,姚振兴
摘要:使用远场体波资料和有限断层方法快速反演获得了2013年4月12日芦山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模型,并计算了震中区理论烈度分布.结果显示这次地震是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南端的一次Mw6.7级的逆冲型地震,最大滑动量159cm,震中区烈度达VIII—IX度(中国地震烈度表).这次地震的震源性质与汶川地震同为逆冲型破裂,主要破裂滑动发生在汶川地震后的库伦应力增加区域,表明汶川地震对这次地震有触发效应,在宏观上可视为汶川地震一次“迟到”的强余震.
关键词:芦山地震,震源过程,有限断层模型,波形反演,理论烈度
来源出版物:地球物理学报, 2013, (4): 1413-1417
被引频次:72
芦山4.20地震破裂过程及其致灾特征初步分析
张勇,许力生,陈运泰
摘要:采用全球地震台网的远震地震波数据快速反演了2013年4月20日雅安芦山地震(芦山4.20地震)的破裂过程,在震后3小时得到并发布了相关测定结果.结果显示这次地震的震级约MW6.8,包括两次破裂子事件,但都发生在断层面上震源(破裂起始点)附近,整个地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破裂方向性.雅安芦山地震的破裂没有大规模出露地表,主要地震灾害集中在断层上盘,位于芦山县和宝兴县一带.
关键词:地震波形反演;地震破裂过程;雅安芦山地震
来源出版物:地球物理学报, 2013, (2): 1408-1411 联系邮箱:陈运泰, chenyt@cea-igp.ac.cn
被引频次:61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M7.0级地震介绍
刘杰,易桂喜,张致伟,等
摘要: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M7.0级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南段,震源机制解为逆冲型.震后3天震区已发生3000多次余震,其中M5级余震4次,最大余震是4月21日17时05分芦山、邛崃交界M5.4级地震,余震区长轴约45 km,短轴约20 km.芦山M7.0级地震与2008年5月12日汶川M8.0级地震均位于龙门山断裂带,但汶川地震发生在该断裂带中-北段,两个地震的余震区存在约45km的间隔,芦山M7.0级地震不是汶川地震的余震,但两者密切相关.
关键词:芦山M7.0级地震;汶川地震;龙门山断裂带
来源出版物:地球物理学报, 2013, (4): 1404-1407 联系邮箱:易桂喜, yigx64@163.com
被引频次:55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MS7.0地震: 一个高角度逆冲地震
曾祥方,罗艳,韩立波,等
摘要:利用中国地震台网和IRIS数据中心提供的近远震数字地震波形记录,首先读取P波初动方向,在考虑深度误差和速度模型引起的离源矢量误差基础上,利用网格搜索方法,计算了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MS7.0地震断层面解,其断层面走向/倾角/滑动角依次为212°/44°/92°.然后采用近远震波形联合反演方法(CAPjoint),反演了地震矩心深度和点源近似下双力偶解,表明地震发生在12km深度,发震断层面参数为212°/47°/93°.通过分析波形反演中深度和震源区地震波速度模型对断层面倾角的影响,并结合短期余震机制解,认为芦山MS7.0地震是一个高角度逆冲地震.
关键词:芦山MS7.0地震, 震源机制解, 近远震联合反演, 高角度逆冲地震
来源出版物:地球物理学报, 2013, (2): 1419-1424 联系邮箱:石耀霖, shiyl@ucas.ac.cn
被引频次:35
四川芦山7.0级强震: 一次典型的盲逆断层型地震
徐锡伟,闻学泽,韩竹军,等
摘要:芦山地震区发育着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南段大邑隐伏断裂、双石-大川断裂、盐井-五龙断裂、耿达-陇东断裂等活动断层.地震现场应急科学考察表明,沿这些活动断层及其邻近地段没有发现明显的地震地表破裂带,地表可见到一些脆性水泥路面挤压破裂现象,说明在双石镇、太平镇、龙门乡、隆兴乡等地存在着NW-SE向局部的地壳缩短,结合余震的空间分布特征、震源机制解等资料,推测芦山地震属典型的盲逆断层型地震.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尚未发生历史地震破裂的地震空段应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关键词:芦山地震;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地震地表破裂带;盲逆断层型地震;青藏高原
来源出版物: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3, (20): 1887-1893 联系邮箱:徐锡伟, xiweixu@vip.sina.com
大气科学(气象学)
被引频次:26
IPCC第一工作组第五次评估报告对全球气候变化认知的最新科学要点
沈永平,王国亚
