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安放的小楼
2015-01-30王泽音
王泽音
行于街市,我们常常路过历史。在匆匆的路过之中,偶尔也有驻足之时,或许就是那一物一景让你我把脚步放慢,甚至回望良久。可我们若不用心去问,历史就不会主动回答,我们若再不看得深些,它便装聋作哑。历史如水中之月,我们若不抬头去辨其真假,只需轻轻一吹,它便用搅碎的月光对你我说些假话。当我们放下浮躁的心去正面历史,抚平荡漾的水面时,那明净的光便会照亮我们的眼睛,照进我们的头脑。
在今之沈阳,有这样一座小楼。那些未见过它真容的人,或许认为这小楼的今日之貌便是它旧日之容,甚至认为眼前的便是历史的遗留之物。那小楼立在沈阳市和平区抚顺路60号,隐藏在一片高耸的住宅小区之中。在我最初途经这里,偶见这带有旧日气息的小楼时,也只能在它的外表下获悉寥寥往事。可当我在时空中向它的深处走去,它的70年真假繁荣便渐渐浮现。
东北大纱厂
小楼背后的主角是兴盛一时的奉天纺纱厂。历史上,纺纱在中国一直是以南强北弱的形态延续着。似乎是南方细腻的纺织技术和布料的选择不太适合东北的天气及粗犷的东北汉,纺织技术在东北一直处于民间小作坊的状态。直到关内的人开始闯关东,百姓对衣物的需求不断发生变化,见到的新鲜玩意儿增多,比如“洋布”,东北小作坊里织出来的粗布就轻易被淘汰了。
早在1919年,张作霖便与当时奉天省代省长王永江商议建纺纱厂的事。后来,奉天省财政厅拟订了方案,厂名为奉天纺纱厂,由官商合股兴办,资本额定为奉大洋450万元,筹设事宜暂由省财政厅负责。1920年初,奉天纺纱厂进入创办程序,订购美国纺机、织机,勘定厂基,兴修土建,招募工匠工徒,安装调试设备,召开首届商股股东会。1923年10月1日,工厂全部开机,正式投产。
如今,我们还能窥见的这座仿欧式建筑也是当时的成果之一,只是占地面积相当于当年的九牛一毛。那时的奉天纺纱厂厂区占地318亩,有 600多车间厂房。据资料记载,到1920年代中期,奉天纺纱厂的产品已有棉纱、棉布、线袜3种,其中线袜日产360双,年产11.5万双。奉天纺纱厂生产的棉布,只批发不零售,仅省城代理商就有50余家。到九一八事变前,奉天纺纱厂已可以生产棉纱、棉布、染色纱、线袜四大类近50个品种。
张学良主政东北以后,统一于国民政府,奉天纺纱厂也改名为辽宁纺纱厂。1930年4月,国民政府工商部给予辽宁纺纱厂产品重新注册,并颁发新照。1931年1月,该厂产品获国民政府工商部国货展览会金质奖章。
刘少奇的足迹
在繁荣一时的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并没有产生可以让中国彻底摆脱黑暗的救国力量,而企业对工人的剥削也从未停止。当时大部分工厂都存在着工人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工资低、工作条件恶劣等情况。以1922年上海裕华纱厂规定为例:工人做工,遇有机械危险,各安天命,无抚恤金。可见为达到利润最大化,各工厂都是以榨取劳工的劳力来实现着表面的经济繁荣。
压迫与剥削时刻压在工人身上,这也挑起了一波波的工人罢工运动。1928年,中国共产党在奉天纺纱厂建立了党支部,领导工人运动。在当时的奉天纺纱厂,工人每天劳动12小时,而工资只有几角钱。打骂工人、无纱可摇便不发伙食费的事情时有发生。
1928年8月间,时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刘少奇与中共满洲省委的同志商量组织纱厂工人罢工,结果在准备与厂党支部人员联系时,刘少奇等同志于厂区大门对面的树林中被门卫逮捕,后因他们身份隐藏得当而“不予起诉,取保释放”。
坎坷70年
