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性教育迈入新常态的思考

2015-01-30梅黎明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党性常态干部

□梅黎明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江西 井冈山 343600)

党性教育迈入新常态的思考

□梅黎明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江西 井冈山 343600)

随着经济发展迈入新常态,党性教育也应迈入新常态,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推进党性教育迈入新常态,要健全目标体系,确保方向正确;要完善组织体系,确保运行平稳;要创新运行体系,确保教育质量;要构建评价体系,确保持续发展。

干部教育培训;党性教育;新常态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要适应新常态。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判断。随着经济发展迈入新常态,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都将迈入新常态。党性教育作为党的建设尤其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也应该迈入新常态,应该以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新的方法、新的措施适应新发展新形势新任务。

一、党性教育迈入新常态的现实要求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党性教育,始终将其作为增强党员党性修养、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途径。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决策,党的十七大提出“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应该说这种“大规模”、“大幅度”的要求是符合当时干部队伍建设需要的。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 特别是“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1]“培养干部,要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2]中央又特别要求“把党性教育贯穿于干部教育培训全过程各方面”。很显然,这些要求都指明了党性教育必须迈入新常态,必须适应实现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这个新的时代主题,适应从严治党新常态、作风建设新常态。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求党性教育迈入新常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3]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以崇高的理想、神圣的事业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吸引着中华民族大批先进分子,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进行艰苦卓绝、前赴后继的不懈奋斗。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而做好党的事情关键在各级党员干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关键要靠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积极引领。党性教育迈入新常态,对于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党性教育包括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科学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党的根本宗旨教育、党的组织纪律作风教育等,这些内容都是每一名党员干部在实现伟大中国梦中的必备条件。因此,党性教育必须迈入新常态,才能促进党员干部进行经常的、持续的、严格的党性锻炼和修养,从而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提供领导力量、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

(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党性教育迈入新常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于改革进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一个一个克服,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蹄疾而步稳”,意在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既要有紧迫感,敢于碰硬,向纵深发展;又要一步一个脚印,保持改革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防止出现改革失控的局面。但凡改革都会触碰一部分人或部门的实际利益,因而常常会遇到阻力。这些阻力的形成,虽然有一些客观原因,但主要还是一部分党员党性修养不强、纪律意识不强所致。党性教育迈入新常态,有助于全党同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有助于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正确对待利益格局调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政令畅通,坚定不移实现中央改革决策部署。党性教育迈入新常态,不断增强和提高党员的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有利于促进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涉险滩”、闯难关,去啃难啃的“硬骨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以坚强党性、优良作风,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作风建设的常态化要求党性教育迈入新常态。抓作风、改作风,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严管党治党的重要突破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必须经常抓、长期抓,特别是要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生动地证明,作风建设抓与不抓不一样,认真抓与马马虎虎不一样,经常抓与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不一样。干部作风不正,归根到底是党性不强造成的。作风建设的常态化长效化,要求必须抓好党性教育这个基础环节,使之迈入新常态。作风建设与党性教育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作风建设以党性教育为重要手段,党性教育也以作风建设为重要内容。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加强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各方面作风的常态化建设,都必然要求党性教育迈入新常态,把中央“八项规定”和“三严三实”作为重要内容,切实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和公仆意识,强化责任担当和实干精神,真正做到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四)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要求党性教育迈入新常态。为政之要首在得人,从组织工作角度来讲,这个“人”就是干部,而且必须是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干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好干部的五条标准,即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也是新时期高素质干部的标准。“五条标准”对党性教育提出了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必须着力增强干部的政治意识、忧患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必须教育引导干部更好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内外兼顾、趋利避害,必须切实提高干部把握方向、改革创新、破解难题、驾驭全局的能力。要做到这些,必须使党性教育迈入新常态,把党性修养作为必修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成为好干部,就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党的用人原则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好干部“五条标准”主要是德的标准,德的核心是党性。高素质干部的成长离不开经常化、规范化的党性教育,比如党章教育,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廉政纪律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道德品行教育,党史国史教育等,这些都要求党性教育迈入新常态。

