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产品市场的对外开放
2015-01-30黄海
黄海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北京市100731)
中国农产品市场的对外开放
黄海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北京市100731)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开放促改革,农产品市场也将真正全面、全方位对外开放,基本上取消各种限制。一是农产品贸易进一步开放,进口农产品的品种和数量会越来越多;二是引进、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力度加大,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要在经营目标、管理方式、交易方式等方面加强创新,统筹规划,打造升级版;三是农产品物流技术和设施特别是冷链物流成为引进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的重点领域。
农产品市场;对外开放;流通模式;冷链物流
我国农产品市场改革至今已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1978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的序幕,同时也拉开了农产品改革的序幕。农产品是我国最早进行改革的领域,但是,农产品市场的对外开放相比改革来说向后推迟了一些,直到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才开始进行全面的、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那么,为什么中国农产品市场的改革和开放中间存在这样一个时间差呢?这主要是由农业和农产品的性质决定的。中国有句俗语叫“民以食为天”,农产品供应是最刚性的需求,任何国家的政府都以让人民吃饱饭为最重要的执政目标。同时,农产品的价格又是最基础的价格,对中国而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变化都是随着农产品价格而变化的,农产品价格升高之后,整个消费价格都要升高,从而牵动一系列商品的价格,而农产品价格又是最敏感的价格。另外,农产品安全是当前备受关注的焦点,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的关注程度大大超过了其他商品,而与中国的农民和工人、知识分子、公务员各个阶层相比,农产品的生产者在国内是最弱势的群体,社会地位、话语权都相对较弱。这些特点不仅中国有,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也都有。因此,不论经济是否发达,不管什么样的社会制度,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对农产品市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保护,包括美国、环太平洋、环大西洋的合作组织谈判中,农产品市场价格开放仍然是焦点之一。由此看来,中国农产品市场的对外开放之所以晚于对内改革,具有复杂的经济原因。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目标,要求“以开放促改革”,意味着下阶段中国经济发展要构建开放型经济的新体制,同时要以开放来促进改革,放开商贸物流等服务业的外资准入限制。农产品市场开放属于商贸物流,这个领域要明确放开,要进一步开放,或者说基本上取消各种限制,列入优先开放的领域之中。
一、农产品贸易的对外开放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基本上实行的是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而且农产品长期以来是传统的优势出口产品,包括一些蔬菜、水产品,粮食是进口出口互相调剂。但是,近十年来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进口农产品的品种和数量都越来越多,目前已经成为农产品国际贸易的进口国,且品种数量逐步增加。比如,中国原来进口大豆的数量很多,但这些年除了大豆之外,玉米也开始大量进口,主要是解决饲料不足的问题;小麦进口刚开始是为了解决品种的问题,现在进口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大米进口的增长速度比较快,以往进口泰国、越南的大米,现在连日本价格比较高的大米也开始进口并且持续增加,因为国内有这样的需求。
