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生态富硒产品产业化集群与市场推广初探
2015-01-30汪发文杨本学
汪发文,杨本学,徐 俊
(湖北省城市地质工程院,湖北武汉 430072)
1 硒元素的作用及分布状况
1.1 硒元素的作用
硒作为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对人类的生理需求和生命要求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首先它能延缓衰老,减少抑郁、疲劳等现象,提高视力,防止白内障,是老年人的福音,被誉为“长寿元素”;其次它能保护细胞免受过氧化物的损害,并且对细胞进行修复,从而保护人体的心、肝、肾等重要器官,是“心脏守护神”;第三,它能阻止血液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被氧化,抑制胰岛细胞氧化和广泛糖基化,保护胰岛,被称为“糖尿病克星”;第四,它能抑制多种致癌物质的致癌作用,及时清理自由基,杀死癌细胞,具有防癌、抗癌的重要功能,被中外专家赞誉为“抗癌之王”;第五,它还具有解毒功能,享有“天然解毒剂的”美名等等[1]。
1.2 硒元素分布状况
硒元素是微量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非常少,约为一亿分之一。硒元素在全球范围内分布不均,全世界有40多个国家缺硒,中国是缺硒、贫硒的“重灾区”之一,因此硒资源在中国极其宝贵。中国作为一个缺硒、贫硒大国,硒分布极不均匀,从东北到西南构成了一个狭长的“缺硒地带”,只有湖北恩施、陕西紫阳和安徽石台等少数几个天然富硒区,其中湖北恩施被公认为“世界硒都”,硒资源极其丰富[2],同时江汉平原流域也发现了大块富硒土壤,目前湖北省地质局正在进行“金土地工程”,即土地地球化学调查和研究。
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目前国内是通过以下标准对富硒土壤进行划分的(富硒土壤分级标准,安徽省地调院,2012),详见表1。
表1 富硒土壤分级标准
研究机构和学者经过大量的研究和验证,总结出了硒元素在食品中对人体有益的含量标准(表2)。
表2 食品中硒含量指标标准(湖北省地方标准)
2 湖北富硒产品的发展现状及市场需求
目前,国内富硒产业逐渐发展起来,并呈现爆发式增长迹象,开发出的富硒产品众多,如富硒大米、富硒冬枣、富硒茶、富硒矿泉水、富硒面包、富硒发酵饼干、富硒食用油、富硒魔芋制品及富硒保健品等等。正是由于市场的需求,各种富硒农产品基地也纷纷建设,很多地方围绕富硒农产品开展深加工研究项目,因此开发利用硒资源、发展硒产业的热潮在国内逐渐兴起。
湖北地处中国中部,水、陆、空交通极其发达,省内湖泊众多,被誉为“千湖之省”,水资源、水产品丰富,而作为国内几个少数的富硒地区之一,其天然发展优势明显。因此依托于湖北省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将湖北打造成中国特色生态富硒产业化基地具有极大的前景和潜力。目前,全省已经将富硒产业纳入到农业的重大发展项目当中。
2013年湖北省地质局率先开展了全省农业地质环境调查,已发现江汉流域富硒土地资源达6 892 km2,目前土地质量调查项目仍在稳步进行中。同时,湖北省委在钟祥市创建柴湖富硒产业示范区,开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旨在打造全国著名富硒产业示范基地。根据湖北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推出了富硒大米、富硒小麦、富硒茶、天然富硒畜牧产品等具有湖北特色与湖北地理环境相适应的富硒产品,并且新型的富硒产品也在相继推出。总之,目前富硒产业在湖北的发展前景一片良好。
尽管富硒产业现在的发展形势良好,但是仍旧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富硒产业在湖北毕竟是属于新兴产业,其发展技术、管理水平都极不成熟;再者,采用何种模式发展湖北特色的富硒产业还需要很长时间的摸索;此外如何创立富硒食品品牌,如何将富硒产品进行推广被人们所了解和接受,这些问题都还需要解决。因此,湖北省地质局专门成立了省富硒产业研究院,加强全省富硒产业的科学研究,助力富硒产业的发展。
