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型智库建设:经验借鉴与路径选择
2015-01-30柏必成
柏必成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河南郑州 450000)
河南省新型智库建设:经验借鉴与路径选择
柏必成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河南郑州 450000)
河南省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实施“三大战略”、打造“四个河南”、推进“两项建设”的进程中,需要高质量新型智库的支持。国内外智库在自身建设方面积累了诸多宝贵经验,总结借鉴这些经验应该努力做到:树立牢固的智库意识,建设一支过硬的研究队伍,形成明确的问题导向,建立畅通的成果转化渠道。
河南省;新型智库建设;决策咨询;经验;路径选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智库主要从事战略和政策导向研究。作为一个大国,中国需要拥有与大国地位相适应的高质量智库;河南省在实施“三大战略”、打造“四个河南”及推进“两项建设”的过程中,也需要高质量智库的支持。本文努力探索国内外智库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以期对河南省新型智库的建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国内智库发展的经验
1.紧密围绕决策者的咨询需求展开课题研究。第一,请决策者直接确定重点研究课题。黑龙江省社科院紧紧围绕省委中心工作,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在选题立项上主动报请省领导审批圈定年度重点研究课题,主动承担省领导下达的研究任务。江苏省社科院自2000年以来,所有的社科院年度重点课题都由省委书记、省长亲自确定。第二,主动参与到重大政策的制定当中。湖南省社科院围绕湖南省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与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等单位主动加强联系,共同开展富有全局性、前瞻性、实用性的重大应用对策研究。上海市社科院积极开展独立的平行研究,精心组织并完成了学者版的上海市“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研究,该研究获得了上海市有关部门的高度肯定,有些意见和建议被吸纳进了正式的上海市“十二五”规划。
2.调动和利用各方面的资源。智库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支持,比如信息、资金等,获得这些资源需要智库从业者去潜心发现和积极争取,加大与外界各方的联系。第一,争取更多的学术资源和智力资源。如一些智库通过积极承办各级各类学术会议或论坛来大力拓展合作空间;不少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的智库重视并加强对学员资源的挖掘,将学员作为资政研究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探索让学员进入决策咨询工作的机制和通道。第二,争取更多的媒体资源。如许多智库通过在媒体上认真办好学术性、理论性专栏,实现与有关媒体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第三,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与企业界资源。如不少智库机构积极接受社会委托,通过完成委托项目来为社会和企业提供服务。
3.重视人才的培养与推介。智库大都期望自身拥有一批社会知名的社科专家,借专家深入、系统的研究提升智库的社会影响力。为了达到这一预期,智库一方面注重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也很重视人才的推介。在人才的培养方面,湖南省社科院每年都安排一定名额的科研人员进行挂职锻炼或访学交流,每年都要组织科研人员围绕既定的研究课题深入基层、深入实际,集中进行实地调研,同时对科研人才采取“扶优扶强”政策,实行科研经费向重大课题倾斜、向优秀成果倾斜、向优秀人才倾斜。在人才的推介方面,湖北省社科院重视领军人才队伍建设,积极为学术影响较大、科研业绩突出的高级职称人员创造科研条件,推荐他们享受有关专家荣誉称号。
4.强调联合攻关。在重点科研项目的研究中,智库机构普遍注重吸收外部专家的参与,认为这是从经院式研究到应用式研究转变的需要,主张以研究的课题为中心,变传统的“单兵作战”为现代的“集团作战”。为适应这种集体研究与联合攻关的要求,智库开始打破内设机构的边界,打破学科、单位与地区的壁垒,组建研究中心、课题组、工作室等新的组织体系。中国科学技术战略发展研究院是科技部直属的智库机构,该机构建立了小核心、大网络的开放、协作的研究机制,在各主要研究领域建立专家数据库,采取固定编制和流动编制相结合的方式,吸引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开展研究工作。云南省社科院制定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工作室设置、管理办法》,明确工作室专家可以由云南省社科院内不同院所人员组成,也可以联合社科院外甚至云南省外的专家,整合各方面的研究力量,共同开展有关课题的研究。与云南省社科院的做法相类似,北京市委党校也打破了学校内设教学科研机构之间的边界,成立了各种类型的研究基地和研究中心,致力于对重大问题开展协同研究[1]。