二、党性教育的现状分析

中国共产党成立94年、执政66年、改革开放37年来,通过对干部的党性教育培训,不断培养造就了一大批领导骨干和优秀人才,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政治保证、干部人才和智力支持。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性教育不断开拓创新,各地各部门以理想信念、党性修养、道德品行教育为重点,多渠道培训党员干部,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党性教育与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新常态和干部队伍建设新常态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党性教育的内生动力问题。党性教育既包括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的教育,也包括党员干部在组织引导下的自我教育。但从现实情形来看,更需关注党性教育内生动力问题。少数党员干部没有充分认识到党性教育不仅是成就党的伟大事业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个人全面发展和成就个人梦想不可缺少的必修课,因而对党性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仍然不够。同时,随着干部队伍新老交替,相当多的年轻干部还缺乏严格的党内锤炼,对党的历史和传统缺乏深刻了解,影响参加党性教育的积极性。

(二)党性教育的系统性问题。党性教育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举措,同时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立足长远,着眼现实,统筹部署,形成合力。当前,党性教育主要依靠组织部门调训和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等主阵地发挥作用,宣传、组织、纪检监察等各方力量有机结合还不够,党性教育“开门开放”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对党性教育的总体方位、目标定位、阶段任务等重大问题虽然有定性要求,但是对省部级、司局级、县处级、乡科级干部等各个不同层级干部党性教育的目标、任务和教育重点缺乏针对性的要求。此外,“训”、“评”、“管”、“用”相结合的“四位一体”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三)党性教育的有效性问题。党性教育是“知、情、行”的统一,要深入把握新时期党员干部队伍的状况和特点,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突出主观世界改造,坚持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内容与形式相统一,把普遍性要求和特殊性要求结合起来,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才能切实提高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当前,党性教育形式与内容固化仍然是影响当前党性教育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部分培训机构不能准确把握党性教育的时代要求,不能准确把握党性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培训过程中,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不能有效回答党员干部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教育方式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不足,甚至还存在以会代训、急功近利的现象,期待两三天的培训就能见效,这些都会导致党性教育难以真正深入人心,势必影响教育的说服力感染力持久力。

三、党性教育迈入新常态的基本路径

党性教育迈入新常态并不是一个自然生成的过程,而是需要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和干部教育机构主动作为,积极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党的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新时期推进党性教育迈入新常态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使精神上补“钙”成为新常态;要通过教育和实践砥砺品质、提高本领,建设高素质的执政骨干队伍,使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成为新常态;要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反对“四风”,使不断加强作风建设成为新常态。同时,推进党性教育迈入新常态,必须实施扎实有力的举措。

(一)健全目标体系,确保方向正确。没有正确的目标,就会偏离方向,党性教育首先要建立科学的目标体系。一要确立涵盖各级党组织、培训机构和各级干部的目标体系。坚持分类分级、全员培训,把干部教育培训的普遍性要求与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的特殊需要结合起来,增强针对性,实现全覆盖。二要确立德才兼备的干部培养目标体系。要让干部认识到,党性不仅是“紧箍咒”,而且还是“加油站”;党性学习不仅是约束,而且还是解放和激励。让干部既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提高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能力,又要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人生必修课,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三要建立中、长、远三个层次的目标体系。针对当前党性教育存在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视化倾向,明确党性教育每个阶段的目标要求,把落实《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性教育的意见》作为行动指南。

(二)完善组织体系,确保运行平稳。组织体系是一个包含组织架构、组织领导、分工合作等各方面较为复杂的有机系统,是推进事业发展和组织成长的有效载体。党性教育迈入常态化,必须完善组织管理体系。一要建立组织推动的领导体系。进一步健全党性教育的领导工作机制,重点是完善党委和政府主导、组织人事部门主管、各级培训机构承担、社会广泛参与的党性教育工作领导机制,把党性教育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目标之一,纳入党委政府的目标考核内容。二要建立分工明确的责任体系。落实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组织部门要认真履行党性教育牵头抓总的职责,认真制定党性教育培训规划,合理确定培训分工,强化宏观管理。培训机构要制定培训方案,开发党性教育课程,提升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学员派出单位要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积极支持干部参训。三要建立开放多元的合作体系。要进一步加强培训机构、学员派出单位和各级党委纪检、组织、宣传、统战等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建立学员在培训机构与培训离校后的党性锻炼之间的联接机制,创造良好政治生态,使学员在培训机构期间养成的党性锻炼好习惯,能够在工作岗位中进一步坚持和发展,将工作实践作为检验学员党性教育成果的“试金石”。

