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2015-01-30马晓河
马晓河
宏观
2015年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马晓河
一般而言,再好的经济形势也有坏企业,再坏的经济形势也有好企业,就看怎么把握形势进行科学决策。分析经济增长的曲线变动,我国经济增长已经连续20个季度从高位向下行,目前经济增长还没有明确的回升信号,大多数指标是偏弱的。从供给和需求指标分析,国内需求疲软,外需增长不如预期,投资在不断放缓,消费增长平缓,出口增长低于往年,工业增长已经从高位连续20个季度滑落,企业经济效益增长连续下滑,制造业PMI也连续多月下降。
2015年我国经济运行仍然面临着较大下行压力。这种压力既来自国际也来自国内。
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化对中国有利也有挑战
2015年,国际环境更加复杂化,不同经济体宏观政策在不断分化。先看发达经济体,欧元区刚刚走出危机最差的时期,2015年经济增长可能稍好于2014年,但是2015年欧元区债务恶化不会明显缓解,通货紧缩将会持续,在此形势下,欧元区已经推出欧版QE,将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宏观政策上表现为放松。再看日本,在2014年4月提高消费税后经济增长已经连续几个季度萎缩,2015年经济不会好于2014年,安倍为了刺激经济,实现预期通胀和增长目标,将在宏观政策上继续实行宽松政策。在这次危机中,美国在发达经济体中表现突出,私人消费抬头、房地产开始复苏、制造业回流、失业率下降等都使经济向好。但美国2014年11月宣布退出QE,并于2015年年中可能开启加息窗口,宏观政策总体趋势表现为“收缩”。发达经济体之间宏观政策的收和放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深刻的,由于美国是世界超大经济体,欧洲日本等其他发达经济体的放松带来的影响,不足于抵消美国在宏观政策上收缩给世界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再看新兴经济体。中国和印度在新兴经济体中是表现最好的两个经济体,这两个经济体目前为了应对经济形势变化,都相继采取了放松的宏观政策。但是阿根廷、委内瑞拉、巴西、俄罗斯等经济体,面对资本外流和通货膨胀,经济增长面临巨大压力。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也分化了,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宏观调控也带来挑战。总之,2015年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影响有利有弊。去年以来美元回流、世界大宗商品价格不断回落,对进口大宗商品价格降低成本有利。比如石油我国每年进口约三亿吨,如果价格降一半,我们进口原油会节省一千亿美元,当然这是理想状态,还有铜、黄金、铁矿石、大豆等。但是,当世界大宗商品价格不断回落以后,就会引起新一轮的世界通缩。一旦通缩,国际市场需求将进一步萎缩,对中国产品出口将形成严重约束。还有,在国际资本回流美国的形势下,除了美国之外,世界上诸多国家开始竞相货币贬值,这使得我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相对稳定,对其他货币明显升值。这严重抑制了中国的出口,将对2015年国内经济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国内经济增长影响因素有利有弊
先从有利的方面看,有以下四大方面能为2015年经济增长托底。
(一)改革步伐加快,改革力度加大,可以释放一些体制改革红利,可促进经济增长。比如三中全会提出336项改革措施,四中全会提出190项改革措施,加在一块526项改革,每年分解80多项。如果2015年按预期完成改革任务,必将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作用。比如审批权限的取消和下放、金融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放开垄断部门、国企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特别是各种改革试点的推进产生的示范效应,都将为经济发展释放出红利。
(二)从经济结构调整上挖掘增长潜力,有利于经济增长。本届政府有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创新
发展模式,通过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调整,叫串联式发展经济。提出产业融合发展、区域协同发展、打造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都是这种创新思维。将产业、区域、城乡串联起来发展能产生联动效应,会带来1+1>2的效果。例如:
