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创业:现状、趋势和体制机制

2015-01-30童素娟

浙江经济 2015年16期
关键词:浙江机制

童素娟

体制机制是影响创业的关键因素之一。应从创业驱动机制、创业扶持机制、创业回报机制、创业服务机制四方面建立健全新常态下完善“大众创业”体制机制

浙江创业发展现状

创业工作成绩显著,创业带动就业效应凸显。“十二五”以来,以创业带动就业成为全省经济和就业新的增长点。2014年新增注册私营企业22.7万家,同比增长18.23%,带动就业206.7万人,同比增长30.49%,新增个体工商户52.3万户,带动就业135.7万人。截至2014年底,全省经人社部门挂牌的创业基地(园区)230个,已认定大学生创业孵化园116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7家;园内大学生创业企业0.7万家,带动就业7万人;全省各地聘用创业导师2000多人,为累计3.2万创业者提供一对一和一对多的创业指导服务。

创业政策体系逐步完善,政策措施不断创新。“十二五’期间,浙江在落实“创业富民、创新强省”过程中出台了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比如2011年紧贴青年大学生创业就业主题的《关于开展“青年创业圆梦行动”的通知》等10多个配套政策,2012年的《关于贯彻落实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税收配套政策实施意见》(简称“浙江税十条”)等,2013年的《浙江省高校毕业生网络创业认定暂行办法》等,2014年《浙江省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实施方案(2014-2017年)》等。丽水市还出台了鼓励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政策举措,进一步从政策上支持农村青年群体从事网络创业。

创业投资规模逐年增加,创业投资效果明显。进一步提高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规模,充分发挥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使用效率,出台一系列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创业投资的利好政策,大力促进创业投资引导机制的建立健全。“十二五”期间,全省创业投资企业增长迅速,备案创投企业的投资项目主要集中于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投资资本总额的50%以上。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民间资本超过一万亿元。浙江省政府努力打通民间资本对接产业资本的通道,民间资本参与创业投资规模逐年增加,民营企业投资占资本总额和个人投资幅度提高较快。

创业形式多元化,互联网创业成为新常态。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加入到创业群体,新想法、新思路让青年创业的形式日趋多元化,高科技、互联网、现代农业、文化创意等产业行业都成为青年创业的主战场。据统计,杭州“大创”企业中,IT、文创、电子商务等占到67%。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创业形式与创业项目层出不穷,网络创业深受大学生等青年群体的青睐。有报告指出,淘宝网有一半以上的网店店主年龄在20-32岁,大多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或在校大学生。网络创业甚至波及到许多农村青年群体,2013年6月赶街在浙江遂昌建立了第一家赶街村级电商服务站,现在浙江全省10余个县建立了800个以上的村网点,预计明年达到10000个网点。

创业服务平台不断拓展,创业环境继续优化。依托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成了覆盖市、县(区)、乡镇(街道)四级创业指导服务体系,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等创业服务。截止到2014年第四季度,全省建立创业服务机构1000多个,其中公共创业服务机构800多个,主要为创业企业提供资产重组、创业辅导、技术支持、市场开拓、人才培训、国际合作、资金融通等创业服务项目。

浙江创业工作新趋势

“生存型创业”向“机会型创业”转变。浙江是中国创业最活跃的省份,按国际通行的创业观察指数①指某地区每万人拥有新创私营企业的数量。(CPEA)衡量,除上海、北京外,浙江居各省市区第一。浙江历经30多年的创业实践,创业者有一定的专业经验和专业知识积累,创业领域进一步扩展,创业规范性进一步增强,创业活动已经从“生存型创业”转向“机会型创业”。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一般“机会型创业”占2/3。从“生存型创业”转向“机会型创业”意味着浙江的创业活动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由“跑马圈地”变为“插位创业”。30多年前,创业常常是填补某个领域和市场的空白,产生颠覆式的效应,而如今的创业者常常需要直面行业巨头的压力和日渐成熟的行业格局,在夹缝中求生,即所谓的“插位”创业。而创业优势也从“信息不对称”变为“数据利用”。在当今的创业环境下,尤其是互联网和移动通讯设备带来的随时随地的顺畅沟通和信息密集的交流,大大缩减了数字鸿沟。因此,在大数据时代,如何更好地挖掘和利用数据背后的商业信息成为接替信息资源不对称的另一种优势。

