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木偶戏的艺术价值及其发展新途径的探索
2015-01-30玉林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广西玉林537000
李 虹(玉林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 )
玉林木偶戏的艺术价值及其发展新途径的探索
李 虹
(玉林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 )
木偶戏是玉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本文通过研究其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探索曾经有着辉煌历史的玉林木偶戏,在今天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式,使自己获得更好的生存境遇并得到更健康的发展途径。
玉林木偶戏;艺术审美价值;发展
四根碗口粗的木柱撑起占地八九平方米的木架子,木架子顶上盖着一块遮风挡雨的油彩编织布,中间挂着一幅三米宽、一米高的大红色布景,这就是玉林木偶戏的简易舞台。20世纪中叶,木偶戏在玉林也曾经盛极一时,当锣鼓咚咚敲响时,村民们拿着板凳从四面八方涌了过来……当然这只是当年的热闹场景,在很多中老年人的心目中,木偶戏也只是儿时温馨的记忆。如今,在物欲横流、社会飞快发展的时代,社会娱乐形式多元化,各种文化传播媒体已经深入城乡的各个角落,在面临着与其他艺术形式的激烈竞争的现今,曾经当红一时的木偶戏,它的未来该将何去何从?
一、玉林木偶戏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
玉林木偶戏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传统艺术,当地人们称它为“木傀戏”、“木头戏”,木偶戏常在喜庆的日子或是人们劳作之余演出,搭起简易的戏台,两三个人伴以简单的伴奏就可以唱起一台戏。木偶戏是一种综合性的民间表演艺术,综合了文学、戏剧、雕刻、彩绘等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精彩的长篇剧情和独特的视听表现,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具有独特的欣赏价值和审美价值,几百年来成为玉林人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艺术。
(一)玉林木偶艺术的工艺美
木偶人儿的整体造型体现独特的工艺美,雕刻精美的木偶人儿一直被不少古玩收藏者收藏。玉林木偶人分为“生、旦、净、末、丑”五个角色,主要是体现在头部的区别,因此头部的制作就要求要有较高的雕刻技术,工艺较为复杂,玉林木偶雕刻家需经过选料、开胚、定型、细雕、磨光、开脸、盖蜡、彩绘等十几道雕刻工序才能完成木偶头的雕刻,为了准确地刻画人物形象,必须制作神态各异的五官,要求有严谨的造型,精细的面部表情,精致的彩绘,人物性格要鲜明,美、丑、忠、奸的角色特征和喜、怒、哀、乐、愁的表情都能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另外,木偶人儿的服饰也是有讲究的,在表现人物特征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服饰是根据剧本的人物要求设计的,而玉林木偶戏的剧本大多是以古代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或古代人物轶事为蓝本进行创作的,因此,人偶服饰的制作和我国古代服饰的形态是一致的,做工讲究,制作小巧而精美。木偶人儿在几百年的历史中,既能在台上表演,也能在台下作为艺术精品被收藏,或成为人们的手中玩耍娱乐的工具,传播着民间文化。
(二)玉林木偶戏的表演艺术美
玉林木偶戏是结合了声腔和伴奏来进行表演的,在行腔上自然古朴,唱腔是玉林大山歌的演变,用玉林本地的方言进行演唱,玉林方言在说话吐字时会常伴有拖腔的音调,在木偶戏的演唱中就蕴含着这种拖腔,且在演唱戏文过程中偶尔还会插入一两句道白,风趣而幽默,充分展示了本土方言的韵味,这也是玉林木偶戏在声腔表演中的独特之处。艺人在表演时还需是一人担任两个或多个角色,通过变换音色来惟妙惟肖地演绎男女老少不同的声音。木偶戏的演出通常是两个人演一台戏,这就需要艺人要掌握多种发声技巧以完成不同角色的演唱。
玉林木偶戏的伴奏也具有独特的美,由锣、镲和木鱼三种乐器伴奏,伴奏乐器虽然简单,但具有非常丰富的表现力。一开场三个乐器齐奏,明朗欢快,热闹非凡,瞬间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有效地渲染了现场的气氛。表演过程中,演唱和伴奏紧凑相接,配合默契。伴奏有效地配合剧情的发展,生动有趣,为木偶戏增添了色彩,使人流连忘返。
几百年来,玉林木偶戏成为了人们辛苦劳作之余的娱乐形式。它集雕刻、绘画、表演、文学于一身,其综合性、丰富性的特点形成了它自身独特的审美价值。
二、国内外木偶戏保护发展的个案比较
放眼世界,不单在我国有被称傀儡戏的木偶艺术,很多国家也有各种形式的木偶戏,并且拥有悠久的历史,代代传承延续至今。国内外保护传承传统艺术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在现代艺术发达的美国,木偶表演艺术完全依靠自主经营,没有任何政府拨款,为了顺利发展,木偶剧团在表演方式上进行创新表演,突破了传统木偶戏的演绎方式,用唯美的音乐和独特的演绎形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在产业上的横向拓展,比如开展了电影拍摄、活动宣传等业务来支撑木偶艺术表演。
福建木偶戏是中国木偶表演艺术的杰出代表,“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日前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成为全球10项优秀实践名册项目之一。目前福建省已有50多个学校开展“百场木偶进校园”活动,建立了20多个公众木偶社团组织,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木偶戏欣赏者。福建木偶戏保护传承经验对其他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传承是具有样本意义的。
三、玉林木偶戏发展新途径的思考