2 湖北生态富硒产业化集群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食品的绿色、健康、环保等,将生态融入到富硒产业的发展之中来,打造一个生态富硒产品产业化模式,提供绿色、健康的生态食品,这既是打造一个生态品牌的需要,也是未来食品产业发展的趋势。而湖北省兼有山地、丘陵、平原、江河、湖泊等地貌特征,耕地资源和淡水资源在全国都有极大的优势,其山水地形气候十分适宜农业生产,对形成生态食品基地具有较好的天然基础。
但是渐渐兴起的富硒产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生产模式还是一种小作坊模式,较不成熟且混乱,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资源整合、市场开拓和产业化发展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对此,引入产业化集群模式这一概念,旨在通过这一模式将富硒产品进行整合规划、资源合理充分利用,达到一种大型产业化集群发展的模式,迅速地抢占市场,分享富硒市场这块“大蛋糕”。
通过前期的考察,结合湖北省土地资源特点,可以依托绿色食品,生态健康这一理念,通过以下模式来发展生态富硒产业:
2.1 生态富硒种植产业集群模式
种植业是中国的一个传统产业,湖北省也是中国的一个农业大省,农业在全省的分布极其广泛,也是很多其他产业的基础。土壤是种植业必不可少的成分,是农作物成长的基础,硒元素以各种形式赋存其中。植物通过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硒将其转化为有机营养硒,便于人体吸收,是人体利用硒元素的一个重要中转站[3]。因此,以种植业为基础建立生态富硒种植产业化集群是一种良好模式。
该模式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在湖北省富硒地区,利用土壤中的硒含量丰富程度,结合农作物和经济植物的富硒特征和种植习惯,进行针对性地种植,从而形成天然富硒稻谷、小麦、玉米、茶、花生、芝麻、蔬菜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富硒有机生产基地(或者生态示范村),更好地开发富硒经济植物及其产品,实现农产品的高附加值;第二种情况是在湖北缺硒地区,以恩施和江汉平原富硒土壤资源为原料,科研创新研制硒化肥[4],通过硒化肥使得农作物得以吸收,将无机硒肥转化成有机硒肥存储在农作物当中,便于人体吸收。依托富硒土壤和硒化肥建立富硒产品产业基地(示范村),将作物进行科学化管理,引入大棚种植和水上种植技术;合理利用资源优势,种植与当地环境相适应的特色化农产品,打造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的生态富硒种植产业化集群模式。
2.2 生态富硒养殖产业集群模式
在现今的农产品中,以各种肉类为主的养殖业占据了市场的很大一部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各种肉质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通过肉制品来补充人体内的硒元素也开始成为一种饮食新时尚。通过建立以养殖业为中心的生态富硒养殖产业集群模式,使硒元素先进入动物体内然后再转化为肉类中的有机硒进入人体。
湖北省被誉为“千湖之省”,省内水资源丰富,水产品在全国有名。借助这一优势,在省内大力发展素有“水中黄金”的鱼、虾、蟹、鸭、鹅等水产及水禽养殖,作为主导富硒产品。同时发展其他具有地方特色的禽畜产业,依据当地特色和养殖环境养殖生猪、牛、蜜蜂等当地特色富硒产品。例如,在素有“中国小龙虾之乡”的潜江市,小龙虾养殖成为该市的一大经济增长点,因此开发富硒龙虾、蟹具有独特的优势;在武汉市,大力推广养殖武昌鱼、鲶鱼等,生产天然富硒鱼类产品;在钟祥市养殖华中两头乌猪、南阳黄牛、泰和乌鸡、中蜂等《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中优良珍贵品种,生产天然富硒畜牧产品(富硒乌猪肉、富硒蟠龙菜、富硒黄牛肉、富硒牛肉干、富硒乌鸡、富硒乌鸡蛋、富硒蜂蜜等)。
我们根据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市场需求可以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依托土壤中丰富的硒资源,将养殖业集群进行产业化发展。为了取得经济最大化,必须将养殖专业户集合起来进行集中培训和指导,将当地特色富硒产品打造成专业品牌,真正做到集群化发展。