(三)创新运行体系,确保教育质量。党性教育的新常态,要求创新运行体系,促使各要素和子系统之间交互作用,提升效益和质量。一是形成贴近党性教育需求的培训计划生成体系。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党性作风状况,设置相应培训专题、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做到因材施教。二是完善组织调训为主、自主选学为辅的干部参训体系。对主要领导干部、重点岗位干部等的培训,坚持实行干部培训点名预告制度,坚持限期完成培训。实现从分级调训到分类调训、专题调训的转变。加快推进自主择训,满足党性教育培训的个性化需求。三是建立党性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研发体系。主要是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入脑入心上下功夫,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充分发挥红色教育基地的震撼作用、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反面教材的警示作用,把党性原则牢固树立起来,把政治规矩树立起来,使党员干部应有的意志不被“乱花”迷惑,应有的定力不被“浮躁”困顿,应有的作为不被“舒适”消磨,应有的正气不被“物欲”摧毁。四是建立党性教育的配套保障制度体系。制定党性教育政策保障制度,应制定一部全国性的党性教育培训条例,明确规定党性教育的实施机构、发展目标、推进策略、条件保障及评价监督等方面,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建立培训运行保障机制,在岗位设置、人员配备、制度建设等方面重新设计,以适应现代培训方法的推广应用。建立培训教材保障机制,不断推出党性教育培训教材精品。建立培训经费保障机制,探索建立政府单位和干部个人合理分担,动员社会资助的多元培训经费投入机制,保证政府每年投入党性教育培训的专项经费逐年增加,满足培训机构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所需的培训经费。建立培训师资保障机制,培养一支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健全党政领导干部到培训机构上党课制度。

(四)构建评价体系,确保持续发展。科学合理的评价,有助于取长补短、扬优成势和自我完善。党性教育迈入新常态,应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一要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评估指标体系。召集专家学者设计专门的党性教育评估指标,包括培训目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管理、培训师资、培训成效等方面,综合考核培训机构完成党性教育培训的情况。二要建立多方参与的成果评价体系。成立由干部培训主管部门、学员所在单位、社会组织共同组成的党性教育教学评估中介机构,加快党性教育教学评估社会化进程。三要建立评价结果运用体系。建立专门的干部教育研究机构,深入研究干部成长规律、干部教育规律、办学规律、培训方式方法创新等。加大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激励约束,将干部培训情况与个人年度考核、选拔任用、评先评优紧密结合,真正做到干部培训、使用与管理相结合,充分激发干部参与党性教育培训的内生动力。逐步健全党性教育培训考核机制。由干部培训领导小组对参训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党性教育学习培训情况进行定期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学员和单位年度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以此促使学员和单位认真重视党性教育培训工作,并积极安排学员定期参加培训。

[1]习近平.坚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 提高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能力[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9/25/c_117507853_3.htm.

[2]习近平.着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1225/c391839-26275815.html.

[3]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EB/OL].http://www.gov.cn/ldhd/2013-03/17/content_2356344.htm.

(责任编辑:贺文赞)

Several Considerations on Party Spirit Education going into the New Normal Situation

MEI Li-ming

(ChinaExecutiveLeadershipAcademyJinggangshan,Jinggangshan,Jiangxi343600,China)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going into new normal situation,it is inevitable demand of times development that party spirit education should go into new normal situation.To develop the party spirit education into new normal situation,direction must be ensured correct.Organization system should be perfect and smooth operation.Operation system should be created and education quality must be ensured.Evaluation system should be established and keep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dre education;party spirit education;new normal situation

2015-01-03

梅黎明(1962—),男,江西遂川人,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经济学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党的建设、区域经济学。

G726

A

1674-0599(2015)01-0009-05

猜你喜欢

党性常态干部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学思磨党性 信奉廉洁路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适应新常态,创新促发展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