青年创业将引领新一轮创业浪潮。随着国家持续推出新政,创业已近乎“零门槛”状态,而不断进行的简政放权改革激发出了市场的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生发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风景”,青年创业进入真正的“黄金时代”、大众创业时代。从创业主体来讲,“90后”作为一个特征鲜明的群体正在成为中流砥柱,带来了全新的“社群经济”和“众筹思维”,从生产关系到管理模式,产生了一种“破坏式”的创新:将“中心”边缘化,用“自由组织”取代“结构化”,而重新构建一种以贡献值、文化标签、兴趣爱好为规则和约束力的生产关系,用“众筹思维”获得共赢。

草根创业与精英创业并存发展。随着经济正式迈向新常态,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开始转向创新驱动,极大释放了草根和精英的共同创业热情。新常态下主要有三种创业浪潮:简政放权推动新一轮草根创业浪潮,移动互联网技术引领新一轮的互联网创业浪潮,产业集聚区、高新区或科技园区则引领聚合创业浪潮。在三股创业浪潮的席卷下,草根创业和精英创业并存发展。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感召下,一大批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类似遂昌农村电商模式将会在未来浙江农村遍地开花。同时,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大量留学或海外人员选择归国创业,精英创业将成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有生力量和最活跃的因素。

网络创业依然是创业主要方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以及公平的创业环境和更广阔的创业空间,催生了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投入到互联网创业中去。国内首份《中国大学生网络创业研究报告》显示,有高达97.62%的大学生支持和认可网络创业,有68.78%的大学生对网络创业充满向往。当前许多大学毕业生,包括在校生都选择了经营网店,即“网上销售”这种“投资少、门槛低、见效快”的网络创业形式。随着真正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些依托移动客户端,需要重新设计商业模式,构建新平台或新系统,提供新服务的“精英型网络创业”模式将成为网络创业的重要形式。

完善体制机制是关键

创业活动正逐渐成为拉动浙江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也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抓手。但从全国来看,创业企业失败率高达70%,这主要是受创业能力不足和创业环境两方面的制约。因此,完善创业体制机制是推动创业的关键因素之一。从创业驱动机制、创业扶持机制、创业回报机制、创业服务机制这四方面来建立健全新常态下完善“大众创业”体制机制,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创业发展的机制设计。(1)创业驱动机制。即通过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和提高创新驱动能力,激发创新创业热情。(2)创业扶持机制。最为关键的就是融资体系的构建,设计和建立多种类型的融资渠道。(3)创业回报机制。关注创新人才获得创新创业回报的途径,如公开上市、直接出售、员工股票选择权计划、管理人员买断等手段。(4)创业服务机制。依靠民间组织、政府和教育机构共同努力,提供创业管理和信息咨询,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开发、技术创新服务以及法律援助等。

创新创业的平台搭建。(1)产业集聚创新平台。通过平台完成创新要素的集成、协同和整合,促进创新成果外溢,并逐渐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2)公共服务创新平台。即以政府为主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共同参与,依托科技中介机构建立起来的服务平台,主要为技术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技术资源共享等提供技术性服务。(3)科技创新融资平台。加大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投资规模,奖励科技创新企业、专门设立创新基金,扶持高新技术和重点技术的研发,实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商业银行专门建立科技支行,开拓科技创新投融资平台的融资渠道,降低科技创新贷款门槛和条件,推动科技创新引领创新创业发展。

创新创业发展的保障措施。(1)创业政策驱动。不断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吸引高端人才创新创业。(2)创业资金扶持。搭建公益性融资平台,充分发挥各类创业基金的作用。拓展创业的融资渠道,实现创新创业资金多元化。(3)创业资源共享。建立创业中介机构,提供更多社会资源。加强产学研政策协同,完善科技创新体制。健全创业公共服务,精准对接创业需求。建立“浙江省创业项目库”,创新创业服务手段。(4)创业人才开发。探索创业人才教育培训机制。探索创新创业人才价值辐射机制。(5)创业环境优化。营造创业氛围,弘扬创业文化。加强创新驱动知识产权保护,保护创新企业的利益。

猜你喜欢

浙江机制
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的思考
Mother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双下沉、两提升”浙江医改提升群众获得感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定向培养 还需完善安置机制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