摘要:2013年9月27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一工作组第五次评估报告《Climate Change 2013: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决策者摘要(Summary for Policymakers, SPM)发布,随后于9月30日公布了报告全文.报告指出,全球气候系统变暖的事实是毋庸置疑的,自1950年以来,气候系统观测到的许多变化是过去几十年甚至近千年以来史无前例的.全球几乎所有地区都经历了升温过程,变暖体现在地球表面气温和海洋温度的上升、海平面的上升、格陵兰和南极冰盖消融和冰川退缩、极端气候事件频率的增加等方面.全球地表持续升温,1880—2012年全球平均温度已升高0.85[0.65℃~1.06]℃;过去30a,每10a地表温度的增暖幅度高于1850年以来的任何时期.在北半球,1983—2012年可能是最近1400 a来气温最高的30a.特别是1971—2010年间海洋变暖所吸收热量占地球气候系统热能储量的90%以上,海洋上层(0~700m)已经变暖.与此同时,1979—2012年北极海冰面积每10a 以3.5%~4.1%的速度减少;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大多数地区多年冻土层的温度已升高.全球气候变化是由自然影响因素和人为影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但对于1950年以来观测到的变化,人为因素极有可能是显著和主要的影响因素.目前,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持续显著上升,CO2、CH4和N2O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已上升到过去800ka来的最高水平,人类使用化石燃料和土地利用变化是温室气体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在人为影响因素中,向大气排放CO2的长期积累是主要因素,但非CO2温室气体的贡献也十分显著.控制全球升温的目标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有关,但由此推断的长期排放目标和排放空间数值在科学上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关键词:IPCC WGI AR5;气候变化;未来变化;温室气体;关键结论
来源出版物:冰川冻土, 2013, (5): 1068-1076
被引频次:16
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的多尺度特征
孙建华,赵思雄,傅慎明
摘要:本文采用观测和NCEP分析场资料对2012年7月21日发生在北京地区的特大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水汽来源和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7.21”北京暴雨过程是高低空与中低纬系统共同配合的结果,暴雨发生在“东高西低”的环流形势下,低涡、切变线、低槽冷锋和低空急流为此次过程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孟加拉湾至西太平洋地区热带辐合带(ITCZ)活跃,其中热带气旋的活动有利于水汽向东亚大陆输送,此次暴雨过程中华北地区的水汽源地包括孟加拉湾和我国东部的渤海、黄海等,低层的水汽主要来自东部,中层的水汽主要来自孟加拉湾;北京的强降雨有两段,第1段降雨虽然发生在冷锋前,但有明显冷空气的侵入,并与地形和东风的作用有关,第2段降雨对流的组织和增强与冷锋强迫相关.在有利环境下,中尺度对流系统频繁发生发展,持续时间长,且稳定少动是此次特大暴雨形成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暴雨;水汽来源;低涡;冷锋;中尺度对流系统
来源出版物:大气科学, 2013, (3): 705-718
被引频次:16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的亮点结论
秦大河,Thomas Stocker,259名作者和TSU(驻伯尔尼和北京)
摘要: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第一工作组(WGI)报告的亮点结论,是过去7年全世界气候变化科学研究成果凝练出来的精华.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暖的一半以上是人类括动造成的.1971年以来人为排放温室气体产生热量的93%进入了海洋,海洋还吸收了大约30%人为排放的CO2,导致海表水pH值下降了0.1,等等.采用全球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的模式,预估未来全球气候变暖仍将持续,21世纪末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在1986-2005年的基础上将升高0.3~4.8℃.限制气候变化需要大幅度持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如果将1861-1880年以来的人为CO2累积排放控制在1000 GtC,那么人类有超过66%的可能性把未来升温幅度控制在2℃以内(相对于1861-1880年).
关键词:气候变化;温室气体;IPCC AR5;WGI
来源出版物: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4, (1): 1-6
被引频次:16
一套格点化的中国区域逐日观测资料及与其它资料的对比
吴佳,高学杰
摘要:为高分辨率气候模式检验等的需要,基于2400余个中国地面气象台站的观测资料,通过插值建立了一套0.25°×0.25°经纬度分辨率的格点化数据集(CN05.1).CN05.1包括日平均和最高、最低气温,以及降水4个变量.插值通过常用的“距平逼近”方法实现,首先将计算得到的气候平均场使用薄板样条方法进行插值,随后使用“角距权重法”对距平场进行插值,然后将两者叠加,得到最终的数据集.将CN05.1与CN05、EA05和APHRO三种日气温和降水资料(四种资料的分析时段统一为1961—2005年)进行对比,分析了它们对气候平均态和极端事件描述上的不同,结果表明几者总体来说在中国东部观测台站密集的地方差别较小,而在台站稀疏的西部差别较大,相差最大的是青藏高原北部至昆仑山西段等地形起伏较大而很少或没有观测台站的地方,反映了格点化数据在这些地区的不确定性,在使用中应予以注意.
