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让新闻走进读者的心

2015-01-30史家昌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10期
关键词:特写镜头电视新闻角度

□史家昌

(吉林新闻网,吉林长春130033)

浅析如何让新闻走进读者的心

□史家昌

(吉林新闻网,吉林长春130033)

新闻 读者 精神

只有能打动读者的新闻才有生命力,才能真正走进读者的心。但是要采写出这样的新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观察生活,捕捉新闻素材,提炼新闻主题,通过细节生动形象地反映人物风貌,展现时代精神,写出感动读者的好新闻。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如何制作出更多的能够打动读者心灵的新闻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大力在“新”字上做文章

事实要新

人民群众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过程中,在进行两个文明建设中,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不断涌现出新成就、新经验、新人物、新典型,出现新问题、新事物。我们的新闻报道要满足各方面受众的需要,就应及时、正确地反映这些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反映千变万化的客观事物。如果新闻事实不新,受众没有新鲜感,也就失去了收看的兴趣。

时间要新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尽最大努力增强新闻的时效性。如果把时间久远又没有新意,且其他媒体已多次报道过的事情,再拿到今天来报道,就失去了新闻价值。

角度要新

同一件事情,从常规的角度写,可能显得一般,而换一个角度入手,可能就会写出新意。“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话用在写新闻上,生动地说明了选择角度的重要性。因此,记者对一种题材,要抓住特点,注意从不同角度去写。有的要从受众欲知而未知,欲见而未见的欲望中去选取角度;有的要从事物本身能给受众以饶有兴趣,启迪心灵的效果去选择角度。

形式要新

写新闻要敢于在形式上创新,打破固定的模式。如果形式呆板,再新鲜生动的材料也会变成死板的东西。新闻通常有固定的格式和结构要求,但不是每篇新闻都按这个要求不可。要根据实际情况而有所变化。形式是内容的表现。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所以,新闻的形式也应多样化,特别是广播新闻更要注重这点。

提高新闻节目吸引力

解决领导的认识问题

要减少部门和领导对电视台的干预,建议领导和部门在管好电视台舆论方向、宣传思想的前提下,放手让电视台的采编人员按照新闻的规律去办新闻、去采新闻,按照新闻的价值大小挑选新闻、编排新闻。

改进和减少会议报道

不要把所有的大会小会都搬到电视上去,什么样的会议该报道,什么样的会议不该报道,要严格按新闻价值的大小去筛选。同时,要提高记者的新闻敏锐性,掌握深入会议找新闻的技巧,在会议中找到真正的“亮点”去报道。

多拍多编一些来自社会最基层的新闻

让新闻具有一定的“平民”色彩。记者把摄像机对准了基层群众的生活,就拉进了受众与电视的距离。新闻与广大受众的距离越近,它的受众就越是多层面的,因此,要增加电视新闻节目的吸引力,我们的记者应把大量的镜头对准广大老百姓,使电视新闻“平民化”。

多些现场报道

增强新闻的真实性和亲近感,用电视特有的现场效果增强新闻的艺术感染力。我们的记者要深入现场,抓拍、抢拍现场中的每一个新闻细节,现场的解说叙述与描绘,节奏与画面要协调一致,使新闻场景、画面气氛和情节一气呵成,使观众产生强烈的现场感。

要加强特写镜头的拍摄

电视新闻的最大特点是利用直观传

神的可视性拉近新闻事件与受众的距离,从而使观众对陌生的报道对象有具体的感知印象。以往的电视画面就是一幅幅固定景别的画面更替,但现在要通过转瞬即逝的电视画面来锁定观众的视线,必须有特写镜头,画面不仅要美,更要有内容,不然就难以引起观众的注意,更难使受众产生深刻的印象。特写镜头不是随意拍摄的,要求记者要有丰富的采访经验,在采访现场能快速捕捉到传达新闻精神的特写镜头。这些特写镜头就是画面语言,有时甚至起到文字所不能表达的作用,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达到较好的直观效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拍摄通化好人《小胡同里的“大管家”》时,记者细心到捕捉了很多细节,用特写镜头记录下来,77岁的范英华老人家中极其简单的陈设、仍然在烧的炉子、简单的饭菜大萝卜、匆匆忙忙的脚步,布满皱纹却总是面带笑容的脸,这些特写镜头,细腻地描绘了范英华老人助人为乐、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品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

新闻深度报道要强化镜头前的平等意识

在人文关怀的光辉下,应该贯穿镜头前人人平等的基本意识。电视新闻记者每天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面对的是社会各个不同阶层的人,这就要求记者以一种平视的角度来面对不同的采访对象,镜头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平民百姓,当他们出现在电视镜头中时,都应该是作为新闻事件中的人物,而不是其他。其次要做到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之间的平等。记者无特权,他和被采访者交流的过程应该是平等的,那些对采访对象颐指气使的现象是不应该发生的,即使对方是批评曝光的对象,记者的个人情感也应该隐藏在不动声色的提问之中,以客观事实说话,记者没有代替法官审判的权力。此外,被采访者也有权拒绝回答提问,同样,他们也有权不按采访者预设的要求回答问题。记者不应该强人所难,不应以势压人,而应着眼于宣扬人的价值和突出问题的解决。人文关怀要求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但是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并不等于猎奇,以居高临下的怜悯目光施以同情。要明确的是,即便是社会弱势群体,他们也和所有人一样拥有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各项权利,因此,我们必须要体现公平原则。譬如,某些媒体利用人们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心和好奇心,恶意炒作。

总之,我们只要把握好正确的舆论导向,注入新思想、新观念,革除现存弊端,下大力气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信息量和质量,就一定能吸引人民群众的注意,走进人民群众的心中,就一定能赢得老百姓的喜爱和赞誉,起到引导社会发展的良好作用。■

[1]张璐.如何提高县级台电视新闻的吸引力[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4,27:591.

[2]杨德才.浅谈如何提高广播新闻的吸引力[J].新闻界,2012,02:78-73.

[3]刘云.浅议如何提高新闻报道质量[J].学术探索,2013,06:73-74.

(本栏编辑:朱可江)

猜你喜欢

特写镜头电视新闻角度
神奇的角度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摄影中特写镜头的运用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角度不同
人啊
穿越幽暗的隧道,世界重见天光
特写镜头
电视新闻评论发声三策
电视新闻的三大功能性硬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