2.3 富硒生态链产业集群模式
可持续发展是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因而结合湖北省的实际情况,依托省内丰富的水资源和各类水产品资源,运用循环经济的手段开发和发展新型富硒产品,从而建立一种生态链循环产业,也是富硒产业化集群发展的新需要。
(1)桑(含硒化肥)—鸡—鱼生态链模式。这种模式是在传统的桑鸡鱼塘模式上发展而来的,桑鸡鱼塘在长江以南特别是洞庭湖及其周围地区分布广泛。其具体的养殖模式是在池塘的四周种桑,桑树施含硒化肥,将硒元素引入生态循环当中,在桑园内养鸡,池塘中养鱼。鱼池中的淤泥及鸡粪再混合既定比例的含硒化肥,用作桑树肥料,桑叶可以用来养蚕,蚕蛹及桑叶则可以喂鸡,蚕粪和鸡粪则用于喂鱼,使桑、鱼、鸡形成良好地生态循环,物质的利用率更高,最终出产的鱼、鸡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富硒食品,这样的生态链模式生产创造的经济价值更高,效益更大。
(2)含硒化肥—植物—鸡—猪—鱼生态链模式。这种模式是桑—鸡—鱼模式的升级与完善,其产业化集群更加高级,利用率也更高。对桑施以含硒化肥,用蚕蛹及桑叶喂鸡,鸡粪经过处理后可以用来喂猪,猪粪经发酵后喂鱼,塘泥、猪粪作农作物的良好肥料,从而形成了良性的生物链循环,这种生物循环既达到了粮食增产、猪鱼饲料成本下降的目的,又使得这些产品成为了价值更高的富硒产品。其生态链产业集群模式符合当下绿色发展、生态发展的潮流,是一种具有远大前景的发展模式。
(3)草(稻)—含硒化肥—牛—鱼生态链模式。该模式是通过种植草料或稻谷,对草料、稻谷施硒肥,将野草、稻草或牧草经过氮化处理后喂牛,牛粪经发酵处理后喂鱼,然后再清理出塘泥,塘泥混合富硒化肥后用作农田肥料。如此建立一个循环生态链,将无机硒元素通过植物、动物的转化变为有机硒,便于人体的良好吸收。在此过程中,不仅得到了富含硒的牛、鱼等肉制品,还生产出了富硒稻谷,同时充分利用秸秆,减少了因燃烧秸秆造成的大气污染,这种模式可谓一举三得。
这三种模式的发展不是单方面的,而是需要多渠道、多部门相互协作,各自发挥自己的特有优势,才能将产业效益最大化。因此,有必要成立生态农业公司,形成混合所有制经济,提高各种主体的参与广泛性。例如相关科研机构实行科技控股模式,主要从事富硒饲料、富硒化肥的高端研发,并重点从事农作物、经济作物、“水中黄金”、家禽等硒产品的育种试种研究推广。
3 生态富硒产品的市场推广
富硒产业的发展需要依靠市场主体,因此在进入市场前,必须要进行产品的包装与推广,从而快速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3.1 政府主导
国家就富硒食品产业化发展出台相应的法规政策,制订并实施富硒食品硒含量地方标准、富硒食品标志及管理办法,不仅使富硒食品产业走上标准化、规范化的科学发展之路,而且扩大富硒食品产业的知名度,提升富硒食品产业发展的地位。
在富硒食品产业的发展上,政府在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做好引导导向、技术服务,同时完善市场准入手续,加强监管,使富硒产品真正造福于民。
3.2 广告宣传
广告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在产品推介的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于富硒产品这种新兴产业来说,要想扩大产品影响力,宣传产品,就必须做好广告工作,让消费者以简单且直接的方式知道富硒产品特性、实用价值及消费者所能得到的利益。
3.3 创立特色富硒产品品牌,举办产品展示展销会
品牌是当今的消费潮流,一个产业要有品牌,产品要有品牌,富硒产品更是如此,因为硒在产品中看不见、摸不着,消费者唯有选择品牌。富硒产品的品牌问题换句话说就是生存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问题。因此,开发富硒产品应该多专注于产品的鲜明性和特色化,逐步形成企业自身的知名品牌集群,壮大企业的实力。与此同时,举办适量的产品展示展销会,因为毕竟只有人们亲眼看到、亲身体会到才会了解产品,进而相信富硒产品的价值和作用。产品展销会既是一种自我产品的展示,也是顾客了解产品的直接渠道。