关键词:观测资料插值;日数据;气温;降水;中国
来源出版物:地球物理学报, 2013, (4): 1102-1111 联系邮箱:高学杰, gaoxj@cma.gov.cn
被引频次:15
云南极端气候干旱的特征分析
张万诚,郑建萌,任菊章
摘要:应用云南124个站点1961—2011年的旬、日、月降水和气温资料,采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和逐日降水分析云南1961年以来的干旱强度.以云南的干旱过程强度指数为-50、区域代表站的干旱过程用强度指数为-100以上选取极端干旱较为合适,选取干旱强度最大1962/1963、1968/1969、1978/1979和2009/2010年为极端干旱年进行分析表明,在4次极端干旱过程中,强度最强的是2009/2010年出现的秋冬春初夏连旱,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的,其造成的危害及经济损失也最大,其次是1978/1979年、1968/1969年和1962/1963年出现的冬春初夏连旱.云南干旱灾害出现频繁、持续时间长,其分布具有一致性的特点,干旱出现的时段大致在冬、春及初夏季,而近年来秋季干旱呈频发之势.由于云南降水分布极不均,造成各地干旱强度指数存在差异.除滇西、滇西南局部边沿地区降水偏多,出现极端干旱相对较少外,云南大部,特别是云南中部及东部地区最容易发生极端干旱.从1970年代以来,云南出现严重干旱的强度及持续时间呈加重趋势.
关键词:极端干旱;气象干旱强度;特征分析;云南
来源出版物:灾害学, 2013, (2): 59-64
地质学
被引频次:36
页岩油形成机制、地质特征及发展对策
邹才能,杨智,崔景伟,等
摘要:页岩油是储存于富有机质、纳米级孔径为主页岩地层中的成熟石油,是常规-非常规“有序聚集”体系的重要类型之一,对中国陆相页岩油形成的沉积环境、储集空间、地球化学特征和聚集机制等基本石油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富有机质页岩主要发育在半深湖-深湖环境,不同岩性组合共生沉积;发育纹层结构,微米-纳米级孔喉和微裂缝是主要储集空间;有利页岩以Ⅰ型和A Ⅱ型干酪根为主、RO值为0.7%~2.0%、TOC值大于2.0%、有效厚度大于10 m;揭示了页岩孔隙演化和页岩油滞留聚集模式,储集空间、脆性指数、黏度、压力、滞留量等是页岩油“核心区”评价的关键.中国陆相页岩油在湖盆中心连续聚集,初步预测可采页岩油资源量约30×108~60×108t,水平井体积压裂、改造“天然裂缝”、注粗颗粒“人造储集层”等可能是页岩油工业化发展的核心技术,提出加快页岩油“分布区”研究、加强“核心区”评选、加大“试验区”建设的“三步走”发展思路.借鉴北美海相页岩气突破成功经验,陆相页岩油工业化有望在中国首先突破.
关键词:页岩油;页岩气;页岩系统油气;纳米级孔喉;非常规油气;常规-非常规“有序聚集”体系
来源出版物: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3, (1): 14-26
被引频次:35
中国东北中生代构造体制与区域成矿背景:来自中生代火山岩组合时空变化的制约
许文良,王枫,裴福萍,等
摘要:本文系统总结了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的年代学、岩石组合及其时空分布规律,以便对环太平洋构造体系和蒙古-鄂霍茨克构造体系中生代的演化历史及其东北地区中生代区域成矿背景给出制约.基于火山岩中锆石U-Pb 定年结果,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作用可划分成六期:晚三叠世(200~228 Ma)、早-中侏罗世(173~190 Ma)、中-晚侏罗世(158~166 Ma)、早白垩世早期(138~145 Ma)、早白垩世晚期(106~133 Ma)和晚白垩世(88~97 Ma).晚三叠世火山作用主要分布在吉黑东部和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地区,前者为A 型流纹岩,后者为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它们共同揭示了古亚洲洋最终闭合后的伸展环境;早-中侏罗世火山岩主要分布在吉黑东部、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额尔古纳地区,吉黑东部和额尔古纳地区早-中侏罗世钙碱性火山岩的存在分别标志着古太平洋板块和蒙古-鄂霍茨克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发生,而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早-中侏罗世火山岩则以双峰式火成岩组合为特征,反映了双向俯冲的弧后伸展环境;中-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早期火山岩主要分布在松辽盆地以西和冀北-辽西地区,前者为碱性-亚碱性的过渡系列,主要由玄武粗安岩、粗安岩和少量粗面岩组成,后者为A 型流纹岩或碱性流纹岩组成,这些火山岩形成于加厚陆壳的坍塌或拆沉阶段;早白垩世晚期火山岩广泛分布于东北地区,吉黑东部为钙碱性火山岩组合,而松辽盆地和大兴安岭地区则主要为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前者标志着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后者与早期加厚陆壳的拆沉和/或类似弧后的伸展环境有关;晚白垩世火山岩主要分布在吉黑东部和陆内,前者为钙碱性火山岩组合,后者为碱性玄武岩,反映了来自东部环太平洋构造体系的俯冲作用.综合上述中生代火山岩的岩石组合及时空分布特征,可以判定: 1)环太平洋构造体系对东亚大陆下的俯冲始于早侏罗世,中生代期间存在早侏罗世、早白垩世晚期和晚白垩世三次俯冲事件,其影响的空间范围主要在松辽盆地及其以东地区,陆缘和古俯冲带是寻找斑岩型矿床的有利场所,而陆内的伸展区域主要与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有关;2)蒙古-鄂霍茨克构造体系经历了中生代早期的俯冲事件和中侏罗世及早白垩世早期两次陆内推覆事件,其影响的空间范围主要在松辽盆地以西地区和华北地块北缘,中生代早期的俯冲事件主要与活动陆缘背景下的斑岩型矿床关系密切,而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两次与加厚陆壳拆沉有关的伸展背景有利于多金属矿床的形成.
