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探究法在医学信息素养教学中的应用
2015-01-30
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意识的提高是其在校期间必修的课程,而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信息素养培养教学的效果[1-2]。其中合作探究教学法受到了研究者和使用者的重视和推崇。
1 合作探究教学法
合作探究就是教师、学生分别组成小组,探究小组成员认为重要的教学问题。小组通过构建问题、确认有助于解决问题的各种相关资料或“证据”,共享对“证据”的看法,反思不完整的或临时的回答、依据已有经验和讨论结果修改问题。合作探究教学法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合作探究使小组成员能够自主探索那些自认为重要的问题。教师在反思和提高自己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能够通过与同事以及有兴趣的局外人的共同探讨与分析,自己决定需要探讨什么,避免孤军奋战,促进自己的专业的发展;能够明确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与事件,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水平[3]。
二是合作探究使教师能够克服自已工作时的焦虑。小组成员都在思考怎样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学习,成员之间十分明确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三是合作探究为教师提供获取学生、学生作业以及自己工作新观念的机会。刚刚毕业的教师,对新环境、新任务、新角色、新教材都很陌生,难以马上适应,渴望有丰富经验的同行的指导与提醒,避免走弯路,尽快进入工作状态。
四是合作探究促进教师知识的更新,给教师智力发展的机会,避免知识枯竭。
2 合作探究教学设计
2.1 目标设计
2.1.1 成立合作探究小组
笔者所在的文献检索教研室承担本学期研究生文检课的教师全部参加了合作探究教学小组。本着自愿的原则,吸收其他热爱教学和爱好学习的教师,并在研究生中招募了2名志愿者。
2.1.2 确定小组探究目标
探究的目标最初是较粗放的,有利于小组成员有广泛的空间讨论探究目标。当无法提出明确目标时,可由管理者梳理当前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明确需要改进或值得研究的地方。小组成员经过几轮讨论,探究目标会越来越明确。探究小组的目的是动态发展的,受到课堂教学和学校实际情况的影响,需要探究小组定期反思自己已有的、早已了解的目的。
医学高等院校的医学文献检索课,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形成了完整、独立的体系。在完成课程教学目标(信息检索基础知识、数据库检索、网络信息检索、循证医学及证据检索)的基础上,将探究目标设定为如何将检索到的知识融入自身知识体系,应用于科研与实践,成为创新性医学人才。
2.2 方法设计
根据我国《医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指标体系(修正稿)》对医学生信息素养能力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要求,在医学研究生文献检索课教学中,小组成员及志愿者一致同意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教师的教学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建构主义课堂下的有效教学。
2.2.1 创建学习活动的情境,引导学生自己确立目标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取决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学习者只有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形成与获得所希望的成果相应的预期时,学习才可能是成功的。为了让学习者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建构主义强调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习者参与目标的提出或确立。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事先要设计出各种任务、课题,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确立这些任务或课题中所包含的各个子任务和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即由学生自己确立子目标,教师再引导学生去寻找达到各个子目标的方法和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启发和鼓励学生根据学习需要,对初始的目标进行分解或将其转化为其他目标。
2.2.2 运用多媒体、超媒体技术及虚拟技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运用多媒体、超媒体技术及虚拟技术,能真实、生动、科学地呈现教学内容,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如在文检课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章节中,对叙述性、概念性等理论教学时,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表现出来;对检索技能篇中操作性章节,采用富有表现力的动画模拟实际的操作过程,因为枯燥、抽象的信息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构建[4]。
2.2.3 建立学生探究小组,发挥自主学习和协作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4个部分。因此,按照一定条件将学生分成小组,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教师和同学相互作用,相互协作,推进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进程。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协作,有利于收集与分析学习资料、提出与验证假设、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及意义的最终建构[5]。
2.3 程序设计
教学内容主要是医学专业数据库的使用个案。
利用本校购买及自建的各类数据库、图书馆纸质资源、互联网免费期刊数据库等完成教学任务。
选择2014级科学学位医学专业的2个班研究生为实验对象。每班原则上按相同专业的学生分为一组,每组3-5人,设组长1名,小组成员讨论确定小组检索题目。每位学生在完成小组课题的基础上,完成一个课题的检索报告,题目可根据导师手中正在进行的课题或自己专业的研究方向进行检索。利用现有资源,每位学生在进行小组课题检索时,根据课题需要及自己的特长分别检索不同的数据库,如中英文数据库,电子图书与期刊数据库、专利数据库、会议论文数据库等。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互相配合,小组之间也可以交流,最后形成检索报告,由组长汇报。在课程结束2周后上交个人报告。
3 合作探究教学法的实施环节
3.1 明确教学目标
通过完成小组检索报告和个人检索报告,使学生熟练掌握常用医学文献检索系统的资源特色和检索方法,培养学生针对特定课题进行检索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正确分析课题与正确运用逻辑组配运算符及其他检索技术构筑检索策略的能力,掌握本专业常用外文免费资源的收录范围及获取全文的方法,明晰信息的评价标准和对信息来源进行评价,将检索到的信息应用于工作中并创造新知识。
3.2 研究制定检索报告有关事项
有关事项包括如何选择命题来源,告知课题题目要求、范围,各数据库检索界面、途径、字段、逻辑运算符的使用要求等,具体介绍学校订购的数据库及免费网络资源的概况、特色及学术搜索引擎。
3.3 学生小组活动
确定课题题名,任课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部分课题,也可根据导师意向或个人专业研究方向自主选题。同时详细表达自己的信息需求,确定数据库种类;选择适当的数据库或信息源,制定检索策略,并根据检索结果优化检索策略式;对不确定的检索方法向教师寻求帮助。小组成员通过交流讨论,比较不同信息源检索结果,了解不同信息源的收录范围和特色。
3.4 探究环节
3.4.1 探究
有的学生检索过程中遇到不知道如何查找检索词英文同义词、在线翻译有时不准确等问题。通过集体探究发现可在PubMed数据库的MeSH Database 表中的see related 查到。
外文数据库中收录的中医文献很少。如何获取这方面的文献,有教师提出中医方面的主题词选用方法,有的教师提出循证医学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是个很好的信息源。在获取外文全文文献的途径方面,有的教师提出在数据库、免费资源中都无法获取全文时可通过通讯作者的e-mail索取,并向学生介绍了向外国作者索要文献时写信的常用格式。此外,还探究了快速获得最新科研信息的途径、检索技巧及阅读外文文献的方法等学生常用的知识。
3.4.2 评价
组长汇报时,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报告做出评价,学生根据自己的检索体会参与评价,教师对各组的独到之处提出表扬。
4 结论
合作探究教学分为教师合作探究小组和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小组,授课方式为理论知识讲授、上机实习和课堂讨论,考核方式为实习成绩、讨论成绩和作业成绩(检索报告)。
4.1 学生的收获
上课前有学生认为互联网如此发达,没有必要上文献检索课,有问题在百度、Google中查询就可以了。但完成检索作业及小组实习报告后,学生明白学校的数据资源如此丰富,不使用不知道是极大的浪费。在获取外文全文文献方面也有了新的发现。在完成小组检索报告过程中,学生与合作伙伴通力合作,学会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技能[6]。
4.2 教师的收获
教师合作探究小组的活动不同于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只是解决某一章节讨论重点、难点,合作探究的教学目标是探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之间的合作探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丰富了教学知识,提升了个人价值和课堂教学效果,对教师的课外生活也带来了积极的影响[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