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产业呼之欲出 健康浙江再谋新篇
2015-01-30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焦旭祥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焦旭祥
万亿产业呼之欲出 健康浙江再谋新篇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焦旭祥
要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打造万亿级产业为目标,以创新、集聚、融合、提升为主线,以“医、养、健、智”为四大板块,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较高水平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将健康产业培育成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健康产业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今天讲的健康产业,是指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与维持健康、修复健康、促进健康相关的一系列有规模的产品生产、服务提供和信息传播等相关产业的统称。从产业范围来看,主要包括健康服务和健康制造两大领域,囊括医疗服务、健康养老、健康管理、健康信息、健康旅游和文化、医疗装备和器械、药品和健康食品、体育健身等服务行业和支撑产业,是“大健康”的概念。从产业特征来看,健康产业具有覆盖面广、产业链长、带动性强的特点,市场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巨大。
健康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正成为与信息经济并驾齐驱的经济发展领域,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美国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7%以上,加拿大、德国、日本等国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0%,在全球股票市值中,健康产业相关股票市值约占总市值的13%。而我国的健康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潜力巨大。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健康中国”的战略部署,明确提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目前浙江已进入中等偏上收入水平,“十三五”时期将迈入高收入地区行列,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健康需求日益旺盛。在新常态下加快推进健康产业发展,是实施“健康浙江”战略的创新举措,是深化医改、改善民生、提升全民健康素质的必然要求,是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重要手段,对加快浙江“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浙江健康产业发展概况
浙江健康产业起步早、发展快。“十二五”期间产业基础逐步加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在特色产业培育、发展平台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总体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据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全省健康产业实现总产出约4958亿元,其中医药工业、中药材种植、医疗器械等行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1195亿元,增长16.6%;中药材种植总产量突破14万吨,中成药及中药饮片加工总产值达167.8亿元;全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超过1300家,数量居全国第四位,近年来产值保持增速达20%以上。
产业特色不断凸显。中药材种植和加工继续保持传统优势,其中铁皮石斛的产值占全国市场的80%。智慧健康和第三方诊断领域涌现出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实力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现代医药产业形成杭州余杭、绍兴滨海和台州临海等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产业集聚区块。医疗器械行业形成宁波温州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桐庐医用硬管内窥镜、金华人工关节与骨科植入材料等特色产业区块。浙北、浙西、浙南等区域发挥资源和生态优势,在养生养老、健康食品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特色。
要素支撑不断增强。全省健康产业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全省有3所医学类本科院校,超过50所院校设有生物制药、养老护理、健康管理等13个健康产业类专业及方向,在校学生近3万人;全省养老护理人员培训计划深入推进,今年底可累计完成培训10万人。信息技术支撑加强,初步建成省级健康信息平台“一个专网”和“三个基础资源库”的健康信息服务基础架构。强化金融支持力度,省政府设立了包括健康产业在内的200亿元的省产业基金,由政府引导、金融机构和产业资本共同设立的健康产业基金也不断涌现,社会资本投资健康产业非常踊跃。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省政府先后印发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加快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健康产业相关领域。探索创新医养结合、医师多点执业、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节余的沉淀资金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等新机制和新模式,进一步从体制机制上释放健康产业市场活力。