关键词: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时空变化;环太平洋构造体系;蒙古-鄂霍茨克构造体系;成矿背景
来源出版物:岩石学报, 2013, (2): 39-352
被引频次:30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页岩油特征及资源潜力
杨华,李士祥,刘显阳
摘要:长庆油田对渗透率为0.3~1 mD的超低渗透油藏已实现了规模有效开发.考虑到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勘探开发实际,将储集层地面空气渗透率小于0.3 mD,赋存于油页岩及其互层共生的致密砂岩储层中,石油未经过大规模长距离运移的油藏称为致密油,包括致密砂岩油和页岩油2大类.延长组致密油主要发育于半深湖-深湖相区,以延长组7段(简称长7)油层组油页岩、致密砂岩和湖盆中部的延长组6段(简称长6)油层组致密砂岩最为典型.致密油具有分布范围广,烃源岩条件优越,砂岩储层致密,孔喉结构复杂,物性差,含油饱和度高,原油性质好,油藏压力系数低的特点.纳米级孔喉系统广泛发育是致密油储集体连续油气聚集的根本特征,延长组致密砂岩储层中大多数连通的孔喉直径大于临界孔喉直径,满足油气在致密储层中运移的条件.根据致密油层与生油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了3种致密油储集层类型:1致密块状砂岩储层;2砂岩-泥岩互层型储层;3油页岩型致密储层.鄂尔多斯盆地长6和长7油层组致密油分布广泛,初步预测致密油总资源量约30×108t,其中长7油层组页岩油资源量超过10×108t,长7油层组致密砂岩油资源量约9×108t,长6油层组致密砂岩油资源量约11×108t.致密油资源是长庆油田实现年产油气当量5000×104t并长期稳产较为现实的石油接替资源.
关键词:致密砂岩油;致密页岩油;致密油;致密油储层;资源潜力;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来源出版物:石油学报, 2013, (1): 1-11 联系邮箱:杨华,yh_cq@petrochina.com.cn
被引频次:24
非常规油气概念、特征、潜力及技术--兼论非常规油气地质学
邹才能,张国生,杨智,等
摘要:提出了石油地质学正向常规油气地质学与非常规油气地质学两大学科方向发展,常规油气地质学研究的核心是“圈闭是否成藏”,重点评价“生、储、盖、运、圈、保”6 要素匹配关系;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研究的核心是“储集层是否含油”,重点评价“岩性、物性、脆性、含油性、烃源岩特性、应力各向异性”6性及其匹配关系.建立了不同喉径下限油气运聚模式和理论公式、非常规油气开采“L”型生产曲线与产量理论预测模型,揭示了非常规油气形成机理与开采规律.重点阐述了非常规油气的内涵、特征、潜力与技术,提出了鉴别非常规油气的两个关键标志:①油气大面积连续分布,圈闭界限不明显;②无自然工业稳定产量,达西渗流不明显.全球非常规与常规油气资源比例大约8;2,其中非常规石油资源与常规石油大致相当,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约是常规天然气的8倍.中国非常规石油资源约240×108t,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约100×1012m3.近期非常规油气增储上产的重点为致密油和致密气,要加大页岩气工业化试验区建设和页岩油探索力度,未来需要建立“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细粒沉积学、非常规储集层地质学、地球物理预测六性、水平井规模压裂、平台式工厂化开采、管理低成本与政策补贴、非常规人才培养”等非常规油气工业体系.