3.4 网络营销与终端销售
广告最能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但也最烧钱,因此除了传统的广告,还需要配合其他的传播方式,比如网络营销和终端销售等。网络营销具有费用少、影响大的优点。而终端销售是消费者接触品牌的最前线,消费者在那里形成的品牌影响无疑是最为深刻的。正因为终端销售在最前线,因此终端建设是极其必要的,它应与产品品牌形象一致,与产品同为一个整体。
4 生态富硒产品的优势与发展前景
4.1 产业优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养生的追求,生态富硒产品的发展是很有优势的。
(1)政策优势:富硒产品是一种健康产品,同时其产业模式是一种生态发展模式,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因此政府对生态富硒产品会很重视,同时也会出台相关政策来帮助发展和推广富硒产品,这种国家政策和财政扶持是发展富硒产业的重要推动力。
(2)地理优势:湖北省是全国几个少数富硒地区之一,大力发展生态富硒产业具有地理上的优势,通过几种产业模式,无论是在省内富硒区域还是非富硒区域,都能直接利用土壤中的硒元素,开发出与当地环境相适应的产品。
(3)市场优势:由于硒元素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富硒产品的价值,人们逐渐了解和接受富硒产品,而目前在富硒产品生产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空白还很大,所以其未来市场很广阔,它将以不可替代的作用占据着养生、绿色产业中的重要份额。
(4)科研优势:从发现硒元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之后,许多的科研机构和人员开始投入大量的科研工作用于研究硒元素和开发新型富硒产品,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与此同时国家和政府也建立了许多专门的富硒研究院开展富硒研究工作,大大推动了富硒产品的发展和新产品开发,也使得富硒产业和产品发展更加成熟。如为适应市场转型发展,湖北省地质局在全省率先成立省富硒产业研究院,旨在摸清全省富硒资源,对富硒产业的发展进行总体规划和研究,加快富硒产品的成果转化,并最终打造成投资性科技型公司。
4.2 发展前景
硒作为人体健康不可或缺的一种微量元素,受到人们关注,补硒已成为人们当今新的养生之道。由此可见,开发富硒食品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近几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富硒食品认知度的不断提高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中国的富硒农业也逐渐步入健康、快速的发展轨道,国内各地富硒农产品生产逐渐走向规模化和规范化,富硒农产品品种持续增加,富硒食品加工开始向精深加工延伸。在这种背景下,整个富硒食品产业的发展必须走以品牌及技术创新为主导的产业化发展道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质量效益为目标,构建富硒产业发展体系,做大做强以富硒绿色农产品生产为主的传统农业和富硒食品加工业,并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向富硒资源的精深加工行业、旅游行业和物流行业发展。
[1] 罗凯英.富硒食品产业发展研究—以河南硒谷绿色农业有限公司为个案[D].郑州:河南科技大学,2013.
[2] 戴光忠.湖北省钟祥市柴湖硒产业示范区对策[J].农业科学,2013,41(29):11861-11862.
[3] 颜送贵,王占伟.发挥桃源独特优势,打造中国富硒农产品基地县——桃源县富硒产业的现状与对策[J].作物研究,2013,27(5):465-467.
[4] 胡百顺,陈永波,李红英,等.硒肥在地方特色生物资源中的应用研究发展[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14,36(1):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