第一,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解决“三个一亿人”问题。一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亿人,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解决他们长期悬在半空的问题,会产生几万亿的GDP;二是改造约一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解决困难群体安居乐业问题,也可产生上万亿的GDP;三是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一亿人,逐步减少大规模人口“候鸟式”迁移问题。为了推进新型城镇化,国家在北京、江苏、安徽、浙江等省市选择62个城市(镇)于2014-2017年进行试点,然后全国推广。如果试点成功并推广,经济还会增长一大块,而且这种增长是健康的。
第二,打造长江经济带,而且今年要开好局。打造长江经济带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沿长江经济带建设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网络体系,黄金水道建设,高效铁路体系建设,便捷公路体系建设,发达的航空体系建设,还有油气能源管网体系建设,城市交通便捷体系建设等,这些建设需要的投资是巨量的。二是沿长江经济带培育几个城市群,下游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群,将上海与周边15个城市有机连接在一起;中游以武汉为中心的城市群,周边的十几个城市和武汉相连;上游以重庆为中心的城市群,这些城市群形成以后,会出现一个更有效的城市经济发展圈。三是沿长江经济带打造产业集群,高科技、先进制造、汽车制造、新能源等产业集群等等。
第三,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将北京和天津同周边11个城市连接起来,即协同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电管网设施、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等等都实现互联互通。
(三)实施新“走出去”战略。习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战略指的是向西建设陆上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可称“陆丝”,向东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简称“海丝”,陆丝和海丝使中国对外开放形成了一个新视野和新战略。向西实行欧亚一体化,向东从海上打通贸易通道,将加强与拉美、非洲和欧洲的经济联系,这会给中国带来一个新天地。中国将从过去的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导向转向以资本、技术输出带产品输出,这是一个战略转型,如果做好了,会把中国带向一个新的时代。比如,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国出500亿美元;建立丝路基金,中国出400亿美元;打通中国-东盟渠道,中国出200亿美元等。
(四)今年会继续强化实施微刺激的宏观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2014年以来很多措施都是定向调控、结构性调控,例如70个城市66个城市相继取消商品房限购,9月30日房贷政策调整;10月份到11月份,国家批复30项铁路和机场建设项目9000多亿元,加上特高压和港口项目超一万亿;11月22日降息,12月27日央行387号文件将同业存款纳存;今年2月5日,又实施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可释放约9000亿元货币。总的来说,上述四大方面的因素,都会为2015年中国经济托底,把中国经济保持在预期区间。
但是有以下几大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会构成压力。一是长期因素。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周期性下行,从高位向中位下行似乎是一种趋势,就像习总书记说的“新常态”。第一在总量方面,经济增长将从高速向中速转换。第二在结构方面,中国再想像过去一样靠高投资带动经济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我国的投资规模已经50万亿了,63.6万亿GDP中有如此大的投资规模,再扩大投资规模将受到空间限制。还有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制造业规模发展得过大,再继续刺激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增长,也受到国际市场和国内需求不足的强烈约束。由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长期过剩,新兴产业成长缓慢,结构调整将面临剧烈阵痛。在调整过程中,传统产业首先要淘汰或转移,这会使一部分人的利益受损,而另外一部分人通过创新将会获益,这种博弈跟过去30多年以来不一样,过去是各个行业都在扩张做大,大家都能赚钱,差距不过是你赚得多、他赚得少而已。现在,结构调整到了传统产业被淘汰转移,会使一部分人丧失就业岗位而利益受损;新兴产业成长上升,又使一部分人从发展创新中受益,但由于新兴产业成长是慢变量,获益必须经历一个过程。因此,本阶段产业转型中,新兴产业的成长和扩张,必然要以一部分传统产业淘汰为代价,比如网络销售(O2O)给传统商业带来极大的冲击。