关键词:非常规油气地质学;分子地质学;非常规油气工业体系;致密油;致密气;页岩油;页岩气
来源出版物: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3, (4): 385-454
被引频次:23
接地源瞬变电磁短偏移深部探测技术
薛国强,陈卫营,周楠楠,等
摘要:对于接地源时间域瞬变电磁法,当选取适当的激励波形后,可将辐射场与自有场分离开来,实现频率域电磁法无法实现的近源深部勘探;水平分层大地的解析分析表明,随着偏移距的缩短,接地导线源的场对地层的反映变得更为灵敏;时间域瞬变电磁法的探测深度主要由观测时长决定.基于接地源近场测深的优越性,作者提出短偏移瞬变电磁探测技术并首次命名为SOTEM,采用了1000 m的偏移距对埋深为1400 m的某盐矿溶腔进行探测,在全期视电阻率-深度剖面上圈定的溶腔分布被钻孔所揭露,验证了SOTEM 方法的探测能力.该方法为大深度、高分辨探测地下矿产资源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关键词:接地导线源;瞬变电磁法;短偏移;深部探测
来源出版物:地球物理学报, 2013, (1): 255-261
海洋学
被引频次:30
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杨峰,宁正福,胡昌蓬,等
摘要:为了研究页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应用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页岩表面纳米级孔隙微观形态,并通过低温氮吸附法测定了页岩的氮气吸附等温线,同时结合高压压汞实验对页岩储层孔隙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页岩储层孔隙处于纳米量级,孔隙类型可分为有机质纳米孔、黏土矿物粒间孔、岩石骨架矿物孔、古生物化石孔和微裂缝5种类型,其中有机质纳米孔和黏土矿物粒间孔发育最为广泛;页岩孔径分布复杂,既含有大量的中孔(2~50 nm),又含有一定量的微孔(<2 nm)和大孔(>50 nm);孔径小于50 nm的微孔和中孔提供了大部分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是气体吸附和存储的主要场所;页岩阈压非常高,孔喉分选性好,连通性差,退汞效率低,中孔对气体渗流起明显贡献作用,微孔则主要起储集作用.
关键词:页岩;纳米级孔隙;扫描电镜;氮气吸附;高压压汞
来源出版物:石油学报, 2013, (2): 301-311 联系邮箱:宁正福,nzf@cup.edu.cn
被引频次:16
1988—2010年中国海域波浪能资源模拟及优势区域划分
郑崇伟,苏勤,刘铁军
摘要:基于国际先进的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WAVEWATCH-Ⅲ,以CCMP风场为驱动场,模拟得到中国海域域1988年1月—2010年12月的海浪场.从提高波浪能资源利用效率的角度出发,定义了波浪能资源开发的有效时间,综合考虑波浪能流密度的大小、资源开发有效时间出现的频率、能流密度的稳定性(变异系数)、SWH和能流密度的变化趋势、资源的总储量和有效储量等方面,对中国海域域的波浪能资源进行评估.研究发现:(1)南海北部四季皆为能流密度的大值区,各个季节基本都在8 kW/m以上,秋冬两季更是高达20 kW/m以上.(2)东海和南海大部分海域的波浪能资源开发有效时间出现频率较高.(3)能流密度的稳定性在1月最好,4月和10月次之,7月最差;南海能流密度的稳定性好于其余海域,其中又以南海北部海域的稳定性最好.(4)中国海域域大部分海域单位面积的波浪能总储量在2×104kW·h/m以上,高值中心分布于南海北部海域,有效储量的分布特征与总储量基本一致.(5)我国大部分海域的SWH和波浪能流密度呈显著的逐年线性递增趋势,SWH的递增趋势为0.5~2.5 cm/a,能流密度的递增趋势为0.05~0.55 kW/(m·a).(6)我国大部分海域蕴藏着较为丰富的波浪能资源,其中南海北部、台湾以东洋面及琉球群岛附近海域为波浪能资源的优势区域.
关键词:WAVEWATCH-Ⅲ;中国海域域;波浪能;有效时间;资源储量;优势区域
来源出版物:海洋学报, 2013, (3): 104-111 联系邮箱:郑崇伟, zhengzhang.xia@163.com
被引频次:15
1988—2010年中国海大浪频率及其长期变化趋势
郑崇伟,林刚,邵龙潭
摘要:利用数值模拟海浪数据,对1988—2010年期间中国海的大浪频率及其长期变化趋势进行较为精细化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近23年期间,中国海的大浪频率基本在30%以内,其中渤海、黄海中北部海域、东海西部近岸海域、北部湾、泰国湾的大浪频率在3%以内,高频海域分布于台湾岛以东广阔洋面、南海中部的东北-西南走向海域.2)春季大浪频率为全年最低,由春季至冬季大浪频率整体上是逐渐递增的.冬季大浪频率为全年最高,大值区为吕宋海峡至中南半岛东南海域一线,呈东北-西南走向的带状分布.3)近23年期间,中国海的大浪频率整体上以0.257% a-1的速度显著性逐年线性递增,且变化趋势表现出较大的区域性和季节性差异.4)不同海域大浪频率的变化趋势由不同季节占主导.
