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史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5-01-30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学术处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学术处
“全国党史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学术处
201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经党中央批准,8月21日,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在北京联合举办“全国党史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
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会长、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会长、中央党史研究室原主任欧阳淞出席会议并分别作主题报告。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等5位论文作者作交流发言。研讨会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常务副会长龙新民主持并作会议总结。
本次研讨会共收到来自全国党史、党校、干部学院、高等学校、史志、档案、文博、军队等系统的专家学者论文187篇。经专家评审,共有97篇,其中特邀论文7篇入选本次研讨会。中央党史研究室室委会全体成员,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负责同志,以及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和入选论文作者代表共约80人参加研讨会。
曲青山在主题报告《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奋起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最早宣传者、动员者和最坚决的抗击者,承担起了抗日民族先锋的历史重任;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团结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鼓舞者和坚强的政治核心,成为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光辉旗帜;中国共产党制定实施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总方针,为中国人民坚持长期抗战争取最后胜利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具体途径;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广大敌后战场和建立了抗日民主根据地,党领导的人民武装逐步成为整个抗战的有生力量、中坚力量和主力,是中国坚持抗战和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为铸就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输入了新鲜血液,注入了深刻内涵。
欧阳淞在主题报告《抗日战争胜利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建立起来的空前广泛的统一战线,汇聚了为不断夺取胜利而一往无前的中国力量;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激起的民族意识的觉醒和认同,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为开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道路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
会议围绕“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释。
第一,阐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和伟大的抗战精神。有的论文认为,抗日战争所形成的抗战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和巨大力量源泉,永远是我们值得继承和发扬的宝贵精神财富。有的论文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大转折。艰苦的全民抗战,孕育了伟大的抗战精神。抗战精神,来源于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其核心就是爱国主义。抗战精神是发扬爱国主义的生动教材,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力量源泉,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推力。
第二,阐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有的论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实际核心: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旗,对凝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实行全民族抗战起了独一无二的指导作用;领导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武装力量开辟敌后战场进行人民战争,对打击日本侵略者夺取抗战胜利起了举足轻重的中坚作用;根据两国三方关系不断变化的特殊格局,适时调整政策和策略,正确把握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关系,对坚持国共合作抗战到底起了具有决定意义的主导作用。有的论文认为,中国共产党不仅倡导和推动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而且还为推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为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有的论文从倡导并贯彻了广泛发动群众实行人民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提出并坚持了统一战线中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一致性原则,正确实施了对于群众运动的组织领导,为发动和组织群众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等四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成为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有的论文从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是中国军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基本遵循、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的制胜法宝、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等四个方面深入全面地阐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必须动态地、系统地、全方位地对国共两党的地位作用进行考察,才有可能得出比较符合实际的结论。有的论文认为,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和执政为民,引领着夺取抗战胜利的正确方向,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有的论文认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作用的重要表现之一是正确代表了中国抗战、建国的前途和方向。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逐渐扩大了自身的政治实力、组织力、号召力,成长为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影响了战时及战后中国政治的走向,并从抗战对策、社会基础、组织规模、政治主张等方面进行了深刻论述。有的论文根据战时日本档案资料和战史丛书资料,分析敌后战场在中国抗战中的地位与作用,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第三,阐述党的领袖人物对抗日战争的重大贡献。有的论文认为,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日战争中的一个突出贡献,是通过战略预见、判断、构想、部署和推进,实施了正确的战略领导,可谓是居窑洞之侧,观天下之变,谋战略之策,指抗战之路,取胜利之势,实际担负起了“抗日救国的总参谋部”的职责。有的论文认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除了体现在毛泽东提出的理论观点、战略思想的正确及其理论体系在实践中逐渐完善,更重要的是,毛泽东以他对复杂事物的科学预见,赢得了大家的钦佩和敬重。有的论文认为,毛泽东“是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敌入侵、反抗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艰苦卓绝斗争中产生的伟大人物”,领导“战胜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的人民领袖。他对湖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巩固,湖南抗日救亡活动的广泛开展,八路军、新四军在湖南挺进作战等,功不可没。有的论文从朱德深入敌后广泛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为抗战胜利提供正确军事指导、创造性坚持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始终坚持拥护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等五个方面,论述朱德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贡献。
第四,阐述某个方面或某一地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突出贡献。有的论文认为,游击战争是战争的一种重要形式。中共坚持实事求是、继承创新,在抗日战争中把游击战争上升到战略高度,确立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主要斗争方式,这是由中国国情、中共自身性质、中共武装力量特点和土地革命时期领导军事斗争的经验所决定的。实践表明,中共坚持开展游击战争,最广泛动员了人民群众参与抗战,使抗日战争始终得到坚持,牵制并大量歼灭了日伪军有生力量,为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有的论文认为,在华日人反战组织的建立、发展及其主要活动、作用,有力地证明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回击了日本一些政治组织和政治人物无视铁的历史事实,一再美化甚至否认侵略历史的言行。相当多的论文论述了本地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作出的重要贡献。比如有的论文认为,在艰苦卓绝的东北抗战中,中共满洲省委高举抗日旗帜,发动社会各阶层民众团结抗日,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为挽救民族危亡、取得东北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有的论文认为,山西在中国抗战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有的论文认为,作为全面抗战阶段中日双方的必战之地、难战之地和久战之地,湖北地区抗战以极为广阔、深入和丰富的抗战实践,不仅创造了彪炳千秋的辉煌战绩,而且也给后人留下了泽被永远的历史经验和精神财富。有的论文认为,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南迁重庆,贵州的战略区位价值凸显。贵州各族人民立足于大后方的战略阵地,着眼于全面抗战的战略大局,勇担历史使命,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积极从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支持抗战,书写了中华民族浴血抗战的贵州篇章。有的论文认为,海南岛孤悬海外,远离中共中央,远离主力,极少外援,斗争环境极为恶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琼崖人民同仇敌忾、团结一心而凝聚成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有的论文认为,台湾义勇队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台湾光复事业发挥了特殊作用,立下了不朽的功绩,等等。
龙新民在会议总结中说,这次学术研讨会时间虽短,但开得很紧凑,内容很充实,深化了对会议主题的研究,为我们进一步开展专题研究提供了条件。全国党史界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5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着力研究和深入阐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等重大问题,坚持正确历史观,加强规划和力量整合,加强史料收集和整理,加强舆论宣传工作,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进一步推进和深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
(责任编辑 汪文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