5.积极创新科研激励机制。第一,重奖。为鼓励科研人员从事应用对策性研究,对产生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给予重奖。第二,倡导求真务实。江苏省社科院根据科学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对原有的科研考核办法进行了改革,例如废除仅以科研的数量为标准的单一考核制度,减少刚性考核的数量指标,采取刚柔相济的管理模式,拉长对基础理论研究的考核期限,鼓励推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并抑制低质量的研究和重复工作。第三,加大社会影响力与决策咨询需求主体满意度在智库科研成果评价中的分量。比如,对被决策部门采纳或被媒体广为传播的科研成果根据具体情况予以适当奖励,并逐步建立专家决策咨询的问责制度以及专家信用体系。
6.着力拓宽成果转化渠道。有的智库为了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比率与转化速度采用了以下措施。第一,加强专业化的研究成果推介队伍的建设。第二,努力建立健全与党委政府制度化的联络沟通机制。例如,江苏省社科院从1997年开始就编发《咨询要报》,对江苏省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及时提出分析意见和对策建议,其中多项报告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的批示和好评。第三,大力打造多渠道的成果发布和推介机制。例如,上海市社科院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出版蓝皮书,并在两会召开期间赠予代表委员参阅,从而使研究成果获得一个影响代表委员以及决策者的有利通道;湖北省社科院通过举办经济形势分析会、中部论坛、企业论坛等,及时向社会发表决策咨询和对策研究成果,切实加大成果转化力度。
二、国外智库发展的经验
1.灵活的人员进出机制。在西方智库与政府之间存在着畅通的人员交流渠道,智库的研究人员到政府工作或政府的官员离职后到智库工作都是司空见惯的现象。这种“旋转门”机制的存在,既能使智库吸纳具有政府工作经历的从业者,又能为政府输送大量的优秀人才,进而提升智库的社会地位与社会影响力。例如,美国的大选往往涉及三千多位政府官员的调整,新进的官员很可能是来自智库机构,因为有关的智库机构和智囊人员参与了大选获胜之前竞选纲领与施政方针的研究制定,所以在竞选成功后,由他们来贯彻执行当初竞选时的承诺和施政纲领会更为合适。
2.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第一,发达的决策咨询市场。发达的决策咨询市场首先体现在旺盛的决策咨询需求上面。面对更加复杂的公共问题和公共事务,西方国家在政府决策中对决策咨询的需求日益强烈,对智库的依赖与日俱增,对于智库介入公共政策过程已形成了制度化的规定。需求创造供给,在强烈的决策咨询需求助推下,西方智库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决策咨询市场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之势。第二,完善的信息共享制度[2]。比如,美国以法律形式保障了智库和公众能够便捷地获取政府信息。同时,美国政府还很重视建立各种数据库和联机检索系统,从而方便智库对信息的搜集与处理。第三,有利的捐赠环境。就美国而言,智库不仅自身可以享受免交所得税和财产税的优惠,而且社会各界对智库的捐赠也可以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3],类似的规定鼓励了社会各界对智库的捐赠行为,捐赠成为智库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3.健全的运行机制。第一,在组织构成上,强调人员之间的合理搭配,不仅包括具有不同专长的研究人员之间的合理搭配,而且也包括研究人员与科研辅助人员之间的合理搭配。美国兰德公司的经验是“两个研究人员不如一个研究人员加上半个秘书的效率高”。第二,在研究管理上,一是注重与决策咨询需求主体的有效沟通,使课题的研究紧紧围绕决策咨询需求,以增强研究成果的实用性与针对性,许多学者也把自己在各类智库的研究成果看作是为“国家服务”、利于“国家建设”的一种努力[4];二是注重研究管理过程的规范化,通过规范的流程来确保研究成果的质量,从研究项目的确定到研究计划的实施、从研究报告的形成到研究报告的评审等一系列的环节都有明确的制度规定。