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助力绿色发展——南京普斯迪尔公司的生动实践与启示
2015-01-30樊徐斌王勇斌杜秀红
沈 和 樊徐斌 王勇斌 杜秀红
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蕴含着众多新的经济增长点,引领着产业优化升级。近年来,南京普斯迪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聚焦新能源主业,紧紧依靠自主创新,积极研发前沿技术,着力创新商业模式,迅速成长为电动汽车充电领域的一家领军型创新创业企业。其创新实践,为新常态下江苏省推动绿色发展提供了范例。
——创新驱动力不断增强。
普斯迪尔坚持把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点和原动力,凭借业内领先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持续的创新资源整合,先后参与国家“863”重大科技项目、省科技重点研发计划,开发多项国内首创产品,成功制造出国内首座立体充电车库、首座移动式电动汽车换电站、高寒地区首座充换电站,获得专利近30项,先后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等称号。与国际一流研发机构联手设立“南京中以电动汽车充换电研究中心”,成为国内第一个中以新能源汽车研发类项目,在嫁接高端创新资源、推动开放创新上走在了前列。
——市场影响力持续扩大。
普斯迪尔总经理李鑫坦言:创业起初在国家政策和市场环境尚不明朗的情况下,没人愿意向不产生效益的充电桩投资,而充电桩越少,电动汽车推广就越难,这几乎走进了“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争议怪圈。但李鑫认为,越是在市场各方面都看不准的时候,越是存在产业“蓝海”的可能。他们义无反顾投身新能源产业,积极探索“以桩带车”的推广路径,在上海、长春、乌鲁木齐等近20个大中城市建设充电设施,布局了南京市主城区70%以上的有效充电点。得益于对充电桩规模效应的超前研判,普斯迪尔收到了北汽、吉利、金龙等企业抛来的“橄榄枝”,并与吉利汽车展开实质性合作,购置850辆汽车在南京成立首家电动汽车租赁公司,率先探索推广“分时用车”新模式。
——就业带动力逐步显现。企业创始人李鑫放弃了一家颇具知名度的国企中层干部岗位,抵押了唯一住房作为启动资金,怀揣着对新能源事业的梦想走上创业之路。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就业的吸纳能力持续增强,员工规模从最初的8人扩大现在的80多人,每年都实现成倍增长。被南京工程学院等多所高校确定为实践培训基地,累计为近千名在校生提供实习机会,引进大学毕业生占到总人数的80%以上。李鑫先后获得南京市科技创业家、南京“321”人才计划科技企业家等称号。未来随着国际研发中心和电动汽车租赁公司的持续运作,普斯迪尔吸纳就业的潜力将会进一步释放。
在充满机遇但又并不平坦的创业道路上坚毅前行,逐渐成长为一家极具爆发式增长潜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普斯迪尔的发展诀窍何在?
高起点定位:新能源产业与互联网思维深度融合
早在普斯迪尔成立之初,企业决策层就从问题导向出发,全面审视产业发展中的“痛点”,对未来主业和方向作了系统深入的思考,立足发展前沿对企业进行前瞻性、高起点定位。针对能耗排放快速上升的“痛点”,聚焦电动汽车充电领域。他们认为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能源过度消耗和污染大量排放的形势已经十分严峻,如何通过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道绕不过的坎。当时国内电动汽车产业尚在起步发展阶段,采购汽车的多是大型公交运输企业,如何对车辆进行快速安全充电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010年9月,普斯迪尔在国内率先涉足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包研发,经过近两年努力,于2012年7月开发出首款汽车动力电池包,大量装配安凯、金龙、一汽等著名汽车企业产品,并承接了国家电网70%换电站电池箱开发和产品供应。此后,又陆续开发了国内首套移动式快充设备并在重庆投运,研发国内首套升降横移式立体充电停车库系统并在上海投入使用,一跃成为颇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充电研发制造企业。针对电动汽车普通用户充电难的“痛点”,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智能便捷充电程度。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的不断加大,普斯迪尔的发展视野逐渐由大型汽车制造、运营企业向普通购车用户拓展。他们一方面快速布局推进充电桩建设,另一方面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深入思考并研发“易充”APP软件,依靠移动互联网对充电设施进行智能化管理。只要下载并安装这个软件,普斯迪尔在南京的700多个充电桩位一览无余,用户可以选择距离最近的充电桩预约充电,同时通过手机软件实现费用支付,提升了车主充电的便捷化水平,也使充电设施运营效率不高的矛盾得到了极大程度的缓解。