关键词:中国海;大浪频率;长期变化趋势;区域性差异;季节性差异;主导季节
来源出版物:厦门大学学报, 2013, (3): 396-399 联系邮箱:郑崇伟, zhengzhang.xia@163.com
被引频次:8
深水砂体成因研究新进展
Shanmugam G
摘要:在深水重力流研究中,传统浊流理论正受到砂质块体搬运和底流再改造砂体概念的冲击.陆架边缘沉积物滑塌是重力流驱动沉积过程最普遍的诱因,块体搬运过程(包含滑动、滑塌以及碎屑流)由于具有较高沉积物浓度(体积分数为25%~100%),表现为弹性和塑性特征.浊流因具有较低的沉积物浓度(体积分数为1%~23%)表现为黏性流动,不属于块体搬运的范畴.除重力流外,底流也是重要的深海搬运沉积方式.4 种最常见的底流分别为:温盐流、风力驱动底流、深海潮汐及斜压流,牵引构造可用来区分这4 种底流形成的再改造砂体,其中内波和内潮汐引起的斜压流再改造砂体的特征仍需深入研究.仅通过地震剖面与地质体形态无法识别块体搬运和底流再改造砂体类型,岩心和露头观察是唯一能鉴别其沉积相特征的方法.短期事件,如地震、海啸、热带风暴等,可能只持续几小时或者几天,却是沉积物滑塌的重要触发机制,比长达数千年低水位沉积期更为重要.
关键词:底流;深水;砂质块体搬运;内波;温盐流;碎屑流;滑动;滑塌;浊流;飓风;海啸
来源出版物: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3, (3): 249-301
被引频次:7
潮流能研究现状2013
张亮,李新仲,耿敬,等
摘要:21世纪以来,面对常觃能源日益枯竭、环境恶化的局面,各国将目光转向可再生能源.海洋潮流能因为优越的可再生性、环保性及巨大的贮藏量而成为重点研究对象.至2013年,海洋潮流能利用在技术上取得了长足的迚步,而且収展十分迅速,新概念、新技术和新装置层出不穷.本文从工作原理、技术特征、实验及应用情冴等斱面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潮流能収电装置的模型及实型作了综述和评价,通过对比分析能量转换装置和载体形式的技术特点,挃出了当前潮流能开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的収展趋势.
关键词:潮流能;収电装置;水轮机;载体形式;収展趋势
来源出版物:新能源进展, 2013, (1): 53-68 联系邮箱:张亮, zhangliang@hrbeu.edu.cn
自然地理学
被引频次:15
虚拟化技术及应用于地理国情普查的思考
龚强
摘要:为全面掌握地理国情现状,我国将进行地理国情普查.面对海量的数据处理和更加复杂的信息整合与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必须以更加智慧的姿态迎接挑战."虚拟化"作为"智慧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已成为信息产业领域最受关注的新兴概念.基于地理国情普查的虚拟化针对的是地理信息资源,用户只是使用或接受服务,在虚拟环境中实现真实功能.虚拟化常见类型有网络虚拟化、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系统虚拟化、应用虚拟化等.虚拟化在地理国情普查工作中,在服务社会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虚拟化;地理;国情;普查
来源出版物: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3, (10): 1-3
被引频次:9
山东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
吴莉,侯西勇,徐新良,等
摘要:为分析和预测山东省沿海区域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该文将景观格局指数作为评价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模型的基本指标;基于RS和GIS技术分析2000-2010 年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的变化特征,并尝试CA-Markov模型预测土地利用变化,发现其在景观格局预测方面的不足,因而探索和提出Spatial-Markov模型,该模型不仅适合于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也适合于景观格局过程分析.具体包括:1)基于2000、2005 和2010 年的Landsat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分析10 a 间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的变化特征,表明: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不断扩张而占用大量耕地,草地等又不断开垦为耕地;区域景观格局破碎化趋势显著,人为干扰加剧,各种景观类型的分布向均匀化发展;2)基于Logistic-CA-Markov模型,以11 个变量、2000 和2005 年土地利用分类图为基础,模拟的2010年土地利用图与观测值相比较,虽然得到的Kappa 系数较高(0.8530),但难以支持对景观格局特征的预测和分析;3)提出Spatial-Markov模型,基于2000和2005年土地利用分类图模拟2010 年土地利用,模拟结果的Kappa系数高达0.8872,且景观格局指数也与观测值非常接近,因此,选择该模型预测2015和2020 年的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4)预测结果表明,2010-2020年间耕地面积将继续减少,城镇、农村居民点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景观尺度除了分形维数,其他指数保持2000-2010 年间的变化趋势,而在类型尺度,除水域和未利用地外,各种景观类型多个景观指数将总体保持原有的变化趋势.该研究可为山东沿海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并为土地利用预测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关键词: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模型;山东沿海区域
来源出版物:农业工程学报, 2013, (3): 207-217 联系邮箱:侯西勇, xyhou@yic.ac.cn
被引频次:8
基于多时相环境卫星数据的南瓮河流域湿地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孙俊杰,马大喜,任春颖,等
摘要:选取位于大兴安岭林区的南瓮河流域作为研究区,以多时相、中等分辨率的环境卫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面向对象方法,通过多尺度分割、特征提取、决策树建立等步骤,实现湿地信息的快速提取;系统分析了面向对象方法在森林地区湿地信息提取中的有效性.研究表明,在面向对象湿地信息提取过程中,采用不同等级的分割尺度,使分类更具层次性;利用光谱、空间、形状等多种属性特征,通过多时相遥感数据的融合,可以更好地识别复杂多样、界限模糊的湿地景观,其中,草本沼泽的生产者精度达到了91%.结果显示,南瓮河流域内,湿地类型多样,以草本沼泽和灌丛沼泽为主,且其主要分布于河流两侧和中下游宽阔的河谷地带.
