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颜龄乐趣看人脸识别与征信
2015-01-30王宁江
王宁江
从颜龄乐趣看人脸识别与征信
王宁江
4月30日,一向作风严谨的微软,在美国旧金山发布了一款应用程序“我看起来几岁”,一时间,How old do I look?在我国网络社交刮起了一场旋风。几乎所有的群里都在晒颜值,把“七大姑、八大姨”以及圈子朋友的照片全部“颜”了一把,结果乐了,“黄脸婆”的老婆颜值相当于“十六岁花季”少女,许久不见面的男同学颜值变性成了“中年妇女”,等等之类。
我一直有个观点,好的应用推广最好先从好玩开始,从这一点看,“我看起来几岁”在发布之初就已经成功了。一个字“乐”,无形中推广了这一产品的应用。搞不好“颜龄”、“颜值”还会成为一个新词汇,入选2015年热门用词。
5月14日,《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BAT之一的腾讯依托内部的优图团队和财付通一并研发了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身份验证产品,并拟应用于推广“微证券”。见此报道,感想有四:一是国内BAT的人脸识别智能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是同步的,甚至还超之,微软仅仅是好玩的应用,而腾讯已考虑应用于征信、证券开户的实战;二是抓紧去更新被群众吐槽的二代身份证照片,既不能整容,也不能太难看,尽早规避“证明我是我”的窘境;三是这项技术应用于实名认证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四是若投入实战,战场成绩会如何?公众会接受吗?当然,在互联网时代,技术永远领先于规制,思路永远决定出路。
再细看报道中这个人脸识别身份认证的过程。首先,用应用扫描身份证正反面,这个好理解,是把身份证上的文字识别为文本;然后,拍照并对着镜头念念有词地读字,根据此报道,我理解这是为了证明镜头前的是真实的活的人,而不是照片或其他,可见优图团队研发者的用心良苦;最后,是比对判断,既要和全国身份证中心数据库里存储的照片做比对,同时,也要和腾讯掌握的个人生活照比对,以判断是否为同一人。流程不超过2分钟。我不知道读者看完这段话,是什么感觉?对这一过程是否复杂有何评判?复杂是为了更安全。但是从智能社会、万物万联的发展趋势看,互联网化的根本在于简便、智能,“即思、即见、即得”,是做减法的游戏,这样才叫“互联网改变生活”。否则,如果需要做加法才能实现的,那不叫互联网化,可能会是伪互联网。
这里倒是有个建议给腾讯公司,可借着前段时间互联网吐槽“证明我妈是我妈”的案例,先推出“证明我是我”的应用软件,先从好玩开始。让腾讯用户像扫二维码一样扫描身份证照片或输入身份证号码,然后再通过自拍或读取照片,来验证相似度。至于后台验证这么办,腾讯自己看着办。这个应用最后输出相似度,是个0-100的值。相信这个应用的推出,不仅可以通过制造舆论,增加大家未来接受人脸识别的程度,免费打广告,而且还可以让所有互联网用户免费帮助照片识别样本训练,减轻优图团队压力,何乐而不为。
还有一个观点做陈述,各个征信公司都喜欢拿本机构的征信评价结果与央行征信系统的结论做比较,来说明自己的价值。如果结果一致,就说本机构的风险评估是准确的,否则,就说本机构的方法是独特的,还是有价值的。其实,无论评级还是征信报告,一个真正的、好的、有用的评价结果,其衡量标准关键是看市场的接纳和反应程度,关键看资本投不投你的票。另外,各征信机构在宣传本征信数据库的市场覆盖率,有6亿、8亿用户之类的数字,远超人行征信系统3亿用户。提醒一句,征信数据绝不是以量取胜,在现阶段,无论是社交数据、电子商务交易数据、还是一般意义上的互联网数据,只是市场主体征信数据的有益补充,替代不了金融数据的“霸权”地位。
作者为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副主任、浙江省信用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