强动能激活: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优势互补
如果说一路走来,普斯迪尔有什么致胜法宝,从根本上说还是靠创新。目前企业的规模体量并不算大,但已是业内走在创新前端的“小巨人”。高度重视与“国字头”大型科研院所开展联合研发,与一汽技术中心、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骆驼电池研究院等机构保持密切合作关系,先后参与国家电网电动汽车交直流充电设施、电动汽车快换系统研发与示范应用等项目。依托国家“863”重大科技项目进行充换电设施产品研制,产品获评为高新技术产品、江苏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品。总经理李鑫多次参与充换电设施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编制工作,并被湖北襄阳等地特聘为新能源汽车技术委员会专家成员,其牵头组建的研发团队占到员工总数的40%以上。今年普斯迪尔在自主创新上又将取得新的突破,被江苏省科技厅列入省重点研发计划,主要承担“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与互动平台应用示范及运行效果评估”的研究和建设任务,重点研发基于移动互联网和云技术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与电网公共服务互动平台。该平台能够整合打通从用户使用到和电网协调的完整数据链,大大提高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利用率,提升电网经济性和安全性。不仅致力于自主创新,还积极引入世界一流研发团队为我所用。今年4月,在南京迄今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车论坛上,普斯迪尔与以色列ZAE公司、SPARK汽车技术公司签约设立“南京中以电动汽车充换电研究中心”,成为国内第一个中以新能源汽车研发类项目,正在通过以色列商务部和省科技厅申报“中以产业合作示范项目”。一家中国的中小企业竟能整合世界一流的电动汽车充电研发资源,这一举措让整个行业对普斯迪尔又一次刮目相看。对此,李鑫介绍其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以方在电动汽车充电研发上走在世界前列,但在商业化过程中遭遇过挫折。在普斯迪尔最初提出研发合作提议时,以方高管抱着怀疑态度和戒备心理。但当以方听完李鑫对企业的介绍以及行业研发前景的分析展望,并与他们就技术细节进行毫不退让的争论后,对方的代表Ziva女士(ISO国际标准委员会副主席)兴奋地说:“你们普斯迪尔的产品非常优秀,你们是我要找的最佳合作伙伴”。对于这次合作,李鑫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说签订协议只是第一步,我们必须吸取以方曾经失败的教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以色列对技术的完美追求和中国市场实际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开发出高效、便捷、实用,成本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的充电产品,为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大规模开发建设助一把力。
新模式嵌入:智能制造与服务增值相得益彰
对于普斯迪尔究竟是怎样一个企业,李鑫的定位非常明确:我们要打破二产与三产的明确边界,致力于成为以智能制造为根基、以服务增值为特色的生产服务型企业,这是一个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新模式。以产品质量赢得用户信赖。“对安全性、可靠性永远做加法,对不必要的功能、成本永远做减法”,这是普斯迪尔始终坚持的一条产品制造标准。近年来,公司先后参与国家“863”重大项目以及电动汽车国家标准制定,电池包动力总成研发与实际应用始终走在行业前列,研发的PT-001电池包第一个在国内通过长征火箭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国家新能源重点实验室、国网智能用电检测中心的高等级严酷测试,并获国家科技部专项创新基金支持。正是由于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市场口碑,经过重重选拔和测试,普斯迪尔成为亚青会和青奥会的产品供应商,为赛事专用纯电动客车提供动力线束和电池包等核心部件,并成功经受高温、过流和干扰屏蔽等复杂条件考验,得到了国际大型赛事的验证。以服务转型打开市场蓝海。目前国际上IBM、西门子等知名企业都在加快由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企业转型,这是新经济浪潮中的一个重要趋势。