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改革创新之我见
2015-01-30
共青团改革创新之我见
杨军:强化“三种属性” 构建青年工作新格局
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对群团组织提出了切实保持和增强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新要求。共青团作为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必须牢牢把握这“三种属性”,才能坚持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构建新时期党的青年众工作新格局。
把握政治性。重点是牢牢把握好党团的特殊政治关系,充分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自觉承担起引导青年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云南共青团以“青马工程”为载体,切实加强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按照“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思路,广泛开展“青少年民族团结交流计划”、“民族团结代代传”、各民族青少年“手拉手”等主题活动,加大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帮扶力度,为党做好青少年民族团结工作,有效维护边疆的和谐稳定。
保持先进性。重点是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青年运动时代主题,紧紧围绕“四个全面”的总体布局,引导青年走在时代前列,在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建功立业。云南共青团以“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组织动员各族青年广泛开展“创业、创新、创优”活动,实施“贷免扶补”、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等政策,帮扶广大青年创业发展,走出云南,志在四方,积极参与爱心帮扶、环境保护等事业,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者和践行者,在为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中书写精彩篇章。
体现群众性。重点是加强组织覆盖,心系广大青年、深深植根青年,建立健全团组织联系青年的长效机制。云南共青团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眼睛向内和眼睛向外相结合,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相结合”,努力推动“青年之声”平台建设,选派12名团省委机关干部“常态化下沉基层”,实现与青年的零距离接触,发挥好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作者系团云南省委书记)
何明华: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青年观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打通服务青年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朴素的群众观和青年观,也是指导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为团的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落实到共青团的自身建设和现实工作,就是要保持和增强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重点解决好脱离青年问题。针对信息化时代下青年的主要集聚地点已经从广场等实体物理空间转移到互联网虚拟空间的特点,共青团组织要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打通服务青年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为宣传贯彻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8月4日至17日,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来闽开展大宣传大调研活动,对我省寿宁在线团总支、“学习大军”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福建师范大学“五微五阵地”,以及在网络上抹黑英雄邱少云等事件上主动发声等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为福建“青年之声”网站点击启动。这些网络新媒体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效,使我们体会到了“互联网+共青团”的优势和作用。下一阶段,我们将突出互联网思维,通过线上、线中、线下三条渠道,把最大多数青年凝聚在党的旗帜下。在线上,建好用好“福建青年之声”网站,广泛收集团员青年的心愿诉求和意见建议,及时回应青年关切,着力构建“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双向渠道。在线中,依托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按照“省级前台、市级办理、一体运作”的模式,实现青少年需求与社会服务资源供给的有效对接。在线下,广泛建设青年中心等实体化阵地,建立以团干部为核心、社工为骨干、志愿者为重要力量的三层社会化服务队伍,向青年提供就业创业、婚恋交友、身心健康等方面的服务,让团组织真正成为青年群众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知心人、贴心人。□
(作者系团福建省委书记)
鲍娴萍: 切实提高“懂青年”、“为青年”和“聚青年”的能力
中央要求群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改进提高、不能停滞不前”,这对新时期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今年,宁波团市委把工作定位为“能力提升年”,以提升青年群众工作能力为主线,切实提高“懂青年”、“为青年”和“聚青年”的能力。我们将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团干部如何健康成长”大讨论活动,组织广大团干部深入基层,深入青年,了解青年需求,进一步提高“懂青年”的能力。我们将秉承“为青年服务”的宗旨观念,为青年解决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建立服务青年的常态化制度性安排,扩大服务青年群众的覆盖面,进一步提高“为青年”的能力。同时,我们将增强自我革新的勇气,创新组织和工作方式,充分发挥“双网互动”这一联系凝聚青年的有效抓手,注重运用好“网上”、“网下”两条工作路径,使联系更紧密、服务更精细、覆盖更广泛,将青年凝聚成一股积极有序的力量,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作者系团宁波市委书记)
代辉:大力推进改革才能跟上时代
新常态下,县级团委应如何调整工作理念、工作内容、动员方式、运行机制?如何克服脱离群众的现象?我认为,关键是“三要、三做到”:一要始终把工作重心放在青年群众身上,做到“青年群众的需求在哪、工作的方向就在哪”。要摒弃“行政指挥棒”,牢固坚持“需求指挥棒”,按照“干共青团工作就是为青年群众办实事”的理念,紧紧抓住不同青年群体的根本需求设计工作内容,主动适应青年聚集、活动和交流的新变化选择活动方式,实现服务效能最大化。二要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所开展的各种活动,做到“引导青年群众听党话、跟党走”。新常态下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应摒弃“单纯灌输、单纯说教”模式,偏重“解决青年思想问题和青年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到思想政治工作与共青团的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三要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共青团工作,做到“青年工作与时俱进、开风气之先”。面对新常态,县级团委只有大力推进改革创新,才能使工作和建设真正跟上时代,贴近青年,才能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
(作者系团诸城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