2013年中国的农产品出口额671亿美元,进口额达到了1180亿美元,逆差为509亿美元;2014年1—11月农产品出口额642亿美元,进口额1102亿美元,逆差仍然达到了460亿美元。从全年看,2014年与2013年大体持平。2014年以来很多大宗农产品价格下降,所以如果从进口数量来看,增加的幅度还要更大一些。这是一个长期的趋势,很有可能也要变成常态。农产品进口之所以大量增加,主要原因是市场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这并不是因为中国政府的政策调整,主要还是中国的农产品市场在进出口贸易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一是耕地面积影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耕地面积实际上有所减少,尽管总量没有什么变化,但是随着城镇的开发,一些比较好的土地被占用,必然影响农产品的产量。二是供求结构的影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品种、数量、需求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高。国内很多产品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所以进口的数量和品种受供求影响也在增加。三是贸易谈判的影响。因为中国正在实行自由贸易区(以下简称“自贸区”)战略,与很多国家都在进行自贸区谈判,而在谈判中农产品市场开放是很多国家对中国提出的要求,其中包括发达国家,也包括发展中国家,都希望中国能够进一步开放农产品市场,降低农产品关税。因此,随着这种贸易谈判,随着自贸区战略的实施,中国的工业品出口条件将越来越好,但反过来也要进行一些利益上的交换,就是我们在农产品进口方面也要做出一些让步,这样才能达到互惠互利。当然,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市场价格的影响,由于中国的农业生产率还比较低,农产品在很多品种上没有价格优势,甚至还存在价格劣势,一些国家的农产品运到中国的口岸,其到岸价实际上还要低于中国出口的收购价,在这种背景下,在市场起支配作用的情况下,农产品的进口数量还会增加。这也应该理解为一种常态,是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农产品进口的增加也是一种新常态,所以我们还要适应这种情况。
农产品进口的增加,同样也给批发市场带来了大量的商机,现在中国国内很多批发市场已经开辟了进口产品的专门摊位、柜台,而且数量也在日益增加。随着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进口农产品的数量也要增加。比如,中国是传统的养猪大国,也是猪肉消费大国,猪肉的年均消费目前也保持在世界前列,生猪存栏量和屠宰量都位居世界前列,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猪肉也开始进口,等等。必须看到国内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已经成为常态,主要原因是城郊土地面积减少,很多农产品的运输距离达到数千公里,这必然会增加成本,而且损耗严重。同时,中国目前很多种子、化肥、运输的燃油对外依存度也很高,进口价格上涨自然会影响到国内价格。另外,最近连续提高了城镇的最低工资,这样就波及到农业劳动力的人工成本,现在很多农业生产合作社雇用农业劳动力的工资实际上都在逼近成本价格。再加上公益性设施比较缺乏,政府调控缺乏抓手。这些原因使得中国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成为常态,这个因素也必将影响到今后中国农产品的进口。
二、引进、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
中国虽然是一个农产品生产大国,也是个流通大国,但农产品流通模式还比较传统,相对于很多国家来讲是落后的。所以,我们的开放不仅要引进商品,同时也要引进新的流通模式,向国外的一些农产品流通经营者学习、借鉴,引进先进的流通模式,加强创新。中国经济正在打造升级版,农产品批发市场也要打造升级版。其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呢?是由传统的组织农产品交易转变为引导生产、促进消费。批发市场不但是一个交易平台,而且还是一个信息平台,承担着引导生产、促进消费的功能。由传统的实现农产品价值转变为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不只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实现价值的场所,更要延伸产业链,比如包括仓储、加工向零售延伸、向生产延伸,把产业链拉长,提高批发市场的附加值。如今世界贸易中已经提出一个新的概念——价值链,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反复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意思是不但要看它的交易量、贸易量,更要看价值链,找到其增值部分到底在哪里。另外要由传统的满足市场需求转变为发掘需求、创造需求。不单单是消费者需要什么就卖什么,还要培育消费者需求,创造需求。比如引进一些新的品种,消费者原来不认识、没见过,在品尝之后感觉很好,这样来转变根本需求。
我们应当向国外批发市场学习,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以下简称“全国农贸联”)与西班牙、美国等国家签署了合作协议,是一个好的开端。我们应当向国外批发市场学什么呢?我们的差距在哪里呢?