普斯迪尔敏锐捕捉到这一趋势性变化,坚持不懈地贯彻和宣传这一理念:不仅提供优质产品,还从客户的根本需求出发,提出全方位、高效率的智慧解决方案。重点在两个方面寻求突破:一是积极构建“以桩带车”推广模式。当业界还在讨论“推广汽车与建充电桩”孰轻孰重的问题时,普斯迪尔认准一个道理:没有覆盖面广的充电桩,电动汽车将寸步难行。为此,他们一方面加强产品研发,一方面免费在城市公共机构、大型商超、居民社区等地布点建桩。随着批量充电桩落地上线运营,普斯迪尔成为众多知名车企主动追逐的合作伙伴。今年10月,普斯迪尔与吉利公司共同投资成立南京首家电动汽车租赁公司,面向市民推行“分时用车”,实现了我国城市电动汽车推广运营模式的重要创新。二是研发推出“互动化监控运营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城市某个区域乃至整个城市充电设施布局、充电状态、异常信息、应急预案等实时动态进行安全合理监控和资源分配;对车辆运行轨迹、存余电量、电池包内温度等各项安全数据进行实时监控,为电动汽车的高效安全运营提供信息化支撑。从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型,为普斯迪尔开辟了新的商业模式,企业市场拓展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优环境烘托:内生动力与外在推力有效聚合
透视普斯迪尔近年来的发展轨迹,创业无疑是最鲜明的“标签”。从白手起家到年销售收入突破三千万,从为别人作“嫁衣”式研发到与全球一流研发机构深度合作,从少有人知到频频见诸报端成为行业“代言人”,最核心的是敢于创业、善于创业、不懈创业。同时,企业的发展壮大也离不开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引导。江苏省市科技、经信等部门在技术研发方面给予专项支持,组织部门将企业负责人列入“南京科技创业家培养计划”,并在产品推广应用上给予了及时帮助。众所周知,充电桩落地难是长期以来困扰各方的一个焦点问题。在政府、电力部门以及业主单位的共同支持下,普斯迪尔创造性地提出了“众筹”建桩模式,机关、商业大厦等业主单位提供车位资源,充电设备方提供供电设备,运营管理方提供后期服务,政府和电力部门给予政策引导,通过四方合力,有效集聚了资源,并在充电桩建成运营后实现合理的收益分配。采用这个模式后,大大加快了充电桩的建设进程。目前,普斯迪尔已完成1000个以上充电点的接入,在南京城区已形成六公里充电服务圈,年内将进一步升级建成三公里充电服务圈。
在对普斯迪尔的调研过程中,我们既注重剖析其典型做法,同时也对培育创新型企业、推进城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几点认识和建议。首先,本土创新型龙头企业是江苏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力军。普斯迪尔所代表的一大批本土中小创新型企业,具有打破常规的革命性创新基因,他们勇于探索新领域、攻克新技术、创造新模式,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未来经济形态和产业演进的方向。把这样一批企业搞上去,巩固扩大我国实体经济优势就有了坚实根基,未来参与国际竞争就有了重要“砝码”。其次,创新型企业健康成长离不开政府营造的良好发展环境。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应当找准市场功能与政府职能的最佳结合点,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各自优势。各级政府应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努力营造公平竞争、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在创新研发、政府采购、财税信贷等方面,对代表行业发展前景、具备核心创新能力、具有良好增长预期的创新型企业给予必要支持,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创造活力。第三,城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亟待破解。在国务院统一部署下,各方面对建设城市充电设施的共识明显增强,但推进这项工作时,遇到的症结和困扰依然不少,为此普斯迪尔提出一些建议:一是建议国家层面尽快出台专项规划和建设运营管理办法,特别是尽快完善充电设施标准规范,实现充电标准统一。二是指导各地抓紧健全成立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设施建设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明确主要牵头部门,让企业办事能够找到“门”。三是切实加大简政放权的力度,简化充电桩建设手续办理程序,最好由一个部门牵头协调相关部门联动服务,让企业少跑腿,少磨嘴皮子。四是完善规划建设审批、财政价格、多元融资、用地等政策,给企业稳定的政策预期。迫切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帮助企业加大对业主单位的协调力度,引导社会各方共同理解、支持和推进城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