关键词:震旦系;大气田;勘探远景区;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
来源出版物:湿地科学,2013,(2): 60-67 联系邮箱:任春颖, renchy@neigae.ac.cn
被引频次:8
基于决策树的戈壁信息提取研究
冯益明,智长贵,姚爱冬
摘要:戈壁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一种主要地表景观类型.由于戈壁所处地带自然条件恶劣,人烟稀少不便于实地调查研究的开展,所以目前关于戈壁的研究资料非常少.本文以戈壁典型分布区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为例,以Landsat TM 遥感影像以及30 m DEM 作为基本数据源,首先借助DEM数据,在GIS中,提取出非戈壁分布区,然后,在分析不同典型地物光谱特征基础上,建立基于知识的决策树信息提取模型,利用该模型实现了侵蚀型戈壁与堆积型戈壁信息的自动提取,戈壁信息提取总体精度达到91.57%,研究为使用遥感影像快速获取戈壁信息提供了技术支持.
关键词:戈壁;决策树;信息提取;遥感技术
来源出版物:干旱区地理, 2013, (1): 124-130
被引频次:7
滇池流域1974年至2008年土地利用的分形动态
张珂,赵耀龙,付迎春,等
摘要:在遥感与GIS技术的支持下,通过滇池流域从1974年-2008年近35年间时间序列上的土地利用分类数据监测流域整体景观与分地类的分形维动态,试图从分形视角为滇池流域土地利用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协调高原湖滨城市发展和湖泊生态系统保护.结果表明:①流域内各地类的形态呈现分形维特征,分形维数从植被覆盖类型(荒草地、农用地和林地)到裸地与建成区、水体依次减小;②近35年来滇池流域景观的整体分形维数持续上升,逐渐接近于临界值1.50,其结构稳定度持续下降,趋于随机运动的不稳定状态;③农用地与建成区的分形维数均呈"逐渐提高后稍有降低"的变化趋势,荒草地分形维数的变化趋势则相反,林地的分形维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裸地与水体的分形维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城市建成区快速扩展过程中农用地的占用与补给所导致的一系列土地利用变化是滇池流域土地利用分形维数与结构稳定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滇池流域在制定区域土地开发和利用政策时,应以控制流域整体分形维数的提高、保证流域景观整体的结构稳定度为基本原则,进行建设用地的空间蔓延管制,将发展的重心转移到旧城的改造与更新,对零星分布于林地与荒草地过渡地带的农用地贯彻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将耕作条件良好且邻近分布的农用地整治连片.
关键词:RS;GIS;LUCC;分形维;滇池流域
来源出版物:资源科学, 2013, (2): 232-239 联系邮箱:赵耀龙, yaolong@scnu.edu.cn
普通生物学
被引频次:14
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陈利顶,孙然好,刘海莲
摘要:快速城市化过程剧烈影响着下垫面变化,直接带来了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诸多问题,所有这些问题的出现均与景观格局演变密切相关,研究城市景观格局演变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正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系统总结了城市化过程对景观格局演变的影响,分析了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的热环境效应、水环境效应、生态服务效应,以及城市生态用地与生态安全格局设计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城市景观演变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1)现有研究侧重于景观格局演变的量化分析和景观格局指数的计算,较少关注景观格局演变对生态环境及其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2)城市景观格局演变与热岛效应研究多局限于两者数理统计关系的分析,对于城市热环境形成的机理缺乏深入研究;(3)城市景观格局演变与大气环境效应方面更多研究关注绿地及其空间布局在吸收和降解大气污染物、固体颗粒物方面的作用,对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的大气环境综合效应以及大气灰霾效应影响机理重视不够;(4)如何通过合理设置生态用地,有效提高城市生态服务功能和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目前仍缺乏深入而又系统的研究.下一步的研究中,需要综合多尺度的景观信息来揭示城市景观的演变机理和环境效应,构建基于城市空间扩展和生态服务效应评价的城市生态空间优化决策模型,探讨城市生态空间优化模式与安全格局.
