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进社区:“走转改”的成功实践
2015-01-30谢蕾
□谢蕾
(泰州晚报,江苏泰州225300)
记者进社区:“走转改”的成功实践
□谢蕾
(泰州晚报,江苏泰州225300)
江苏《泰州晚报》记者进社区——每个记者与社区“结对”,并在海陵区钟楼、工人社区挂牌设立“小焦工作室”。该活动起步于2011年上半年,活动开展不久,恰逢中央五部委联合倡议在全国新闻媒体开展“走转改”活动,泰州晚报编委会便将“记者进社区”与“走转改”活动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成绩。现在,“小焦工作室”已覆盖海陵区6个街道。其做法先后受到江苏省“走转改”领导小组、省三教办和泰州市委宣传部的肯定,也成为晚报打造“泰州特色市民报纸”的最大亮点。
记者进社区的初衷
2011年,《泰州晚报》编委会开始筹划记者进社区活动,其出发点主要有:
办好报纸的需要。《泰州晚报》的办报理念是“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怎样为市民服务?首先要知道市民需要什么、关心什么、期待什么?记者深入社区,广泛地与社区干部、社区工作者、社区居民接触,才能对社区工作知道得更多;对居民想法了解得深了,才能有针对性地提供优质的新闻服务,否则“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就成了一句空话。
党和政府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新闻工作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提高思想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提升宣传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记者进社区,是“三贴近”的具体体现。只有与市民打成一片,报道才能实实在在,文章才能入情入理,可亲可信。社区工作千头万绪,包罗万象。“上面千根针,下面一条线”,社区工作不能仅仅依靠社区工作者,需要方方面面的参与支持,新闻工作者同样责无旁贷。
锻炼培养记者队伍之必须。晚报的不少记者,大学一毕业就直接进了报社,缺少实践,缺少社会经验。关在办公室里,是写不出好新闻来的。社区是记者成长的舞台,社区是新闻的源头,只有走进社区,新闻才会变成有水之源。
报业集团发展的趋势。2014年,泰州报业传媒集团确立了“日报做精做优,晚报做大做强”的办报理念。《泰州晚报》做大做强第一个指标就是发行量。要扩大发行,首先需要取得社区的认可,取得市民的认可。记者进社区是一个好的切入点,是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记者进社区的主要历程
《泰州晚报》记者进社区活动得到了泰州市委宣传部、泰报集团党委的重视,也得到了泰州市民政局、海陵区区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进社区活动的推进谨严有序。
组织“记者与社区工作者见面会”,给记者搭建进社区的桥梁。2011年8月9日,泰州报业传媒集团与泰州市民政局共同组织举办了“晚报记者与社区工作者见面会”。报社40名记者与市区100多名社区工作者面对面沟通交流,每名记者结对一至两个社区。8月9日,报社用一个整版公布了40名记者与泰州主城区全部72个社区挂勾结对的信息,并公布了所有记者的联系方式,方便社区居民与记者联系。
进行专业辅导,教给记者进社区方法。《泰州晚报》记者进社区活动开展以后,编委会统一购买60本《社区新闻报道指引》,发给所有记者及地方新闻编辑学习。编委会成员开设“社区新闻”专题讲座,从最基本的“如何建立社区新闻线人队伍”讲起。同时,要求记者到自己结对的社区撰写社区调研报告,内容包含:社区概况、社区当前重点工作、社区有哪些名人、达人,有哪些弱势群体等等。此外,编委会还邀请社区工作行家、泰州市民政局副局长郑永寿来报社给晚报记者上课,专门讲解社区工作。
以栏目为抓手,引导记者采写合格的社区新闻。在推出“小焦工作室”的同时,先后设立了10多个栏目。如,反映社区工作的“社会管理创新在泰州”、“多彩社区”、“社区关注”;反映社区人物的“小巷总理”、“片儿警”、“社区达人”、“百姓列传”;此外,还有“社区黑板报”、“社区地理”、“长寿经”、“你问我答”、“记者跑腿”等栏目。围绕这些栏目,编委会领导以及部门负责人还从新闻教科书以及其他报纸杂志中精心挑选范
文,供大家学习、借鉴,以提高“社区新闻”写作水平。
用典型引路,激励记者深入基层。2012年6月,《泰州晚报》以记者焦霞映的名字在钟楼社区设立了“小焦工作室”,焦霞映与社区干部群众打成一片,表现突出,得到方方面面的称赞。晚报编委会以此为典型,让她现身说法,向全体采编人员传授经验。同时,编委会在海陵区委宣传部、城北街道、城中街道的大力支持下,焦霞映被聘为钟楼和工人两个社区的主任助理,在社区版开设“小焦社区工作室”栏目,反映群众心声、服务百姓生活。目前,这一栏目已经成为晚报的品牌栏目。
以制度做保证,让记者进社区活动常态化。为防止记者进社区活动“一阵风”、“走过场”,编委会制定了《记者进社区工作制度》,并将记者进社区与考核挂勾:每个记者每周至少采写一篇来自社区的重点稿件,每名记者每月撰写的社区稿件不得低于15分,每少一分则从其当月总分中扣除一分。此外,编委会还要求每名记者每月至少参与或帮助社区组织一项公益活动。
记者进社区的主要收获
回顾三年多来的实践,记者进社区给晚报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
进一步确立了记者的社会主义新闻观,锻炼了队伍、提升了办报质量。受西方新闻观的影响,有的刚从校门踏入报社大门的人,总以为“人咬狗才是新闻”,“负面的事才最有新闻价值”,往往片面强调“眼球效应”、“轰动效应”。记者进社区活动让他们认识到,都市报同样是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正确的办报方向,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在改革与发展中发挥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作用。记者与市民打成一片,为报纸带来了一大批来自基层、生动鲜活的稿件。到目前,《泰州晚报》已累计推出社区专版1800多个,发稿量8000多篇,报纸有了浓浓的人情味、人文味、人性味。
报纸与市民的联系更加紧密。四年多来,记者先后在社区组织了一系列公益活动,其中,在泰州产生较大影响的有“爱心奶奶”系列活动、“爱心惠民菜活动”、“绿之源义工团活动”、“美化阳台活动”、“跨省招工大联盟”、“晚报十佳达人评选”等。这些活动增强了报纸与市民的联系,使报纸真正成为来自市民、植根市民、服务市民的市民报、社区报。
报纸越来越得到市民的认可。在报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泰州晚报》的经济效益依然平稳,发行量从3.5万份增加到7.3万份;2015年稳定在6万份左右;广告收入从2000多万元增加到6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