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 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综述

2015-01-30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政党民主中国共产党

梁 松

(广西大学 广西 南宁 530000)

政党文化作为政党政治与政治文化的衍生品,其涵义、结构和功能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政党文化作为学者眼中独立的研究个体时间并不长,但作为政党建设的灵魂和旗帜,是政党发展和政治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国的政党文化研究是以1989年王沪宁的 《从政党文化看执政党建设》 为开端,此后,为了更加透彻研究政党文化的内在涵义和逻辑结构,学者们纷纷展开对政党文化相关问题的研究。

一、系统研究与阐释政党文化理论

政党文化作为政党发展不可缺失的一环,其阐释性与建构性功能对政党建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政党文化研究作为对政党政治研究的延伸领域,其研究成果则推动政党政治研究不断完善与健全。目前学术界对政党文化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概念、结构与功能、研究方法和范式几个方面。

(一)有关政党文化的概念

目前学术界并没有一致性的研究标准,主要有以下观点:第一种从政治文化的角度。王沪宁认为,“政党文化是政治文化的一部分,政治文化包括人们对政治的理念、价值、情感、信仰、思想、原则等各个层面。政党文化大致相同,它包括人们对政党的理念、价值、情感、信仰、理想和选择择取。”以政治文化理论为基础来定义政党文化概念,施雪华、祁刚利、何艳杰、周建伟的论著中也持相似观点。第二种从组织文化的角度。赵理富认为“政党文化是政党所具有的为全体成员所认可的意识形态、组织心理、制度规范、行为作风以及由此决定的一个政党区别于它党政党形象。它是一种在以取得和维护国家政权为目的的政治组织中形成的组织文化”,在此基础上认为政党文化特征是,比一般的组织文化有更强的意识形态色彩,有超越自身的价值目标。肖铁肩、丁芳同样认为政党文化既是一种政治亚文化,也是一种组织文化。李永辉、李忠杰、李子彪、陈金龙等学者也有类似观点的论著。从已有的研究成果看,从组织文化的视角研究政党文化概念最为显著。第三种从文化的角度。桑玉成、李冉从文化的本质入手,认为“政党文化的本质便是一定政党因子的转化过程”,将政党文化作为“政党意识的外化形态”。

(二)有关结构与功能研究

王沪宁最早系统地对政党文化研究结构进行概述,认为政党文化是复杂的综合,分为价值性层面和操作性层面,其中价值性层面包括政党理论、政党目标、政党价值、政党意识、政党伦理、政党利益,而在操作性层面包括政党规范、政党体制、政党能量、政党经济、政党形象、政党感情、政党艺术。在此基础上,郝铁川、吕元礼、肖铁肩、赵理富等学者对政党文化的层次进行整合、分类,包括“三层模式”(核心要素、标示要素、评价要素)、“四层模式”(指导思想、属性色彩、政治观念、权威模式)、“五层模式”(意识形态、政治心理、行为作风、规范文化和标识文化),但都没有超越王沪宁的结构分层思维。关于政党文化功能研究,桑玉成、李冉认为政党文化功能从阐释性视角研究包括:影响社会文化和政治成本、吸纳和录用政治精英、引导党员思想和行为四个方面;从建构性研究视角研究包括:对政党政治的调试功能即对执政合法性与有效性潜在悖论的调试和对政党政治精英属性的调试,对社会文化的示范功能即政党文化社会化的整合与价值。祁刚利、王艳杰、肖铁肩也在各自著作中阐述了类似观点。