关键词: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环境效应;热岛效应;生态用地
来源出版物:生态学报, 2013, (4): 1-3 联系邮箱:陈利顶, liding@rcees.ac.cn
被引频次:11
白洋淀流域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及其调控
白杨,郑华,庄长伟,等
摘要:政策制定者在制定土地利用相关政策时需要权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协调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由于缺乏有效的评价与权衡办法,目前对这方面研究还较少.采用InVEST模型,评价了白洋淀流域7种服务功能指标,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通过情景(政策情景与保护情景)分析,较好的反映了农业直接经济收入与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固碳重要区域主要分布在流域西部、北部和流域中部山区;水质保护和授粉重要区域主要分布于流域东部、南部和中部平原区.政策情景下,产水量第二,农业产出有所下降,固碳能力较保护模式差,N/P输出最少.保护情景下产水量最大,农田产出价值不变,氮磷保持与政策情景差不多,但固碳效果最好.通过权衡不同情景下服务功能得失,筛选既不损害流域居民实际经济收入,又能使得水文服务功能得到提高的管理模式.研究表明InVEST模型可以很好的用于对自然资本评估和空间化特征分析,通过建立不同情景,评价结果可以用于权衡不同管理策略下服务功能得失,是一种评价和预测自然资本变化的有效方法,对政策制定和策略筛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InVEST 模型;权衡;生态系统服务
来源出版物:生态学报, 2013, (3): 712-717 联系邮箱:欧阳志云, zyouyang@rcees.ac.cn
被引频次:9
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曾冬萍,蒋利玲,曾从盛,等
摘要:生态化学计量学已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综观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相关研究目前尚存在着许多不足.基于此,从全球与区域尺度、功能群尺度及个体水平3 个方面阐述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从空间、时间、生境和植物类型等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综述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驱动因素.并讨论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在限制性养分判断、生态系统稳定性、生长率与CNP∶ ∶ 关系中的应用.
关键词:生态化学计量学;限制性养分;内稳性;CNP∶ ∶
来源出版物:生态学报, 2013, (18): 5484-5492 联系邮箱:曾从盛, cszeng@fjnu.edu.cn
被引频次:9
新一代Landsat系列卫星:Landsat 8遥感影像新增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意义
徐涵秋,唐菲
摘要:美国Landsat8卫星的成功发射使一度中断的Landsat对地观测得以继续.Landsat 8除了保持Landsat 7卫星的基本特征外,还在波段的数量、波段的光谱范围和影像的辐射分辨率上进行了改进.基于该卫星的首幅影像,针对这些新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发现:(1)新增的卷云波段有助于区别点云和高反射地物;(2)卷云波段设计的波长范围位于粘土矿物光谱反射的强吸收带,有利于土壤与建筑不透水面信息的区别;(3)新增的深蓝波段有助于水体悬浮物浓度的监测;(4)全色影像波长范围的收窄有利于该影像上植被和非植被的区别;(5)辐射分辨率的提高可避免极亮/极暗区的灰度过饱和现象,这对反射率极低的水体的细微特征识别有很大帮助.显然,Landsat 8这些新增的优点将会对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的监测产生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Landsat 8;遥感;生态环境
来源出版物:生态学报, 2013, (11): 3249-3257 联系邮箱:徐涵秋, hxu@fzu.edu.cn
被引频次:8
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时空异质性及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魏书精,罗碧珍,孙龙,等
摘要:土壤呼吸是全球碳循环的一个重要流通途径,是大气CO2的重要来源之一,是陆地碳循环的重要环节,对温室气体的排放产生直接影响,且关系到科学把握全球变化背景下CO2的排放动态,在全球碳收支中占据重要地位,越来越受到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研究土壤呼吸的时空异质性及其影响因子,可为探索陆地生态系统在碳循环方面的碳源/碳汇功能和揭示"碳失汇之迷",以及减缓气候变暖等方面提供有力的依据.作为一个复杂的生物学与生态学过程,土壤呼吸受到气候、生物以及非生物等因子的影响而呈现时空异质性,并随着各种干扰因子影响的增强,人为因素的作用亦越来越大,该文阐述了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作用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并探讨了影响土壤呼吸速率的各种影响因子,剖析了导致土壤呼吸时空异质性的影响因子,指出自然因子、生物因子和干扰因子共同驱动着土壤呼吸的时空动态变化.并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作用的模型模拟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讨论了森林土壤呼吸时空异质性研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同时提出了今后土壤呼吸研究中应关注的问题,同时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时空异质性及影响因子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时空异质性;影响因子;模型模拟
来源出版物:生态环境学报, 2013, (22): 689-704 联系邮箱:胡海清, huhq-cf@nefu.edu.cn
(责任编辑 姚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