一是经营目标要创新。比如说公益性或准公益性,这个概念在国外不是一个新概念,国外很多市场都是带有公益性或准公益性的市场,但在中国这还是一个新概念,最近两年才提出要培育建设公益性的设施。那么什么叫公益性?什么叫准公益性?它们与市场经济、与市场发挥决定作用如何协调发展?这里面有一系列的问题,都是需要我们学习、研究的。
二是管理方式要创新。我国在批发市场管理上几十年延续不变,缺乏创新。比如说立法,日本的《中央批发市场法》早于批发市场的出现,在还没有批发市场的时候就已经先立了法。但是我国的批发市场已经搞了几十年了,到如今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批发市场的法律或行政法规,所以这方面需要加强、需要学习。
三是规划。现在的批发市场没有全国的规划,只有各地的规划,所以导致重复建设、物流不合理现象突出。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有几十年的经验,所以要学习它们的规划。
四是管理机构的非企业化。中国目前的批发市场管理机构完全是企业,企业建、企业管。但是,在国外一些重要的批发市场,管理机构是非企业化的。那这种情况到底适不适合中国的实际,也需要研究、需要探讨。
中国需要开放的是交易方式的创新。中国的批发市场不管规模大小,交易方式基本上都是对手交易,可以说就是扩大的农贸市场交易方式。在国外则是不一样的,比如国外很多批发市场采取的是拍卖方式。另外,在国外很多大型批发市场中的竞争是有限的竞争,引入的批发商数量是有限制的,在中国目前都没有采取这种方式。那么到底是我们的中国特色有优越性,还是其他国家的交易方式有优越性,这也需要在中外交流中进行研究和探讨。还有建设模式的创新,我国长期以来都是依靠社会投资、企业投资,最近两年政府财政才开始有一定投入。这方面国外也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全国农贸联2015年1月与美国农产品经理人协会、西班牙巴塞罗那市场、法国畜牧及肉类协会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明确了合作方向和内容,也包括了引进、学习其先进的管理模式、管理经验,这是中国批发市场或者中国农产品交易下一步对外开放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最近两年,中国在这几方面有所突破,各地都在采取各种方式探索农产品批发市场创新。比如,北京市政府出资收购了新发地批发市场的部分股份;宁夏安排了财政资金在全自治区各个县区各建设一个政府主导或者控股的农产品市场;河南周口通过减免城市配套费等行政收费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山东青岛在城市新建和旧城改造的居民小区都规划配建一定的商业面积,开发建设公益性的农贸市场;上海市设立了“绿叶菜价格保险”(因为上海消费者非常爱吃绿叶菜),政府对保费进行补贴。这些只是我们了解到的一些方面,说明中国政府最近两年来也在积极探索农产品流通方式的创新。但实事求是地说,与很多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希望全国农贸联能够更多地引进、吸收、借鉴其他国家的农产品流通经验。商务部和财政部2014年已经开始支持在深圳、北京等地开展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试点,支持新疆、陕西、贵州等地开展跨区域的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目的就是要加快推进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改革创新,探索市场化的模式,“以资金换机制”。也就是说,以财政投入资金换取市场机制——一种新的机制,即对公益性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以政府的股权投资为主,贷款贴息为辅。以往都是给一点补贴或者贷款,现在变成政府股权投资为主,试点省份可以选择依托国有资本投资农产品流通运营公司,设立农产品流通产业发展基金,或者采取公私合营(PPP)的方式来支持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实现政府持有“金股”或者控股。什么叫“金股”呢?就是股份不控股,不占多少,但是有特殊的权力。对持有“金股”或者控股的市场,政府在市场搬迁、上市、变更属性等重要事项中具有一票否决权。即政府控股也好、持“金股”也好,只是在个别方面具有一票否决权,并不干预市场运营,不参与市场的经营管理,国有股权的收益也不回收财政,而用于返回补贴和公益性功能运营。但这只是一个设想,2014年刚刚开始试点,这个方案是否现实可行,还要看试点的经验。
另外,要整合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中央财政、地方财政都对农产品流通有一些资金支持,应该整合两级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建立农产品流通的产业基金,其中,中央和地方政府出资额不低于资金募资总额的30%,保持一定的比例,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基金委托专业管理团队,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地方政府制定基金管理制度,加强对基金运营的监督指导,确保基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金投资要严格限定在农产品流通领域,不允许挪作他用。其中,投资于公益性农产品流通项目的比例不能低于年度总投资额的60%,就是不能集中以后搞房地产、搞股票、搞期货等,试点是想通过公益性投资,通过建立农产品产业基金来进一步扶持农产品流通的发展。对于跨区域的设施建设以贷款财政贴息为主(与公益性设施不一样),同时也鼓励参照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支持方式,对大型农产品流通设施进行股权投资。这个财政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建设具有集中采购和跨区域配送能力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支持综合性的加工配送中心和产地集配中心。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促进农产品产销与供应链、物联网、互联网协同发展,要建立产供销一体化的省级公共信息平台等等。
三、开放农产品物流技术和设施