曾经有着辉煌历史的玉林木偶戏,在今天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式,使自己获得更好的生存境遇并得到更健康的发展呢?面对观众的大量流失、剧团惨淡经营的现状,我们不得不思考木偶戏未来的出路。我们如何才能做到既保护木偶戏艺术文化资源,又能将它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创新呢?是的,玉林木偶戏是需要有群众基础的,没有观众就无法生存,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只有对这种传统艺术进行产业化开发,充分发挥木偶戏独特的艺术价值,才能促进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一)注重开发木偶戏的儿童市场
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从孩子开始,为孩子创造属于他们的木偶剧。木偶戏由于自身的特点和儿童心理特征极其相符,所以在儿童中是很受欢迎的。玉林木偶艺术已有悠久的历史,如今木偶戏的市场渐小,为培养新一代人的兴趣和爱好,玉林木偶戏应注重开发儿童市场,在木偶剧中加入儿童喜欢、熟悉的元素,创造出儿童剧。在表演形式上应不同于传统的木偶表现形式,选用经典的儿童故事为蓝本,通过逼真的道具和专业演员的台前操控,现场表现故事情景,使剧情更形象和生动,易于小朋友接受。节假日让孩子走进剧场观看木偶戏,这样既能使木偶剧团焕发生机,增加活力,又能让儿童从小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二)木偶戏依托校园文化,实现文化传承
把戏送到校园中去,是拓展木偶戏演出空间、开辟演出市场的一条重要途径。木偶戏依托校园文化,定期为学生演出经典剧目,同时聘请当地的民间艺人为学生举办讲座, 教学生制作木偶, 排练木偶戏等。引导本校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在音乐、美术、综合实践等课程中引进木偶艺术,让学生从小就开始接触本地的民间文化, 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豪感。依托木偶戏等民间艺术,进一步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既是民族先进文化传承、弘扬的需要,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乡土教育的良好载体。
(三)寻求木偶戏的剧目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创新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到了新的历史时期,就要考虑适应新的市场和观众口味,木偶戏应不断地尝试改革与创新。玉林木偶戏产生于古代的文化背景,以演唱历史题材、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主,如《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五虎平南》、《月唐传》等,剧本大多是前人流传下来的,故事情节一般都很长,短的要半个月,长的要一个来月,才能把全部戏文唱完。时至今日,人们的文化娱乐需求和以前已不可同日而语, 而且戏剧内容难以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共鸣,这也是传统木偶戏消退的主要原因。要走出困境,木偶戏剧目创新势在必行。可以选择以经典的古典名著、神话传说等为题材,创编短小精悍的剧目。
传统的玉林木偶戏唯一的舞台装饰就是一块有着中国风格殿阁建筑或是水墨山水画的布景,表演者演唱戏文也是通过一种老式的盘式拾音器传送,这是如今木偶戏经营惨淡的原因之一。因此,木偶戏应从艺术形式上根本改变,丰富自身表现手段:可增加舞台装置, 提高和丰富特技幻变手段; 在音响、灯光、舞美等造型方面增强美感, 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四)木偶戏依托旅游产业的开发,拓展更广阔的艺术空间
玉林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大自然千百年来的造化,使得这里成为富饶的鱼米之乡和景如林的旅游胜地。外地人来玉林旅游,除了欣赏美丽的风景,最想了解的莫过于当地的习俗于文化,木偶戏是相当不错的载体,可将玉林木偶戏这一艺术融入各个旅游资源当中,进一步提升其旅游的文化内涵。通过在旅游景点内增设玉林皮影戏的表演项目,这样不仅可以让游客感受玉林浓郁的民俗文化氛围,而且还可更近距离地了解玉林木偶艺术。
由于制作木偶人儿是一门雕刻艺术,具有物质文化的审美价值,在欣赏木偶戏表演之余,在台下木偶人儿作为工艺雕刻的艺术精品,我们不能忽视它的装饰、收藏的价值,以及备受孩子欢迎的特点,因此,我们可以将木偶人儿开发成旅游纪念品、艺术装饰品、可供孩子玩耍的玩具等,这样既可以带动玉林地方的经济,又可以实现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
小结
玉林木偶戏承载着自己的历史与沧桑,步履艰难地走向未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产业在世界各地不断兴起,创造了文化和商业价值。玉林木偶艺术想要存续和发展,就要适应时代发展和人们的欣赏需求,积极创新思路和表现形式,在继承原有的传统风格精华上, 加大木偶艺术文化产品的研究开发力度,多出精品。
[1]邱冠武,陈畅,余青.从广东木偶戏的发展现状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
[2]黄晓.产业化视角下的贵州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保护[J].贵州社会科学,2006(3).
[3]薛海萍.浅谈皮影戏发展渊源与新途径传承[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
[4]陈家友,桂东南民间艺术的审美人文阐释[M].贵州:广西人民出版社,2010(10).
J114
A
本文是2013年度广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立项项目《桂东南民间演出产业化与发展走向研究》(项目编号SK13LX31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