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中比对监测技术要求研究

2015-01-30谭莎莎万钎有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5年11期
关键词:技术规范监测技术污染源

谭莎莎 万钎有

(1贵州省铜仁市环境监测站 贵州铜仁 5543002贵州省铜仁市环境保护局 贵州铜仁 554300)

随着国内政治、经济转型稳步推进,国家的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环境监督管理等领域均出台了多项政策以促进国内环境好转,致力于解决多种严重影响环境清洁与平衡的重点污染问题,以改善群众生存环境与社会发展环境。为进一步加强环境污染监督管理,国内对多项污染严重的企业实施了重点、动态监控,尤其是对企业污染源要求必须安装自动监控装备,并配合《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考核规程》对企业污染源监测系统定期进行对比考核,以确保系统高效完成动态监督任务,并及时应应用标准方法做出对比判断在线监测系统数据有效性、可用性,从而更好的支持国内重点企业污染源在线监督工作。为探究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中监测技术比对要求,根据现行技术规范、监督要求、在线系统运行情况等对技术要求进行探讨,以方便比对。

1 国内现行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技术规范

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是利用标准法、自动检测法对企业生产中污染源进行同步采样分析,用以验证在线自动监测设备结果的准确性与可用性,对比监测的价值在于提供了判断数据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有利于对自动监测设备技术要求进行统一对比,目前监测技术规范主要依据《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等。以上这些规定对废水、固定污染源等监测设备比对监测的内容、规程、方法、频次、结果评价、质量控制等进行了规定,适用于环境监测部门对多种污染源进行日常比对监测,至于监测设备的安装、验收与维护则按照相关技术规范。

以水污染监测技术规范为例,其引用标准包括《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安装技术规范》、《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验收技术规范》等。在重点企业内安装水污染自动监测设备,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如电磁流量计、水质采样器等,以便对污染物排放有效监控和监测。

固定污染源应用标准包括《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等。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主要以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对固定污染源实施连续的、不间断的实施跟踪与测定。

2 现行技术规范用于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比对的问题

2.1 废水在线监测

废水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内容主要以氨氮、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pH值、废水流量,在监测考核方面,采用的指标为实际水样比对试验的相对误差和质控样测试结果。在比对监测频率上,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水源保持每年至少比对4次的频率、每季度不少于1次,且比对过程要尽量保持样品均匀一致,比对监测样样品数量不得少于3对,条件允许的话,尽量在一天内完成比对监测。废水污染源比对监测分析方法主要以玻璃电极法、重铬酸盐法、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氯气校正法、钼酸铵分光光度法、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等完成氨氮、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pH值的比对监测。

目前废气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比对监测主要依据《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数据有效性判别规范》,但是该规范在适用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该规定的监测频率与废水污染源监督监测频次不一致;(2)该规定提示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浓度<30mg/L时必须以接近实际水样浓度的低浓度质控样进行比对监测,这与污染源监督规定中对实际水样的比对监测要求存在分歧;(3)该规定对氨氮比对监测指标不同浓度范围内的相对误差没有明确规定,导致实际比对中判别过严;(4)规定中对废水流量的判别指标依据主要以超声波明渠污水流量计为主,在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现场实际流量比对中存在要求过严情况,对误差控制不当;(5)规定中对沸水化学需氧量、氨氮指标的比对监测要求为试样至少不少对三对,但是同时也指出以其中两对满足相对误差要求为合格,这种描述方法并不科学,也影响了两个废水指标的比对判定。

2.2 固定污染源废气在线监测

固定污染源烟气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项目主要以实测干基浓度、烟气流速、烟气参数等为主,通过核查过剩空气参数、污染物折算浓度、烟气含湿量、烟气流量、标准曲线参数、污染物排放速率、速度场系数与皮托管系数等指标完成考核判定。

在比对监测频率上,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固定污染源烟气CEMS监测保持每年至少比对4次的频率、每季度不少于1次;每次比对监测中要对烟气流速、烟温、颗粒物浓度用参比方法获取至少与3个测试断面的平均值。

目前固定污染源废气监督性监测比对监测主要依据《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不过该技术规范在废气在线监测系统比对方面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比对频次中颗粒物、流速、烟温等样品数量至少3对,气态污染物样品数量至少6对,这与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频次不一致;二是在废气流量监测控制方面仅对烟温、流速等参数进行了要求,至于含湿量、压力、烟道横截面积测量等缺乏相应规定。

