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在呼吸机冷凝水管理中的应用

2015-01-30李天民LITianminDENGJing王化宇WANGHuayu宋宁宁SONGNingning孙美娇SUNMeijiao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冷凝水品管圈合格率

李天民(LI Tian-min),邓 静(DENG Jing),王化宇(WANG Hua-yu),宋宁宁(SONG Ning-ning),孙美娇(SUN Mei-jiao)

(威海市立医院,山东 威海 264200)

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感染之一[1],其预防控制措施中明确要求呼吸机冷凝水应该及时倾倒[2-3],然而实际工作中发现冷凝水的管理情况不容乐观。品管圈是指同一工作场所的个人,为解决问题,自发组成一个小团体,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及全员参与的方式,持续不断的对工作现场进行改善与管理[4]。我科在冷凝水管理过程中,采用品管圈这一质量管理工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 方法

1.1 品管圈方法

1.1.1 目标确定 在确定主题之后,根据相关文献及科室实际情况,对对策实施之前的冷凝水管理情况进行记录。在连续14 d内,选取5个不同的时段(9∶00~10∶00,11∶30~12∶30,16∶30~17∶30,19∶00~20∶00,7∶00~8∶00),所选取的时段依次反映的是白班、白班午餐时、小夜班、小夜班晚餐时、大夜班的冷凝水管理情况。随机选取4台正在使用的呼吸机(如不足4台,以实际使用中的呼吸机台数为准),对冷凝水的管理情况进行记录,记录内容包括5个方面:(1)管路中液体是否合格(以管路中无明显可见的随患者呼吸移动的冷凝水为合格);(2)管路位置是否位于低处;(3)小壶中液体是否合格(以不超过小壶容积的1/5为合格);(4)小壶位置是否位于低处;(5)湿化罐内液体是否合格(以标准线上下0.5 c m为合格)。合格率=合格次数/记录总次数×100%。在连续7 d内,随机选取3台正在使用的呼吸机(如不足3台,以实际使用中的呼吸机台数为准),严格按照无菌技术原则采集冷凝水送检,进行细菌培养。对策实施后,在相同的时间内以同样的方法记录冷凝水管理情况及进行细菌培养。

1.1.2 解析 全体圈员充分运用头脑风暴法,在鱼骨图全面分析原因的基础上,采用柏拉图法进行主要原因分析,最终得出导致呼吸机冷凝水管理不到位的主要原因为:(1)对冷凝水管理思想上不重视,责任心不足;(2)科室人员配备不足;(3)科室工作繁忙;(4)冷凝水生成过多、过快。

1.1.3 对策拟定及实施 针对上述呼吸机冷凝水管理不到位的主要原因,制定出下列对策并严格实施:(1)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呼吸机冷凝水管理的培训;(2)黏贴“请及时倾倒冷凝水”的提示,在每次翻身及吸痰操作前拍打管路及倾倒冷凝水,操作后及时调整呼吸管路及小壶位置;(3)科室工作繁忙时段加派人员;(4)合理设置湿化罐温度,使其既能满足机体湿化的需要,又避免冷凝水生成过多、过快;(5)将冷凝水管理情况纳入科室质控,与绩效工资挂钩。

1.2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细菌培养结果的数据采用计数资料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冷凝水管理情况 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冷凝水管理的合格率为62.28%,实施后合格率为85.33%,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8,P<0.001)。不同监测项目冷凝水管理合格率活动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见表1。

表1 品管圈活动前后各监测项目冷凝水管理合格情况(台数,%)

2.2 不同监测时段冷凝水管理情况 不同监测时段冷凝水管理合格率活动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见表2。

表2 品管圈活动前后不同监测时段冷凝水管理合格率(%)

2.3 冷凝水细菌培养 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冷凝水细菌培养中位数为200 CFU/mL,四分位间距为235 CFU/mL;实施后中位数为10 CFU/mL,四分位间距为130 CFU/mL,活动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22,P=0.03)。

3 讨论

机械通气患者其湿化温化功能丧失或部分丧失[5],呼吸道水分蒸发较正常状态下显著增加,呼吸道干燥导致纤毛运动减弱,主动排出肺内的分泌物和异物能力下降,因此,机械通气患者常规采用温化湿化的方法。由于呼吸机管道内外温度差,水蒸汽常呈雾状附于管壁上或形成冷凝水。水蒸汽的分子很小,直径仅为0.00001 n m,不能携带病毒和细菌,而气溶胶直径为1~40 n m,可能携带病毒和细菌,冷凝水可能被患者呼出的气溶胶污染[6],一旦冷凝水倒流入患者气道内,极易导致患者肺部感染。

本研究数据表明,品管圈实施后冷凝水的管理情况和细菌含量明显减少。丁燕娜等[7]研究指出,护理人员对冷凝水管理不重视,呼吸机在其他管理方面出现问题时,如管路脱落、患者呼吸过快或窒息等可以触发报警,但是冷凝水管理出现问题时,如湿化罐内液面过高或过低、管路中出现随患者呼吸而移动的冷凝水时均无法触发报警,这也可能是冷凝水管理不到位的原因之一。研究[8]指出,湿化罐内液体加入量应在上下水位线之间,并经常补充消耗量。左泽兰等[9]研究指出,呼吸机管路的位置应低于气管导管,冷凝水小壶应处于整个管路的最低处。上述措施与我科制定的冷凝水管理措施基本一致,为便于对策的实施,将冷凝水管理与吸痰、翻身结合起来,因翻身、吸痰前后不可避免要对呼吸机管路进行调整,且通常1~2 h翻身1次,1~2 h基本可以清除呼吸机管路内聚集的冷凝水。

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圈员按照自己制定的方法达到预期目标,圈员被尊重、被认可,激发了其工作积极性,管理不再以护士长和科主任为主,而是全员参与。

[1] Subramanian P,Choy KL,Gobal SV,et al.Impact of education on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t he intensive care unit[J].Singapore Med J,2013,54(5):281-284.

[2] 蔡卫新,苏丹.机械通气管路中冷凝水的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6):552-553.

[3] 陈倪,王玺,陈燕春,等.ICU感控小组责任制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3,12(3):193-195.

[4] Wang LR,Wang Y,Lou Y,et al.The role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s in sustained improvement of medical quality[J].Springerplus,2013,2(1):141.

[5] 万晓红,黄青青,万林骏,等.外科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及病原学特点[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8,7(2):106-110.

[6] 李丽,邵雪晴,刘玉华,等.机械通气患者湿化温度设定对湿化效果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1):1009-1010.

[7] 丁燕娜,袁旭晶.持续质量改进在降低呼吸机管路积水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2,11(1):70-71.

[8] 王保国,周建新.实用呼吸机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72-199.

[9] 左泽兰,许峰.机械通气时人工呼吸道清理策略[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18):1372-1373.

猜你喜欢

冷凝水品管圈合格率
提高肉鸡出栏合格率的综合措施
空调冷凝水回收与利用技术的现状及展望
饱和蒸汽冷凝水循环利用
小型洁净室干盘管及其冷凝水管道施工优化
提高重症医学科床头抬高合格率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我国生鲜乳连续7年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
去年国抽合格率首次突破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