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枢纽型群团组织建设做实服务青年“最后一公里”

2015-01-30吴敏华

中国共青团 2015年9期
关键词:闵行最后一公里枢纽

文/ 吴敏华

完善枢纽型群团组织建设做实服务青年“最后一公里”

文/ 吴敏华

闵行区区域面积近37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260万,其中青少年人口120万,占比将近一半。面对数量庞大的闵行青年群体和多元化的利益诉求,闵行共青团通过“聚”、“转”、“强”、“睿”四字工作法,充分发挥青年中心阵地、组织、人才、智慧的平台优势,进一步提升闵行共青团的凝聚力,使之成为闵行青年“用得上、靠得住、信得过、离不开”的综合服务平台。

具体做法有:

开拓活动阵地,让青年朋友“聚”起来。在社区、乡镇、园区、楼宇、商业广场、公司企业等青年聚集的地方,依托合理空间和自身特色,广泛建立青年中心。在全区建立45家青年中心的基础上,形成了春申文化广场“旗舰店”为中心,以吴泾、江川“社会治理示范圈”,浦江、莘庄“团队培育示范圈”,紫竹、颛桥、工业区“科技创新示范圈”为多层的“同心多层”体系。

建立枢纽平台,让社会组织“转”起来。通过公益众筹成立专项扶持基金、创新教室强化专业师资力量、区域团建加强项目合作内容、媒体合作增加信息传播力度等形式,进一步整合体制内外各类资源,搭建区域资源共享的互动平台,形成良性的社会组织培育生态圈,为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提供有力支撑。

培育青年领袖,让青年人才“强”起来。选拔基层一线优秀的青年干部和长期立足社区的社会组织领袖作为“青闵君”负责人,通过“社会治理青年人才培训班”和“青年议事会”两大项目不断深化青年、社区、项目之间的联结,培养一批青年社会治理中的优班长和助手队伍。通过“青闵君”的青年领袖作用充分调动社区青年参加社区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使社区青年从参与青年中心活动进一步扩大到参与社区管理和社区治理中去。

借力专家智库,让社会治理“睿”起来。与复旦、华政、安利等高校企业联动合作,提出青年社会治理创智中心概念,以高校教授、青年企业家、社会治理专家组成智囊团,通过交流座谈、跟踪调研等形式定期研讨以青年中心为阵地依托,以青闵君为人才依托,以各类活动项目为载体依托的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新路径。

接下来,团区委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革新技术拓平台。我们要进一步发挥互联网+思维,通过O2O、全媒体等市场化模式的借鉴引入,进一步加强青年群体与活动项目间的供需对接,形成线上线下同步推进、良性互动的网络覆盖,有效扩大宣传途径,充分发挥青年中心综合型、智慧型平台的枢纽功能。

提升专业强特色。我们要相信青年,依靠青年,让青年自主参与青年中心主题馆的设计,以青年喜闻乐见的主题进一步突出青年中心的专业性,让青年中心在政府扶持之外能够更好地进行社会化运营,学会用“两条腿”走路,进而走出一条社会化的工作路子。

突出优势创品牌。一方面我们要精准发力,把有限的资源,有限的精力,有限的力量集中到看得准的项目中去。另一方面,要树立精品意识,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把一批党政认同,青年欢迎,群众满意的项目挑选出来,通过不断对之做加法,做乘法,使它们成为工作精品,在全区乃至全市、全国形成影响。□

(作者系团上海市闵行区委书记长

猜你喜欢

闵行最后一公里枢纽
奇妙的蛋壳
闵行博物馆之旅
枢纽的力量
淮安的高铁枢纽梦
枢纽经济的“三维构建”
闵行的大数据革命
闵行“大联动”机制社会管理的新尝试
善于抓枢纽的指挥艺术——析直罗镇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