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让我们牵起你的手
2015-01-30张敏
文/张敏
孩子,让我们牵起你的手
文/张敏
站在我们对面的他,圆圆的脸,个头较高,长得很敦实,看起来像是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但嘴角边的绒毛和略有点儿怯怯的眼神告诉我,他还是一个孩子。可是在他的脸上,我却找不到同龄孩子应有的阳光、稚气和希望。他漠然、迟钝、机械地回答着检察官的问话,就像在说一件极其平常的事情。
因为他的监护人缺席,我作为人民监督员被特邀听审,平生第一次坐在了看守所的提审室,第一次面对一个隔着铁窗的不满十八岁的少年。翻开卷宗,案件并不复杂,该少年因为生活拮据,入室偷盗八千多元。而复杂的是他的经历:还在襁褓之中时,生母没待他满月就扔下他走了,从此再也没有音讯。“母亲”这个概念对他来说是模糊的。父亲到处打工,一个人拉扯他长大。但他却因缺少关爱与管教一步步滑向泥潭。可悲的是,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会渐渐走向罪恶的边缘。十四岁辍学,整日在街上游荡;十五岁因为偷盗,被送往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管教一年;十六岁到汽修厂当学徒,没有工资,每月只有一百五十元的生活费。年关将近,他又忍不住翻进了孤寡老人的家里,结果春节还没结束就到了这里。
“衣服穿得够不够?生活上还好吧?”办案的王检察官关心地问道。
“好。”
“你爸爸来看过你没有?”谈话继续着。
“没有。”
“我们给你爸爸打过电话了,他很关心你,只是你太伤他的心了,所以他不愿见你,但还是恳请我们多帮帮你。你要接受教训,知道吗?”
“嗯。”
……
这是审讯之后的对话。
审讯后,检察院的同志并没有急着离开,而是和他谈起了家常。我也很好奇:难道小小年纪他的心就变得这样冷漠吗?我和他聊起了从小带他长大的奶奶,以及被他入室盗窃的那位孤寡老人的情况。他总是听得多,说得少。他的双手在不知所措地搓动着,我仿佛看到了他内心的纠结和愧疚。
“我知道你也想母亲,小时候也在被子里哭过。你也恨过母亲,在你的印象中只有一个母亲的概念,却没有对妈妈的印象。但是你的奶奶、你的爸爸为你倾尽了所有,你的两个姑姑也在关心着你,你身上穿的、用的都是他们送的。他们只是不知道怎样来表达对你的又爱又恨。其实我们都知道你心里也苦……”我慢慢说着,他不再说话,但是我看到他的眼角涌出了点点泪花。
走出看守所,我的心是沉重的,只是想起他眼角的泪花,我才轻松一点儿。是的,男儿有泪不轻弹,有眼泪就有希望。我终于明白了检察官为什么要邀请我来,作为县人大代表,我不止一次向社会各界提出了关爱留守孩子、关爱问题少年的呼吁和建议,而今天的听审更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人民监督员、一位教育工作者肩头所担负的责任。
“王检察官,你今天让我看到了你作为一个母亲的另一面。我想象的提审是严肃而冷峻的,但是你今天温柔得就像孩子的妈妈。”我赞赏地笑着对同来的王检察官说。
“不,今天要感谢你,还是你们和孩子打的交道多。对于未成年人,检察机关的职能要求我们寓教于审,感化挽救,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帮教做好青少年维权工作。我们成立了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检察办公室,我还看了很多心理方面的书,工作需要嘛。书上说对未成年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有爱心、有耐心,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呢!这不,今儿专门请你这位专家来交流啊……”
说实话,专家我是谈不上的,我只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从教二十年来,每每看到那些流落街头的问题少年,我都痛心地感到学校教育的局限性。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教育的融合,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而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在担任两年人民监督员的日子里,我看到了更多的正能量正加入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引导模式的创建之中。春风化雨的学校教育是心灵的滋润,而扬鞭催策的法律,更会让每一位少年因敬畏之心而规范自己的行为。
冬日的街上人来人往。走在返校的路上,我想起了那次李检察官到学校开展法制讲座时,学生踊跃上台发言的情景;想起了今年夏天和检察官一道去学校走访曾经附条件不起诉的少年张某时,他满头大汗地从篮球场跑过来时带着的满脸微笑;想起了上次在检察院的特邀座谈会上,妇联、共青团、安监局、司法局、社区代表们关于保护未成年人的热烈讨论……
孩子,让我们牵起你的手,加快脚步,向前,坚定地走下去。
(本文作者系湖北省京山县人大代表、人民检察监督员、县实验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