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功能的阐释与实践研究
2015-01-30丁英娣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山东济宁272067
丁英娣(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山东 济宁 272067)
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功能的阐释与实践研究
丁英娣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山东 济宁 272067)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职业院校教学规模逐年扩大,为了全面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专业课程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实现了创新,迎合了当前教改的要求,但是,在此过程中却忽视了公共基础课程的重要性,相应的教学模式依旧禁锢于传统的教学理念之中,进而致使整体教学质量偏低,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无法得到有效培养。本文首先对公共基础课程的功能进行了阐释,其次为如何在实践过程中实现公共课程改革提出对策,以供参考。
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功能;阐释;实践研究
前言
当前,在职业院校的教学中,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不论是在教学理念上,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无法满足实际教改要求,进而致使相应的教学质量严重偏低,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职业院校自身片面强调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在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上缺乏创新,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自身的基础薄弱、在学习上缺乏自主性。而面对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要想能够在社会中立足,就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素质,因此,如何实现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功能的准确定位,并落实这一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亟待解决。
一、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程功能的阐述
职业教育需要确保自身所培养的人才质量能够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而在当今的社会发展状态下,职业院校需要积极地落实素质教育的全面要求,以在确保学生具备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能够以较高的综合能力素质来应对当前社会的挑战。公共基础课程作为职业院校整个课程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综合素质来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从当前职业院校生源的结构看,学生整体素质要远远低于高等本科院校的学生,因此,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在积极落实专业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给予公共基础课程以充分的重视,明确定位这一课程体系的功能。从整体上讲,这一课程体系的功能定位要以培养学生能力、实现高质量就业为基础,确保学生在文化课程的学习中能够树立正确的三观,进而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充分服务于学生的终身教育发展需求。具体来讲如下:
(一)为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奠定基础
在职业教育阶段,要想确保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能够理性地看待与分析事物,逐渐以成熟的人格来适应社会环境,就需要在落实教育活动的过程中,确保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职业院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学习基础相对较为薄弱的学生群体,整体上的能力素质偏低,对学习的兴趣并不高,面对社会各种思想与利益的诱惑,很容易出现思想道德“滑坡”的问题。因此,这就要求要充分地发挥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的优势作用,实现对学生三观的正确引导。首先,要丰富这一课程教学的形式,以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在落实文化教育内容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文化的熏陶下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情境中,进而以积极且乐观向上的心态来克服心理上的消极被动情绪;其次,教师要善于利用表现性评价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因收获知识而快乐,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学习中的困难,确保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二)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提供保障
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讲,其在参与社会分工的过程中,是以自身的专业技能为载体的,而要想在这一专业群体中立足,就需要学生具备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进而才能够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专业特长,在这一专业领域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职业院校在落实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以公共基础课程体系为媒介,确保学生在具备专业能力的基础上,能够以较强的综合能力素质来迎接社会的挑战。实现公共基础课程这一功能的途径为:第一,要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在落实这一课程体系之前,教师要基于专业课程教学需求,为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而合理设置相应的公共课程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以任务教学法来落实教学内容,并要确保做到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功能。第二,要以模拟训练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公共基础课程体系的一大功能便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因此,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就需要教师要以其职业需求为出发点,通过模拟训练的方式来使其适应职业岗位,进而使学生在案例教学中逐渐具备相应的职业综合素质能力。
(三)为实现终身教育目标服务
在知识经济时代下,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学校一次性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职业教育需在落实专业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需要为培养学生终身教育能力奠定基础,因此,这就需要充分地发挥出公共基础课程的功能,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以及学习能力。首先,要在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同时,落实因材施教这一教学方法,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以确保学生实现全面成长。在定位这一课程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在传递知识的同时,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明确自身感兴趣的“点”,充分地展现出自身的优势,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其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其次,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当今社会中,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时“对口分配就业”已经不复存在,终身从事一项工作的几率很小,同时,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仅仅依赖自身固有知识很难满足工作的实际需求,因此,这就需要以公共基础课程的优势作用来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掌握学习方法,能够具备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为实现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一)以校园网打造公专课教师交流平台
从当前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程内容看,其很大程度上都存在着如下特点:课程内容单一且与专业课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关联性,进而无法实现与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有效衔接,致使教师与学生都对这一课程教学的重要性缺乏准确定位,学生对于公共课程教学的兴趣与积极性不高,致使相应的教学效果差。因此,这就要求职业院校要以校园网络为媒介,进而构建相应的教学交流平台,确保专课程与公共课程教师能够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专业课程教师可以将新颖的教学案例提供给公共课教师,使其能够将专业课知识融入到公共课教学中,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提高公共课教学质量。
(二)创新教学模式
在实际开展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具体落实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课程内容,通过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来实现案例教学法的有效落实,同时,为了进一步突出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可以在案例实践中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等。与此同时,为了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需要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以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并要诱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主动思考、解决问题,同时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以真正发挥出公共基础课程的功能。
(三)创新评价模式
在构建双主体课程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要实现教学评价模式的创新,注重表现性评价作用的发挥,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出色表现给予相应的肯定与激励,以在调动学生主观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同时,明确学生在课堂中对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进而结合问题实现有针对性的解决。
总结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过程中,职业院校在积极落实专业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给予公共基础课程以充分的重视,准确定位这一课程体系的功能,并要实现公共课程教学的有效改革,以提高这一课程教学的质量,充分发挥出其功能,进而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奠定扎实基础,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并推进职业院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1]杨一波.中等职业学校公共美术课程的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7(02):112-113.
[2]刘海霞,刘卫珍.信息技术与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6(15):145-146.
[3]代丽玲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程价值结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3,11(23):66-68.
[4]丁恩安.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12(06):45-46.
[5]王扬南.积极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6(14):56-58.
G71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