3 有关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比对监测技术要求的讨论

结合现行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比对监测技术规范要求、监测系统安装运行情况等对比对监测项目、分析方法、频次、判别要求进行讨论。

以废水污染源为例,废水污染源在比对采样与分析上,要利用自动采水器对同一时段废水采用相同方法进行自动取样,或者直接手工同步采样、在线监测系统采样同步进行。化学需氧量的比对监测要采集实际废水样品,利用水质自动监测法与实验室标准法进行比对试验;对比过程中要注意实际水样比对试验的相对误差、第n次实验室标准方法测定值与第n次自动监测测量值,用以正确计算实际水样比对试验相对误差。在实际水样化学需氧量<30mg/L时需要应用接近实际水样的低浓度质控样取代试验,注意质控样测定的绝对误差要控制在±5mg/L范围内。

氨氮自动分析仪对比监测仪实际废水样品、氨氮水质在线自动监测法与实验室标准法做比对试验了,在保证样品尽量均匀一致的前提下对至少三对样品进行试验相对误差进行计算,确保绝对误差控制在规范范围内;总氮、总磷比对监测在操作过程与方法上基本与氨氮比对保持一致。对于废水流量测定,具备手工测定条件的选用流速面积法并与同时段自动测流仪结果进行比对,缺乏手工测定条件在通过流量计测定比对,要注意对流量计质量、流量测定条件、计算公式等进行控制。

为提升质控样考核结果精准性,对废水比对监测要尽量采用两种浓度质控样进行考核,质控样测定要保证相对误差不大于质控样标称值中值的±10%(除去pH值)。试验考核标准方法中化学需氧量浓度为30mg/L时绝对误差要<±5mL/L,浓度30mL/L~60mL/L时相对误差要<±30%,浓度60~100mL/L时相对误差要<±20%,>100mL/L时相对误差要<±15%。总氮、氨氮、总磷实际水样比对试验相对误差要<±15%,pH值绝对误差要<±0.5pH。

为提升比对结果有效性,关键要做好实验室质量保证措施,比如确保实验室设备、环境条件满足监测需要与设备维护要求,应用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方法作为比对监测方法;定期对比对监测所用仪器、实验室样品、质控样、标准溶液等进行核查,对于比对器具、监测设备与标准物质进行控制,以确保量值的准确性与可追溯性。另外,现场比对也要做好质控准备,无论是人工采样、人工协同、现场记录都要严格遵循质控规定进行,对比对监测检验实施全过程质量管控,以减少比对结果干扰因素与风险。

4 新形势下完善我国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的对策

在新形势下,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对于相关主管部门来说,就需要加深认识,充分重视,及时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将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的作用给充分发挥出来;首先,对污染源排放执行标准全面梳理和核实,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结合制定的规定和要求,来全面梳理核实辖区内污染源执行排放标准,动态更新标准库,审核相关企业。其次,将污染源全指标监测和比对监测给开展下去,环境监测部门需要对本辖区内企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对比;对于部分项目,如果监测能力并不具备,需要由其他部门进行监测;同时,积极建设环境监测站,投入一定的经费和人力,促使监测能力得到不断提高。监测部门需要积极配合监察部门,比对监测所有的自动监测设备,严格比对监测重要的参数,如废水流量、废气流速等,以便更好的开展核算总量工作。

5 结语

综上所述,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中比对监测技术要求研究为提升在线监测系统比对结果准确性、可用性、有效性提供了有力支持,结合现行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适用问题研究有助于推动在线监测系统比对监测技术的升级与改造,在完善监督管理规定的同时推动国内污染源动态监督工作的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与价值。此外,如今在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相关人员不断努力,完善监督管理制度法规体系,创新技术,提高监督水平。

[1]环境保护部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考核规程[R].

[2](HJ/T35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安装技术规范[S],2007.

[3](HJ/T35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验收技术规范[S],2007.

[4](HJ/T355)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规范[S],2007.

[5](HJ/T356)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数据有效性判别规范[S],2007.

[6](HJ/T75)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S],2007.

[7](HJ/T76)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S],2007.

猜你喜欢

技术规范监测技术污染源
气相色谱法测定固定污染源有组织废气中的苯系物
陡帮强化开采边坡立体式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持续推进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全覆盖
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
《苏区研究》技术规范
UPS设备在线监测技术及应用
信号系统互联互通技术规范认证综述
《杭州市行道树修剪技术规范》编制的必要性探讨
十二五”期间佳木斯市污染源排放状况分析
水资源监测技术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