(三)有关研究方法和范式研究

这类研究主要是要素分析法和整体与个体相结合研究方法,阐释性研究和构建性研究范式。关于研究方法,肖铁肩、丁芳将政党意识形态要素、制度规范要素(组织结构、活动准则)、标识性要素作为构成政党文化的结构要素。丁卫华也持类似观点,认为政党意识、政党心理、政党制度和伦理规范、行为方式这四个要素是一个从意识形态向行为方式的由内而外的转化系统。周建伟采用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也是学术界研究政党文化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认为政党整体的价值取向与政党成员的价值取向呈现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状态,从整体与个体、共性与个性并共处于一个系统的角度进行阐述。关于研究范式的研究,目前最具代表性的是李冉归纳的阐释性研究和构建性研究范式,认为阐释性研究主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即政党文化的表征或其形态的差异分析,构建性研究主要回答“怎么样”的问题即构建政党文化形态。

二、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基本内涵及发展路径的研究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成果颇多。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产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中国传统文化的存在为其奠定了思想基础,在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与冲突中,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不断创新发展。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内涵、功能、思想基础、发展及路径选择,是学术界重点研究的问题。

(一)关于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内涵与特点研究

唐浩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发思考,认为“中国特色政党文化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基础,以社会主义政治价值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为内容,根植于中国优秀的政治文化传统,而形成的政治思想、政治情感、政治信仰和政治心理”。刘文江认为“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取向模式,包括价值取向、认知取向、态度取向、信仰取向和情感取向等”。吴桂韩在其论著中也表达类似观点。而有关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特点具体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李冉从政党产生模式(原生型与次生型)分析,认为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伴随着政党产生而打上了“外生型”烙印,即以政权意识和以人民利益为价值取向为中心而具有高度抗变性和明显的流变性;黄有霖从心态文化、制度文化与定位文化角度考虑,认为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具有价值观念的普世性、思想理论的创新性、组织的团结统一性、行为作风的模范性;吴桂韩从政党文化的产生、发展和实际构成看,认为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有阶级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科学性与批判性相统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统一、主导性与包容性相统一、稳定性与变动性相统一的基本特征。唐浩也表达过相似观点。

(二)关于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功能研究

对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功能研究主要集中于内向性功能和社会文化两个方面。首先,从党自身建设功能看,有构建政党形象、培育政治精英、价值整合和促进党内团结、统一信仰、建构组织和确立制度作用;其次,从对社会作用看,有凝聚人心、引领社会文化功能。对此,学术界众多学者观点基本达成一致,但研究重点着眼于对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功能发挥,以此来拓宽对党自身建设的研究路径。

(三)关于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产生的思想基础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着眼于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两个内容。王莉认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与继承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内在思想源泉,近代西方文化的引进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使得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新起点和新境界。刘娜也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对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作用角度揭示两者的内在一致性。吴桂韩明确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有机融合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形成的文化基础,“中国文化中本有悠久的唯物论、辩证法的传统”,人道主义思想、“民本”思想、大同的社会理想以及爱国主义传统等与马克思主义有巨大的思想契合。

(四)关于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发展和路径选择研究

李冉认为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初步实现了政治世俗化,造就了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中共的成立实现了对资产阶级政权意识的超越并经历了参与型——革命型——开放型——封闭型——开放型政党文化的发展过程,呈现在不同时期政党文化的不同态势。吴桂韩则从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生成、运行机理出发,通过分析党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历史使命来划分发展阶段,认为大致可以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四个阶段。胡光宇、赵理富、王莉、丁卫华的研究时间划分也类似。王莉主要从党章对政党文化的影响进行研究,分为萌芽、形成、成熟、曲折、转型和创新五个时期。有关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发展的路径选择研究,是目前学术研究的焦点。李冉认为从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特征入手,要重视政权意识的塑造、政党形象的建设以及有效地克服政党文化的流变。林志彬则从思想文化发展入手,提出创新意识形态,保持政党文化的先进性;建设核心价值体系,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培育民主法治精神,克服官僚主义文化;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端正学风改进文风。肖铁肩、张道平、赵理富都在其论著中表达了相似观点。丁卫华则重点突出了完善政党文化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和丰富政党文化传播的载体与途径,以此来予以政党文化发展的物质保障。