农产品物流技术和设施是我们的一个弱项,一个短板。中国的物流企业中90%以上都是中小企业,同质化竞争非常严重,第三方物流占整个物流市场的比例很低,不到25%,一些发达国家则超过了75%。同时,我们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落实信息不对称,农产品的冷链运输设施缺乏,在运输过程中腐烂变质现象经常发生。另外,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即农产品进城的问题始终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供与求、车与货、货与库对接不上,车辆空驶,空载率高达30%~80%,是欧美国家的3~8倍。物流企业都是分散的、小规模的,加上信息不通畅,所以空驶率非常高,这也是造成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高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而,在我国农产品物流方面,物流设施特别是冷链运输也是下一步对外开放、引进合作的重点,引进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是重点领域。
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产品的产地集配中心和产地批发市场的预冷设施。目前中国的批发市场产地和销地相比,销地批发市场还是比较完备的,设施也是比较好的,这主要是一些城市的政府为了保证居民供应,下的力气比较大,反而是产地的批发市场特别是产地集配中心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因为当地农业生产者的资金比较缺乏。其实,这个领域是农产品的源头,在这个领域投资会事半功倍,在后期进行投资则是事倍功半,如果从产地运出来之后就开始变质,销地再有冷库也没有用,下一步应当在这方面进行加强。当然,不但是引进外国资金,包括我们中国的社会资金也应当向这个领域倾斜。
二是农产品的冷链运输的设备,几千公里的“南菜北运”“西果东送”,必须要有相应的冷链运输设备,而现在这方面的设施非常缺乏,很多都是采取加冰块等等土办法,保证不了新鲜度和质量。所以,下一步也应当增加农产品冷链运输设备的投入。除了政府投入之外,包括社会投入和外资投入,都是一个重点领域。
三是集散地和销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保鲜库和预冷库。在集散地或者销地批发市场都建了仓库,但长期以来,中国冷库中-18℃冷库所占比重很高,而保鲜库所占比重较低,这也是中国长期以来的生活习惯和物资匮乏造成的。如今这种低温库、超低温库已经不能适应市场需求,集散地和销地特别需要建一些温度为0~4℃的冷库。
一个日本朋友向我讲过,他们希望向中国推销像集装箱一样的运输车,集装箱车头可以卸下来,本身带有一定的动力,可以拉到地头,在地头收完菜之后放在集装箱里面稍微预冷一下,就大大延长了保鲜时间。
20年前我在日本访问过一个村子,这个村子里有一套预冷设施,很简单:一个预冷库,还有一个传送带,对商品进行简单的分拣,按照大小品种分类装箱。在其资金来源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协的补助占了97%~98%,自筹只占了2%~3%。我当时拍了张照片带回国内送给了时任总理温家宝,并告知日本在20年前村庄就有预冷设施,而且政府补贴的比例这么高。这也是最后促成我国政府决定进行公益性农产品设施建设的原因之一。
*本文系作者在第六届亚太批发市场大会上的演讲,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责任编辑:林英泽
The Opening Up of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M arket
HUANG Hai
(Ministry ofCommerce ofthe People’s Republic ofChina,Beijing100731,China)
It is put forward in 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s of the 18th CPC Central Comm ittee thatwe should build a new open economy and further opening up to boost reform;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marketshould also be opened up in an all-round way and almostall of the lim itationsw ill be removed.First,the tra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w ill be further opened up and the variety and quantity of imported agricultural products w ill be increased;second,more and more efforts w ill be spent on the introduction and innov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circulation pattern and thewholesalemarketof thatw ill be changed in terms of operation target,way of management and transaction;and third,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 technology and facilities,especially the cold chain logistics,w illbecome the focusof introduced capital,technology and advancedmanagement.
agriculturalproductsmarket;open up;circulation pattern;cold chain logistics
F323.7
A
1007-8266(2015)06-0001-05
黄海(1947—),男,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内贸专家委员会主任,原部长助理,主要研究方向为贸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