作为全省健康产业工作的牵头部门,“十二五”时期特别是去年以来省发改委主要开展了9项重点工作:一是制订实施意见。会同省卫生计生委研究起草了浙江省《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于去年5月以省政府名义印发实施。《实施意见》提出了“打造万亿产业、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定位。省政府还建立由袁家军常务副省长和郑继伟副省长任双召集人,22家省级部门组成的省健康服务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二是召开全省会议。今年4月3日,省政府召开全省促进健康产业发展电视电话会议,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落实重点工作任务,李强省长作重要讲话。三是编制发展规划。去年11月启动了《浙江省健康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明确“十三五”时期浙江健康产业的发展思路、总体布局、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目前规划文本已提交省政府,即将印发实施。四是开展干部培训。6月,联合省委组织部等部门举办全省健康产业专题研讨班,进一步提升各级领导干部推进健康产业发展的水平和能力。五是推进平台建设。按照“打造一批健康产业基地、开展一批试点示范、建设一批重点项目、培育一批骨干企业”的要求,牵头启动“四个一批”产业载体建设,桐庐健康小镇、磐安江南药镇、奉化滨海养生小镇列入全省首批37家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六是启动统计监测。9月,联合省统计局印发了《关于开展健康产业统计监测工作的通知》,全面启动了全省健康产业统计监测工作。七是筹建产业联合会。11月,指导召开浙江省健康产业联合会成立大会,12个成员单位合作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72亿元。建立健全成员单位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务实合作机制,促进资源整合、市场优化和协同发展。八是开展项目推介。去年以来,会同省经信委、省卫生计生委联合举办了两届浙江省健康产业项目推介会。在今年11月召开的第二届健康产业项目推介会共推出健康产业各类项目183项,总投资达3550亿元,现场签约项目24个,总投资296亿元。九是开展产业督查。12月,会同省政府督查室等部门开展全省健康产业改革落实情况督查调研,评估政策实施绩效,推动各项任务落实。
明确“十三五”时期发展思路
“十三五”期间,浙江健康产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就是,要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打造万亿级产业为目标,以创新、集聚、融合、提升为主线,以“医、养、健、智”为四大板块,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较高水平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将健康产业培育成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在发展目标上,规划提出产业规模、产业特色、产业布局、产业环境四方面的具体目标。总的目标就是,到“十三五”末期全省基本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健康产业体系,到2020年全省健康产业总产出突破10000亿元,产业竞争力、影响力、渗透力和辐射力不断增强,成为浙江省重要支柱产业,总体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在重点领域上,根据浙江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及健康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围绕“医、养、健、智”四大板块,将重点聚焦医疗服务、健康养老、健康管理、健康信息、健康旅游和文化、医疗装备和器械、药品和健康食品、体育健身等八大领域,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浙江健康产业的发展重点。这将为社会资本进入健康产业带来了新的契机,也为未来浙江健康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优势特色上,“十三五”期间要在全国率先建成功能完善、投入多元、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让医药制造、健康旅游、健康信息等行业发展水平在全国领先,同时在智慧医疗、第三方服务、医养结合等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知名品牌和关键技术。
在空间布局上,根据浙江健康产业初步形成的集聚态势和地域特色,在全省以“一核三极三带”勾画出“十三五”健康产业空间布局。具体而言,以杭州都市区为核心,以宁波、温州、金华-义乌三大都市区为三大增长极,注重发挥各地产业比较优势,形成浙西浙南山区健康养生、浙东沿海健康制造、浙北平原健康休闲三大特色产业带。
具体来讲,“一核”就是以杭州都市区为全省健康产业核心,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和高端要素集聚,形成对全省的辐射带动作用。主要依托省市级医疗资源集聚优势,促进医疗服务高端化、专业化和智慧化发展,鼓励社会资本举办高端医疗机构和特色专科医疗机构;推进杭州国家高新区智慧医疗产业基地、中国智慧健康谷等平台建设,打造全省乃至全国智慧健康产业集聚和引领示范区。
“三极”就是宁波、温州和金华-义乌都市区三个增长极,加强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民间资本办医、智慧医疗建设等领域综合改革的试点示范作用,推动医疗服务、健康养老、健康旅游与文化、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药品和健康食品领域的高端化、特色化发展,加强其对浙东、浙东南和浙中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区域健康产业增长极。
“三带”就是浙西浙南山区健康养生产业带、浙东沿海健康制造产业带和浙北平原健康休闲产业带。浙西浙南山区健康养生产业带,主要包括衢州、丽水以及杭州西南地区和温州文成、泰顺,要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以健康旅游与文化、健康养老、药品与健康食品、体育健身等为发展重点,打造以健康服务业为主导、健康生产为支撑的健康产业体系。浙东沿海健康制造产业带,主要包括绍兴、宁波、舟山、台州、温州(除文成、泰顺),立足现有生物医药和化学原料药制造业基础,突出海洋生物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海洋生物为特色的药品和健康食品研发和制造;开发以海洋休闲养生为特色的健康旅游和文化、体育健身产业,打造医疗、保健、养生为一体的沿海健康旅游产业链。浙北平原健康休闲产业带,主要包括湖州、嘉兴两市,应充分利用长三角等优势健康产业资源,促进健康养老、健康信息、健康旅游和体育健身等产业高端化、国际化发展。
在载体建设上,“十三五”时期将围绕健康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打造一批建设载体,到2020年,全省力争打造健康小镇10个、创建重点园区20个、培育骨干企业100家、每年滚动实施重大项目100个,构建一批信息服务平台和一批人才培养基地,强化对健康产业发展的载体支撑。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措施保障,规划还将从组织领导、体制改革、政策支持、行业管理、开放合作、营造氛围等六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保障规划各项任务落实到位。比如,提出要加强组织领导、部门联动,“十三五”期间要完善省健康服务业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建立健康产业联合会、协会、学会等行业组织,充分发挥联合会等行业组织的协调、服务和监管作用。
*本文系焦旭祥副主任11月26日在浙江省健康产业联合会成立大会上所作的健康产业专题报告,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