三、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与党的建设关系研究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设囊括了政党建设的主要方面,因而从政党文化视角探究政党建设新道路是题中之义,杨立志、栾雪飞从四个方面探讨加强党的创新建设新路径:意识形态、组织心理、制度规范和行为作风。首先,坚持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不动摇,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整合功能;其次,强化党内组织心理认同,创造党内和谐环境,提高党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再次,完善党的制度规范建设,扩大党内民主;最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自觉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内团结的重要保障,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内容之一,而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能够为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提供精神动力,目前学术界已开始关注两者关系的探讨。孙成武认为“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与党内民主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共同维系着政党的生存和发展,即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也是政党文化的重要载体,而政党文化是党内民主的基础和灵魂,并分别从党内民主的本质特征(少数服从多数)和政党文化的本质特征(鲜明意识形态性、较强的纪律规范性)探究两者的内在相关性。赵理富则从“党内民主制度的政党文化基础”这个命题出发,强调在党内民主建设中重视政党文化的建设,提出了“政党文化是党内民主制度的灵魂”、“政党文化是使党内民主制度硬件运转起来的软件”,以此来强化政党文化建设的意识。关于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促进党内民主建设的途径研究,赵理富在提出“政党文化的培育途径是党内政治社会化”,让广大党员通过参与党内民主实践来强化党内民主意识教育。孙成武则认为,除此之外还应当创造党内民主环境,树立党内宽容精神;加强党内民主教育,提升党员政治文化素质。

四、对政党文化研究不足与发展的思考

关于“政党文化”的概念,目前并无统一定义和分析工具,一般用西方理论(如结构要素分析)来分析政党文化理论,有逐渐应用于对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的趋势,而且政党文化与相关概念(如党内文化、执政党文化等)研究有交叉和混淆。同时,有关政党文化理论发展动力仍然停留于从其包含的要素结构角度思考,缺乏创新思维。在政党建设方面,尤其与政党文化内向性功能相关联的党内其他活动,如党内民主、党内组织建设等,相关性研究刚刚起步。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对政党文化相关内容的研究。

(一)继续推进多样化的研究方法

政党文化研究既要结合政治学相关内容,又要结合文化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相关研究,所以其自身的多学科性质就决定了其研究方法必须要多样化。我们应当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全面结合分析与综合方法、比较法、整体与个别研究方法等等,丰富政党文化研究方法。此外,要结合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的实地调查法,为政党文化研究提供准确而丰富的一手资料,以此来开展有效的政党文化研究。

(二)深化对政党文化内容的研究

第一,深化对政党文化理论自身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其涵义、特征、功能等基础性研究,还应将视角转换到对政党文化的发展规律、体系构建以及实际运用分析的研究中,拓宽政党文化内容研究范畴。第二,深入挖掘政党文化发展的动力,不仅仅局限于其要素结构,还应将视角放在政党文化发展的实际环境之中,即政党文化在新时期、新际遇之下的创新与转型研究。第三,扩展中国政党文化研究,不仅仅包括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研究,还应将视角扩大到中国所有政党的文化研究。横向思维,可以探讨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民主党派政党文化的关系;纵向思维,也可以探讨其政党文化发展历程,拓宽中国政党文化研究思路。第四,继续加强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可以结合党内民主、党内监督以及党的组织建设等内容,共同探讨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与党建发展新路径。

[1]王沪宁.从政党文化看执政党建设[N].解放日报,1989-05-24.

[2]赵理富.政党的灵魂: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3]李冉.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4]肖铁肩,丁芳.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系统的分析与构建[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8,(05).

[5]周建伟.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党文化研究的两种路径[J].理论探索,2008,(01).

[6]唐浩.论中国特色政党文化的内涵[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9,(02).

[7]刘文江.中国共产党文化研究[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

[8]吴桂韩.中国共产党党内文化研究[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

[9]林志彬.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研究现状及其思考[J].理论界,2012,(11).

[10]丁卫华.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政党民主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中国式民主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
选举年的民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