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史的钩沉中认识扬州:评《扬州史话:扬州美术史话》
2015-01-30李冰湜
扬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灿烂的文化和深远的古韵。认识扬州,总是要从其厚重的历史入手。2014年,适逢扬州建城2500周年,为了让世人更加深入地读懂扬州,扬州市组织编撰了《扬州史话》丛书。而其中,由贺万里所著,获得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支持,作为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项目、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的《扬州美术史话》(广陵书社,2014年3月出版)一书,则从美术史的角度,在阐述扬州美术艺术发展历史的同时,见证扬州这所城市变迁的历程,让读者在系统了解扬州美术史的过程中,认识这座“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
长期以来,工匠与画家云集扬州,留下了许多传世的作品,使得扬州美术在中国美术的发展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说起扬州美术,无论是广陵铜镜、扬州漆器等传统工艺,还是石涛、扬州八怪等书画名家,都是扬州美术艺术繁荣鼎盛的代表。作者沿着历史的脉络,从两千多年来关于扬州在制玉漆艺、雕塑瓷器、书法绘画等方面的美术现象和人物的阐释入手,置身于中国美术大进程的洪流中,揭示扬州在工艺美术和书画艺术方面的深远影响。读后可看出,本书不仅是一种历史痕迹的厘清,作者更试图从扬州美术甚至中国美术生存发展的时空和境遇出发,考察与扬州有关的美术家以及美术现象所属的生态环境和文化氛围,使得对扬州美术史乃至中国美术史的解读和诠释更加富有人文气息,更加生动形象。
本书是叙述扬州美术通史的宏观之作。谓之“史话”,也的确做到了“通史”的要求——以时间为序,叙述内容广泛。书中的叙事线索从鸿蒙初开到六朝、唐代,再到宋、元、明、清、新中国,叙述中并非一味地罗列扬州的美术大家、美术作品,而是以每个时代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社会环境、人文境遇为切入点,将扬州美术发展的每一阶段串联起来,在介绍龚贤、汪之瑞以及在扬州留下过作品和足迹的苏轼、米芾等人物及代表性作品的同时,将每一阶段的发展成果放置于中国美术发展的大背景下,站在大历史观下将扬州美术的古往今来娓娓道来。可以说,作为通史,该书既有对艺术作品如数家珍的举例,又有对扬州美术史的整体评说,宏观辐射与微观探讨并举,整体概括与个体描述兼具,充分体现了扬州美术史的大千样貌。
该书以对扬州美术史的梳理,追忆涉及中国美术发展大视野中的扬州美术现象和人物,从城市的变迁透视美术家的生存环境和艺术理念的变化,来追问扬州美术的创作规律和历史发展之谜。无论是大运河开凿带来的扬州城市地位的提升,还是盐商兴起中扬州成为艺术中心的盛况,抑或新中国扬州艺术的复兴,都表明艺术的进步或没落与这座城市的兴衰密不可分。扬州的美术发展的确可以映照扬州乃至整个中国各个时代的文化演进和社会进步。从这个角度说,扬州美术史亦是认识扬州的绝佳媒介之一。
本书的一大特点是图文并茂,例如扬州唐城遗址出土的唐三彩鱼瓶、安徽省博物馆收藏的查士标《抱琴山幽图卷》、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汪士慎《墨梅图卷》(局部)、常州博物馆藏郑板桥《兰竹荆石图轴》等珍品的图片。在细数这些美术家、书画家的经历、作品特点、擅长风格的同时,佐以作品的图片,令人不禁惊叹扬州美术的辉煌成就。作者用词优美轻快,读来有亲切之感。在反复考证的同时对某些经典信手拈来,例如称“清初四僧”之一的渐江“岁必数游黄山”“得黄山之真性情”,说扬州人对于郑板桥,“得其一片纸、只字书,皆珍惜藏庋”,等等,引用文献深入探究。
阅读此书,不免有穿越时空之感,亦觉鼓舞振奋,不禁慨叹艺术的精妙和文明的力量,更为扬州涌现出如此之多的美术大家和艺术作品而由衷地感到惊叹,进而产生文化上的自豪感。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