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01-30徐学英西昌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四川西昌615013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11期
关键词:民族农村发展

徐学英(西昌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四川 西昌 615013)

浅析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徐学英
(西昌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四川 西昌 615013)

义务教育是国家的基础教育,关系到民族的命运。当前我国民族地区义务教育事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九年义务制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拟从我国民族地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情况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以期促进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

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问题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发展质量是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民生及其他功能有效生成的前提与保障,其结果直接影响着我国人口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国家的长治久安。坚持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普及、巩固与质量提升并举,实现以质量为核心的教育优先发展,是我国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时代课题。我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不过我国民族地区的农村义务教育依然存在许多问题,诸如农村教育观念落后、教育经费投入少、师资力量弱、以及农民工留守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等等,为促进农村教育进一步发展,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需要从管理体制、经费投入、师资力量以及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

一、义务教育的内涵

现代汉语教育中“教育”一般指的是学校课堂教育,根据一定社会需求与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教育者制定有计划、有目的的方案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希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各项教学活动。 义务教育,是根据宪法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给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本质就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公益性、普及性的基本特点。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部分省市为小学五年,初中四年),这一规定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是适当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根本大法。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

二、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在农村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观念落后

在一些偏远的民族地区农村的父母本身受教育程度低,对于教育的认知很少,更没有法律观念,认为孩子读书还不如在家务农,到了年龄再出去打工。在父母眼中,他们经常考虑的是眼前对教育是否能够有回报,往往目光短浅,在乎眼前的利益。一直以来,农村教育照搬城市教育的模式,脱离了农村的实际情况,学校硬件、师资水平的天然劣势,很多学生苦读9年,最终由于没有接受比城市孩子好的教育,导致无法升学,只能回到农田中,他们也无法很快融入到农业生产中去,由于缺乏技术知识,难以找到工作,导致很多孩子在家闲着。许多老师在教学中,往往把学生教育局限于课堂上,课堂上的知识教育没有与当地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少了很多实践的机会,也让部分本来没有学习兴趣的学生更加觉得学习无用。

(二)教学环境差、设备落后

根据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在对我国农村中小学的抽样调查报告中指出,在样本小学、初中当中课桌椅残缺不全的分别占37.8%和45.1%;实验教学仪器不全的占59.5% 和70.3%。伴随着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比例的不断加大,校舍危房比例在逐年下降,基本的教学设施也日趋完善。不过目前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教学设施确只能勉强满足学科教学的最基本需求,距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比如多媒体教室、语音室以及计算机房等一些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仍很难普及与应用,再加上教育优质资源利用不充分等因素,我国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依然远远低于城市。

(三)民族地区滞后的教师队伍建设

在我国民族地区的农村,教师待遇普遍偏低,与民族城镇教师的收人水平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生活条件也比周边城镇差,因此许多农村中小学的骨干教师流向周边条件好、待遇相对高的行业和部门等等,许多老师依靠职称的提升,寻机到县城和市区或他地等工作待遇更高环境更优的学校任教,导致有经验的老师和优质师资流失,农村教师数量正在减少,如何巩固教师队伍,提升教师队伍质量,是农村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提升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措施

(一)转变观念

对学生的教育不能仅仅只局限在学校的范围之内,培养学生也不只是老师的职责,同时也是家长的职责。只有老师与家长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不过在广大农村,因经济条件差,社会文化发展相对落后,农村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一般都不够重视。所以在农村的发展当中,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大力要发展农村的经济,提高农村的文化水平,使农村家长们认识到学文化的重要性,从而重视对孩子们的教育培养。其次,要转变教师的观念。政府应当为老师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参与职业培训,转变落后的教学观念,让孩子们能够更多接触到自然,接触更多可以应用于现实生活劳动中的知识,而不是把孩子圈在课堂内。这样能够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应当在课堂教育的同时,开展职业技术培训教育,可以通过兴趣班的方式来展开,通过职业技术培训来弥补不足,让未能升学的学生在未来也能拥有生活的技能。

(二)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发展

农村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最大的瓶颈就是资金缺口严重。所以,只有当地经济发展了,政府有了更多财政收入,有更多的教育资金投入,才能够发展好当地的教育事业,应当结合当地实际,把握经济发展的机遇,大力发展经济,提高财政收入。在经济发展方面,利用农林资源和水资源,大力发展种植业,以及水产养殖业。结合当地劳动力充足的优势,招商引资,发展加工业,获取经济的发展,加大教育资金投入。

(三)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教学环境

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改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政府需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我们可以通过财政的投入,从基础设施建设做起,大力改善学生和教师的学习与生活环境。结合学校布局调整,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改善偏远地区学生求学住宿问题,着重解决好农村学校校舍维修改造和学生“就餐难、如厕难、住宿难”等问题。逐步实施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在增加对农村教育资金投入方面,可以通过集资、引资、政府投资等方式,加快农村学校危房改造进程和体育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农村学校基础设施的标准化、规范化。同时,可为教师置办公桌椅、为教师建设周转房,给教师提供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同时也有利于引进外地教师到民族地区学校工作。

(四)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振兴中华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问题中,教师资源的缺乏是义务教育推进的一大阻碍。推进民族地区九年义务教育,提升教育水平,关键在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水平。一是要加强教师师风师德建设,要求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二是要建立教师激励机制。根据教师自身特点,以公平、公正的原则,以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为手段,建立内部公平竞争体制。可以通过优秀教师、优秀课题评选,给予老师个人和集体荣誉,提升老师教学热情。三是加强教师的培训。结合学校具体情况,拟定中长期教师培训计划,包括全员培训、骨干教师培训、中青年教师培训,通过培训以提升教师水平。四是开展支教活动,要求水平较高的学校对义务教育学校展开对口援助,通过优秀教师教学经验交流,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四、结束语

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要改变民族地区贫穷落后的面貌,民族团结和实现共同富裕,最主要、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要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的文化水平,提高他们参与就业的竞争能力,良好的义务教育对于民族素质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从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优先发展农村义务教育,要增强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感与紧迫感,将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发展与改革并举,努力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使之更好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

[2]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3年中国教育绿皮书:中国教育政策年度分析报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王磊.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存在的主要问题[J].教育与经济,2002.

[4]梁新友.完善我省现行农村义务教育体制的建设[J].教育财会研究,2006.

C36

A

徐学英,女,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及公共政策。

猜你喜欢

民族农村发展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我们的民族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