东北的开埠吸引了外国资本,也对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了刺激。可内乱不平,只计私利而不计国家兴亡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在当时中国的纱厂中,普遍存在着劳工专业人员所占比例低的问题,在技术上的自主创新能力几乎为零,虽获得了一时的利润但无技术创新之动力,终究落得依附他人过活的下场。而这,也是如今诸多纺纱厂销声匿迹的重要原因。
日本趁机以经济占领的手段开始了它的侵略计划。当实业家们开始无力偿还债务时,日本对中国纺纱业的参与姿态变成了控制姿态。
日本占领东北后,日本的钟渊纺绩会社强行收买了奉天纺纱厂。虽然该会社又投入多台设备并新增建了厂房,让奉天纺纱厂的设备总量超过了以往,但投入的资金并未给中国劳工带来丝毫福利。在日本人的剥削及虐待下,劳工的日子更加难过了,原本已经很低的工资更加被克扣。1942年,奉天纺纱厂厂区电线起火,烧毁大量精纺机纱锭,工厂的生产能力开始逐年下降。日本侵略者疯狂掠夺物资,以致东北的经济濒临崩溃。
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奉天纺纱厂又回到了中国人手中,但当时市内秩序混乱,工厂先被抢劫,后又遭火灾,除1000台织布机未受火烧外,棉纺机全被烧毁。
直到1948年,这座东北第一大纺纱厂才在沈阳的解放声中再次安定下来。东北人民政府接收了奉天纺纱厂,改称东北第八纺织厂,后又改名为沈阳纺织厂。从1949年起,工厂的纱锭数开始回升,设备总数及职工总数也有所增加。1957年,因厂房年久失修停工改建。改建之后,沈阳纺织厂的固定资产原值由207万元增到682万元。但接下来的“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又让总产量锐减,直至粉碎“四人帮”后才又稳步发展,但它的历史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走进了尾声。随着全国纺织产业的调整,沈阳纺织厂被改组合并,最终于1997年动迁,这个兴盛一时的大厂走完了它70余年的历史。
已失原貌旧影
历史一路看罢,眼前这座标有“奉天纺纱厂”字样的办公楼,把我们从往事中拉出,但几人能看出这个新得发亮的奉天纺纱厂办公楼,实际上是一座赝品。
建于1921年的奉天纺纱厂办公楼是20世纪初期沈阳北市商埠地内典型的商业类建筑,它代表了民族工业的兴衰,是一座标志性的建筑,如此珍贵的文物,却并未得到应有的保护。在走完了多半个世纪后,人们不加尊重地将其炸掉,又不加尊重地将其复建。
从泛泛的报道中,可以读到这样一个事件:2000年伊始,奉天纺纱厂办公楼惨遭破坏。当时沈阳富通房屋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欲在原纺纱厂所在地开发房地产项目,与文物局沟通未果,便私自炸毁了这座建筑。事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沈阳市民也对开发商此举表示了强烈的不满。由于百姓关注度较高,怨声较大,该办公楼后又复建,却不是“按照原样复建”。历史照片中,它的原貌是主体二层的建筑。而今天的这座赝品则整体加高成了三层,成为开发商的办公楼。我想只有一个理由可以解释:那就是开发商在谋私利,原有的二层空间不能满足他们的办公需要,所以在所谓复建时便有意加高了一层。
有复建这样的行为是一种进步,这多少证明了我们不敢轻易忘却历史。但我们必须要清醒,要懂得用心去关注,忽视了对身边文物的关注,会让历史失去真相。改动楼层等事看似很小,可不尊重历史原貌,又怎能尊重现在及未来的生活呢?一旦我们的头脑松懈了,这种藐视历史的祸害之事难免会再次发生。
回到现在,眼前的已非旧影,那旧影已经隐退到了书本之中。眼前也没有物是人非的感慨,只有旧物尚难存的历史伤怀:奉天纺纱厂,逝去的又何止是昔日的繁荣呢?W
责编/王欢
wh@lnddgr.c