第三,在资金筹集上,建立了多渠道的筹资机制,美国智库的资金来源渠道主要包括基金会的赠款、企业和个人的捐款、书籍出版物和学术会议所获得的经营收入以及研究项目的合同收入。欧洲智库的研究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欧盟委员会、私人部门、信贷支持、研究合同等[5],其中政府主要是以购买政策研究服务的形式来对智库进行投入的。第四,在成果推销上,西方国家一流的智库都很重视研究成果的推销。这样做,一是为了使研究成果转化为实务界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和措施,从而满足决策咨询需求;二是为了扩大智库的社会影响力,更好发挥智库的政策教育功能及舆论引导作用[6];三是为了更好地吸引各方面的资源,比如吸引更多的研究合同和社会捐助。
三、河南省新型智库建设的路径选择
1.树立牢固的智库意识。智库总体上可分为学术智库、官方智库与民间智库三大类型,在河南省能够被囊括进这三大类型的组织有很多,这些组织要将自身建设成为高质量智库应做好如下方面工作:第一,要树立牢固的智库意识,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与职责所系。一是明确智库是为决策提供服务的,这种服务的效果是考量一个智库价值的关键所在。二是避开同质化竞争,着力打造智库的核心竞争力。在自身的研究领域能够形成“拳头产品”,为决策者提供行之有效的对策建议,并能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由此树立智库的品牌,成为决策者想得起、信得过、用得上、靠得住、离不开的智囊组织与参谋机构。三是注重价值的创造。任何组织之所以具有存在的意义,都是由于其能够创造特定的价值,即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智库组织也不例外,其社会地位的提高与影响力的扩展在于能够不断地价值创造,以满足决策者的决策咨询需求。价值创造是一个结果意义上的概念,它不决定于投入了多少研究资金,也不决定于撰写了多少研究报告,它决定于决策咨询需求的满足。第二,培育一种组织文化,要让智库组织的每一位成员都能够明确,智库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这种组织具有什么样的使命和愿景,在这样的组织中,自己又应该怎样履行职责,以及怎样服务于新型智库的建设。
2.建设一支过硬的研究队伍。河南省高质量智库的建设需要综合的资源做支撑,人才对于智库的发展是处于第一位的资源。建设一支过硬的研究队伍,既需要提高个体的研究水平,又需要提高团队的协作水平。就个体研究水平的提高而言,需要用健全的制度为研究人员的成长搭建长期有效的平台。第一,搭建知识更新的平台。一是要建设或共享一流的数据库,以便于研究人员查阅资料与获取信息。二是要努力为研究人员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比如安排研究人员到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做访问学者、鼓励研究人员积极参加高水平的学术会议等。三是要努力为研究人员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比如建立调研基地,为研究人员获取第一手的鲜活资料提供便利;积极为研究人员创造到党政机关挂职锻炼的机会,让研究人员通过角色的转换获得实践中的体验。第二,建立竞争激励机制。竞争激励机制主要由竞争标的与竞争评判标准两个要素构成,体现出智库追求的目标。将发表论文的数量作为追求的目标和竞争的标的,而不考虑其究竟创造了多少社会价值以及产生了怎样的社会影响,这很容易导致研究人员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无谓的劳动之中,既无助于智库的良性建设,又无助于研究人员的健康成长。智库对于竞争标的的设置一定要体现建设高质量智库的要求,体现对专家咨询效果进行科学评价的要求。着眼于决策咨询需求的满足和社会价值的创造,对研究成果的评判标准制定应注重研究成果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以及产生了怎样的社会影响。由此,形成一种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这样的竞争激励机制将会促使研究人员真正集中精力以推出有价值、有分量、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从而有助于研究人员的知识转化为服务实践的能力,也有助于研究人员积累学术信用与学术声誉。就团队协作水平的提高而言,要努力形成决策咨询中的雁阵效应。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社会矛盾与问题,面对不断提高的决策咨询需求,那种单兵作战的研究方式日益显现出其局限性,大量的复杂问题需要依靠团队的力量来解决。智库要善于组建团队和发挥团队的协同作用,根据研究问题的具体需要吸纳不同的研究人员以形成团队。研究团队的组成人员可以是智库自己拥有的,也可以是智库以外的,正所谓“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努力形成“内脑”“外脑”在重大课题研究中的网络化参与机制[7]。