二是消费增长缓慢。我国需求
结构转换已经爆出好消息,消费占GDP的比重有了微弱上升,投资的比重下降了。但是,与同等发展水平国家相比,我国的投资占GDP比重依然太高,居民消费占GDP比重太低。当前我国遇到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在压缩“三公”消费之后,私人消费没有及时补上,造成总消费增长缓慢。压缩“三公”消费,把以往豪华的、奢侈的、超常规的GDP挤掉,使膨胀的消费消了肿。但消肿以后,私人消费增长填补不了公共消费减少的那一块,所以总消费“池”的水没增加多少。当前和今后,我国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投资能不能再增长,而是消费在需求结构转换中不能实现正常上升。为什么?首先,居民消费倾向低影响消费。2014年第四季度央行对50个城市的两万居民问卷结果显示,81.3%居民愿意多投资多储蓄,仅有18.7%的居民倾向更多消费。这么多人愿意多储蓄,消费增长能加快吗?储蓄等于什么?储蓄长期等于投资,投资等于产能,产能等于国内消费加出口,当国内消费不足、出口乏力时,我国将面临严重产能过剩压力。居民消费不足,消费动力不强,关键是我们的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还有社会保障水平太低。我国城乡居民现在面临的问题,一是没钱不能消费,二是有钱不敢消费,关键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滞后。实际上,引起中国消费动力不足的关键是,有40%的中低收入阶层的人,没有解决消费动力问题。我国40%的中低收入阶层,除了日常消费外,一生只能干四件大事,买房子或建房子,结婚生子,子女教育,看病养老。如果这些人收入水平不提高,后顾之忧解决不了,消费正常增长将是不可能的。有一个问题需要思考,我国的GDP绝对不能与美国以及发达国家比,为什么?第一,在GDP中我国的投资比重过高,西方国家是消费比重高,GDP中消费比重越高与居民福利距离就越近。因为,消费特别是家庭消费,本身就是居民的直接福利。第二,我国的GDP质量差,发达经济体盖栋房子一百年不拆,我们盖一个房子几十年就拆了;建一座桥一百年不拆,我们有的不到两年就塌了。第三,我国投资中还有许多“高大上”建设,跟居民特别是低收入人群福利太遥远,大广场、现代化剧院、豪华政府大楼、摩天大厦、各种现代化会议中心等,给低收入人群带来的福利是非常少的 。所以长期高投资并不能将中国带向发达的高收入国家行列,必须提高消费在GDP中的比重。当前我国消费和储蓄比,储蓄永远快于消费。过去14年中国总消费增加了5.7倍多,储蓄增加了8.2倍。消费慢于储蓄,最后结果只能是储蓄支撑投资加快增长,投资加快增长加剧产能过剩矛盾。
三是落后产能淘汰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成长缓慢,导致经济增长乏力。从生产投资看,当传统的产业被淘汰或转移之后,新兴产业成长缓慢,传统产业改造滞后,导致经济增长率下滑。落后产能是污染、坏的GDP,当这些坏的GDP被淘汰后,绿色的、好的GDP没上来,最后经济增长必然要下滑。因为落后产能淘汰是快变量,产业升级改造和新兴产业成长是慢变量,快慢之间必有一段空档期,在空档期缺乏接续产业条件下,经济增长是不会太快的 。
最后一个是房地产。房地产市场今年可能不会出现明显抬头倾向,一、二线城市可能趋稳,三、四线城市还会延续微弱下行,全国总体趋稳,既不会出现大幅度上升,也不会出现大幅度滑坡。但是,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一般要占我国总投资的55%以上,制造业不景气,房地产不回升,总投资也难以有起色,这将直接影响今年经济增长。
结论与建议
基于以上因素,2015年形势判断是,国际形势有收有放复杂化,国内形势在政府微刺激和投资拉动下,基础设施投资会向好,但制造业、房地产业投资难有明显回升,消费继续呈现低缓增长趋势,出口增长会延续低速状态,经济增长仍面临不小的压力,预计全年增长率不会高于2014年。为了稳增长,防止经济增长过大偏离预期目标,一是建议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一方面用于新型城镇化和三大战略部署方面的投资,一方面用于能刺激和改善消费侧方面的投资和公共服务支出。还有应从财政中拿出相当一部分财力,继续加大对中低收入人群特别是贫困人群的援助力度,解决这些人群住房、就业、上学、看病、养老等基本需求问题。二是实施中性偏松的货币政策,运用有效货币政策工具,增加货币和信贷供给,从制度和政策两方面增加中小企业、新兴产业的信贷规模。三是加快改革的落实工作,选择能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社会结构转型的体制改革方面进行重点推进,比如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户籍制度、行政审批权限、垄断行业限制、土地矿产等资源制度等方面加快改革。
作者系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