3.形成明确的问题导向。研究什么样的问题决定了智库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这种工作的效果从源头上取决于研究问题的选择,选对了问题才会形成好的产品,选择了不合适的研究问题,必然导致智库的绩效不佳。智库在研究中要形成明确的问题导向和强烈的问题意识。一方面,智库的研究工作应着眼于特定的问题,没有问题也就无所谓研究。另一方面,智库对于自己研究的问题应当有一个选择,问题意识也就包括这种对于研究问题进行有目的选择的意识,并不是所有问题都有待于智库进行研究。智库在选择和明确自己的研究问题时应该做到:第一,联系实际。智库的研究人员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密切关注时代的变迁与时事的变化,不断加强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既要善于发现实践中具有前瞻性的问题,又要善于发现实践中具有现实性的问题。基于对问题的敏锐感知以及深入思考,智库可以实现对议题的创制,进而影响公共政策过程。第二,智库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坚持开门办智库的理念,加强与实务界的沟通与联系,明确党委政府的决策咨询需求,使自身的决策咨询工作真正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可以请党委政府的决策者直接提出智库的研究课题,也可以请党委政府的决策者在智库列出的研究课题中进行圈定,使河南省智库进一步融入决策体系。第三,在研究问题的选择和确定方面,智库应做到“顶天立地”,处理好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应急式研究与战略性研究之间的关系。
4.建立畅通的成果转化渠道。研究成果的形成与产出并不是智库的最终目的,智库的最终目的是让研究成果进入党委和政府决策,从而“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实现决策咨询需求的满足并创造出相应的社会价值。因此,成果的转化渠道对于智库就显得十分重要。成果的转化渠道有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的渠道意味着将研究成果直接向决策者推介并使之对决策者产生影响,这种渠道往往是体制内的制度化渠道。既包括智库的研究人员通过参加两会或参加由政府组织召开的决策咨询会议来献计献策,也包括通过内参的形式(比如河南省委党校的《调研与建议》、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的《领导参阅》)向决策者提出建言建议。间接的渠道意味着通过包括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在内的各种媒体以及社会舆论作为中介来影响决策者,比如智库召开新闻发布会、智库的专家接受媒体记者的采访,等等。智库在努力拓宽制度化的成果转化渠道的同时,要善于利用间接的成果转化渠道。不论是建立直接的渠道还是建立间接的渠道,智库都要与外界保持广泛的联系。这种联系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不是被动等待“伯乐”赏识自己的研究成果而是积极自荐推介。研究已经表明,研究者与外界的联系互动越频繁,决策者越有可能吸纳研究者的研究成果与建言建议[8]。同时,智库还应不断增强自身的公信力。只有具备公信力,才能具有说服力。否则,已经打开的成果转化渠道也会逐渐关闭,使得智库的发展道路越走越窄。
[1]李燕奇.打造科研工作的升级版[N].学习时报(党校教育专刊),2014-01-06(03).
[2]赵志耘,杨朝峰.中美思想库比较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1,(7).
[3]陈卓武,韩云金等.试析美国思想库的运行机制——兼论其对中国发展思想库的启示[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4]顾海良.新型智库建设与思想力量彰显[J].人民论坛,2014,(3).
[5]李凌.智库产业:演化机理与发展趋势[M].北京:三联书店,2012.122.
[6]黄亮宜.借鉴外国经验 加强和改进我国政府智库工作[J].学习论坛,2014,(5).
[7]苏扬.一流智库建设思路[N].中国经济时报,2012-11-16(10).
[8]朱旭峰,田君.知识与中国公共政策议程的设置:一个实证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8,(6).
[责任编辑 游玉华]
C932
A
1671-6701(2015)02-0047-04
2015-02-06
2014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编号:2014241)阶段性成果
柏必成(1982— ),男,河南漯河人,博士,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